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星期六

王丹:阿拉斯加会谈,中方色厉内荏

20210319

3月18日和19日两天,中国和美国的外交高层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克拉治举行三轮会谈。这是拜登政府执政以后,美中之间的第一次正式的外交会晤,它很可能决定着未来四年美中关系的发展框架,自然引起外界强烈关注。

而会谈刚一开始,最令外界吃惊的就是,中方谈判的最高代表、政治局委员杨洁篪一改过去职业外交官的温和形象,也扮演起了"战狼"的角色,延续中国最近几年"战狼式外交"的风格,不仅毫无礼节地违反发言时间的规定,而且用罕见教训式的语言说,"美国没有资格从实力的立场出发,对中国说话。"此言一出,中国国内的小粉红群体立刻群情激昂,中国官媒也推波助澜,掀起了一次新的反美民族主义浪潮。杨洁篪的发言,被视为中国已经强大到可以教训美国的标志,也是中方对美立场强硬的象征。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我看来,这次美中会谈中,中方表现出的强硬其实不过是色厉内荏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其实也很简单:这次中美外交高层会晤的地点选择对美方来说,是出访亚洲回国途中,转机休息的时候与中方代表见面;而对于中方来说,是千里迢迢远赴冰天雪地的美国偏远地方会见美方代表。从地点的选择上,美方就已经表现出了居高临下的姿态。更严重的是,就在中美双方即将会晤的前一天,美国宣布了对中国侵犯人权的高级官员新的制裁措施,被制裁名单中,赫然列出中国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的副委员长们。这样的制裁力度,选在这样的时机发布,从国际外交的惯例上看是很不寻常的。美方这样的态度对中方来讲,很明显是要给一个下马威的意思。如果中国真的有底气、有实力,真的敢于对美国立场强硬的话,按理说应当立刻宣布取消会谈,另择日期和地点,以表达对于美方的抗议。

但事实上,中方即使明知自己被打脸,内心也极为愤懑,因此才有杨洁篪的"战狼化"和王毅"新制裁不是待客之道"的发言,但中方最终还是没有做出强硬反应,依然如约来到美国会见美方代表。至于口头上说一些狠话,已经是最后的底线了,说白了就是发泄一下怨气而已。如果这样的几句狠话就叫做强硬的话,说明中共的强硬其实不过就是嘴上的强硬。忍辱而来就不是强硬的表现,就说明不是美国而是中共,更需要这场会谈;不是美国而是中国,更急于恢复两国之间的关系。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宣传也只是欺骗一下国内的小粉红而已,那些"杨洁篪发言给力","中国可以平视世界"的说法,反映出的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的心态。

当然,第一场会谈向媒体公开,美中双方自然都要表现出强硬的姿态,所谓"输人不输阵"。在接下来的闭门会谈中,我相信双方的交锋并不会如此激烈,而杨洁篪和王毅的发言也会客气很多。何况,这只是中美之间的第一次交锋,而且刘鹤的缺席,说明两国之间最重要的争执之一 -- 经贸问题 -- 并未被列入清单。显然,未来在中美之间还会有一系列的外交上的你来我往,中国是否真的像杨洁篪的态度表现出来的那样,要对美国采取强硬立场?我们从以后的一系列实质性的谈判中,就能看出更多的端倪。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王丹为您做的评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