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思維方式出現顛覆性的分水嶺時,學問家稱之為「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小說家稱之為「乾坤大挪移」;例如,交通工具由馬轉移到汽車時,肯定有幾年至十幾年的「猶豫期」,人們會決定不下來,究竟該買馬還是汽車?亨利福特的名言:如果我(在全力投入汽車產業前)問一般人想要什麼,他們的答案一定是一匹跑得更快的馬。因而,在汽車剛問世時,一定會刺激馬的銷量,因為汽車太貴太不可靠了,汽車的出現反而刺激了馬的銷量。但隨著普及,還在用馬的人一定嫌棄自己的馬,改買汽車,因而馬的存在刺激了汽車銷量,這叫馬賣汽車。
通常想到「典範轉移」這概念時,我們腦中出現的意象都是技術類或產品類的,如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計算器到電腦、電腦到手機、4G到5G、汽油車到電動車、有人駕駛到無人駕駛。台灣尤其是如此,因為幾個世代的台灣人記憶中的「好康」,都來自技術類和產品類的跳躍和翻轉。
事實上,「典範轉移」還有很多更高、也更加無形的層次,例如,秩序結構的反轉、生態鏈的換位。這比起技術類、產品類的轉移,進程或許更慢,有時慢到人們感覺不到,但一旦發生,其野蠻程度可超乎想像,使得還想要躲藏在舊有秩序結構內的人,往往落到「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的境地。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以來推行的「供應鏈本土化」運動,被全球罵翻,將他貼上「反全球化」的標籤,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順勢將全球化的桂冠戴到中國頭上,一時似乎高下立判。然爆發自中國武漢、後席捲全球的病毒疫情,以一種諷刺的、荒謬的方式,弔詭的印證了川普的直覺 – 一旦地球的秩序結構受到挑戰,無論誰對誰錯,舊有的供應鏈型態是經不起考驗的,雖說成本極低、效率極高,但是一旦斷鏈,誰都活不下去。
此次疫情,已將地球上每一個人的自我意識、社會意識、國家意識,徹底的清洗了一遍,這是連一戰、二戰都沒能徹底做到的效果。在經濟層面,前疫情的供應鏈秩序若稱為1.0,後疫情時代勢必典範轉移為2.0,甚至連「供應鏈」這個名詞本身都會被代以另一名詞。
供應鏈牽涉到原料、部件、生產、貿易、運輸、利潤、金融、生活方式。2.0版長什麼樣?2.0下台灣的利多和利空何在?企業界和政府,是否還在追求「跑得更快的馬」?或許下週我們可以接著談。
(本文原刊於 2020-04-22 1218期)
——作者脸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