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星期一

邱穎 | 諾維薩德之殤:從一帶一路基建事故到塞爾維亞政治風暴

2025 年 4 月 2 日


塞爾維亞示威活動。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就在我國大罷免行動如火如荼展開之際,遙遠的塞爾維亞社會亦陷入僵局。

武契奇政權面臨腐敗與民主倒退的指控

塞國地處古早的歐洲火藥庫巴爾幹半島,長期以來一直是該地區的政治與經濟中心之一。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該國經歷了政治動盪和戰爭,隨著21世紀初該國政治局勢逐漸穩定,塞爾維亞重新進入國際社會的視野,成為歐盟與巴爾幹地區整合進程中的重要一員。自2012年以來,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領導的塞爾維亞前進黨(SNS)開始主導國家政治,並在2017年武契奇當選總統後,強化了對國內政治的掌控。這個國家的政治局勢近年來一直處於動盪之中,尤其是在民眾不滿政府貪腐與專制的情況下。儘管政府宣稱積極推動經濟改革並在一些領域取得進展,尤其是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但同時也面臨著腐敗問題與開民主倒車的疑慮。

塞爾維亞政府常年大力推動與中國的文化交流和旅遊合作,並致力於吸引中國遊客。2017年起,中塞免(旅遊)簽,近年也常見中國網紅在社群媒體大力推廣巴爾幹半島小國的「小眾旅遊」。根據塞爾維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中國遊客數量增長了70%。塞爾維亞政府積極利用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影響力,吸引大量中國遊客前來觀光、投資和消費,進一步促進了塞爾維亞的經濟增長。

塞爾維亞加入「一帶一路」,成為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盟友

自從2014年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兩國在多個領域的合作顯著增強,塞爾維亞的經濟發展迎來了重要機遇,尤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包括高鐵、火車站、道路和橋樑等項目,都在中國的資金和技術支持下得以實現。塞爾維亞不僅受益於中國的資本流入,還通過這些合作提升了其基礎設施的現代化程度,也加強了與其他歐洲國家的交通聯繫。然而,這些合作也為塞爾維亞帶來了不少政治和社會挑戰,尤其是在政府對中資項目的監管與貪腐問題上。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合作之一是高鐵建設項目。塞爾維亞計劃建立連接首都貝爾格萊德和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高鐵線路,這不僅將改善該國的交通狀況,還有助於加強中國在歐洲的影響力。此外,塞爾維亞的火車站改造工程,如諾維薩德(Novi Sad)火車站,當然由中國企業承建,這項工程是中國資本進入塞爾維亞基礎設施建設的指標。

諾維薩德火車站坍塌成為人民不滿火線

2024年11月1日,諾維薩德火車站發生屋頂坍塌事故,造成15人死亡。事故後,塞爾維亞民眾強烈指責政府未能有效監管中資項目,並將此事件與「一帶一路」的工程品質問題掛鉤,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的不滿情緒。事件發生後,坍塌事故成為了塞爾維亞反政府示威的引爆點。示威活動不僅限於針對火車站事故的抗議,還進一步轉化為對武契奇政府長期專制政治的全面反對。武契奇總統aka 577,中國網民熱衷幫公眾人物創造簡易小名,多次向中國表忠,幫塞爾維亞獲得了中塞「鐵桿朋友」「命運共同體」等封號。

隨著反政府示威活動的升級,塞爾維亞的政治局勢進一步動盪。抗議活動不僅受到學生、工人等群體的支持,還逐漸擴展到其他社會運動。反對派的主要力量來自社會主義者、自由派以及民族主義者等多個政治派別。儘管這些派別的政治理念有所不同,但他們在對政府反貪腐和專制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致的。這些反對派的抗議運動,尤其是以學生為主的社會運動,逐漸演變為對現政府的全面挑戰。

學生們發起一系列的「封鎖」抗議行動(blokade)和民眾每日的交通封鎖活動(塞爾維亞,停下來 Zastani, Srbijo!),成功地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抗議聲浪越來越大,並且要求政府解決貪腐問題、實現更大程度的政治改革。政府方面陸續有人為此事下台,包括於1月底宣布下台但並未立即獲准請辭的前總理武切維奇(Miloš Vučević,補充武切維奇在3月19日才正式獲准請辭成為前總理),他亦曾於2012年至2022年間擔任諾維薩德市長,與武契奇總統同屬塞爾維亞前進黨。

此外,諾維薩德前市長久里奇(Milan Đurić)也在輿論壓力下辭職。然而這些動作並未有效平息民眾的不滿,反而因後續補上官員皆出自同一政黨,加深了公眾對於整起事件調查獨立性、公正性的質疑,認為政府的責任追究缺乏實質改變。

3月15日塞國掀起大規模示威活動

3月15日該國迎來了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15. za 15(15日紀念15逝),其實已是車站事故以來陸續累積的抗議活動高峰,規模龐大而參與群眾廣泛,估計約有十分之一賽國人口親上街頭表達對武契奇政府的不滿,展現塞爾維亞社會對現狀不滿的集體覺醒。許多人認為這可能成為塞爾維亞政治發展的重要轉捩點。

武契奇政府對此回應仍以「外國勢力干預」作為基礎,指責抗議活動是西方國家企圖發動的顏色革命。然而,這種說法不但未能有效平息民怨,反而進一步激化了內部的政治對立,並使塞爾維亞陷入更嚴重的內外衝突之中。這種敘事模式一方面是為了鞏固執政基礎,另一方面則保住了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持,以平衡歐盟與美國的壓力。

然而,這種策略引起反效果,尤其年輕一代更容易從網路與國際媒體取得不同的資訊來源,逐漸形成一股強烈要求透明與民主的民意浪潮。國際社會,特別是歐盟,也開始對塞爾維亞的民主倒退表達憂慮,並敦促塞爾維亞政府積極回應民眾的訴求。

未來數月內,塞爾維亞將進入關鍵階段,值得國際社群密切觀察。若政府無法有效解決民眾的不滿,甚至進一步加劇社會撕裂,武契奇政權的正當性與穩定性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塞爾維亞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選擇,尤其是對中國和俄羅斯的依賴,進一步加劇了與歐盟主要國家的分歧。

賽爾維亞想游移於歐盟與中國之間

儘管塞爾維亞一直在努力加入歐盟,並且與西方國家保持經濟合作,但與中國的親密關係使其在處理與西方的外交關係時處於兩難境地。歐盟亦將持續施加壓力,要求塞爾維亞加快民主改革和改善政府治理,以便推動歐盟入盟談判的進程。同時,塞國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也面臨重新檢視,必須在經濟發展與公共利益之間尋求更好的平衡點。

從更廣泛的視角看,塞爾維亞危機是全球化下中國經濟外交策略面臨的典型困境。依靠外國金援的大規模基建投資短期內可能帶來經濟利益,但若忽視透明度與當地社會需求,最終可能適得其反,演變成持續性的社會抗爭與政治危機。如何妥善解決這些眼前和衍生的問題,對塞爾維亞來說,都是必須認真思考的重要議題。


作者目前為藝術史博士生,寶可夢訓練師,在不靠海的內陸國生活天天幻想吃現撈海鮮,每天都要吃台灣米捉寶可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