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伊拉克南部的某生产基地的一处办公室。中国已经成为伊拉克战争最大的经济受益者。
中东政治剧变对全球油价影响已经显现,中国的通胀也将由此再度推高。美国是否能如打败前苏联那样,用隐形石油战争打败中共政权,将是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国际政治的重头戏。
中东政治剧变对全球油价影响已经显现,中国的通胀也将由此再度推高。美国是否能如打败前苏联那样,用隐形石油战争打败中共政权,将是二十一世纪上半叶国际政治的重头戏。
有消息说:美国财政部向上修订中国持美国国债规模至一点一六万亿(美元,下同),增量高达两千六百八十四亿;与此同时,针对英国的情况是向下修订至两千七百二十一亿,降量两千六百九十亿。评论人士说:「盖特纳用修订数据的方式拐弯抹角地敲打中国政府的脑门。」
在 国际经济战略中,这种举动根本算不上「拐弯抹角」。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回应英国兑换黄金的要求而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道理与盖特纳的修订差不多。不同 的是,英美存在制度同质性,很快就此达成妥协并促成国际社会出现多种硬通货并行的情形。现在,由于全球对中美汇率暨贸易顺差处理的关注,大大地忽视了制度 异质性的中美之间的隐形石油战争。这场隐形的石油战争还会因中东地区政治剧变而持续下去。
美国与沙特联手重挫前苏联
国 际政治学界仍在研究美苏两大霸权较力的历史,其经济战略方面的争斗更是有趣话题。我的研究发现:里根在财政政策上采纳了供给学派的理论,一方面减税而提高 美国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另一方面大幅提高军费开支而保持强硬压力;尽管一软一硬的手法致使美国进入财政赤字时代,但结果是在福利水平上让苏联民众全面自 卑、在军备水平上让苏联军方胆怯。简单地说,今日奥巴马继承到的赤字财政实质上是里根打垮苏联的经济代价之滞后反应。
寻回这一代价的远期补偿必须以对中国进行「经济战略剥夺」为不易目标。「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句曾让无数中国人发狂的口号正在变成临界的事实,盖特纳的「数字游戏」是直观而侧面的说明。
国 际战略学者们已经发现即弄明白的史实是:在苏军入侵阿富汗时期,美国联手亲密盟友沙特用增加石油产量来压低油价的办法,大幅消减了前苏联的石油外汇收入, 仅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至一九八六年四月,苏联就损失了将近四百亿。这个降量大体与苏联在阿富汗战争中的花费持平。换言之,苏联阿富汗战争的经济代价是双倍 的,明面开支四百亿,还有隐形损失四百亿。
沙特与美国配合的价格战略十分狠准,在上指的五个月间,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从每桶三十美元跌至十二美元,降幅达到百分之六十。目前,由于利比亚剧变所引发的石油价格上涨,突破每桶一百美元只是很小的波动,估计到今年下半年达到一百五十美元。
中国经济将遭受全面挫折
几 乎不用任何复杂的推理,分析家们均能看得到中国经济将受阿拉伯世界政治动荡的直接影响。因此,按着既定的意识形态宣传套路,中共喉舌在国内为独裁者穆巴拉 克及卡扎菲等提供「友声」奥援,尽管它不得不在联合国整个安理会(含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及人权委员会的巨大压力下,而投了赞成制裁卡扎菲政权的 票。
中 国在利比亚的石油进口量并不算大,每天约合十五万桶(去年总量为七百四十万吨),没法与在沙特的每天五百九十万桶相比。但是,利比亚独裁政权看起来很稳 定,中共可以通过与卡扎菲建立「铁血联盟」来做成非洲扩张第一据点。也就是说,中共与卡扎菲政权的关系是用来对抗美国沙特中东亲密盟友关系的。因此,几年 来中共在利比亚投资九十亿美元、进驻工人两万余人,甚至不惜投资中被派出国企官员贪污高达十多亿;中共国企还把国内的裙带资本主义复制到利比亚去,和卡扎 菲家族建立密切关系,大肆派送利益而获得石油与通讯等重要领域的经营权。利比亚突发内乱使回逃国企官员无形之中大发国难财,他们的腐败行径将死无对证。
香港有亲共学者在几年前就曾撰文劝谏北京高层,在利比亚暨非洲投资时要考虑政治风险。现在看来,那样的建议确实是「热脸贴了凉屁股」。
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有强大的话语权,对中东产油国含亚洲的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还有,由于美国与伊朗关系风险性增大,中国必须减低在伊朗的石油进口比例,如去年大幅增加了从伊拉克、沙特、科威特的进口量,上调幅度超过百分之四十八。
