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星期五
顏純鈎:經濟寒冬蔓延上層建築,悲觀情緒造成系統衰敗
黃世澤:統戰與收買
台灣網紅八烱和陳柏源冒險進入中國,將中國收買台灣網紅的過程和手法一五一十拍出來,大家終於見識到傳說中的統戰如何操作。基本上,就是收買特定有影響力人士,然後利用特定有影響力人士去愚弄群眾。八烱和陳柏源冒生命危險拍的紀錄片,不單台灣人要看,台灣執法部門要跟進,世界各國民眾以至執法部門,都應該從中摸出中共收買要人的方法,並針對那些突然立場豬羊變色的傢伙作出調查。
毛澤東統戰策略 花12萬美元買李宗仁假字畫
向網紅提供近乎不用還貸款,固然是挪用銀行存款達到政治目的,對中國平民百姓完全不公平。但挪用民脂民膏來收買特定人物,這是中共對國民黨一貫策略。就以收買前中華民國副總統李宗仁為例,李宗仁手上有一假字畫,其實充其量只值三千美元,但李宗仁向中共要了十一萬美元,這對當時外匯緊絀的中國而言可非小數目,但當時毛澤東批示是,李宗仁要十一萬美元,就要給他十二萬美元,做統戰是一筆政治賬。因此,相信有大量銀行的奇怪呆壞帳,以至一些古靈精怪的交易,與中國透過統戰收買政客、傳媒有關,統戰是一筆政治賬,這是毛澤東搞統戰的基本原則,只要買得有價值就是。因此,香港那些親共政客,在2020年香港實質被赤化後,就沒有統戰價值,如果他們一個又一個破產,北京拒絕出資拯救亦很合理。因為有限的存款和外匯,北京只會用來買有價值的人,習近平如此崇拜毛澤東,都應學得不少這類旁門左道。
這次八烱和陳柏源暴露的真相,對檢討各國反貪和國家安全法律很重要,特別要對古怪金流作出監管和披露,而中國政府近年對外國人居留中國政策突然十分慷慨,恐怕當中有統戰考慮,例如替從未居於中國的外國政客,或傳媒要人提供香港和中國居留身份,然後便利開立銀行戶口或提供利益。香港政府高調向英籍桌球高手提供身份證,因為他們可以用香港居民身份申請香港外籍居民專用港澳通行證,那就可以做很多統戰部門需要做的古怪事情。所謂專才計劃,恐怕沒大家想像般如此簡單,用毛澤東那套推一推理便明白。
淪為統戰工具 恐被「用完即棄」
當然,中共統戰不會只是金錢利益如此簡單,又再看一次李宗仁被統戰的例子,陪同李宗仁返回中國的妾待郭德潔患乳癌病逝,而李宗仁原配妻子李秀文一直在美國,周恩來為了鞏固李宗仁對中共的忠誠,安排了姿色不錯,本身也是藝人胡蝶私生女,當時年僅27歲護士胡友松當李宗仁的妻子。而且中共往往將人當工具用,用來做統戰工具的女士,用完即棄,就像現時香港那些親共人士一樣。在李宗仁死後,由於周恩來並無將胡友松寫入毛澤東那份應予保護人士名單,就立即遭到四人幫批鬥。相信,不少西方政商名人身邊來自中國的年青妻子,是不是像當年對李宗仁一樣,真的不得而知,除非又有人冒險拍紀錄片,才可能令真相大白。只不過,中共這類做法,本身就有前科。
海外華人要警惕統戰陷阱 拒絕做「替死鬼」
不論台灣還是西方國家,本身就要對中國的統戰小心提防,而作為海外華人,就更必須加以提防之餘,亦不要與中國的統戰部門合作,因為越多華人參與統戰,日後西方要打擊中國時,就越多華人被禍及。中共一向毫無底線,最好有人當其肉盾或替死鬼,而主動揭露中共的統戰網絡,拒絕加入所謂華人或華僑組織,就是最好保證自己安全,以及防止中共魔掌越伸越遠的方法。要打擊中國無孔不入的統戰網絡,還有相當多的工作要做,因為這套比起俄國人那套更陰險奸詐,以及掌握人性弱點。
- 黃世澤(自由撰稿人)
秦晖:李光耀就是一个成功的蒋介石
林清祥是由李光耀介绍给我认识的。李光耀到我在骑楼下一张书桌,一盏无罩灯的小办事处来拜访我。他说:「来!见一见这位新加坡未来的总理。」我看了林清祥一眼,莞尔一笑。他说:「你别笑!他是新加坡顶呱呱的华人演说家,他将成为新加坡的下一任总理。」
——大卫·马绍尔
李光耀就是一个成功的蒋介石。
——秦晖
如果说李光耀是新加坡的蒋,那么林清祥就是这里的毛。林清祥1933年生于英国殖民下的新加坡。4年前开始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冲击了锡米和橡胶的价格,导致作为马来半岛自然资源出口港的新加坡产生失业潮。林清祥因此在3岁时举家迁往马来亚的乡村,依靠父亲的杂货店过活。
1941年底,日军占领马来亚。林家为躲避屠杀,搬进森林务农为生。「这地区的妇⼥和⼥孩,因为害怕被⽇军抓去强奸,所以不是躲藏起来,就是化装成男性。所有的客家⼈、海南⼈和戴眼镜的⼈,似乎是⽇军所喜欢杀害的对象。孩⼦们不得不停学,所有的学校都关闭了。」林清祥后来回忆道。
战后,英国人重返新马地区。失业率高企、食物短缺、物价飞涨都让共产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马来亚共产党控制的泛马来亚劳工联合会号称会员45万,在两地不断掀起工潮。1948年6月,英政府宣布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将自己的战时盟友马共宣布为非法,双方展开武装冲突。
马共新加坡地下党的人数从1947年的300人到400人下降到40人到50人。由于过去的外围组织被取缔,马共于1948年9月成立「新加坡人民抗英同盟会」(简称抗盟),与各界人士统一战线,配合马共的武装斗争。
1949年,林清祥进入新加坡华侨中学。他很快成为学生领袖,组织了「反对初中会考制度」等等针对殖民当局的学生运动。林也正在此期间被抗盟发展,与马共地下党密切联络。1950年,27岁的李光耀从英国返回新加坡。他在剑桥大学获得法律学位,已经是一名执业律师。1952年,李光耀代表罢工的邮政工人与政府谈判达成和解,从而名声大噪。此后,他无偿代表了近50个工会和协会与当局抗争。
1954年,21岁的林清祥凭借出色的演说与组织能力成为抗盟外围组织「新加坡各业工友联合会」秘书长。该组织的会员从当时的1354人猛增到半年后的2万7千人,林也因此成为新加坡工人运动的最高领袖。有人统计,在1955年新加坡发生的近300场罢工活动中,只有三分之一提出了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的要求,其余均为声援某些活动,或要求释放被囚的工会领导人。街头政治在新加坡进入黄金时代。
▼ 林清祥(Lim Chin Siong,1933-1996)
1954年2月,新加坡宣布「伦德尔宪法」,建议次年的立法议会部分改为民选。英国取消了华人的政治参与限制,将选民总数从7.6万增加到30万。在全球反殖民浪潮中力有不逮的英帝国,希望在新加坡通过选举建立一个亲英政权,而后准许其独立。这一举动让占新加坡人口77.6%的华人选民成为主导性力量。他们之中多是穷困的工人,正在为母国刚刚建立不久的红色政权感到无比骄傲。
