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星期六

老侯:中国芯往事——向天再借十八年

美国禁芯,引发网络对"中国芯"的呼唤。

多数人不知道,其实,迄今为止,中国芯的国家战略已经实施了十八年,今天人们眼中"一地鸡毛"的中国芯,已经是上下同心戮力、奋斗十八年的伟大成果。

中国芯片业,既有自己的"两弹一星工程",也有自己的"中国芯之父"。

所以,中国芯不是"而今迈步从头越",而应该是"向天再借十八年"。



落后韩印台


时间回溯到2000年,从1980年代中关村被称为"硅谷"算起,中国的IT产业已经走过了二十年。


80年代和我们同时起步的韩国、印度及我国台湾,都已经在全球IT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比如,韩国的存储芯片,印度的软件研发及台湾的芯片代工,在所处领域居于霸主地位。


而中国,除联想PC销售世界第一,整个中国IT企业,犹如一群散乱的小船,漂浮在流通和低端制造领域里,中、高端领域没有中国的位置。

国内业界当时的共识是:韩、印、台的崛起,是因为有明确的国家产业战略,找到产业链中薄弱环节,从而有所突破,而中国,则一直是企业孤军奋战。

于是,制定国家战略,重金扶持重点企业,主攻重点领域,被提上日程。



院士与方舟一号


2001年我接触芯片企业。那一年,中国芯片研发业界出了两件新闻,一个是"方舟一号"CPU问世,一个是"星光一号"图像芯片问世。我操作了后者的新闻发布会和形象传播。


当时官方和媒体给予的评语是:结束了中国无芯历史。再说一遍,2001年,中国已经宣布"结束无芯历史"。

中国芯战略,90年代末就开始布局,第一步是延揽人才。信息产业部副部长亲自前往硅谷,于是,李德磊、陈进、邓中翰等人回国,李德磊做"方舟CPU",陈进用砂纸打磨"汉芯",邓中翰做笔记本摄像头芯片。

方舟CPU后面的推手就是倪光南院士。

一年后,方舟在人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方舟二号"诞生。那天的发布会主角,除了李德磊,还有倪光南。

但是,有两大问题让方舟陷入窘境:
一是没有业态,芯片出来了,配套主板、软件,都需要围绕方舟重新构建,谁来做,谁会用?没有。
二是巨头挡路,中国企业瞄准的是市场上的现有产品,但是,市场的英特尔CPU,从技术上看,已经过时,先进的CPU都储备着,并没有投向市场,依据摩尔定律,IT技术18个月更新一次。如果出现高于市场已有性能的CPU,那么,英特尔随时会推出更高端的CPU。它不会给任何对手进入市场的机会。
不能产品化的方舟,注定只是一个摆设。


IT界的两弹一星


倪光南也曾经到过中星微,但中星微有自己的盘算。他知道,或许,你可能造出CPU芯片,面对强大的英特尔,不可能进入市场。


中星微提出选择IT产业链上不成熟的领域,抢占制高点,他们选择的是图像芯片,也就是PC摄像头芯片。
图片来自网络。

它的产品策略是将摄像头应用到每台笔记本上,让摄像头成为笔记本标配。

业内人士都知道,文字传输只是网络应用的初级阶段,基于无线网络的视频传输是未来通讯的主流。

视频通信技术当时已经是成熟技术,只是没有网络支持,一旦网络支持,所有的即时视频通信功能马上可以实现。当时日本NTT的宣传片《我们未来的生活》就讲述了未来视频通信情景。比方我们今天的微信视频通讯。

当时,这个领域市场尚不成熟,基于PC的即时图像传输还只有30万像素,画面大小只有5厘米见方,即QQ视频通话。而移动通信视频时代还没到来。

市场容量小,是个鸡肋,所以没什么人做。先期进入的中星微,在整个摄像头芯片的研发市场上,中星微唱的是独角戏,他不是没有对手,而是真的没有对手。

中星微成功地把摄像头集成到了索尼等知名笔记本上,据称,当时市场上安装有摄像头的笔记本,有60%用的是中星微的芯片。

这个200万门、0.25微米的视频通讯芯片的问世意义,被包装成IT领域的"两弹一星"工程。

2005年,它在纳斯达克上市。邓中翰也因为"IT两弹一星工程"的功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并成为工程院院士。并被誉"中国芯之父"。



