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许志永 |
正 如将"公民"二字设置为其推特主页的个人形象LOGO之行为那样,许志永博士,这个曾在2003年与另两位法学博士一起为废除收容遣送制度而作出杰出贡献 的公共知识分子,近年来一直都在艰难地推动并践行着公民运动。为了建构公民社会的大厦,著名的NGO组织公盟的创始人许志永曾三番五次失去人身自由,他不 仅受到中国政府一次次的打压与迫害,而且在好些同路人那里也时常遭到误解与攻击;然而,他却一天都未曾停止过对美好新世界的追求。就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 际,这个理想主义者再一次被当局囚禁在了自己家中。藉此机会,我们采访了难得"清闲"的许志永博士。
三年后再坐铁椅子
许志永(以下简称许):第 几次实在记不清了,也没认真统计过。但我记得第一次是2005年1月的一天,早上起来发现有陌生人堵在门口。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去年下半年大约有三 分之一的时间被非法限制自由。18大期间最长,连续一个月不能出门。最近这次非法限制应该是两个原因,一是为阻止我参与教育平权"228请假一天"活动, 二是"二会"专制体制例行动作,估计要到会期结束以后才能自由。
戈:听说你这次被传唤时坐上了"铁椅子",而且是三年多过后再次坐上这种椅子。请你介绍一下"铁椅子"和三年前那次的经过。
许:铁 椅子是讯问违法犯罪嫌疑人用的工具,全部是铁的,人可以被固定在上面。我三年前因公盟税案被捕,审问时都坐在这种铁椅子上。作为公益机构,公盟没有任何盈 利不应该纳税,但公盟以公司的名义注册,确实也算是有把柄,大家捐款交罚款后案件撤销。虽然公盟公司在法律上主体还存在,但2009年之后我们以"公民" 的名义活动,大家都是公民,这是一个开放的群体。
努力开展教育平权运动
戈:"228请假一天",是个什么样的活动?
许:它 是公民(公盟)发起的反户籍隔离、争教育平权运动中的一次请愿活动。这天是二月最后的一个周四,我们希望通过街头签名壮大志愿者团队、去教育部请愿、组织 研讨会、动员人大代表等具体活动,来达到为全国两亿多城市新移民争取孩子随父母上学和高考权利的目标。经三年努力,到2012年底,全国30个省市已开放 或承诺即将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唯独北京例外,所以还要继续努力。
戈:近年来,你一直都在致力于公民教育平权运动,请介绍一下它的缘起。
许:教育平权运动起源于2009年底公民办公室的一次办公例会,王功权先生提议该项目,大家讨论后通过,并开始设专人推动,召集最初求助的几位家长,逐步扩大团队。
2003年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后,新移民从此不用担心随时被抓捕遣返了,但是户籍制度把他们的孩子隔离在城市大门之外。我们在2009年底开展的这一运动,目的是推动城市给新移民市民待遇,首先解决孩子的教育和高考问题。
戈:据说这一运动历经了两个阶段逐步壮大与发展的历程,对吗?
许: 对!教育平权运动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推动北京小学升初中不分户籍平等待遇。从公民(公盟)2009年12月20日的办公例会确立教育平权项目后起, 我们通过签名扩大参与团队,先后8次赴北京教委和海淀教委请愿,最后于2010年5月初大体实现小升初不分户籍的平等待遇。
第 二阶段争取教育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2010年7月最后一个周四首次到教育部请愿,签名支持者四千人;9月第3次向教育部递交建议书,签名支持者过万人, 媒体大幅报道;2012年 2月23日,近三百人带着厚厚8本共计8.8万个签名的签名册进行第20次请愿,次月,签名支持者就突破了十万。当年12月底,各地陆续出台随迁子女高考 方案,北京12月30日出台"过渡"方案,但中高考问题没有涉及,大家还在继续努力。
官员公示财产与公民同城聚餐
戈:习李执政集团上台后,你和你的许多朋友就发起了一个要求官员公示财产的公民联署活动,请问进展如何?阻力何在?前景怎样?
