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来,世界绝大部分的主要投资机构对中国今后两年的经济增长势头不看好。按照中国官方媒体的不满说法,西方投资者正在试图唱衰"中国经济"。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增长也的确出现了增速下降的局面,当前的增长速度,不仅低于去年同期和上个季度,而且也低于政府和市场的预期。不仅如此,用来预测未来增长局势的各项信心指数也令人十分不乐观。
上周,光大银行由于资金紧张无法归还到期贷款的消息又见诸报端,正好成为那些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的人的又一个论据。不仅如此,六月份以来,中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也正在恶化。昨天,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尤其是近期利率再次出现大量涨幅,有些股份制银行更是十分夸张,甚至出现了百分之三十的隔夜利率和百分之十七点五的月拆借利率,完全是高利贷。
中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的持续,对中国股市有著极大的负面冲击,对投资者的信心更是一个打击。这一点从最近数天中国股市的连续下跌得到了印证。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中央银行并没有出手救援的任何表示。央行的态度或许是在对中国资金市场的状况进行一个压力测试,或许这也反映了央行对前一段投放货币过多可能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担忧。
资金是经济运行的血脉,资金的运行出问题,实体经济会供血不足,一定会出问题。当然,在很多情况下,资金运行的问题也是实体经济的问题所引起的。例如,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恶化,无法偿还银行的债务,从而导致银行负债表上的坏债增加,银行由此产生了无法进行正常贷款,民众对银行的信心也会动摇。这种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资金运行的相互负面影响,有可能会将宏观经济推向严重的危机。
今年是习李党政的第一年,按照通常的惯例,他们是不希望经济出现大的起伏的。高增长似乎是好事,但是谁都知道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一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缺乏效益的增长,继续这样的增长无异于给不断膨胀的气球继续吹气,总归是要爆炸的。这样的增长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为增长泡沫的破灭而担心。正因为如此,虽然现在市场流动性出现问题,中央政府在增发货币出手救援的问题上仍然犹豫不绝。
但是,假如中国的流动性问题继续恶化下去,高利贷似的资金成本将使得相当一个数量的企业难以为继,甚至出现倒闭,中国目前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将首当其冲,出口也会出现大幅度下滑。当然,从理论上讲,这正是经济机构调整的好时机。问题是,中国社会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去承受由此导致的大量失业人口?
从政治上看,如果中国经济真地出现大的跌宕,习李的经济管理能力也将受到党内同事和社会民众的质疑。而且这种政治信心的缺失将使得他们今后几年的执政岁月备受压力,他们是否已经有了这样的思想和政治准备?对上述这两个问题,答案都是否定的。因此,我想中央政府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延续以往的的思路,救急第一,短期效果第一,继续将解决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的难题推向未来。
上周,光大银行由于资金紧张无法归还到期贷款的消息又见诸报端,正好成为那些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的人的又一个论据。不仅如此,六月份以来,中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也正在恶化。昨天,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尤其是近期利率再次出现大量涨幅,有些股份制银行更是十分夸张,甚至出现了百分之三十的隔夜利率和百分之十七点五的月拆借利率,完全是高利贷。
中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的持续,对中国股市有著极大的负面冲击,对投资者的信心更是一个打击。这一点从最近数天中国股市的连续下跌得到了印证。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中央银行并没有出手救援的任何表示。央行的态度或许是在对中国资金市场的状况进行一个压力测试,或许这也反映了央行对前一段投放货币过多可能带来的后果的严重担忧。
资金是经济运行的血脉,资金的运行出问题,实体经济会供血不足,一定会出问题。当然,在很多情况下,资金运行的问题也是实体经济的问题所引起的。例如,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经营恶化,无法偿还银行的债务,从而导致银行负债表上的坏债增加,银行由此产生了无法进行正常贷款,民众对银行的信心也会动摇。这种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资金运行的相互负面影响,有可能会将宏观经济推向严重的危机。
今年是习李党政的第一年,按照通常的惯例,他们是不希望经济出现大的起伏的。高增长似乎是好事,但是谁都知道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一种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缺乏效益的增长,继续这样的增长无异于给不断膨胀的气球继续吹气,总归是要爆炸的。这样的增长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为增长泡沫的破灭而担心。正因为如此,虽然现在市场流动性出现问题,中央政府在增发货币出手救援的问题上仍然犹豫不绝。
但是,假如中国的流动性问题继续恶化下去,高利贷似的资金成本将使得相当一个数量的企业难以为继,甚至出现倒闭,中国目前的支柱产业制造业将首当其冲,出口也会出现大幅度下滑。当然,从理论上讲,这正是经济机构调整的好时机。问题是,中国社会是否已经准备好了去承受由此导致的大量失业人口?
从政治上看,如果中国经济真地出现大的跌宕,习李的经济管理能力也将受到党内同事和社会民众的质疑。而且这种政治信心的缺失将使得他们今后几年的执政岁月备受压力,他们是否已经有了这样的思想和政治准备?对上述这两个问题,答案都是否定的。因此,我想中央政府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延续以往的的思路,救急第一,短期效果第一,继续将解决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的难题推向未来。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