李光耀开始筹建政党,准备参加次年的大选。他通过自己的人脉获得了受英语教育的华人、马来群体和印度群体的支持。李光耀的圈子基本属于民主社会主义派别,与英国工党一样具有温和的左倾主张。李光耀明白,「在新加坡地区,凡是想得到讲华语人拥戴的任何一个人绝不可以反共。」于是他找到了林清祥。马共由于看到在新加坡和平取得政权的希望,积极支持两派的结合。1954年11月,人民行动党成立。
1955年4月,新加坡立法议会大选。竞选活动成为民众发泄情绪的管道。在一个偏僻的华人乡村,行动党举行了一次集会。日后的新加坡副总理杜进才先用英文演讲,无人响应。接着是日后的市长王永元用福建话演讲,人群开始不耐烦而有些骚动。这时轮到林清祥了。人们的注意力逐渐被收拢到讲台,鸦雀无声。「英国人说,你们不能自力更生」,林清祥打趣道,「你们要证明给他们看,你们是有能力靠自己站起来的!」就这样,全场4万人刷地站起来。汗珠闪烁,拳头在空中挥舞,大家齐声高呼——「默迪卡(独立)!」
▼ 1955年8月17日,人民行动党在花拉花园举行默迪卡集会(Merdeka Rally)
大选落幕。以温和中产阶级为票仓的右翼的民主党和进步党只赢得6席,而大卫·马绍尔领导的左翼的劳工阵线赢得10席。刚刚成立的行动党虽然只派出4人竞选,结果竟获得3席(包括李光耀、林清祥)。新加坡的保守主义政治从此告终。
马绍尔担任首席部长的新内阁是羸弱的。英国总督掌握着外交和国内安全大权,而劳工阵线在议会也没有绝对多数,无法立即回应种种现实的困境。5月12日,福利巴士工人罢工被镇压,酿成全岛暴动,造成4死31伤。林清祥活跃的身影逐渐让行动党开始被一些人看做是马共在新加坡的「特洛伊木马」。
【图略】▼ 福利巴士工人罢工酿成全岛暴动
1956年,马绍尔率代表团前往伦敦进行制宪谈判。英国惧怕新加坡变色,不愿放弃控制内部安全的权力。谈判因此破裂,马绍尔辞职,劳工阵线成员林有福接任首席部长。同年8月,林有福赴伦敦与殖民署秘书进行非正式会谈。回到新加坡后他表示,第二次制宪谈判的效果全看「政治气候」。
9月和10月,林有福陆续查封了7个左翼组织(妇联、中学联),拘留相关人员。教育部长下令开除两所中学的142名学生,而学生则在其他中学和工会支持下占领校园。事件最终演化成暴动,造成13死,123伤。林清祥等工会领袖在事后被短暂拘押。李光耀尽管在公开场合仍和林站在一边,但他坚持认为这是冒进与蛮干。行动党内的派系摩擦逐渐升级。
1957年3月,林有福率团前往伦敦进行新一轮制宪谈判,李光耀、林清祥同行。英国人同意新加坡由殖民地转为自治邦,内部自治,而英国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宣布紧急状态等权力。8月,行动党举行代表大会,激进左派在中央委员会占据多数。而李光耀等温和派不想被裹挟而拒绝就职,以示抗议。8月21日,政治部拘押了包括林清祥在内的35人。李光耀顺势重新进入行动党领导层。李立刻修改党章,规定只有「干部党员」才能投票或成为中委候选人,由此在领导层把左派边缘化。
1959年,26岁的林清祥获释,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人民行动党在自治邦的首次大选中获胜,李光耀出任总理,林清祥等左派担任政务次长。当时这座580平方公里的岛屿缺乏自然资源,也没有工业,几乎完全依赖转口贸易。150万人口中一大半在21岁以下,失业率居高不下。联合国技术扶助小组在1969年访问新加坡,这座岛屿在他们眼里只是「亚洲一个暗角中小得可怜的市场」,还饱受罢工和政治动荡的困扰,前景暗淡。
1961年5⽉,马来亚总理东姑·阿都拉曼重提「马来西亚计划」,希望与新加坡和英国的婆罗洲属地合并。对李光耀来说,与坚决反共的马来亚合并既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又可以获得经济腹地。但正在与马来亚进行武装斗争的马共及其在新加坡的外围组织自然持相反态度。在新加坡立法会议的辩论投票中,13名行动党左派对李光耀政府投了不信任票。
【图略】▼ 1961年6月12日新马合并辩论后,李光耀(右一)和林清祥(右二)
6月和7月,芳林区和安顺区举行补选,失去左派支持的行动党接连落败。这令李光耀和英政府看到左派夺取政权的危险。事后,李光耀开除林清祥等左派的党籍,厉行清党。9月,林清祥等激进左派组建「社会主义阵线」(简称社阵)。几个小时之内,行动党51个党支部中有35个集体辞职,23位受薪组织秘书中有19位退党。许多党支部完全消失,其中包括李光耀自己所属的丹戎巴葛支部。1962年,原属该党的党员中,只有20%缴纳了党费。行动党的基层组织全面瘫痪,而社阵控制了三分之二的有组织劳工。
1962年底,英国在婆罗洲的保护国之一文莱发生叛乱。文莱人民党党魁阿扎哈里在印尼的支持下反对「马来西亚计划」,而他在发动叛乱前与林清祥有过接触,这触痛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于是,英国、新加坡、马来亚一致同意在新加坡进行大逮捕,代号「冷藏行动」。1963年2月2日凌晨,包括林清祥在内的113人被捕,新加坡的左翼力量几乎被铲除。林的罪名是试图颠覆政府,把新加坡变成「亚洲的古巴」。9月,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
由于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分歧,新加坡与吉隆坡很快变得水火不容。两年之后,马来西亚将新加坡开除出了联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共和国在一片惶然中诞生,没有人知道前途在哪里。
屋漏偏逢连夜雨。英国由于财政赤字在1968年1月突然宣布,在3年之内撤销新加坡的军事基地。英国军事基地当时雇佣了2.5万人,贡献了新加坡20%的GDP。5月,英国提出了一揽子援助计划以安抚情绪,其中包括5000万英镑的贷款,以及无偿移交1900万英镑的各种设施和地产。
【图略】▼ 英国在新加坡的军事基地
