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長實登廣告招聘「中文主任」,要求20年相關經驗、懂古文、通曉歷史,並能創意寫作,年薪開價逾100萬,被譽為「世紀荀工」。楊興安曾打過這份工。
文:信報財經月刊記者李潤茵
入職第一天起,李嘉誠由始至終稱呼他「楊生」;長實同事叫他「老師」。年初,長實登廣告招聘「中文主任」,要求20年相關經驗、懂古文、通曉歷史,並能創意寫作,年薪開價逾100萬,被譽為「世紀荀工」。楊興安曾打過這份工。
長實中文老師 7日10篇稿
今年70歲的楊興安,曾為李嘉誠工作6年多,負責撰寫管理層日常信函、演辭及文書工作。集團凡涉及中文字的東西,公司年報、樓書、樓盤命名等,楊興安也有份執筆。1992年,鄧小平南巡,掀起第二次改革開放熱潮,長實北上發展,楊同年入職。
「經理都北上開展項目,但那一代人多數讀英文學校,中文能說不能寫,所以要幫他們改稿。」當年,李嘉誠經常穿州過省應酬,楊即為他準備演辭,試過一星期寫十篇。「每次都要講話。雖然大同小異,但不能千篇一律。」試過寫「感謝」,但李嘉誠認為過於文縐縐,於是改為「多謝」。「那麼,下次就不要再寫『感謝』了!」楊興安笑說。
日讀14份報紙 熟悉時事
「我們工作是受命不受持。」楊興安憶述,當年李嘉誠給予足夠彈性,沒有規定上班時間,也可以隨時增聘助手。他習慣早上6時上班。「因為要看遍全港14份報紙,凡涉及集團、李生及其家族的內容,都要撮要,9時半前送到老闆枱面,並影印十幾份給所有董事。」他形容那兩小時連搭話的餘力都沒有。即使星期日休息,也會買齊14份報紙在家撮要。「因為我要今日事今日畢。」
工作節奏急速程度不亞於傳媒。長實周年大會,招待全港記者,楊興安也在幕後;翌日各大報章齊齊刊登報道,楊則要撮14份;電視台直播《施政報告》,他也要「記者」上身,筆錄重點交給李嘉誠。「中國官員轉換也要知道,否則問到我現任上海市長是誰?答不出來,不會駡你,但自己很『無癮』!」
書信忌公式 私函勿輕率
他形容,與李嘉誠共事,工作量雖多,「但每項任務都是表演機會」。1992年,李嘉誠獲北京大學頒發榮譽博士,楊興安寫演辭。「翌日報紙刊登撮要,全出於自己手筆,很有滿足感。」即使看似容易的日常書信來往,箇中也大有學問。「李生人脈廣,深交淺交者眾,執筆時用辭造句要有輕重之別。」
楊興安指出,公函不能過於公式,「寫信者要用心及有代入感」。而且處理書信往來需具備敏感度,即使私函也不能掉以輕心。「每做一件事都是一個痕跡。要預備報紙有機會登出來;他日出事要拿證據,那封信就會呈上法庭。」
他憶述,書信量大到難以想像,要數內地官商界來信最難處理。「當年尚未有電腦,他們寫信就像寫書法,而且並非繁體字,是簡體字,每次看到都會很頭痛。」
李嘉誠:中文好,很有前途!
師範畢業後,楊興安教書20年,曾在無線做編劇,有份為《上海灘》度橋。八十年代末,受聘為金庸秘書。後來移民,至九十年代初回流香港。「我也是看報紙找到這份工作,起初也不知道是長實。」第一次見李嘉誠,對方正閱讀自己的文章,內容是香港不應用簡體字,未幾李嘉誠說:「你的中文很好,肯定很有前途!」
楊興安曾說李嘉誠要求「快而準」,「錯一次也嫌多」,並形容對方「認真、要求高,是個讀書的商人」。有一次,李嘉誠問他《木蘭辭》最後兩句「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是「雙兔」還是「兩兔」。楊解釋由於《木蘭辭》是十口相傳,故有不同版本,但李嘉誠要求佐以實證,楊到圖書館找出幾個版本,才能說服他。「有人來信寫『耑』字,他會問我解法。很多人寫傳統書信喜歡用『耑』,其實等於『專』,正如大鑒的『鑒』等於『鑑』。」
李嘉誠中文媲美中學老師
李嘉誠會尋根究柢,用字力求準確精煉。「李生是會自己改自己的。第一篇講稿,他說完我寫,我寫完他改,來回幾十次,改至滿意為止。」楊興安表示,對李嘉誠的中文造詣感到意外。「絕對達到中學老師水準,甚至更好。」
責任編輯:歐嘉俊
核稿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周雪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