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6日星期五

陈美华:中印撤军意味关系回温? 印度学者:还没有!

20210226

中国与印度在喜马拉雅双方争议边界地区对峙数月后,两军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已完成从班公湖地区的争议边界"脱离接触"(disengagement),意即撤军。这是自2020年6月,中印军队发生流血冲突,造成印度20人死亡,以及中国声称4人死亡后,中印边界持续多时的紧张情势终于缓解。

印度尼赫鲁大学(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国际问题研究院东亚研究中心教授谢钢(Srikanth Kondapalli)指出,中印两军第十轮军长级会谈,决定双方在边界西段实际控制线"脱离接触",另还有四五个边界争议点,双边协商撤军。

印度弗莱明大学(Flame University)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南亚及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奇峰指出,根据印度媒体报道,西段边界阿克赛钦已全部撤军,接近洞朗的锡金段的撤军还在进行,中印双方回到2020年六月流血冲突之前的态势。班公湖的北岸有八座小山脉,现在解放军往东撤退,印军往西撤退,印度退让得更多一些,回到流血冲突之前的状态,让争议边界中间变成无人区。

中印边界两军爆发流血冲突后八个月,历经酷寒的高山对峙后,是什么原因让双方终于协议撤军?


中印军队陆续在边境五处地点撤军。(法新社) 中印军队陆续在边境五处地点撤军。(法新社)

刘奇峰指出,中印之间对于边界问题的谈判,从战区指挥官,到高阶军官,乃至于中央政府和领导人层级,有一套完整机制。最关键是高层意志,跟双方国家层级的战略有很大关系。印度媒体报道此次撤军谈判成功,是北京最高领导层的意志,因为北京面对美国总统拜登上台,中美关系进入很微妙的调整期,双方都要试探对方,所以中方先缓和周边态势,以便在对美交涉时能有一些筹码。

2月25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和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通话,王毅说,边界问题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要坚持两大新兴经济体携手发展的大方向,并肩前行而不是相互牵制。

中印撤军意味中印关系回温了吗?

谢钢说:"还没有"。他说两国军队"脱离接触"的过程尚未完成,双边关系包括投资和外交都无法有实质进展。他指出去年六月,中印仍在谈判中,却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尽管现在中印达成"脱离接触"的协议,仍需一些时间研判是否确实成功化解冲突,也只有到那时候,中印的双边关系,包括投资、金砖峰会或其他方面才会开始有所进展。

印度要看中国葫芦里卖什么药

刘奇峰指出,中印边界缓和态势是中国主动发起,印度还在观察,印度有舆论质疑中国背后有什么战略考量,印方现在的态度是先观望,印度外长苏杰生今年初曾提出中印关系要恢复正常有八项原则,中印边界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议题。中印这次能达成撤军协议确实比预期要来得快速。另有消息指出印度希望在两三个月内解决边境问题,以便邀请习近平参加金砖五国高峰会,让双边关系解冻。不过,印方还在观察中方,情势仍不明朗,美国对中国和对东亚政策还不明确,印度必须观察。印度欢迎中方递出橄榄枝,但是印度不信任中国,想看中国葫芦里卖什么药。


印度外长苏杰生今年初提出中印关系要恢复正常有八项原则,中印边界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议题。(法新社) 印度外长苏杰生今年初提出中印关系要恢复正常有八项原则,中印边界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议题。(法新社)

刘奇峰说,中印关系是短多长空。中印关系如同钟摆,开始很好,后来因边界问题恶化,钟摆摆到最坏处,最近转好。不过,中印两个崛起大国,边界问题没有解决的话,就算双边关系暂时改善,可能也不长久。而且印度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十分警觉,就算习近平和莫迪在今年的金砖会议中见面,也是多边形式,莫迪和习近平已两度会面,如果双方领导人亲自见面都不能改善中印关系,若在今年下半年的金砖峰会中以多边形式见到面,也不算很大的进步。

谢钢则说,去年由俄罗斯轮值主席的金砖峰会因为疫情改为线上举行,今年由印度轮值,是否仍采线上视讯或能实体举行,要看疫情的情况,中国虽表态支持印度主办,现在离九月或十月的峰会还有一段时间。不过,两国都有士兵在边境阵亡,两国领导人若见面握手微笑拍照,并不合适,除非中国做出绝不进犯的重大宣示。

谈到拜登上台后,印美关系的发展,谢钢说,印美关系比印中关系好。他强调,阻碍印中关系的是边界问题,并不是印美关系。

印中逆差已成为政治问题

而就在中印撤军缓解边境紧张态势之后,《路透》报道,印方考虑批准45项中国的投资计划,但这个消息隔日即遭印度官方否认。谢钢指出,中印经贸的关键问题是贸易赤字、贸易逆差,印度政府告诉中国必须投资印度以减少逆差,但是中国包括国企和中小企业,累计投资印度的金额82亿美元,远不如新加坡或荷兰等小国累计投资印度达两百或三百亿美元。谢钢说,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印度的投资一直没有增加。习近平2014年访问印度时,曾承诺5年向印度投资200亿美元,但是只有20亿到位。谢钢认为中国可能因为安全理由、领土争议,或其他原因不想投资印度,或者担心投资印度可能帮助印度崛起。这和中美贸易一样都是政治问题。


印度除了面对国内严峻疫情,还出现农民大规模抗议印度政府对于农产品销售自由化的改革。(法新社) 印度除了面对国内严峻疫情,还出现农民大规模抗议印度政府对于农产品销售自由化的改革。(法新社)

他说边界冲突曾使印度思考减少中印贸易,甚至脱钩,但是行不通,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多达四千项,包括重要的零组件供应链都在中国,尽管印度试图分散市场,但效果不大。

刘奇峰指出,莫迪第二任的GDP成长目标希望能达到5万亿美元。要达到这个目标,莫迪希望制造业能本土化或外国技术转移到印度。然而现在是印度对中国输出原料,换取中国进口高单价加工产品,对印度来说十分不划算。刘奇峰指出,中印贸易逆差也是印度不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原因,若加入可能使印度逆差更严重。

拜登印太政策尚未明朗 印度采战略收缩

台湾清华大学通识中心副教授、印度中心副主任、前驻印度外交官方天赐分析,印度面对中国能使用的筹码比较少,例如西藏牌,或最近有人提出强化印度与台湾的关系。去年印度选择往印太战略靠拢,强化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关系,也签了后勤补给协定,但是并没有解决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并没有因为压力而退却。另一变数跟美国有关,全球都在看拜登上台后的对中政策和印太政策,印度也在观望,在这种不确定性之下,印度如果要依赖印太战略去和中国制衡,能否有成效要打问号。

不巧的是,在外援有限的情况下,印度除了面对国内严峻的疫情,近期还出现农民大规模抗议印度政府对于农产品销售自由化的改革。这些不确定性和压力都让印度担心和中国强硬对抗的成效,也因此采取战略收缩,和中国谈成撤军协议。中国也希望边界的紧张状态能阶段性结束,中国一方面在观望美国,一方面有自己重要的政治议程,包括中共建党百年和北京冬奥都需要国际支持,因此在印度问题上,采取相对妥协的做法。目前看来,拜登上台,中美并没有升高对抗。中印若升高冲突,也没有政治上的好处,中印都在观望美国的政策。


——RFA撰稿 陈美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