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晖先生近照
【来无影去无踪的"茉莉花革命"谁也不知道会触发什么样的事件,尤其是借鉴当年柏林墙倒塌的先例,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也许形不成人群的聚集,但是再往后呢?】
下 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此之谓大理古城的"风花雪月"。这是一处现实中的世外桃源,全世界的梦想者和心灵的持有者,源源不断地向着这里汇集,就像 一只疯狂旋转的命运轮盘最中间的静止点。古城的人民是慵懒的,看起来也是幸福的,肮脏的现实好像与他们无关,浓稠馨香的阳光似乎把他们晒酥了。
"看来你是早就做好准备了"
2月22日深夜,我在才村码头自己院子的房间里,在推特(twitter)上发了这样一条推文:"27号下午2点,大理古城洋人街(所谓广场),我买啤酒,望人群聚集。尤其外地来的推友更欢迎。"此前的20日,北京、上海等地的"茉莉花革命"围观现场,多人被抓,原因仅仅是围观或拍照;几乎与此同时,我的很多朋友也以"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被抓,著名作家冉云飞即是其中之一。
光 阴如水流逝,26日凌晨两点,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我安逸地睡下,盼望着做个好梦。过了不知多久,突然卧室门被打开,一拥而入多人,亮出搜查证。后来得知此 次行动共15、6人参与。这是在院子大门、一楼大门、二楼卧室全都反锁的情况下啊!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开锁的,后来有村民告诉我,他们是从二楼的露台上翻上 来的。我非常镇定地穿衣,说:"来两个人就够了,有必要这么大阵仗嘛!"后来聊天,他们还对此细节津津乐道,其中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警察说:"看来你是早 就做好准备了。"
洗 漱的时候,盥洗台上有把剪刀,寸步不离的警察一把抢了过去。后来我就被控制在客厅的茶桌前,十多人把三层楼翻了个底朝天。大约一个多小时后,让我在扣押物 品的清单上签字,被查抄走的物品有电脑、手机、移动硬盘、U盘、书籍、画册、光碟等等,甚至连成都朋友陈云飞兄送给我的一枚小小的赵紫阳先生的徽章居然都 被他们翻了出来!
两天内共讯问了五次
然 后我被带到古城派出所,生平第一次经历了犯罪嫌疑人所经历的一切程序。先把我带进讯问室,让我坐进一把带脚扣和手铐的审讯椅里,我觉得这也未免太小题大做 了,不屑地说:"没有这么必要吧?"脚扣扣上,戴手铐的时候让我按指纹,试了几次不方便,只好暂时把我从审讯椅里放出来按指纹。此刻我才知道什么叫作按指 纹:两手十指的指头肚儿蘸墨,分别在纸上滚动,以确保指头肚儿的三面指纹都清晰地显现出来;然后是十指的骨节,蘸墨,清晰地印在纸上;最后是两掌的掌心, 蘸墨,清晰地印在纸上。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按指纹的程序。按完指纹,又带进另外一个房间,正面、侧面拍照。拍完照,我提出上厕所,两名警察紧紧跟着,一个在 内一个在外,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地跟在内的警察道歉,因为让他跟着闻到了厕所里的臭气。
再 次回到讯问室,我发现带脚扣和手铐的审讯椅挪到了旁边,代之以一把普通的软椅。大概他们也觉得对付一名作家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吧。主讯者是一位年龄稍大、圆 脸带笑的警察,我在心里给他取了个代号叫"笑面虎"。但他显然只是个傀儡,问完几句话就要出去请示一会儿,再回来继续盘问。两天内一共讯问了五次,以至于 后来他再进来的时候我调侃他:"这次又有什么指令?"
第 一天的讯问围绕着"茉莉花"的话题,问我为什么要买啤酒在洋人街请朋友喝,我回答:"好玩。"他盯着问:"仅仅就是因为好玩吗?有什么目的?"我回答: "对,仅仅就是因为好玩。你想,那么好的阳光,大家一起出门晒晒太阳,喝喝酒,散散步,多好玩啊!"来来回回就是这样的问题和答复,"笑面虎"的心里,一 定认为我隐藏了无数的秘密。
讯 问全是套路,乏善可陈,倒是被留置盘问的48小时里,我和看守的警察之间的交流颇为有趣。一天换三四班警察看着我,除了上厕所之外不准外出,实在太无聊 了,于是我把看守的警察轮聊了一遍。大理古城极小,古城的警察们大概也是第一次办理这样的案子,因此对我这个作家非常好奇,有警察公开对我说:"我们都对 你很感兴趣。"加上我是一个聊天大师,妙语如珠,经常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有名小警察晚上吃饭的时候抱怨我:"刚才被领导叫到二楼狠狠训了一顿,说你们聊 得这么开心,一栋楼都听见你们的笑声了!"
恐惧的是他们,而不是我
事后得知,凡是跟我联系密切的本地朋友,统统被骚扰了一遍,警方的效率之高,掌握的信息之全面,令人叹为观止。只是以如此的效率,浪费如此之多的资源,来对付一朵小小的茉莉花,在在显示出他们内心的恐惧。是的,恐惧的是他们,而不是我。
从26日10点10分,到28日10点10分,我被留置盘问整整48小时,一切程序都合法,没有任何程序上的瑕疵,可见他们早已做好了预案。
总结此次事件,有几点感想。一是推特(twitter)显示出的舆论压力。从26日深夜11点45分推特上传出我"被失踪"的第一条消息开始,推特和国内微博爆炸式地疯传,给密切关注推特的警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 是一些人认为"茉莉花革命"没有价值,也没有什么效果,针对这个看法,我的观点是:如果说系统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案是"试对"的话,那么"茉莉花革 命"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在体制内部沦为利益集团,早已失去改革动力的情况下,"试对"根本找不到路径可循,而"茉莉花革命"这样的"试错"行为,倒 是为"试对"提供了破冰之机。来无影去无踪的"茉莉花革命","试错"的过程中谁也不知道会触发什么样的事件,尤其是借鉴当年柏林墙倒塌的先例,第一周、 第二周、第三周,也许形不成人群的聚集,但是再往后呢?四周五周,以至于一年两年?当年柏林墙前也是每周日围观,从十几人到几十人,再到上百人上千人,竟 然聚到了数万之众,最终导致了柏林墙的倒塌。如果历史地看问题,那么这就是最具说服力的先例!
――原载《动向》杂志2011年3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