许:推 动205名部级以上官员财产公示是公民2012年12月开始的一个项目,目的是把权力关进笼子。经过网络传播、各地街头拉横幅、街头签名等一系列活动,目 前已超过七千公民签名,近几天将提交给全国人大。阻力是既得利益官员,他们不愿公开财产,但是,民主宪政是大势所趋,只要公民团结起来坚持努力,不仅可以 推动财产公示的制度建设,也一定能推动中国完成民主宪政转型。
戈:在你们的公民运动构想之中,也有被推友们称之为"饭醉"的同城活动,请问,从网上延伸到网下的这一活动与打造公民社会的构想有何关系?
许:公 民同城聚餐是凝聚公民社会健康力量推动中国政治多元的努力。公民联合已是共识,关键是找到联合的方式。我们努力打造一个泛民主派公民可以广泛参与的平台, 这个平台就是"公民"。"公民"是我们的理念、身份与标识,不管原来属于什么组织什么门派,有两个基本共识可以达成:认可公民身份;愿意遵守民主规则和大 家协同努力。我们倡导每个参与者彰显自己的公民身份,使用"公民"标识,以此从臣民社会中率先站起来。我们倡导自由公民的联合,遵循民主规则团结协作。"公 民"群体无统一宣誓有共同理念;无统一纲领有共同标识;无惩罚纪律有民主规则;无上下等级有分工协作;同城公民团队自发形成、自治成长;以事件和议题为中 心的平面化协作网络,各地公民都是其分支机构。各地公民每月最后一个周六同一时间同城聚餐是打造公民共同体的第一步。
戈:公民同城聚餐活动实施的结果如何?
许:目前已在全国铺开,上个月已有近30个城市的公民在同一时间聚餐。从策略上讲,自由公民的联合模式有一定成长空间,从长远看,只有这种模式才可能催生现代化的、健康理性的建设性反对派。
"新公民精神"与我的期待
戈:去年底,你曾写了一篇文章《新公民――我们的2012》,文中倡导了"新公民精神"的核心价值与其基本要素。
许:一 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核心价值,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凝聚人心,作为理想共识评判国家制度的是非优劣,作为人们美好的精神追求。新公民精神是现代公民应有的信念和 气质,它来自普遍人性的纯真渴望,以及对他人、社会、国家和全人类的责任,是值得每一个中国公民和中华民族永远珍惜的美好价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徵。新 公民精神的核心要素是自由、公义、爱,作为一个整体最能体现人类生活的理想状态……最幸福的社会――没有宗教战争,最少彼此误解和伤害,最少隔膜和敌意, 人人彼此相爱,爱人如己。
戈:说到宗教与隔膜,我想起你去年十月曾到藏地去了一趟的事情,请问,在那里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许:我看到了城市、道路、医院延伸到这遥远的峡谷和草原,延伸到古老的寺庙,一个古老文明的痛苦蜕变;看到道路检查站上方横着红色条幅"维稳处突一马当先",乘客们表情漠然,一个民族信仰被压抑的痛苦。
我到了郎卓的家。2012年2月19日中午,这个18岁的年轻人在中壤塘乡大寺前的路口自焚。郎卓的家人在远方的牧场。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表达自己,拿出口袋里的500元钱给他的邻居卓姆,请她转给郎卓父母,告诉他们:一个汉族人来过,他很难过。
戈:你对中共新执政集团,以及中国的未来有何期待?
许:我希望共产党新的领导人能带领国家完成宪政文明转型,这不是改良,这是革命,和平的革命。这不是对体制抱有幻想,而是对每一个同胞心怀善意。不管有没有改良或革命,我们坚定走自己的路,中国的未来只有一个方向――自由、公义、爱的现代文明。中国一定会实现和平宪政转型,对于我来说,这不是逻辑推论,这是信仰,是天命。
中国社会正在加速变革,在世界文明潮流和新技术支撑下,公民社会成长在加速,对中国未来有理想和责任担当的公民应该彼此发现,主动联合。希望公民社会健康力量尽快联合起来,推动中国和平完成宪政文明转型。
――原载《动向》杂志2013年3月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