从事后来看,李光耀没什么可焦虑的,因为无处不在的美国从不会任由共产主义扩张。通过经济与军事手段巩固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反共政权,是美国东南亚战略的一部分。随着越战在1965年3月后升级,新加坡被选定为驻越美军的主要采购中心,以及船舶和飞机的维修中心。美国国防部合同源源不断地涌入,前来休假的军人刺激了酒店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在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担保计划下,美资在新加坡如果因为政局不稳而遭受损失,可以得到保险赔偿。1968年,流入新加坡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2300万美元,其中美资占65%。美资工厂的员工从1968年的1500人增加到1972年的约1万人。以美资为主的外资与合资企业占新加坡制造业企业的四分之一,贡献了70%的工业产值与83%的出口额。工业对劳工的旺盛需求不但釜底抽薪地解决了工潮与学潮,甚至令新加坡在1971年放松了移民法案。
新加坡成为东南亚美国企业的中心,在1975年吸收了流入亚洲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48.6%。美国成为新加坡最大的投资者与贸易伙伴。新加坡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65年到1970年代初增长了80%,失业率从1967年的12%到15%下降到1972年的4%。在一代人的时间里,新加坡从一个转口贸易港变成了制造业、炼油业、金融业和服务业的中心。
【图略】▼ 新加坡人均GDP在1965年之后直线飙升
失去土壤的左派,其命运可想而知。1966年10月8日,社会主义阵线的议员全部退出国会,彻底放弃议会斗争。逐渐增加的街头暴力贻人口实,更加快了左翼的衰亡。
林清祥在牢里患上严重的抑郁症与高血压。他在1969年宣布辞去社阵的一切职务,退出政治,流亡伦敦。他和曾一同在工会的战友⻩翠云结婚,育有两子。他住在简陋的房屋中,靠各种杂工度过了10年。1979年,新加坡政府终于准许他回国。在实笼岗花园的⼀间单层排屋里,林清祥过起平凡的生活,直到1996年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3岁。
随着冷战结束,新加坡的政治氛围开始松动。林清祥从官方叙事中被一笔带过的反面人物,逐渐成为「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的杰出政治家」。在2007年的新加坡官方历史教科书中,出现一页多的内容用来介绍他。
重提林清祥成为新加坡人面对现实困境的一种方式。李光耀与人民行动党在60年代对政敌未经审判的监禁,70年代为反共对华语教育的打压,80年代让高学历母亲拥有更高限额的计划生育政策,都在国内外受到非议。而林清祥所代表的斗争精神,他的骨头,他所追求的社会理想,永远会留在这片土地。
参考文献:
Daniel Wei Boon Chua. 2017. Us-Singapore Relations, 1965-1975. NUS Press
陈剑. 2006. 浪尖逐梦 余柱业口述历史档案. 策略资讯研究中心
康斯坦丝·玛丽·藤布尔. 2013. 新加坡史. 东方出版中心
社会分析学会. 2002. 林清祥与他的时代. 朝花企业
王元. 2020. 马来亚共产党在新加坡的地下活动. 南亚东南亚研究,(03),48-61+153.
夏言聊天室:中共渗透无处不在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12月初,三名台湾总统府当值宪兵因向中共特务提供机密遭到抓捕,之后中共渗透台湾网红的种种迹象也被媒体爆出,再次引起台湾舆论对中共渗透及《反渗透法》界限的讨论。
从中共诞生以来,统战与渗透一直是中共非常重要的战略手段,从未放松过。上百年来,其渗透能力堪称登峰造极,几乎就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无往不胜。中共当局不仅依靠统战与渗透成功地将国民政府赶到了台湾,还将全中国百姓拿捏得服服贴贴。
西方政客的幻想曾造就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共的统战与渗透也随著中国制造的廉价产品全方位地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并顺利地在各级政府、学术领域,甚至地方社团中埋下种子,打下了长期盘踞的基础。
而散布在世界各国的台湾社团从来就是一个重灾区,在民主环境里成长的台湾人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一些单纯的台湾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被利用了、被渗透了,被统战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堕落在红色的枷锁之中。
每当人们提到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就会联想到特务与间谍,其实统战与渗透的范围极其广泛,广泛到不能简单地用"间谍"的概念来分析论述。
比如说,一些有点影响力的台湾人常常会公开提醒台湾商人,不要在中共不喜欢的媒体上刊登广告,或避免发表支持台湾政府的言论,美其言曰出于"好意"或"保护侨胞",其实他们已经在中共的战壕里,替中共的统战与渗透发挥影响力了。让人产生恐惧或自觉宣扬"中国好故事",都是红色渗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很多海外华人,包括台湾人或东南亚的华裔难民,他们的政治立场往往会随著中共影响力的变化而相应发生变化,有些人从反共走向亲共,之后又宣称反共,自由世界给了他们自由思想的空间,但他们是否真的能在立场的改变过程中摆脱中共势力的束缚呢?那就只有天晓得了。因为中共统战与渗透的力量就像癌细胞,具有顽固的持久性,有时活跃、有时潜水,当沾惹上后想洗心革面就没那么容易。
在澳中经济处于蜜月的年代,澳洲只看到了滚滚而来的金钱,却没注意到中共的金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减轻了澳洲的经济危机,也削弱了澳洲的立国基础,澳洲政府在中共的玩弄下几乎成为了一堆木偶。谭宝政府最终反戈一击推出了"反渗透法",气焰嚣张的中共和统会也不得不偃旗息鼓。中共的红色势力就此消亡了吗?当然不会!那张渗透的网络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可能在一天内轰然瓦解,该铺垫的早已稳妥,该下的种子也已扎下了根。
