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7.29~1859.4.16)
历史上的今天
1859年4月16日约19:15,法国戛纳的一座别墅里,饱受病痛折磨的托克维尔在亲友的陪伴下,在修女们《又圣母经》的祷告声中,安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痛苦与挣扎终于结束,他那超然的天才、高贵与良知,却穿越两个世纪,到达今日——并且,将直至永世。
两个世纪前的预言
22岁的法官
与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柏克等人不同,托克维尔不仅是政治家,还见证了初生的民主。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不仅书写旧时代,更预言了至少200年的人类趋势:英国的秩序传遍世界,美国成为独一无二的最强国家,亚洲各国渐次衰亡,俄国走向专制扩张,嗜血的法国大革命成为各国转型的榜样……
大革命的专制轮回
为了让鲜血尽快流走,杀人工厂专门开凿了沟渠。——阿克顿《法国大革命讲稿》
生于贵族世家,在革命年代是大不幸。外祖父因出庭为国王辩护,被罗伯斯庇尔送上断头台。父母被株连入狱,9位亲人只有4人走出监狱。拿破仑终结了大屠杀,却将国人绑上扩张的战车。此后100多年,法国从未获得安宁:粗鄙和暴力成为引以为傲的品质,国家机器肆意践踏个体尊严。
他重新定义了政治
革命浪漫:嗜血的专制轮回
托克维尔一生经历四个王朝、两个共和国,却始终对宣扬仇恨、残杀同类的主义深恶痛绝。他坚决抵抗君主专制,还预见了民主的风险;他无比珍视财产权和市民团体;他的政治哲学被奉为"托克维尔定律";无论谈论美国、民主还是革命,都无法回避他的思想……毫不夸张地说,他重新定义了人类政治。
预言世界民主大潮
1831年,为了寻找"有益于人类的政治",26岁的托克维尔赴美国考察。他在这里发现了法国丧失已久的贵族气质:公民精神。他高度赞扬美国"分权制衡"的宪政思想、"日渐壮大的平等精神"。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种"以安定、法治和教会为依托的民主",必将对欧亚大陆的等级特权制度造成巨大冲击。
反对乌托邦
1848年2月,乌托邦主义者在伦敦向私有制宣战。托克维尔却在巴黎发表演讲,坚决捍卫自由市场:自由与私有财产须臾不可分离;乌托邦主义没有民主,更没有自由;民主带来平等的自由,乌托邦只会带来平等的奴役!
反对君主专制
1851年底,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复辟称帝。托克维尔联合议员们集会抗议,因"叛国罪"被捕,一小时后被释放,心灰意冷的他隐居乡间。历史记住托克维尔,仅因为他的两部半著作:一部外国游记,一部回忆录,还有一部未完成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不合时宜的人
30岁时,托克维尔出版《论美国的民主》,引起世界轰动。36岁时,他凭借此书成为法兰西文学院最年轻的院士。随后,他发表了更为深刻的第二部,告诫人们警惕"多数人暴政"。令他失望的是,该书遭受了冷遇。
英国妻子玛丽·莫特利(1830)
在《回忆录》中,他对1848年二月革命中的著名人物(包括他的前辈和国王)都作了尖锐的批评,因此他至死不愿发表。
托克维尔定律
路易十六被斩首
《旧制度与大革命》出版于1856年。后世的所有革命者和统治者,几乎都拜读过此书。但他对妻子说:这本书不会讨好任何人,只有爱自由的人才会喜欢它。他以详实的史料证明:革命不是发生在压迫最重的时期,而是压迫开始减轻时;经济繁荣不能为专制政权带来合法性,只会加速革命的到来……他告诫人们:改革一旦开始,万万不可停止!
自由的守夜人
托克维尔率先指出:权力无论如何产生、归何人掌控,只要不受制约,就必然作恶;激进革命不一定带来自由,却时常带来新的专制;民主是实现自由的最佳方式,但也可能沦为新的专制;即便人们喜欢被奴役,自由体制也可以"让他们活到回心转意"……因此他坚决主张:自由高于民主!必须限制一切公权力!
遗忘他意味着什么
先知与时代的疏离,与其说是他的悲剧,不如说是人类的狂妄和短见所致:托克维尔被遗忘的这两个世纪,恰恰是暴力革命最频繁、极权灾难最深重的时代。历史证明:托克维尔对民主和革命的审慎,源于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根植于他的良知、诚实与谦卑。
托克维尔现象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读懂托克维尔,却总是谦卑的表示:我无法理解他的生平,更不敢自诩读懂他的思想。在恒河沙数的研究中,千字君精选了两本世界级著作以飨读者。《托克维尔传》记述了这颗伟大灵魂的前世今生,《两个世界的托克维尔》细究了他的思想,以及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为什么要读托克维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