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孙立平:马斯克辞职映射的是什么?

原创 力平坐看云起 老孙荐读 2025年03月31日



果然,马斯克还是辞职了(消息不准确,没法改了,好在不影响讨论)。

虽然关于事情本身我们的信息有限,但这件事情应该没有什么太复杂的内幕。因此,我们还是能够根据这些有限的信息,来探讨一些我们作为局外人应当关心的问题。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人们完全没有必要对此拍手称快

我看到,不少网友对马斯克辞职的消息都很高兴,有的是出于对马斯克这一段介入政治表现的不满的,有的是出于对特朗普团队的不认同。

但我的看法是,没有必要对此拍手称快。

尽管我对特朗普政府的乌克兰政策持强烈的批评态度,但我一直对特朗普团队包括马斯克对政府的改造持赞成的态度,甚至,对其暴风骤雨般的做法,也并非完全不认同。当然,一些具体的做法和细节,另当别论。

因为这个事情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不仅是对于美国。


我写这两篇文章,是基于下面这两点基本的认识:

第一,机构臃肿,耗资巨大,效率低下,干预过多,是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存在且难以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阿根廷、越南等国家,这一段时间都在以超出常规的方式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真的是难度极大。历史上在这方面的努力不时可见,但即使是解决于一时,不久又会回到原来的状态。现在马斯克等人运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来解决这些弊端,无疑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

当然,这当中有种种具体的问题,这里不一一讨论。

特朗普团队背后的三种力量

有人说,马斯克是在政商的双重压力下辞职的。因此,理解马斯克的辞职,需要注意特朗普团队的构成,特别是其背后的社会力量,需要注意他们内部存在的明显张力。

我对宫廷内斗之类的话题完全不感兴趣,我也没有那方面的信息,我说的是思路。

稍微分析一下可以发现,支持特朗普的社会力量主要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

一是南部的保守派,特别是"圣经带"的福音派信徒。这些群体往往持有保守的社会观念,反对堕胎、同性婚姻等议题。这些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居民以传统白人为主,在政治上倾向于共和党。

二是北部的民粹派,主要集中在美国"铁锈带"工业衰退地区,他们是全球化进程的直接受害者。与传统的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不同,这些地方在工业化时代有着辉煌的历史,今天的失落也更为强烈。

三是科技右翼,或称右翼科技精英,这些人加入特朗普阵营的时间比较晚,但在特朗普团队中的影响比较大。这一届特朗普政府的一些令人瞠目的政策,往往是出自他们之手,或深受他们思路的影响。

这样,你就可以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在特朗普的支持者中囊括了美国最传统的力量与最前卫的力量。我原来也一直奇怪,特朗普是如何将这两极的力量鼓捣到一起的。

而其间的张力,是可想而知的。

前一段特朗普团队在H-1B签证问题上的分歧,彰显的就是这种张力。以马斯克和拉马斯瓦米为代表的硅谷科技派认为,美国科技产业依赖全球顶尖人才维持竞争力,尤其在人工智能和高科技领域,缺乏外籍人才将削弱美国的创新优势,因此他们主张放宽H-1B签证限制。而以史蒂夫·班农和右翼移民鹰派则持坚决反对态度。

可以推断,如何调和科技巨头与传统选民的利益,将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能否稳定执政的关键挑战之一。

技术精英的统治能走多远?

上面的讨论其实还是比较表层的。这个问题更深远的意义是,科技精英治国、政府的企业化管理,在美国究竟能走多远。在《两幅截然相反的图景:奢侈共产主义还是抛弃无用阶级的科技君主制?》一文中,我将美国目前面临的深层危机概括为:多元文化对美国立国之本的侵蚀,产业空心化对美国经济基础的瓦解,面对科技进步和社会极化时显露出的民主政治的弊端。

其实,上面所说的特朗普背后的三种力量就分别代表着在面临这些危机时不同群体的不同诉求。

在马斯克对行政机构的改造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通过人工智能的运用,来优化政府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第二,马斯克和特朗普将企业中常用的"零基预算"理念应用于这次的政府改造。第三,对政府工作的智能化处理。他们进驻各大联邦机构,将大量政府记录和数据库输入AI系统,用AI来寻找哪些项目可以被取消,哪些工作可以被AI取代。

这彰显的就是技术精英对政府与社会的"数据优先" 式的改造。

马斯克现在遇到的问题,可能有所谓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这是不能完全否认的,但仅仅归因到这里,我觉得可能还是有些简单化。科技精英治国、行政的企业化管理、"数据优先" 的管理模式,毕竟还是首先尝试,这些理工男们自己可能也把事情想得简单化了。因为国家毕竟不是企业。

现在,马斯克辞职了,这是否意味着这条改造路径的失败?现在下断言恐怕还为时过早。但无论如何,其中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具体做法,都具有不可否认的未来意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