中 东地区的社会动荡持续,国际油价持续上扬,加之中国可能进口量的锐减,国内必然大幅度提高物价,估计从二�一一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由于国际原油涨价 带来的中国国内的物价上涨幅度将达到百分之二十五。最一般的景观也是:房价有所下降,但日用消费品价格却腾然而上。如此,二�一一年的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也 会大幅回调,实际达到百分之五实属不易。
油价主导权向产国回移
美 国与沙特的石油交易量已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过来两年的平均降幅在百分之十七左右,现日均维持在一百万桶以下;中国与沙特的石油交易量呈现持续上涨的趋 势,过来两年平均增幅约在百分之二百二十左右,现日均不低于五百四十万桶。这个对比说明至少是沙特油价机制的定价权在逐渐向中国转移,日本的经济情报机构 早在去年年初就通过国内大报《日本经济新闻》向公众「泄密」指出了这点。时隔半年,印度学者乔利亚(金达尔全球大学世界政治学副教授)则在具体分析中美与 沙特经济战略三角关系后,指出「中国的能源强劲需求为其主宰全球提供了可能」,并警告沙特与美国说:「美国与沙特之间的特殊关系造就的整个政治经济局面正 在被中国的介入所颠覆。」
沙特本身对这一点是有清醒认识的。在利比亚局势严重影响全球油价之际,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C, 译为「欧佩克」)的最重要成员,它宣称不增加产量。换言之,不会对最大进口国中国提供合同外的出口增加量。更为吊诡的是,一向被认为是中共在拉美的重要盟 友即反美伙伴委内瑞拉,作为欧佩克另一大成员国,与沙特一起宣布不增加石油产量。当然,沙特考虑与美国的特殊盟友关系以及由此涉及的与欧洲关系,有可能增 加石油产量,但毫无疑问,对中国石油出口的定价权已经实质性地转回沙特。
为了因应埃及剧变以来的中东局势变化,沙特强化了与其保护国巴林的利益同盟关系。借助美国第五舰队驻扎巴林首都麦纳麦港(AL MANAMAH) 的威势,再度宣示对抗伊朗的强硬态度。岛国巴林在波斯湾地区的战略重要性绝不低于其东面门户霍尔木兹海峡。因此,美国不仅支持沙特与巴林的同盟关系,而且 本身也会在非常时期利用巴林的地理优势来强化对伊朗的战略监控。西起霍梅尼港,中经布什尔港,再到东接霍尔木兹海峡的阿巴斯港,这一串石油海上装运点均在 美国第五舰队的迅捷打击范围内。换言之,美伊一旦开战其突击线路首选不是经土耳其而入伊朗,而是由巴林发起攻击,其情形如第二次海湾战争(二��三)期间 巴林是美军攻击伊拉克的一个凭借点一样,至少会成为打击伊朗的最前沿阵地。
美伊战争发生,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必然全面中断,国内物价之飞腾、产业之衰败不堪设想。即便是美伊没有战争,只要中东的「茉莉花革命」传到了伊朗,引起该国局势变化,也等于美国打赢了对中国的隐形石油战争。
现在,不是卡扎菲倒台不倒台的问题,而是下一个利比亚或卡扎菲是谁的问题。一般看来,伊朗即内贾德政权已经在劫难逃。
中共很可能被「开除球籍」
中 共政权对中国版的「茉莉花革命」哪怕只限于行为艺术形式的表达,也如坐针毡,惊恐之状令国人发噱。尽管它改变了对民主的态度,由过去的「谁讲民主谁反动」 变成了现在的「谁讲民主谁主动」,但是「民主」、「政改」之类的词汇已经成为它欺骗民众、拖延时日的遁词。其对内以「民主」骗人,对外也是如此。针对联合 国安理会的改革,它东阻日本、西拦印度,恐怕日印「入常」后分其权重,就声称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要在民主程序内进行。国际评论人士指出:中共所谓「广泛而民 主的磋商」,显然表明「北京不情愿的态度」。
为 了其庞大利益集团的私利,不惜逆对全球民主化浪潮,支持穆巴拉克、声援卡扎菲。在国家利益名头下大量进口石油,石油进口越多国内油价不降反涨,盘剥民众的 劣行昭然若揭。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被开除「球籍」。联合国安理会乃至整个国际政治合作机制的改革已是必然之势,中共在国际社会被边缘化已成定局。在突尼斯 剧变至今短短的几个月内,国际上给中共捧臭脚的媒体上面的「中国模式」与「和平崛起」字样几乎成了假古董,浑身锈迹但无人问津。
可 以预见:本年内,美国主导的对中共的隐形石油战争,不仅会给中国国内带来高幅通胀,而且还会大幅度削减中共威胁美国的「经济核武器」外汇储备的数量,从而 也剧挫其狂妄的国内国际政治野心。中共唯有断然图新、顺应民意,实行宪政民主才是出路,否则,不久的将来连最保守的「国共两党共治」也无法实现!
——原载《动向》杂志2011年3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