2016年6月21日星期二

梁京:吴建民现像的意义

吴建民


吴建民不幸意外去世,引发议论之多,超过许多身份和地位远比他显赫的人,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吴建民现像对于理解中国政治和外交走向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是不少人都感兴趣的问题。

在吴建民去世前就有这样一种观点,认为不必把他和所谓"中国鹰派"之争太当回事,因为这不过是传媒时代取悦大众的一场"闹剧",因为争论双方其实对中国外交政策都没有真正的影响力。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道理,至少胡锡进办《环球时报》的基本宗旨,就是把"爱国"当作生意来做。不过,吴建民的介入,绝不是出于"游戏人生"的驱动,而是出于真诚的爱国忧思。正如有人指出的,他这样做需要相当大的勇气,因为大家心里都明白,没有"今上"的某种默许,胡锡进、罗援之辈是不敢"造次",在外交方针这样的大事上乱讲话的。

吴建民看到了这种"痞民"外交对中国的伤害和危险,也看到了利用自己资深退休外交官的身份来反击这股潮流的机会,尽管这样做有得罪习近平的风险。吴建民的策略,是高举邓小平的旗帜,用邓小平的话来暗批习近平的外交方针,让对方难以反驳;这个策略加上吴建民温和讲理的风格,让对手们在论坛上很失分。

但不能不承认的是,吴建民代表的"温和派"确实没有对习近平的外交方针产生什么影响。这是否意味著吴建民的努力毫无意义?甚至有一种粉饰专制中国的消极意义?我并不这样看。有吴建民这样来自精英层的理性声音存在,对于维护中国政治伦理的底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启迪新生代如何做21世纪的中国人尤其是如何做精英更有意义。

正如吴建民所认识到的,明清两朝,中国都有机会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却走上了自毁自伐之路。吴建民最忧虑的,就是中国会不会重蹈明清的覆辙?这也是当下许多中国人的忧虑。不过,对于当时中国的统治者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吴建民强调的是中国文明有一种"惯性"在作怪,但这种惯性的机理究竟是什么,他并没有讲明。吴建民对胡锡进所代表的势力,也包括对习近平的最大批评是,他们看不清楚世界大势是和平与发展,而企图逆潮流而动,害人害己。

吴建民毕竟不是学者,而是一个讲究沟通和策略的资深外交官。因此,我们不应像看待学者那样来看他的文字,而要更看重他的言外之意和行动。吴建民丰富的外交经历令他看到,中国有历史性的机会,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受到全球尊重的大国,他也看到,习近平也看到了这个机会,却难以抓住这个机会。他借批评胡锡进、罗援批当权者看不清世界,我想他心里更清楚的是,习近平的问题不只是看不清世界,更是看不清自己,看不清中国的痞子文化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巨大危险,所以才会有"害人害己"的问题。

今天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势正在受到多重挑战,最严重的挑战一方面来自这一轮全球化带来的西方政治衰败,同时也来自中国暴富带来的政治衰败。经济崛起的中国影响力剧增,但德不配位。西方的政治衰败有宪政民主来自我更正,中国有没有能力自我更新?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大问题。

在各种内外危机的压力下,中国文化基因中的痞子政治病毒大有发作之势。这其实不仅是一个民粹问题,更是中国痞子打江山坐江山的传统固有的问题。当年李鸿章就对曾国藩说,对付洋人的办法,就是要"痞一点"。吴建民以自己的言行与这个倾向斗争。他想告诉国人,特别是告诉年轻一代,文明世界不会接受这一套,崛起的中国也不需要再搞这一套。这个信息若能被新一代中国精英领悟,吴建民当死而无憾。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