英国王子边上埋著红色地雷,中共军人挤进新西兰国会,泛红宪兵在守护台湾总统府,类似的情形比比皆是,澳洲也绝对不会例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区别只在于何时才被发现,西方民主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后知后觉。
中国人的群体很简单,亲共与反共都是摆在台面上,多多少少都对澳洲主流产生影响力,其它的绝大多数社团都保持低调,明哲保身,见风使舵,意见统一。
与中国社区相比,台湾社区反而显得比较复杂,那是因为各台湾社团在对台湾的定义上有著差异。
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海外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台湾本土社团代表台湾人发声,一直被认为是台湾人声音的社团并非来自台湾,那是一些民国初期就开张的百年老店,"XX堂",或"XX会",以及逃离共产极权迫害的难民组成的"越缅寮"团体,他们都曾接受了中华民国文化教育,本质上捍卫的是中华民国。当中共和统会在全世界粉墨登场后,首当其冲就是对这些社团进行统战与渗透,遗憾的是无一能够幸免。
在澳洲和统会如日中天的年代里,不但中国社团的首脑们撞破脑袋也要挤进门去,连许多台湾背景的"大人物"也经不起诱惑跑去和统会朝拜。尤其在台湾政局出现了蓝绿之争后,中共更是趁机充分发挥其影响力,让澳洲主流看到了"两岸一家亲"的虚假一面。
如今和统会成为了历史,而那些曾具有代表性的"台湾社团",虽然门面未改,但影响力犹在,其观点都或多或少地替中共背书,模糊了主流社会对中共政治意图的辨识能力,也混淆了台湾人群体的真实意愿。
以巴发生冲突,双方都有地位牢固的社团或代表出面向澳洲主流或政府喊话,受到当局的重视。台海出现危机,绝大多数台湾人知道,当下最有资格代表台湾群体的应该是"台湾同乡会"或"台湾商会"等,但问题是澳洲主流社会是否也这样认为呢?
西方社会讲究逻辑,中共却从来不讲逻辑,很多与中共相关的事情在西方人的逻辑概念中是无法成立的,但它却是真实的存在。中共为达到渗透的目的可以不计代价,更何况是对人心的收买。
中共的统战与渗透经过百年历练,已是一个完整无缺的体系,它弥漫在人民的生活环境里,不要以为渗透与自己无关,或许你早在其中了,当党国需要你时,你基本没有拒绝的能力。
【書摘】《基進的世界史:無力者如何改變世界?團結、抵抗、革命,翻轉權力結構的七百萬年奮爭史》
第十四章經濟大蕭條和法西斯主義的興起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九年
經濟大蕭條讓歐洲人的政治立場走向兩極化,革命派工人紛紛拿起武器,抵抗法西斯主義的推進。
自俄國革命及其激起的全球群眾運動失敗後,出現一段短暫的相對穩定時期。資本主義系統獲得部分的經濟復甦,各國政府回歸到沉悶的議會政治,而曾經被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三年群眾運動燃起熱情的數以百萬計工人,也重新墜入日常生活的異化和冷漠中。但這段呼吸空間為時短暫。
一九二○年代中期至晚期的普通經濟榮景,是建立在金融投機的浮沙上,各個「基本指標」如工業投資、上升的勞動生產力及增加的製造業生產量,始終疲弱。當榮景在一九二九年爆破,整個經濟墜入前所未有的危機。在這場後來被稱為「經濟大蕭條」的災難中,數以百萬計普通人的處境極其絕望,以致再次被吸引到對抗資本主義的群眾鬥爭。
然而其他力量也在作用,經濟危機粉碎了中間立場,讓人們朝左、右兩極分化,所以一九三○年代成為社會主義革命和法西斯主義反動的激烈戰場。後者的勝利將會直接導致另一場世界大戰,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更久、更血腥,也更野蠻。
長嘯的二○年代
在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鬥爭浪潮為時短暫。從一九二○年起,經濟欣欣向榮,新的個人主義文化應運而生。到了一九二八年,工業產出相當於一九一四年的翻倍。經濟學家宣稱資本主義的「兒童期疾病」已成為過去式,而「世界的經濟狀況看來處於大步向前的邊緣」。
美國市場滿溢以往僅有少數人才買得起的消費品,一般家庭獲得電力供應,中產階級人家購置電話、收音機、留聲機、吸塵機和冰箱,數以百萬計的人每週上電影院一次。汽車不再是奢侈品,變成大眾市場商品。「美國夢」看來已經變成日常的現實。「每個人都應該變得有錢」,通用汽車財務主管和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拉斯各布(John J. Raskob)如是說,而許多一般美國人都有同感。
歐洲加入「長嘯二○年代」(Roaring Twenties)的時間要遲一點。戰爭的經濟衝擊、社會脫臼加上革命浪潮,對歐洲的影響相對比美國大。但在一九二三年之後,歐洲人同樣加入了「爵士年代」(Jazz Age)。
提供美國貸款的「道威斯計畫」(Dawes Plan),在一九二○年代晚期有助於振興德國經濟和穩定威瑪政府。英國展開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在米德蘭(Midlands)和英國東南部發展汽車、飛機等高科技工業及耐用消費品工業,又在舊的都市區四周建立新的郊區。
就像在美國一樣,資本主義的重新穩定讓很多人對於繁榮的前景充滿樂觀。隸屬社民黨的德國總理穆勒(Hermann Müller)在一九二八年宣稱:「我們的經濟健全,我們的社會福利系統健全,你們將會看見納粹以至共產黨被傳統政黨吸收。」德國首屈一指的經濟學家也是有志一同:「歐洲經濟生活有一股清楚的趨勢,那就是敵對的趨勢將會平衡彼此,成長變慢,最終消失。」
不過,資本主義的矛盾並未消失。同樣重要的是(但較少人注意到就是),經濟復甦表現出明顯局限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及期間,世界經濟其實都是由各國的軍火開支撐持,正是前大戰時期的軍備競賽為一八七三年至一八九六年的「長期蕭條」畫下句點。即便在十九世紀晚期,一樣有跡象顯示經濟系統嗜槍砲成癮。但軍火支出在一九一八年減到只有戰時的零頭,帶來大量失業的後果。經濟系統被證明不能光靠生產民用產品復甦,市場原來即不會「自我調節」。
