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4日星期三

“飞虎队”将领陈纳德遗孀、反共说客陈香梅逝世(附相关报道)

陈香梅(Anna Chennault)



(纽约时报 ROBERT D. McFADDEN)中国出生的共和党筹款人、反共说客陈香梅(Anna Chennault)周五在华盛顿家中去世,享年94岁。她的丈夫是"二战"期间在中国和缅甸作战的著名的飞虎队指挥官。丈夫去世后,她曾参与外国阴谋。
她在水门大厦(Watergate complex)自己的公寓中去世,死讯于周二公布。据她的女儿陈美丽(Cynthia Chennault)称,死因是她去年12月中风后引起的并发症。
在陈香梅的回忆录照片中,有她身穿白色高领袄代与丈夫陈纳德中将(Claire L. Chennault)的合影;她与约翰·F·肯尼迪总统(John F. Kennedy)、理查德·M·尼克松总统(Richard M. Nixon)以及杰拉尔德·R·福特总统(Gerald R. Ford)的合影;她与联邦调查局(FBI)局长J·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的合影;她与驻越美军司令威廉·C·威斯特摩兰(William C. Westmoreland)的合影;以及她与南越副总统阮高基(Nguyen Cao Ky)的合影,后者在1975年西贡陷落后逃往美国。
除了与丈夫陈纳德那张在他1958年去世前一年拍摄的的合影,其他的照片都是陈香梅在华盛顿地位的展示,多年来,她曾担任航空公司高管和女主播,也是共和党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国民党和南越的支持者,以及1949年在中国掌权的共产主义政权的坚决反对者。
陈香梅是华盛顿最引人注目的平民之一:她曾担任丈夫在战后运营的货运公司飞虎航空公司(Flying Tiger Line)的副总裁;写过多本小说、诗歌和非虚构类书籍;担任《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的播音员;她也是她水门大厦顶层公寓社交圈的中心,那里吸引了内阁成员、国会议员、外交官、外国政要和记者。
1968年,陈香梅在曼哈顿唐人街为尼克松总统竞选总部启用剪彩。
1968年,陈香梅在曼哈顿唐人街为尼克松总统竞选总部启用剪彩。 NEW YORKERS FOR NIXON-AGNEW

