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星期二

梁京:温家宝的“最后”一搏?

上周的“财新峰会”,谢国忠断言“中国地产泡沫爆了”。这一言论并未引起轰动效应,说明已是不少人的共识。谁都知道,房地产泡沫破裂意味著中国经济由此进入多年来最惊险的航程,但与会的海归精英们却摆出一幅“淡定”之态。这些人真的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还是早已有了各自的后路?经济全球化一个耐人深思的现像,就是很多参与制造泡沫,且从中渔利者,可以全身而退,逃之夭夭。

不过,这一条可能对温家宝家人适用,对他本人却不适用。房市泡沫此时破裂,意味著温家宝开始了他任期内,也许是他整个政治生涯的最后一搏。对胡温来讲,最理想的是把一个泡沫尚未破裂的经济交给继任者。但温家宝显然知道,这已经不可能了。叶檀敏感地注意到,温家宝最近在圣彼得堡的讲话中,第一次把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标从“稳定房价”转换成“下调房价”。这一转换意味深长,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问题。
http://yetanyetan.blog.sohu.com/191045214.html

第一个问题,就是此次房市泡沫是被主动引爆,还是温家宝无计可施,不得不“撒手”的结果?在我看来,总体上是因为温家宝无计可施,不过,也并非完全没有主动引爆的因素。因为在技术上,继续用放松货币的手段来支持房价“稳定”,直到18大交班,并非完全不可能。

那为什么温家宝不这样做呢?我以为这样做对胡锦涛政治上更有利,而对温家宝的风险则太大了。一旦出了大问题,胡可以把全部责任推给温家宝。更重要的是,这种选择将给整个中共政权的稳定带来太大风险,不仅即将接班的领导人不能接受,整个领导层的多数人也不愿接受。因此,随著胡锦涛影响力下降,温家宝面临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把房市泡沫带来的整体风险降下来,而不是继续扩大。尤其对即将上台的习、李,他们的利益是宁可让泡沫在胡温任内引爆,也不要自己一上台,就在自己手上爆炸。

因此,一段时间以来,温家宝就在做各种准备,包括使用西方发明的方法对银行系统进行所谓“压力测试”,看中国的金融系统能承受房价多大的降幅。刚刚卸任银监会主任的刘明康,先是说可以承受房价跌50%,后又说可以承受40%。不过,事实是,谁也不可能知道,中国的金融系统究竟能够承受多大的房价降幅。这倒不是因为西方的测试方法不对,而是因为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有自己的系统逻辑,只不过谁也说不清楚这个逻辑。

中国系统的逻辑之一,就是一些西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中国却完全可能发生。对此,温家宝还是有点数的。他之所以大谈政改,原因之一就是他要为最坏的情况作准备。必要时,他也会振臂一呼,而不会束手待毙做替罪羊。

那么,眼下的温家宝该如何选择自己“最后”一搏的策略呢?谢国忠的建议是,让房价跌够,而不要救市。只要温家宝能硬著头皮熬六个月,一切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化。谢国忠理解的中国逻辑,就是中国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好统治的老百姓,他们可以承受一切苦难。
http://video.caixin.cn/2011-11-11/100325026.html

从一切有机会隔岸观火的人来讲,谢国忠的逻辑都有道理。但本土派的代表人物叶檀则不这样看,她的评论针锋相对,旗帜鲜明——“房价缓步下行才是福”。叶檀理解的中国逻辑显然和谢国忠不一样。在叶檀的评论中暗含著这样的假设,房价急剧下跌可能导致整个系统,不仅是金融系统,而且是政治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崩溃。

温家宝会听谁的呢?显然不可能听谢国忠的。他不会看不到,谢的建言无异于让中共去集体自杀。但叶檀的主张做得到吗?此时的中国政府,还有能力让房价“缓步下行”吗?

这个问题将是温家宝“最后”一搏的核心问题。如果他成功了,温家宝的政治生涯就还可以继续,他将凭此在18大之后的中国政局中继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因为他救了国家,也救了党,但如果他失败了,他就有可能遭到清算,甚至会殃及家人。

那么,温家宝会成功吗?我以为温家宝尚有不错的机会,原因不在国内,而在国外。西方经济立足未稳,现在还没到围剿专制中国的时候。


2011-11-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