成長在整個一九二○年代都是不全面且有限度,每有一家公司賺錢,就有一家公司關門。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戰間期」,英國失業人口從未低於一百萬,礦坑的減薪在一九二六年引發一場六個月之久的礦工罷工和一場九天的大罷工。戰爭賠款讓德國經濟在一九二○年代早期倒地不起,而惡性通貨膨脹在一九二三年讓許多人的儲蓄大失血。
法國經濟受到德國戰爭賠款的支撐,美國經濟受到戰爭貸款還款和一種「容易錢」政策(低利貸款政策)的支撐。美國能夠迎來十年榮景,原因在此。但即便在美國,有些資本家之所以能夠「長嘯」,也只是因為其他資本家哀哀叫。
資本主義的一個核心矛盾在於,它在職場只給予低薪,卻在市場要求高消費。長遠來說,你不能兩者兼得。當薪水為了削減成本、提高利潤而被壓低時,工人就買不起他們勞動所生產的貨品;但如果提高薪資、削減利潤,資本家就會失去投資的誘因。尋求利潤是資本主義系統的動能。
在美國的「長嘯二○年代」,農家收入降低,薪資不見提升,所以「實體經濟」的需求低迷不振。工業投資因此變得極為呆滯,無法吸收系統中充斥的剩餘資本。於是這些資本就轉進投機,又特別是投入華爾街股票交易的自我助長投機泡沫。
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的小說《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1926)描寫了這個時期的空虛。幾位主角(個個皆是美國資產階級富得流油的成員)生活空洞、毫無社會建樹,他們一片混沌的頭腦及無止境的尋歡作樂,反映金融寄生主義的泡沫經濟。
金融泡沫,與資本主義年紀相當。十七世紀早期的荷蘭發生過鬱金香的投機泡沫,十八世紀早期的英格蘭發生過殖民地投資的投機泡沫(「南海泡沫事件」)。一八七三年至一八九六年的「長期蕭條」是由緊接著投機榮景發生的金融崩盤所引發。
泡沫運作的方式很簡單:如果一種紙面資產的需求夠高,其價格就會上升;如果一種資產價格上升,就會有更多投資人想購買,希望可以從該資產的進一步上升獲利;如果有夠多的剩餘資本,又如果紙面資產的價格因為高需求而不斷上升,脫鉤(take-off)就可能會發生,也就是資產純粹因為有越來越多人想購買而繼續升值,不理會其價格及其所代表財貨或勞務之實際價值的關係。
紙面資產本質上是以貸款換來的所有權憑證,可採取的形式有很多種,包括公司股票、政府公債、保險公司保單、外幣持有、抵押品包裹、期貨等,「金融服務業」是深具創意的。資本的「正常」回報是可分享實體經濟的利潤,但當紙面資產與實際商品的價值不再有關時,就會出現「投機性」回報,然後價格的上升會變成自我助長,有時還會在發橫財心理的狂熱推動下被推至眩目高度。
全球債務在一九二○年代增加了大約五成,這是虛構性資本創造性的一項指標,並出現一批全新的公司:控股公司和投資信託公司。這些公司什麼都不生產,只交易其他公司的股票,投資的常常是其他控股公司和投資信託公司。這種虛構資本的層次有時可高達五層,甚至十層。
高盛貿易公司是一個例子。該公司創立於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四日,發行了一億美元股票,其中九成是直接銷售給一般大眾。憑藉這筆資本,該公司投資其他公司的股票。一九二九年二月,高盛與另一家投資信託公司合併,這時候其資產增至兩億三千五百萬美元,到了七月,這家聯合企業成立子公司謝南多厄公司(Shenandoah Corporation)。當謝南多厄推出一億兩百萬美元股票販售時,得到七倍的超額認購。沒有人想要錯過白白賺錢的機會,所以謝南多厄公司順應民意,發行更多股票。
當股票狂升,資本就會從對外貸款、工業投資和基礎建設計畫中抽出。沒有事情比在華爾街投機更有利可圖,充斥的游資熱錢和疲弱的經濟,同時助長紙面資產價格與實際商品價值之間的巨大落差。
這種泡沫是陷阱,有些觀察家試著提出警告。巴布遜(Roger Babson)於一九二九年九月五日在年度國家商業會議指出:「遲早會出現崩盤,到時候情形也許會十分可怕。」但末日先知在派對裡並不受歡迎。成批富豪都在股市押下大量金錢,好讓自己更加富有。他們衷心讚成柯立芝總統在上回十二月的國情咨文裡所說的:「自美國國會成立以來,從未目睹比眼下所見更美好的前景……國家寧靜與富足……繁榮程度堪稱歷年之最。」
稍後當股市發生震盪時,財政部長梅隆(Andrew Mellon)迅速出面安撫人心:「沒有值得憂慮的理由,繁榮的高潮將會持續下去。」《華爾街日報》同樣急於驅散投資人的焦慮:「昨日股票主體的價格波動,持續顯示一場大推進暫時被技術性修正拉住。」
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四日,華爾街股市崩盤。這次金融崩潰將世界拖入經濟大蕭條,並觸發一系列事件,而這些事件最終將引致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奧斯維辛(Auschwitz)集中營及廣島核爆。人類歷史上最大悲劇的第一幕揭開了。
飢餓三○年代
「黑色星期四」這天,華爾街股市下跌近三分之一,數以千計的金融資本家被掃除,幾百萬普通人失去積蓄。一旦開始,股市崩盤便與之前的泡沫一樣自我助長。就像上升的價格曾將投機資本吸入漩渦,此刻崩潰的價格也創造出拋售浪潮,大家都想要「清算」資本,搶在價格進一步下跌前拋售手上的股票。另外,當投資人發現自己過度暴險,就會借債還債,助長恐慌性賣壓。整個財務義務的複合體突然解體。
謝南多厄公司股價最高峰時是三十六美元,最後跌至五十美分。高盛公司股票一度衝至二二二.五美元,兩年後,你可以用一或兩美元買到一股。
崩盤並非事出無因。農業自一九二七年起便陷入蕭條,工業也在一九二九年春夏因為過度擴張、消費不足而走下坡,農業和工業危機觸發金融崩盤。不過股市崩盤又反過來影響實體經濟,導致信用緊縮,扼殺貸款及投資,使需求大為萎縮。
資本的集中與集聚,放大了危機的規模。當一家小型或中型公司破產,其整體衝擊有限,畢竟很多其他公司會繼續經營;但當一家大銀行或工業企業破產,就會把許多其他銀行和工業企業拖下水,創造出一波通縮浪潮——這就是一九三○年代發生在美國的事。到了一九三三年,已經有九千家美國銀行倒閉,工業生產減半,每三名工人就有一名失業。復甦的希望渺茫,美國資本主義成了一潭死水。
一個世界體系的存在,即意味著一場世界危機。華爾街崩盤觸動了全球暴跌,全球貿易總值僅剩下一九二九年的三分之一。一九三二年,全世界失業人數從一千萬暴增為四千萬。那一年,德國每三名工人就有一名失業,英國則是每五名中有一名失業。