不过,史学家们表示,陈香梅的事迹有隐藏的一面。众所周知,她曾是中国国民党为美国共和党提供资金的渠道,也是美国官员和中国国民党领袖蒋介石及南越总统阮文绍(Nguyen Van Thieu)等亚洲领导人的秘密中间人。
根据联邦调查局的窃听记录,在一场多年来引发激烈争论的国际阴谋和总统政治冲突中,陈香梅帮助破坏了越战期间的一次和平努力,以推动尼克松在1968年的总统大选中战胜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Hubert Humphrey)。
在林登·B·约翰逊总统(Lyndon B. Johnson)宣布暂停轰炸北越,为当年秋季的巴黎和平谈判缓解气氛之后不久,作为尼克松竞选团队和西贡政府的幕后联络人,陈香梅被窃听到敦促南越官员抵制巴黎和谈,称如果他们能等到总统选举结束后再谈判,就可以从尼克松政府那里得到更好的交易。
同一天,11月2日,阮文绍宣布他的政府不会参加巴黎和谈。三天后,尼克松当选。
约翰逊在得知陈香梅的干预后勃然大怒,考虑依照联邦法律以非法干涉外交事务罪对她进行起诉。她从未被起诉。
陈香梅和丈夫陈纳德中将。
陈香梅和丈夫陈纳德中将。 FROM "A THOUSAND SPRINGS: THE BIOGRAPHY OF A MARRIAGE"
尼克松取消了对她的电话窃听,并给她的飞虎航空公司划拨了一条利润丰厚的太平洋货运航线。但是,作为向尼克松竞选团队提供重要亚洲人脉以及24万美元捐款的支持者,陈香梅并没有像她期望的那样在尼克松的政府中获得重要职位。
1923年6月23日,陈香梅在北京出生,她是陈应荣和廖香词的六个女儿中的一个。她的母亲出生于一个外交官和学者世家。
她的父亲在北京大学教法律,并兼任英文报纸《华北邮报》的编辑。她和姐妹们在故宫附近的一处公馆里长大,身边围着仆人和家庭教师。
1937年日本侵略者逼近北京时,她们一家逃至香港。父亲成为驻墨西哥公使,母亲去世后,陈香梅和姐妹们成了难民,分散在被占领的中国各地,家里的珠宝被缝在衣服衬里中。尽管战火纷飞,但她和多位逃难的教授学习新闻,并于1944年获得岭南大学的学位。
精通中国方言和英语的她成了中国中央通讯社的记者,报道战事,后来开始报道毛泽东领导的广泛的共产主义革命。她在昆明遇到了陈纳德。他比她大三十岁,已婚并有一个八岁的孩子,是飞虎队的英雄。飞虎队击落了数百架日本战机,维持着中国在那场战争期间的希望。
1947年,在陈纳德离婚后,两人在上海结婚。除陈美丽外,他们还有一个女儿陈美华(Claire)。陈香梅身后留下的除两个女儿外,还有三个妹妹陈香莲、黄陈香兰和冯陈香桃,以及两个外孙。
陈香梅和理查德·M·尼克松以及亨利·A·基辛格的合影,日期不详。
陈香梅和理查德·M·尼克松以及亨利·A·基辛格的合影,日期不详。SCHLESINGER LIBRARY/RADCLIFFE INSTITUTE
陈纳德夫妇在上海、旧金山、陈纳德的家乡路易斯安那州的门罗和台北生活过。在台北,他们经营着飞虎航空公司和民航空运队(Civil Air Transport)。后来,民航空运队归中央情报局(CIA)所有,被用于秘密反共活动。
陈纳德1958年死于肺癌,终年67岁。之后,陈香梅移居华盛顿。
她很快就被丈夫的朋友接受了,其中包括罗斯福新政(New Deal)的策略师托马斯·G·科科兰(Thomas G. Corcoran)。他后来成了华盛顿著名的说客,为企业和外国势力服务。他向她展示了游说的程序,她则把自己的回忆录题献给他,称他是"他们当中最好的老师"。
在华盛顿,陈香梅加入了共和党,以及由支持台湾、反对共产主义中国的有影响力的美国人组成的右翼队伍。1962年,经肯尼迪同意,陈香梅创办中国难民救济总署(Chinese Refugees' Relief)。该组织协助成千上万人逃离中国。她在国会作证、写文章、发表演讲,从1963到1966年,她每周用中文在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广播。
在一套如同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电影布景,可以俯瞰波托马克河的顶层豪华公寓里,她一周招待80到100人,提供"妃子乐"(鸡肉/荷兰豆制成的菜)和"谈判代表汤"(为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而备)。在她举办的社交舞会上,身高不到5英尺(约合1.52米)的陈香梅穿着贴身的旗袍和细高跟缎带鞋,颇为出众。
1984年,陈香梅和罗纳德·里根总统在白宫。里根是她圈子里的众多政治领导人之一。
1984年,陈香梅和罗纳德·里根总统在白宫。里根是她圈子里的众多政治领导人之一。ASSOCIATED PRESS
她总是含糊其辞地回答记者有关可能与中情局有关系的问题,并频繁前往卷入冷战冲突的亚洲国家,这些都增强了她的阴谋气质。
1981年,她停止塑造自己坚定的反共人士形象。她访问北京和台北,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和台湾总统蒋经国会面。她承认自己的态度已经变得温和了,说人必须"足够谦虚才能去学习,有时候要足够勇敢才能改变自己的立场"。
那时,她的事业已经全部失败。越南战争结束了,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已不在人世,美国已同台湾断交,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附1】

飞虎将军遗孀陈香梅逝世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一次颁奖仪式上与飞虎队将军陈纳德的遗孀陈香梅握手。(2015年9月2日)

(美国之音)具有传奇色彩的飞虎队将军陈纳德(Claire L. Chennault)的遗孀、美国知名华裔人士陈香梅(Anna Chennault)逝世,享年94岁。
陈香梅逝世的消息于4月3日宣布。她在3月30日在位于华盛顿水门综合大厦的家中辞世。她的女儿陈美丽(Cynthia Chennault)说,陈香梅死于去年12月中风后出现的并发症。
陈香梅出生在中国一个富裕的外交官和学者家庭,二战期间,身为记者的陈香梅与在中国支援抗击日本的飞虎队指挥官、比她年长三十岁的陈纳德将军结识。两人在1947年结婚。
陈香梅写过小说、诗歌和回忆录,担任过飞虎航空公司的高管,还在1960年代做过美国之音的记者。
陈香梅在陈纳德于1958年去世后定居华盛顿,往来于共和党高层人士中间,担任过多届共和党政府的顾问。她曾与台湾国民党政府和南越政府保持密切关系,积极从事反共活动。
1981年,她作为当选总统里根的特使访问中国,受到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招待。陈香梅后来成为中国政府的座上宾,积极推动美中交流,被中国官方媒体誉为"中美民间大使"。



【附2】

陈香梅逝世 曾为首位任职白宫的华裔 受8位总统重用 

好友后辈追忆94年传奇人生




2018年3月30日
知名社会活动家
共和党籍政治人物
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的遗孀
陈香梅女士(Anna Chan Chennault)
在华盛顿的家中
因中风后的并发症去世
享年94岁

