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

黄伟国:明知不可为而为的一场投票?(附戴耀廷:时机未到七一不会提早“占中”、中港双方需寻求妥协方案)

更新时间 2014年6月2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01

参加投票的人希望借这个行动反映市民对真普选的要求
6月22日,"占领中环行动"委托港大民意研究中心进行的政改方案民间投票,正式展开了实体票站投票。
在此前两日的网上和应用程序投票,参与人数已超过55万,远超过大会早前预期的20万,结果在首天实体投票结朿,截至22日凌晨十二时,"占领中环"公布的投票人数是70万,其中经实体票站投票人为4.8万!民间投票直至6月29日才结朿,预料总人数还会不断上升。
在首天投票,15个票站部份出现人龙,有投票市民表示:"每个人都应该贡献社会,要站出来。"在沙田票站,市民要排队等候45分钟才可以投票,人龙长达两个街口。占中发起人之一戴耀廷表示,结果令人鼓舞,反映了香港市民对(无筛选的)真普选追求非常强烈。

官媒力批民投

"占中行动"民间投票供选择的3个特首普选案,均含有中央排拒的公民提名和政党提名成份。在6‧22投票后的翌日,内地官方《环球时报》即以《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也没13亿人多》为题发文,指6‧22是一场 "闹剧",香港只是中国一个特别行政区,无中央授权不能搞公投,「如果中国各地都搞类似公投,岂不天下大乱"?
内地官方和本港建制派都开动了重炮,批判的要点是:一、民间投票是非法行为;二、民间投票没有用。
"非法论"的代表,是6月20日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发文指:"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任何形式的所谓『公投』均没有宪制性法律依据,是非法的。"香港特区政府的反应则较谨慎和温和,律政司司长袁国强指特区政府尊重民意和市民发表意见的权利,但占中的民间投票没有法律基础和效力。
对此,身兼香港大学法律系副教授的占中发起人戴耀廷反驳说,民间投票没有法律约朿力不等同违法,反指港澳办对本港法律认识贫乏。他承认这次投票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反映了市民对真普选的要求,政府需要正视,否则须要承担政治责任。
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更直指香港与内地不同,香港是自由和开放社会,不同于内地每事要白纸黑字法律写出来才可以做,香港"除非法律指明某些行为不可做,否则很多事情都可以做"。
有香港网民更挑战说,无线电视台经常搞网上投票,包括《万千星辉颁奖典礼2012》由观众投票选出最佳男女主角等奖项;《2013年度香港小姐竞选》由观众投票及评判评分选出三甲;《2013年度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经公投选出「劲歌金曲奖」等奖项,难道又是非法?
至于"无用论",不管是内地官方、官媒或本港建制派人物都反复强调,包括前述的港澳办6月22日声明,就强调民间投票"是无效的",有本港建制派人物如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王英豪,更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来揶揄这场民间投票。

投票只为发声

但是,数以十万计参与民间投票的香港市民,难道就不知道这是"无效"的一次投票?到票站的市民接受电视访问,也表示明知很难改变中央的强硬立场,但他们来是要发声和尽自己责任,被访者都是神情凝重,一名女子更在镜头前哭出来。
建制派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来奚落民间投票的参与者,反显得自身的势利和短视。而在现代汉语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多用于赞扬人的斗志可嘉,建制派是否错抛了书包?
近日本港一首改编自"Can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歌流行社运界,名为「试问谁人未发声」。现在,不少人已经发声了,但主政者鹰派思维当道,没有丝毫妥协迹象,可以预见,香港社会不会平静。
【附录】

戴耀廷:时机未到七一不会提早"占中"

更新时间 2014年6月2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8:43
全民公投
戴耀廷:不会提早进行"占领中环"。
香港"占领中环"就政改方案进行的民间投票进入第四天,截至周一(23日)下午2时,已经有超过71万人投票,当中超过4.8万是票站投票。
"占中"发起人戴耀廷希望已经投票的市民参与下周香港的"七一"游行,向政府显示渴求真普选的决心。

