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3日星期日

傅恒:「法治」與「反對」夾縫之間的浦志強

大陸今日開庭審判最有名的維權律師浦志強。此前,司法當局窮盡延期審理的法律條規,已經用盡了能夠延遲開庭的全部機會。早幾天的庭前會議顯示,浦志強的罪名依舊是數條微博推文,而自從他在紀念六四的私人活動中遭到拘捕,已經過去一年半時間。
無論是在薄弱的證據下,依舊關押身患糖尿病的浦志強,還是用盡法條,竭力拉長偵查起訴期限,以造成浦志強事實上的牢獄之災,都暴露出大陸毫無法治可言的現實。浦志強案又一次證明,法治的真正含義是黨治至上,這才是今日中國冷酷的國情。
浦志強之前,乃至其後的大量事例表明,知識界及中產階級心心念念的所謂「法治」像紙一般脆弱,禁不起輕輕一戳。而基於改良希望,試圖跟當局爭奪「法治」闡釋權的想法早已經破產。那種希望用「法治」旗號感召體制內良心的想法,不合時宜且顯得幼稚。
浦志強案甫一發生,就採取了「法治」的尷尬處境。是採取政治辯護,還是實行法律辯護,一時間爭執不休。採用政治辯護,契合浦案作為政治案件的性質,但被認為容易招致當局報復。在投鼠忌器的情況下,浦案辯護者棄用政治辯護思路,開始「就事論事」。
無論是張思之領銜下的辯護工作,還是屈志紅執行的律師工作,都在這種非常被動的局面下展開。為了說明此種辯護策略的正確性,張思之親自發文做自我辯護,盡管被證明是無用之舉,但早早暴露了被動跟隨當局「法治」所導致的難堪局面,慘不忍睹。
而在另外的一種解讀甚至是辯護的民間視角中,則將浦志強視作政治反對的最新代表,用他來打擊政府合法性,宣告大陸「法治」「不治身亡」。但在實際上,浦志強周圍的朋友圈,都抗拒這種標簽,默默抗拒這種定性,從而也將政治反對的歸納法帶至尷尬處境。
這樣看來,試圖同浦志強作為「法治」不死之心「試金石」的,很容易就發現,需要自欺欺人才能將這樣的認知繼續下去。而將其歸入政治反對一類的人又發現,浦志強與那些街頭政治活動的草根人士是如此不同,以至於需要冒著被所謂同道中人痛斥的風險。
所以在浦志強的歷史角色上,其在職業階段為法治所做的貢獻,已經被「法律不是擋箭牌」的現實所抵消掉。在某種意義上講,浦的職業化行為,與對浦的辯護策略,是衝突和矛盾的。而在政治反對的譜系中,浦志強也很難有適當的位置,兩下皆不見。
這麼講,當然不是要否定浦志強在法治史上的所作所為,他風格凌厲的個人化辯護風格,以及對廢除勞教等社會議題的倡導有目共睹。只是這種評價的困難,顯現了時下中國存在著嚴重的扭曲。這種扭曲是將浦志強推上審判席的主因,審判日的時候,更是此種扭曲在接受歷史審判。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