經濟大蕭條會這麼慘烈,與各國領袖的政策有關。激烈緊縮並不是各國在崩盤一開始的反應,但當世界經濟在一九三一年直直落時,官員們慌了。美國總統胡佛執迷於「穩健貨幣」和「平衡的預算」,取消大規模開支的計畫,不久後又對其繼任者羅斯福大談「縮減赤字」的美德。他的財政部長開出的處方是「清算勞工,清算股票,清算農夫」。
另外,隨著極右派政府在面對群眾反抗時硬推緊縮政策,民主不久就受到攻擊。保守的德國總理布呂寧(Heinrich Brüning)對大蕭條的回應是削減工資、削減薪水、削減價格及提高稅收。在他尚未這樣做之前,每四名德國工人有一名失業;他這樣做了之後,每三名德國工人就有一名失業。
布呂寧擔任總理沒多久,深重的經濟危機及德國社會的兩極化癱瘓了政治系統。布呂寧辭職後,興登堡總統接連任命了三位總理:馮.巴本(von Papen)、馮.施利克(von Schleicher),最後是希特勒。三人皆沒有在議會中掌握多數席位,都是根據緊急法令統治,民主自一九三○年起就停止在德國運作。一九三三年一月之後,民主的可能性更是被納粹的獨裁統治摧毀殆盡。納粹黨是由興登堡授權,而興登堡是代表德國的傳統統治者。
英國一九二九年當選的少數派工黨政府,發現自己受到金融資本的圍困。隨著失業人數急升,必須削減失業救濟金以滿足「保障預算平衡的重大需要」。一位內閣部長稍後回憶說:
我最難忘的一個回憶就是……我們代表政府的二十位男性和一位女性在黑色星期日傍晚,站在唐寧街花園等待來自紐約的電報,好知道英鎊是否得到拯救,以及削減一成失業救濟金的條件是否堅持不變。
條件堅持不變,銀行家想要以削減失業救濟金作為工黨政府完全屈服的象徵。他們還希望無異議的通過,也就是整個內閣都必須投下同意票,否則政府就必須辭職。費邊社(Fabian)的碧翠絲.韋伯(Beatrice Webb)在日記中寫道:「所以決定英國政府人事及政策的,是英國和美國的金融家。這是加倍奉還的資本階級專政!」
內閣意見分裂,政府宣布辭職。前任工黨首相麥克唐納(Ramsay MacDonald)成為反動又縮減赤字的「國民」政府首腦。
各國政府也讓本國貨幣貶值,好讓出口貨品比較便宜,與此同時,又對進口貨品課以關稅,使之價格較昂貴。不過保護主義是個競爭的過程,當對手國家做一樣的事時,效果就是加速「競次」(race to the bottom)。隨著價格下跌、市場萎縮而來的是國際貿易的災難性崩潰。
通貨收縮與保護主義相加,摧毀了任何經濟復甦的可能性,兩者讓世界有十年時間被鎖死在經濟低迷及普遍貧窮中,不啻保證了自由派經濟學家和國家政策批評家凱恩斯所說的「就業不足的均衡狀態」(underemployment equilibrium),也就是大眾的長期失業。
經濟大蕭條的經濟學是瘋人院的經濟學,任何經濟系統之目的都應該是生產人們為過上幸福生活所需的財富與勞務,但這卻不是資本主義之目的。
資本主義是個競爭性資本積累的系統,由利潤所驅動。利潤的驅力,即不擇手段、盡可能快地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曾經在一九二○年代晚期創造投機泡沫。如今在金融崩盤之後,維持利潤意味著削減工資、大砍勞務和阻塞貿易,因此讓世界墜入無了期的低迷不振。
數千萬人的生活支離破碎,農民因為市場消失、商品價格垮掉而破產;工人失去工作,得靠施粥所施捨的食物果腹。那些仍有工作的人活在隨時被開除的恐懼中,讓資方在薪資、工作環境,以及工作量的討價還價中占盡優勢。
在歐洲各國,推行緊縮政策的主流政黨盡失人心,人民政治立場走向兩極化:一方面是勞工階級的激進運動,一方面則是中產階級的法西斯主義運動。一九三○年代期間,在柏林、維也納、巴黎、巴塞隆納和倫敦的街頭上,希望與絕望的力量(革命和反革命的力量)反覆發生衝突,競相爭取人心。
作者曾就讀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研究所,考古學家、歷史學家、作家、講師、廣播員、雜誌編輯和政治活動家。
著作等身,近作有《俄國革命的人民史》(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2022年2月因癌症去世,享壽64歲。
書名:《基進的世界史:無力者如何改變世界?團結、抵抗、革命,翻轉權力結構的七百萬年奮爭史》
作者:尼爾.福克納(Neil Faulkner)
出版社:聯經
出版時間:2024年11月
林非 | 活著:中國人民的蛇年心願
自1978年以來,大概沒有哪一年像2025年這般讓中國人民覺得毫無希望。極不情願地等待近半個世紀以來最糟糕一年的到來,似乎才是2024-2025跨年之際人民的真實感受。
這種與經濟大蕭條相似的社會低沉,可以從跨年期間大城市街道的冷清中看到,也可以從除夕夜中國領袖的新年講話中看到。
習近平新年講話頗有「自我告別」意味
非常罕見的是,這次講話的錄製背景顯示,中國領導人離開了他的辦公室,另尋一地錄製,頗有自我告別的意味。講話基調也異常放低身段,不僅用了相當篇幅談及民生,還罕見地未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再用空洞的民族主義口號來振奮人心。可以說,處於信息孤島中央的領袖,在新冠疫情過後的兩年裡,在大蕭條開始的寒冬,終於意識到民生的艱難,而他的民族主義遊戲也難以繼續玩下去了。
現在與1976年十月政變前非常相似
對普羅大眾來說,活著本身正成為壓倒一切的任務,也構成了2025年的社會基調。在此之外,似乎有了一種不惜一切豁出去的意味。例如,在北京的出租車或網約車上,越來越多的司機明知車內有實時錄音錄像的監控,卻仍抓住機會破口大罵當下的政治專制。在中國各地,從落後的小縣城到發達地區,這種普遍的不滿幾乎成為新常態,與1976年十月政變前的情形非常相似。在普遍的不滿和怨恨中,人民似乎重新找回了作為政治主體的感覺。
當然,這種情形不會持續太久。畢竟,當一場因「領導一失誤,人民就要飯」的大蕭條不可避免地到來時,饑餓和絕望本身就能消滅所有的不滿。更何況,人民的各種代言人,從新聞記者到知識分子,早已被消滅殆盡。這種公共擔當群體的消亡,與1990年代國企改革中工人階級在階級意義上的消亡如出一轍。因此,在2025年的蛇年到來之際,如果要談中國人民的希望和願景,已經顯得無比奢侈。
其中,人民最為關心的,就是從2025年1月1日起,所有國外原研藥退出中國醫保集採後,如何才能從黑市或通過商業醫保獲得原研藥。醫藥市場內與國外原研藥的脫鉤,徹底打擊了中產階級對中國模式的最後信心,迫使他們不得不選擇昂貴的商業化醫療保險方案,而這些包含原研藥的商業保險將嚴重拉低中產階級的生活水準,加速中國的通縮。
人民不再奢望自由民主,只是希望來年活著
除此之外,幾乎所有問題都與勞動和就業相關,而這在中國的語境下顯得卑微且無奈。人民不再奢望自由或民主,只是希望來年還能活著,就像那些在巴西的比亞迪工人一般。對21世紀的中國人來說,苦力幾乎成為他們的代名詞,彷彿回到了19世紀的被殖民時代。
