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4日星期三

香港推大陸文革式「楓橋經驗」 

評論:經濟問題多憂民怨爆發冀穩住基層 

記者:衛斯、余港生
RFA 2024.12.04


民青局早前專為18位專員提供一系列培訓,包括要到中國浙江、上海等地上課,參觀楓橋經驗陳列館等。民政事務總署


香港政府動員在地區工作的官員和區議員,到大陸學習習近平鼓吹、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非常普遍的「楓橋經驗」,港府稱這方法是用以「化解地區矛盾於萌芽階段」。有熟悉中國國情的人士認為,港府目的就是要防民怨爆發,要在地區層面就處理好。

成立了一年的關愛隊,工作是否就是政府宣傳片所講,關懷社區那麼簡單?

民政事務局,早前已派了18位關愛隊專員及各區區議員,到中國浙江等地考察,學習所謂的「楓橋經驗」。具體行程包括到「五四憲法歷史資料陳列館」參觀、楓橋經驗陳列館及楓橋學院交流、到上海上課聽專家教授習近平基層治理重要論述等。

甚麼是「楓橋經驗」呢?就是源於1963年中國浙江省紹興市楓橋鎮發明的一種監控和治理基層民眾手法。

在文革期間,毛澤東利用「楓橋經驗」去維護社會穩定和控制基層民眾,主要是及時在地區層面發現和處理「階級敵人」及「反革命分子」。

習近平上任後不久,即在全中國重建「楓橋經驗」治理模式,有民眾形容,這實際上是「朝陽大媽」的加強版。

麥美娟:化解矛盾於萌芽階段

在香港的立法會,選委界的蘇長荣周三(4日)以書面質詢民政署屬下的民青局,要如何將「楓橋經驗」的精髓用於香港地區管治。民青局長麥美娟回覆指,透過學習「楓橋經驗」,有系統地防範化解矛盾於萌芽階段、以及做好「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基層治理,麥美娟舉例指,例如關愛隊在暴雨、水浸等,超前部署相關防災工作,就是實踐到中國大陸考察的經驗。

港府要模仿「楓橋經驗」主要是擔心民怨爆發

熟悉中國國情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香港政府現在要模仿「楓橋經驗」,主要是擔心民怨爆發。

劉銳紹說:「從宏觀角度看,當局看到現在經濟很多問題,民怨自然難以消失,加上政府赤字巨大等,自然為防止民怨爆發情況下,一定要多做基層工作,一來要靠區議會,另外關愛隊就是落到地區接觸基層,但是關愛隊的資源是否足夠等,亦引來大家質疑實效,無論如何,當局希望從這個角度穩住基層,減少基層的怨氣。」

但劉銳紹同時指出,港府不會全面使用這方法,因為仍然可以利用其他高科技的維穩手段。

Photo B.jpg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出,文革式「楓橋經驗」這種手法港府不會全面使用,因為仍然可以利用其他高科技的維穩手段。(衛斯 攝)


前葵青區議會副主席張文龍就指,專員在中國考察內容學習到的,例如在暴雨等預防工作上,其實以往民選的區議會都一向做得到。

張文龍:「其實永遠做社區工作,很講求對負責的人的信任,如市民不信任,很多問題,即使有很多制度上的渠道設立,其實都不會有效用,因為市民不會與有關的人講。」

Photo C.jpg
前葵青區議會副主席張文龍指,專員在中國考察內容學習到的,例如在暴雨等預防工作上,其實以往民選的區議會都一向做得到。(張文龍Facebook圖片)


民政專員同時擁有四個身份,包括區議會主席、關愛隊小隊總指揮、地區管理委員會主席。民青局指,這可令民政專員產生協同效應,有效服務市民;解決區內「老大難」問題時,更可平衡各方面的觀點等。不過,張文龍就指以他所住的區而言,他並不常見「關愛隊」出現,就像幾天前青衣爆水管,也看不到關愛隊的超前部署。

另一方面,儘管中國大陸有「楓橋經驗」及全方位的社會監控,以及常年支付高昂的維穩成本,然而,仍難杜絕社會問題,近期隨著經濟衰退,更接二連三發生報復社會暴力事件,造成嚴重死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