走过近一个世纪,陈香梅的一生有过许多角色。世人说到她,常常和“飞虎将军”陈纳德的名字连在一起。而在这对战地伉俪的爱情之外,她本人还有着更多可谓“女杰”的故事。


创造了“第一”的女人
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

1925年6月23日(也有一说为生于1923年6月23日),陈香梅出生于北京,在家中六姐妹中排行第二。她的青少年时期可以说是颠沛流离。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和家人一起逃到香港,但1941年香港又被日军占领。那时,陈香梅的母亲已于30年代末去世,父亲是外交官,远在美国,1942年6月起,从广东到广西,她和家人以及其他难民跟着向导一直在逃亡之路上,但在这期间,她还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了岭南大学学习。

1944年,陈香梅考入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中央社第一位女记者。后来她有回忆说:“在那个年代,女记者可说是凤毛麟角。中央社还有不用女记者的不成文规定,我是第一位打破了这个传统的,而且是凭本事考进去的。那是我走出校园第一份工作,也是对我后来做人处世大有协助的一份工作。(摘自《传奇与诗意:陈香梅研究》)

加入中央社那一年,陈香梅也在岭南大学取得了中文专业的文学学士学位。

哈佛大学图书馆馆藏

记者的工作也让陈香梅认识了后来的丈夫陈纳德,两个人相差35岁,颇具传奇性的故事却传为佳话。后来,陈香梅本来有机会在父亲安排下离开战乱的中国到美国生活,但渴望独立的她喜欢看着自己写的文字被更多人看到,也因为对陈纳德爱慕而更感到自己有责任把军人做的事、战场上的情况传递出去,因此选择留了下来。

1947年12月21日,两人在上海虹桥美华村5号结婚。
婚礼上,两人用缴获的日本战刀切蛋糕。
二人蜜月照
1949年1月8日夫妻俩与长女的合照(值得一提的是,宋美龄对陈香梅的两个女儿十分喜爱,是两个孩子的干妈,她们的名字陈美华和陈美丽也是宋美龄取的。)

抗战结束后,她调往中央社上海分社工作,并在上海结婚,婚后不久夫妻两人迁居台湾,陈香梅专心写作,还协助丈夫撰写回忆录。

结婚后11年,陈纳德于1958年病逝。但丈夫在创办的民用航空公司迅速被美国接手,新上司还给陈香梅施压。体会到“人走茶凉”的陈香梅带着两个还年幼的女儿到华盛顿安定下来,才35岁的她从此开启了人生的另一番辉煌。

定居美国后的生活一开头很拮据,由于陈纳德的退休金停发,遗产要与其前妻子女平分,还要等待解冻期等原因,陈香梅需要四处讨生活。那时候她本来没有太多野心,只是想谋个生路,找到了乔治城大学翻译社的职位并且顺利应聘成功。工作、兼职教中文、养育两个女儿,陈香梅过得十分忙碌。

后来,陈香梅也干过媒体的“老本行”,还参与编辑了中英辞典,1962年她写的第一本书《一千个春天》出版,成了畅销书,一年印了二十版。

《一千个春天》

1963年,陈香梅开始走上美国政坛,那年她接受时任总统肯尼迪的委任,成为第一位进入白宫工作的华裔,从此展开她的参政之路,先后被八位总统委以重任。1967年她被尼克松委任为全美妇女支持尼克松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第二年尼克松获胜后担任共和党财务副主席和行政委员。1978年她又为里根的竞选之路出力,并于1980年出任白宫出口委员会副主席,是总统核心顾问之一,两度被选为共和党少数族裔全国委员会主席,也是共和党全国亚裔委员会主席。1989年,在老布什任内,陈香梅任职白宫学者委员会委员,再次成为总统核心顾问,1991年出任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内政部环保委员会委员。克林顿上任后,她帮助在美中两国设立了奖学金交流项目。

陈香梅与肯尼迪
陈香梅与尼克松(左)、基辛格(右)
陈香梅与克林顿夫妇

陈香梅和尼克松之间有一些恩怨,她也对尼克松没有履行“结束越战”承诺一事耿耿于怀。但虽然有这些“挫折”,作为最早参政的在美华裔之一,陈香梅很明白参政对于华人的重要性,她在1987年组织发起制定了《华人参政宣言》,1989年获“杰出华裔奖”,也是致力于提高华人地位的精英组织百人会的成员。

奔走的后半生
陈香梅

说陈香梅是“民间大使”绝不为过,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其中她都有过贡献。她也多次到大陆和台湾访问,促进两岸交流。1981年初,她以里根总统特使身份访华的时候,被邓小平特地安排在第一贵宾的位子上,因为“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陈香梅”。