因為,幾乎所有國企和私企當下都在追求降本增效,而社保負擔的激增讓私企難以為繼,也讓國企進一步增加派遣工的比例,壓低工資水準。這些情況在比亞迪的巴西醜聞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卻被當作所謂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而這種惡劣的勞動環境,在官方的意識形態中,被以「AI取代人工的新質生產力」來解釋,甚至得到與美國自由至上主義者類似的辯護,完全忽視了中國的產業政策正在製造越來越多的失業和更加惡劣的勞動環境。
六千萬中國女性靠色情行業維生
更糟糕的是,除了那些在今年開始實行的「彈性退休制」面前瑟瑟發抖的臨退休中年人,最為悲慘的還是職業婦女。她們不得不承受相對於男性2.39倍的無償勞動時間和每日有償勞動時間比男性短1.17小時的現實,還有更多的家庭暴力和撫養責任,更不用說普遍存在的職場性別歧視。從政治局女性的缺席,到衛生巾質量問題,再到知識分子圍繞女權的爭論,無不充滿對女性權利的蔑視與憎恨。
經濟下行時期,中國女性被迫大量湧入各種軟色情行業,甚至直接進入性產業。這一規模超過六千萬,與外賣騎手一道,成為中國所謂靈活就業人員的主體。即使如此,她們依然隨時面臨國家的暴力打壓,包括日常化的掃黃行動,或者如前體操運動員吳柳芳遭受的污名化,成為她們最沉重的迫害。在「遠洋捕撈」針對企業家的打擊更為引人注目之時,她們唯一的希望只是媒體與警察管制的放鬆,而這正是她們能否活下去的關鍵。
也正是在無數的吳柳芳身上,中國的普通人與精英都意識到,來自國家的暴力與管制,才是人民生活痛苦的根源。這或許也是剛剛過去的2024年充滿暴力衝突的部分原因。人民唯一的希望,作為活著的條件,或許只是多一點內部的和平吧。
-林非(自由撰稿人)
余杰:美国的保守主义是建立在反对共产主义基础上的——悼念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基金会创始人爱德华兹·李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他的一生都在反对共产主义
2024 年 12 月 12 日,一年前才退休的爱德华兹·李在弗吉尼亚州阿灵顿郡亚历山大市的家中因胰腺癌去世。
"我的一生都在追求自由",爱德华兹自传中的这句话,正是他一生的概括。如果再补充半句的话就是:他的一生都在反对共产主义。追求自由和反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1956年,作为巴黎索邦大学的研究生,爱德华兹目睹了匈牙利学生在布达佩斯街头发动革命,推翻了共产主义政权,但这场革命被苏联的坦克碾碎。爱德华兹对当时西方各国的袖手旁观感到震惊,并立下终生誓言:"我发誓用我的余生来打败共产主义,帮助那些为自由而战的人们。"
1960 年,爱德华兹协助创立了"美国青年自由组织"。此后,他还创办或帮助维持了若干重要的反共组织,例如全国俘虏委员会、自由中国委员会和美国世界自由委员会等。
1967 年1月,里根就任加州州长后不久,爱德华兹就为里根撰写了第一本传记:《罗讷德‧里根:政治传记》。他还撰写了多位反共的保守主义代表人物的传记,如高华德、小威廉·巴克利及沃尔特·贾德(又译周以德)——在《自由的使者:周以德的生活和时代》一书中,他特别梳理了这位资深国会议员与中国的渊源,及其一生反对中共政权和支持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的立场。爱德华兹一生笔耕不辍,完成了二十五本着作。
爱德华兹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是成立"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基金会"(Victims of Communism Memorial Foundation,VOC)。1990 年,在一个周日早午餐时,爱德华兹与家人讨论决定,成立一个组织来纪念世界各地共产主义的所有受害者,并教育美国人了解共产主义的暴行。随后,他与几位友人一起成立了这个基金会,"作为一个教育、研究和人权机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纪念世界各地被共产主义杀害的一亿多人,并为那些仍然生活在极权政权下的人们争取自由",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碑、共产主义受难者博物馆。
苏联和东欧的共产政权崩溃后,中共政权是唯一对自由世界造成严重威胁的极权国家。2003年,爱德华兹以美国传统基金会资深研究员的身份,应邀前往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给研究生做一个有关美国保守主义的报告。爱德华兹的确做了这样的报告,但他也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的保守主义是建立在反共基础之上的,如果你们想了解我们,了解我们信仰什么,了解我们会做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
后来,爱德华兹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我在中国的印象是:他们知道某些事件的某些真实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些事件,比如文革,大跃进、毛犯的错误,可是当我谈到具体事件时,比如天安门事件,他们都默不作声。当谈到他们缺乏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自由使用因特网的权利、多党派选举、独立的司法制度、真实的民主权利时,他们就会说,现在中国经济状况好多了,这样就会使人民满意。其实并不是这样,世界上每一个男人、女人和儿童的内心都充满了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自由不会被更多的物质、更高的薪水、或上海和北京的许多摩天大楼收买。人民必须被赋予所有的自由,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自由,还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政治自由、司法独立,以及一切民主权利。"
