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星期三

吴戈:中國航母的雄心

中國艦艇和平時期在印度洋借機逗留,戰時遠洋戰力、進出通道、基地使用權都無保障。
上周,在大陸中央電視台著名雞血欄目《海峽兩岸》上,國防大學某教授針對大陸自造航母對台灣的震懾玩起了「順杆爬」,發出令大陸官方和民間都能嗨翻天的豪言:「(台灣)別把自己抬太高,(大陸航母)不是給你預備的,不要把自己擺在那麼重要的位置上」。

當然,中國人民有志氣,海軍有雄心,保衛海外戰略通道、維護海外利益、走向藍水的宏圖近年可謂「東風吹,戰鼓擂」。這還不是吹牛,實際的進展也有,水面艦艇已事實上常駐印度洋,航母著手自行研制,一想到這些,愛國青年們做中國夢都能笑醒。

不過,這位教授如果真懂專業,就不會發現不了其中的問題。

即使有了吉布提基地,中國也只是少量艦艇和平時期在印度洋借機逗留,戰時遠洋戰力、進出通道、基地使用權都無保障。國產航母的水平仍基於前蘇聯80年代技術,而且摸索前進,進度很慢,成本高昂且難度不小。

在這種前提下,國產航母即使成軍,是否敢用於海外遠洋任務?這個問題其實完全取決於對手。中國航母對海盜和恐怖組織屁用沒有,對美軍差距太大,對印度等地區強國甚至越南、菲律賓等弱國倒有機會,可這些對手全部與美國聯手。該教授認為「軍力(與大陸)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的台灣亦然。

中國當然不能因為很難與美軍勢均力敵就不發展,但也不能為給自己打氣就當美軍不存在吧?縱觀戰略形勢,中國對海軍,特別是航母,必須承認嚴重的實力差距和條件局限,從而在發展目標、應用場景和可能收益上保持清醒。

只可惜,保持清醒了,電視台上不能為黨引導輿論,下不能拉住流失的觀眾,教授也要白白失去大把的出場費,誰幹?

即使以專業的面目,中國仍然處在這種矛盾中。不久前,大陸網上以著名軍事專家尹卓引用俄專家瓦西里•卡申的怪異形式表示:中國海軍需要多用途中型艦載戰鬥機,以便為雙航母戰鬥群配備60架戰鬥機。

這顯然是重提仿制蘇-33的殲-15重型艦載制空戰鬥機體型過大,即使兼具對地攻擊能力,也不比中型機有優勢。為了避免給米格-29中型艦載機打廣告之嫌,卡申特別提到沈陽的殲-31中型隱身戰鬥機改裝艦載型的潛力,只是最後話鋒一轉,因為殲-31定型並改裝海軍型遙遙無期,中國將不得不使用殲-15,還是為米格-29K打了廣告。

不管怎麼解決載機量過少的問題,這類問題的實質都絕不是將艦載機造小一點,航母造大一點的技術考慮,而是中國的戰略決心。自2014年高層提出包含「走出第一島鏈」目標的「海洋強國」口號以來,中國海軍連續兩年在島鏈外的西太平洋海域實戰演練。然而演練的結果是到第三年就將預設戰場改在南海,這既暴露遠洋信息化綜合戰力力不從心,也暴露島鏈內雞犬不寧,衝出島鏈,禦美於遠洋的幻想毫不現實。

9月25日,幾架中國戰鬥機、轟炸機在預警、電偵、加油機型護航下飛出島鏈進入西太平洋,引發美、台軍機反應,又激起「亮劍」豪情,殊不知這正好暴露中國依托大陸禦敵於島鏈之外的窘境。在上述演練和最近這次行動中,雖不斷進展的中國航母均未亮相,更加說明中國實力和進展的有限。

即使中國最終將擁有數個航母戰鬥群並形成攻擊力,以美國為首的世界「防華同盟」也必將水漲船高,拿出針對性的戰力和部署,而航母在缺乏系統優勢的條件下,並非什麼不可擊沉的目標。中國要想贏,必須在與美國的全面軍備競賽和外交競賽中獲勝。

這正是中國愛國青年的強項,我們一定會贏的,只要給時間,我們什麼都會有。很好,今日之中國,與美國利益不可調和,必將戰略對決的判斷已成走火入魔之勢,無法逆轉。在自身大量基本問題成堆,很多領域連一個現代國家都算不上的情況下,這種狂熱只能是中國的窮途末路,何況這種決心更多見於民間,決策層連軍備競賽的決心也未敢挑明。而中國是怎麼走到這種瘋狂狀態的,國防大學和央視都功不可沒。
——东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