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中國評論員 - 對話中國 - 2022-02-01
第一個意外:他可能會在二十大上,突破鄧小平之後的總書記在位不超過兩屆的限制,從而"意外地"再連任。支持這個觀點的最大根據是,如果習近平只准備做兩到三屆,那他之前的包括反貪腐,修改憲法在內的政治成本,就顯得太高了。更何況他那句著名的雄心抱負"我將無我",既然他連肉體都不在乎了,說明他是鐵了心要成為青史留名的"偉人"。
但現實情況似乎事與願違。近幾年來中國經濟每況愈下的嚴峻形勢,其實還不算是習近平最擔憂的。而由經濟下行產生的黑天鵝事件,或許才是他最害怕的。倘若經濟問題交織著社會亂局,再伴隨著來自黨內外的壓力,那這將對習近平上台十年以來的"經濟成就"產生降維式打擊。
再者,目前有新冠疫情的反彈,以及北京冬奧會的臨近。前有武漢和西安封城的重蹈覆轍,後有彭帥事件加劇了國際社會對抵制奧運的呼聲。這些來自社會和外交方面的內外困境,對習近平再連任的面子工程,都算是拳拳到肉的打臉。
不過,在新疆西藏香港台灣的問題上,習近平可能不會有太大動作,美國也不相信北京會有大動作。而如何處理這些"分裂問題",應該是習近平再連任之後才會考慮的事項。
除此之外,習近平還需要防止有人利用以上問題,伺機對他發動反攻。最近劉亞洲事件的傳聞,以及武漢疫情期間的孫立軍事件,都和當年的薄熙來事件,孫政才事件的性質相似。顯示了他的黨內地位一如既往地不完全牢靠。
與第一個意外正相反,第二個意外是:他可能不會按照之前人們所猜測或預期的那樣,在二十大上成功再連任, 而是"意外地"交班下台。
最近人們都注意到,《人民日報》在12月9號和10號連續刊登了兩篇從內容上看似乎是唱對台戲的文章。一篇文章主要是講改革開放,文中提到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名字,但居然一個字都沒提到習近平的。而緊接著第二篇文章卻大談特談習近平的"政績",而居然也一次都沒有提到江和胡的名字,甚至也沒有提到鄧的。
有人說這兩篇文章其實是互相補充的,但這可以從最近的另一個事件來否定這種觀點。那就是原國防大學政委,解放軍上將劉亞洲被拘留的事件。雖然原因目前不詳,但應該是確有其事。他的弟弟劉亞偉,是亞特蘭大卡特研究中心的主任,還辦了個叫"中美印象"的網站。就在劉亞洲被抓消息放出的前後,"中美印象"刊登了上海公共政策研究會會長,市委黨校教授胡偉的一篇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四十三週年的文章。
仔細品味,這個標題很奇怪,按中共官場慣例一般逢"五"逢"十"才會作紀念,因而"四十三週年"的字眼就顯得很刻意很勉強。文章還說習近平以前提到十一屆三中全會時強調:會始終不渝地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和改革開放的道路;並且鄭重表示過:黨的基本路線是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等等。
胡偉的文章還特地提到十一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強調中央系統地糾正了,改革開放前黨和國家領導體制中實際存在的家長制、一言堂、個人獨斷專行以及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的現象。這些話無疑是對習近平的尖鋭批評。
可以推測,今天的中共上層一定存在著很尖鋭的權力鬥爭,一定程度上可以算作路線鬥爭。因為習近平上台以來的所作所為和過去和"江胡"時代實在是差別太大。共產黨過去要搞專制,需要打壓民眾。但要建立個人獨裁,那就還要打擊同僚。因為只有通過打擊同僚,才能樹立起個人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如果習近平因為上層鬥爭失敗而不能連任的話,這將是今年中國最大的政治意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