意料中的溃败


大概2003年,听说方舟二号之后,李德磊对无法进入市场、也赚不到钱的CPU失去兴趣,拿着国家扶持资金去做房地产了。他只想挣钱,对政治虚名没兴趣。


信息产业部将方舟从国家重点扶持企业名单中抹去。


挪用国家专项资金应该是触犯刑律了,但是,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像支持方舟一样,汉芯的背后有20几个院士为它背书。

当陈进买来摩托罗拉芯片,雇请几个人在封闭的密室打磨时候,他不会想到,迟早有一天会东窗事发。

20几个院士也不知道是水平问题还是品德问题,他们理直气壮地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打磨芯片背书,坚称汉芯是中国芯的里程碑。

但是,最终,汉芯,不仅让陈进出丑,也让20多名院士蒙羞。

但同样神奇的,没人为此承担刑责。
图片来自网络。

相比之下,中星微还算扎实,既做出了芯片,也进入了市场。只是把一个消费芯片鼓吹成"两弹一星",玩得有点过。

其实,早有领导对摄像头芯片的高科技性提出质疑。

某年,全国政协常委考察中国芯企业,曾做过国防科委政委的政协常委伍绍祖在产品陈列室拿起一个摄像头问:这就是你们的高科技吗?当得到肯定答复后,他说:在中关村市场上,不是卖十几块一个吗?有什么高科技的?

谁都清楚,一旦市场成熟,利润具有足够诱惑力时,众多同质企业会蜂拥进入。2010年,随着移动视频应用普及,手机视频市场这块肥肉,果然,一群恶狼寻味而来。

市场是检验产品的权威标准,在激烈竞争中,中国"国家芯工程"60%的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占、蚕食,最终,它的市场份额只剩下了2%,一头来自台湾的恶狼取代它,成为图像芯片领域的老大。这就是联发科。

"中国芯之父"无奈地看着"儿子"被联发科彻底吃掉。

据统计,今天,联发科年销售额657亿,而中星微年销售额20亿,中星微年盈利仅为1200多万。

就是说,中星微事实上已经从图像芯片领域退出。转做安防监控系统。

中星微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曾冲上20美元,但很快就跌落10元以下,并一度在2美元左右长期徘徊,2012年,因为连续30天在1美元以下,收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并终于在2015年12月从纳斯达克退市。

中国芯本想要和"泰森"较量,却不想没能迈过"徐晓东"这个坎儿,被一个台湾企业彻底玩残。看来,中国"IT两弹一星功勋"的荣誉,应该给予联发科。台湾也是中国哦。

在"中兴风波"中,媒体庄严告解:中国芯不适用"两弹一星"模式。



花式造芯乱局


谈到中国芯,不能不提龙芯。中国人造芯片,总是赋予太多技术外的因素。

如果说,方舟、汉芯、星光的海归们是用"爱国心"来造芯,那么本土人才的龙芯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来造芯。

图片来自网络。

爱吹牛逼的中国人喜欢玩虚的,海归借助信息不对等,忽悠出洋水平。本土人才就玩本土情怀。

如果说海归造芯政治企业家是"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中国心",那么,龙芯胡伟武干脆就是一身中山装,他从外到里,都是毛泽东化的。

他说,龙芯是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但是,前些年,龙芯要量产,他悄没声跑去美国,给MIPS交了专利使用费。顺带说句,具有完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IT两弹一星——"星光芯"也是给MIPS交专利使用费的。

话不能说绝,2008年,胡伟武对媒体许下海口:龙芯五年内要改变世界CPU市场的格局。
截图来自网络。

两个五年过去了,龙芯不仅没有改变CPU市场的格局,它到底应用到哪里去了?没人知晓。

龙芯没有和中国人开玩笑,它只是一直和自己开玩笑,因为,从它穿着中式服装登场表演那天起,根本就没几个人相信它。

能否这样说,中国之所以做不出像样的中国芯,中国芯片业界没有真正企业家是个重要原因,有的是只一门心思投机赚钱的商人,捞取政治利益的投机政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间是验证骗子的最佳准绳。

2018年429



END


请长按二维码,添加本公号。

—— 老侯说事儿
jayhou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