1981年访华的陈香梅与时任联邦参议员Theodore Stevens(右)与邓小平合影。
陈香梅与美华艺术协会会长周龙章在1981年访华最后一站——台北市圆山饭店合影。(周龙章提供)

住在马里兰、与陈香梅相识的美中工商联合会荣誉会长刘伟敏今天也对我们回忆说,最后一次见到陈香梅是在几个月前,当时有中国来的商务团考察,陈香梅仍然赶到现场支持、题词,“她一直支持中美文化、商贸交流,每天工作,亲力亲为,90多岁还关心中美大事。”

陈香梅到场支持中国商务团访美活动(刘伟敏提供)

多年来笔耕不辍、出版了四五十本中英文书籍的陈香梅很重视中文和中国文化,“先尊重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她曾说,自己只身在美国,就是靠着中国的传统待人处事准则,才在异乡结交了不少朋友,也是中华民族刻苦耐劳的天性,才让自己一直不放弃不气馁。陈香梅尤其为一些华裔妄自菲薄的现象痛心,也认为这是在美华人从政的阻力;对于中文不好的ABC们她也很关心,“我常看到一些忘本、或以自己的种族、肤色为耻的年轻人,学了英语,就忘了中文,我心中是难过万分。”

除了关心美国华裔二代的成长,陈香梅还关心中国年轻人的未来。重视教育的她出资数千万给中国贫困学子和优秀教师设立奖金,协助中国学校开展对外交流。1999年她启动“香梅千校工程”,支持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发展教育,培训这些地区的校长、教师;2001年又支持成立了“北京陈香梅教育科技中心”;2008年设立“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北京代表处”;2010年发起成立了“陈香梅公益基金会”。

2015年9月,陈香梅被授予抗战纪念章。

见证过二战的陈香梅直到晚年还挂念着因为战争逝去的英烈,也心系着和平。2015年,年过九十的她还带着部分飞虎队老兵和家属代表前往当年接受日本投降的湖南芷江,那里也是陈纳德创办第一所美式航空学校的地方。重回故地的陈香梅捐资修复了芷江抗日战争纪念馆,还向飞虎队纪念馆捐赠了陈纳德的遗物。

陈香梅与方李邦琴相识很久,而2015年9月在芷江是她们最后一次见面。方李邦琴今天向我们说到此事,一度哽咽。
2014年陈香梅出席纪念二战的“国家记忆影像展”,接受本网采访。

一个地位很高 却平易近人的人
陈香梅与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刘伟敏提供)

陈香梅晚安的生活也很忙碌,除了支持各种活动,接受采访,她周末会打牌、跳舞、唱歌,不探是非,却过得很热闹。在华盛顿60年,她的朋友很多,敬仰她的后辈也很多。

我和陈香梅女士相识是很久的事情,尤其是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老布什在任时,我们常常一起在白宫开会。我最后一次见她是2015年,那时候她已经坐在轮椅上。在她94年的岁月里,她做出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在我心里她代表了民国时代妇女的一个风范,是我们这一代女性、也是以后很多代妇女的表率。我从她身上学到了一件东西,那就是勇敢、不惧。安娜,一路走好。

——方李邦琴

今天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因为我跟陈香梅姐姐已经认识几十年,1981年一起去中国大陆和台湾走了一趟,这也是她的功绩之一。我们也是有缘分,她对我印象很好,叫我做她的干儿子,我说你这么年轻,要叫你姐姐,这一叫就叫了几十年。陈香梅在我们这代人心里地位很高,学问也好,好像是高高在上的,但她又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

——周龙章

她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但对待身边的人从来都很尊重爱护,和大家好像一家人。照顾她的阿姨说,她从来没生过气,而且我们每次给她微信发大家在一起活动的照片,她都会回复说“谢谢你,Lisa”。她为人心胸很宽广,格局很大,生活也永远很精致。

——刘伟敏

陈香梅很爱去华盛顿当地的一家餐馆吃肉夹馍,也常在那里和大家聚会。她还很爱唱歌,也会和年轻人一起拍自拍。(刘伟敏提供)

1925.06.23 - 2018.03.30

陈纳德去世后,陈香梅再也没结过婚,而且总说希望死后被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也就是丈夫的旁边。如今她已西去,此时再回头看她的一生,她对丈夫恒久不变的爱令人敬佩,但她的爱又何止如此?更让人赞叹的,也许就是她的这份“大爱”——对国家民族、对家乡故土、对全世界全社会、对朋友对后辈、乃至身边的每一个人。

94年的人生,她缔造了自己的传奇,也留下了一个充满爱的背影。

陈香梅女士,走好。


采访:崔菡 官子俊 郭恺楠 郭怡君(实习)
——美国中文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