戴耀廷指,由于时机未到,不会提早进行"占领中环"。
他又表示,北京及香港政府指投票非法是错误及无知,投票是市民言论自由,看不到有任何违法行为。
另一名"占中"发起人陈健民对于投票反应热烈,表示感动落泪,认为香港有奇迹及希望。
对于"占中"政改方案投票电子系统持续受黑客攻击,香港互联网协会网络保安及私隐小组召集人杨和生相信有关攻击来自中资机构,将会把有助调查的资料交给香港警方跟进。
占中三子
"占中"发起人希望市民参与"七一"游行。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解释国务院一国两制白皮书的内容,全国港澳研究会将于星期三(25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座谈会,研讨中央与特区关系等政治法律议题。
中国人民大学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齐鹏飞、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饶戈平都会出席。
(撰稿:陈志芬 责编:叶靖斯)

评论:中港双方需寻求妥协方案

更新时间 2014年6月23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46
这场公投是香港回归17年
这场公投是香港回归17年"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的矛盾集中爆发
周末的香港"公投",将香港回归后与中国大陆的政治矛盾进一步凸显了出来。虽然北京的中央政府已经同意了香港在2017年进行普选,但公投的组织者要求,行政长官的提名过程需要更加民主,反映港人的真实诉求。
这场公投是香港回归17年来"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矛盾的集中爆发。北京方面将此举定性为"非法"。周日,国务院港澳办原常务副主任、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陈佐洱对香港媒体表示,投票包含"不诚实的因素",不能真正反映香港民意。
在北京,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将这次公投称为"闹剧",并称中央政府与港府都不会承认这次投票结果。这篇社评的标题是《香港非法公投人再多,没13亿人多》。
但无论北京方面表面态度有多么不屑一顾,目前将近70万的高投票率,也会让中央政府感到无所适从,并无法忽视这一冲击。

越行越远

在北京,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将这次公投称为
在北京,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将这次公投称为"闹剧",并称中央政府与港府都不会承认这次投票结果
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中港两地的矛盾日益凸显。共产党官员简单和粗糙的政治话语,在香港显得笨拙和粗鲁;而一些港人的"逢共必反",也让不安的北京政府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2003年引发50万人上街游行的"国家安全法"第23条立法,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应当给中央政府敲响警钟。
然而,十数载过去了,中央政府似乎一直没有吸取教训。在过去的十七年里,香港已经从一个与政治毫无关联的贸易港,成为一个与北京共产党政府势不两立的"反对派"。
这显然不是"一国两制"的初衷。事实上,双方正越行越远。本月,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在访问了1026名香港市民后发现,受访者对"中国人"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的身份认同感评分,分别跌至1997年及2007年以来的新低。
"在香港,人们关于政制发展有很激烈的辩论;在北京,一些中央政府的官员也对表达了他们对此的想法。"1997年至2001年间任英国驻香港领事馆官员,目前常驻香港的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夏添恩(Tim Summers)对BBC中文网记者表示。
需要承认的是,无论港人对"一国两制"有多么不满,但其在中国社会中,仍然享有独特的自由。"某种程度上,香港整合至中国社会并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香港享有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享有独特的宪法地位,"夏添恩说,"自回归以来,香港的政治辩论确实变得更加多样化,但也变得更极化(polarised),这或许让人担忧。"

寻求妥协

英国皇家国际关系学院夏添恩

"最终,一份让多数人和多数派别满意的妥协方案会达成。不过,这份方案或许不会被所有港人所接受。问题是,其更长期的影响是什么。"
虽然"公投"结果尚未正式出炉,但若事态按目前形势发展,最终必将两败俱伤。对香港,北京的强硬措施会让中国三十年前承诺的"一国两制"变为泡影;对北京,香港"一国两制"的模板效应也将瞬间即逝。
这就意味着,双方需要寻求一套解决方案,彼此作出让步。"北京需要摒弃非此即彼的冷战思维,寻求香港中坚力量的支持,"香港城市大学公共行政学系高级讲师张楚勇对BBC中文网记者说,若北京继续强硬下去,则可能把本对其有利的温和派,也逼成激进派,得不偿失。
但对北京来说,这似乎并不容易。上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共产党的冲击是巨大的。近年来,党内诸多学术论述都将这些政治剧变总结成"外部势力"的干预,或将其称为"颜色革命",并建议决策层格外警惕。
不过英国皇家国际关系学院的夏添恩认为,妥协还是有可能的。"最终,一份让多数人和派别满意的妥协方案会达成,"他说,"不过,这份方案或许不会被所有港人所接受。问题是,其更长期的影响是什么。"
(撰稿:欧阳诚 责编:尚清)
——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