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9日星期六

一文看懂烏克蘭危機始末:俄烏的愛恨情仇 如何開始又將走向何方?

高佩珊(英國艾塞克斯大學政府研究所政治學博士、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秘書長)/苹果日報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在蘇聯瓦解前夕發表獨立宣言,宣布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共和國,此後烏克蘭政府便在親俄、親歐派之間更迭。幾世紀以來,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曾經相當親密,雙方在17世紀時甚至曾經合併;然而,18世紀俄羅斯帝國在烏克蘭推行俄化政策後,反而激發烏克蘭的民族主義。

【裂痕的起源】

自烏克蘭脫離蘇聯以來,國內親歐勢力逐漸盛起,對於1991年之後才出生的烏克蘭年輕人而言,歐盟與西方才是他們所嚮往的。俄烏雙方裂痕可追溯至2004年10月舉行的烏克蘭總統選舉,當時主要的兩位候選人為時任總理的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擁有俄羅斯普丁的支持,親西方的尤申科(Viktor Yushchenko)則獲得歐盟與美國支持。

最後官方宣布亞努科維奇獲勝,引發民眾使用尤申科選舉的橘色作為抗議顏色,走上街頭示威遊行抗議選舉舞弊。在經歷全國爆發的抗議和大罷工事件後,烏克蘭最高法院宣布該次選舉結果無效,要求重選;尤申科最後獲得勝利,象徵橘色革命的成功也象徵著烏克蘭尋求自主的意願。俄羅斯自此逐步喪失對於烏克蘭的控制與影響力。

【全球金融危機下烏克蘭政治動盪,俄國再趁勢出手】

但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烏克蘭當局未能提出有效方針,引發民眾對於施政的失望與不滿,烏克蘭國內再度發生政治動盪,亞努科維奇後來贏得2010年的總統選舉,且試圖維持同時與俄羅斯、西方發展關係。但在普丁經濟利誘下,執政當時的亞努科維奇拋棄與歐盟的貿易協議,引發民眾不滿並爆發大規模示威遊行;即所謂的廣場革命。

亞努科維奇以高壓方式回應民眾,最後遭到罷免。普丁則以併吞克里米亞作為對烏克蘭革命的回應,並鼓勵烏克蘭東部的親俄分離主義份子。親俄的烏東地區兩省欲追求獨立,與烏克蘭政府發生嚴重衝突死傷嚴重,雙方至今仍然處於武裝衝突之中;雙方昨日互控對方先開火。美國與英國都擔憂烏克蘭與烏東分離份子的衝突,可能成為普丁出兵的理由。

【普丁何以如此重視烏克蘭?】

從地理位置、地緣政治分析,烏克蘭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位於歐盟與俄羅斯交界處,也就是西方與俄羅斯地緣勢力劃分之處;因此,烏克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過去蘇聯的附庸國捷克、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利亞、保加利亞、波羅地海三國都加入北約後,如果烏克蘭也加入北約,形同西方勢力已至俄羅斯門下。2007年普丁在慕尼黑會議便大力抨擊北約將前線部隊部署到俄國邊境。對於北約的東擴,普丁宣稱西方已經踩到俄羅斯的紅線(red line)。

就經濟利益來看,烏克蘭為主要糧食出口國,為一農工業國家,擁有豐富自然資源,包含礦藏資源、石油、天然氣。俄羅斯著眼的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更有大批煤田。此外,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軍事基礎,軍事力量亦不容小覷。對於普丁而言,烏克蘭不是一個國家,俄羅斯與烏克蘭才是一個國家;一個與俄羅斯漸行漸遠、追求民主、欲向西方靠攏的烏克蘭是不能忍受的一件事。

【烏東與烏西的內部差異】

但在全國4400萬民眾中,烏克蘭人佔77%、俄羅斯人佔13%;1/3的烏克蘭民眾會說俄語。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相鄰,烏東地區自然與俄羅斯較為親近,使用俄語人口多;烏克蘭西部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等歐盟國家相接,自然傾向與歐盟西方國家親近,習慣使用烏克蘭語。在西方民主化浪潮後出生的年青一代,普遍不能接受俄羅斯的專制;俄羅斯的影響力只會逐漸下降。經歷幾世紀離合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愛恨情仇,加以美國、歐盟等各國勢力的涉入,未來情勢發展牽動全球戰略情勢,值得密切關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