那是哀悼的纪念碑,那也是希望的纪念碑
1993 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柯林顿签署了一项法案,支持在华盛顿修建一座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碑。后来,爱德华兹回忆这一构想的初衷:"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我们在第二年的年初聚在一起,我感觉人们对共产主义的记忆已经开始消退。人们都说,现在柏林墙已经倒了,共产主义至少在中欧和东欧面临崩溃,那么,我们还是关注自己的事吧。但对我来说,这还不够,因为我觉得应该谈论共产政权做过了什么,谈论共产政权所犯下的罪行,谈论共产主义受难者,这非常重要。所以,就是在那一刻,我们决定为共产主义受难者建造一座纪念碑。"
经过长达十七年的努力,2007年6月12日,在里根总统著名的"推倒这堵墙"演讲发表二十周年之际,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碑在华盛顿市中心的国会山旁边(马萨诸塞大道和新泽西大道交界点的一块三角地带)竖立起来。
新铸的共产主义受难者纪念碑是高四点二米的古铜雕像——一位青年女子,双手高举火炬。这个造型取材于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民主女神像,那座白色的塑像曾在广场上耸立了几天,后被中共军队推倒。底座正面刻有"献给那些在共产党政权下死亡的一亿多受害者和那些热爱自由的人民",碑后题字是"为所有那些遭受奴役的国家和人民的自由和独立"。
在纪念碑揭幕典礼上,爱德华兹表示,这是世界上第一座纪念共产主义受害者的纪念碑,它代表了遭到共产党政权杀害的一亿人民的声音。最初,设计蓝图共有三个草案:柏林墙、布兰登堡城门和天安门民主女神像。在讨论时,所有东欧国家的代表都一致地投票给天安门民主女神像。"我们最终选择了这座民主雕像,因为这不但是暴政的象征,让人们知道:如果人民站起来开始谈论改革、民主和自由,一个残暴的政党会怎么做?我们都知道在天安门广场发生的大屠杀。所以这象征着这个悲剧事件。不过,这座雕像同时也象征着自由,这个女神手中高举自由的灯塔。"
纪念碑揭幕仪式后,在世界各地引起强烈反响。西方民主国家普遍认为,这座纪念碑有助于提醒人们记住共产政权对那些受难者犯下的罪行,同时让人们看到自由和民主的希望。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不满,称这是"干涉别国内政"。俄罗斯共产党也表示谴责。
爱德华兹笑称:"我们得到了来自美国各少数族裔团体的巨大支持,其中包括越南裔、华裔、匈牙利裔等,真的非常温暖人心。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遭到中共外交部发言人及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的公然抨击,我想可以这么说,当中共和俄罗斯共产党谴责你,那么你一定是做对了。"他继而指出:"中共政府的反应完全不合逻辑,因为我们并没有干涉其内政,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使用了一个历史上发生的事件作为象征。天安门事件是个事实,这在历史上真实发生了。在我看来,如果中共想与美国政府和美国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它们就应该公开承认天安门广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任何良好的关系、真正的关系,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显然,中共至今仍在否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我们无法改善与他们的关系。"
2019年,爱德华兹在一场演讲中指出,共产主义不是一种政治或经济体制,而是一个邪教组织。他还特别表达了对香港抗争者的支持:"在毛泽东主义者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共控制着中国社会的一切。但是勇敢和执着的人权活动者拒绝被沉默。他们冒着巨大的个人危险,坚持为一个自由和民主的中国呼吁奔走。他们的勇气在香港具体体现出来了。在那里,男女青年面对警棍,催泪弹,和水炮车发出的蓝色水柱,毫不畏惧。"
爱德华兹继而指出:"历史告诉我们通向民主的道路是不平坦的。那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但是自由世界所享有的和平和繁荣告诉我们,这条路通向的目的地是值得我们所付出的牺牲的。我相信中国获得自由的那一天正在到来。而且会来得比中共能够意识到的更早。1989年1月,东德的共产党头目号称柏林墙还会耸立一百年。同年11月,柏林墙轰然倒下。中欧和东欧的共产政权随之相继解体。独裁者在他们快灭亡之前往往显得特别强大。我相信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首次走向自由和民主的那一天正在到来。"
林保華:「柯黨」變「黃黨」 有無新路向
柯文哲(右)辭黨魁,黃國昌代理黨主席。 圖:周煊惠 / 攝(資料照)
眾黨主席柯文哲的第二次保釋,也完成了他辭去民眾黨主席的事情。這個辭職是否自願還不清楚,因為保釋以前柯就說他寫信辭職了,然而這封信至今下落不明,到底寫了沒有?寄出了沒有?還是個謎。另外,身為民眾黨員的高虹安,被起訴後就被民眾黨停權,交出新竹市長職務;而因為政治獻金申報不實,時任競選總幹事的黃珊珊停權3年,中央委員、立法院黨團副總召的職務等黨職全部停職;時任競總財務長李文宗、會計師端木正則開除黨籍。可是柯文哲被起訴後則是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次是他自動辭職還是被迫,但都不是民眾黨對他的懲罰,難道黨主席有不受黨紀約束的特權?
黃國昌在入黨時,因為柯文哲害怕他的野心而不給他插手黨務,然而這次柯文哲第一次交保3千萬,不管金錢來自何處而由黃國昌太太親自奉上而立功,因此柯文哲表示黨務要請黃國昌「幫忙」。金口一開,黨務也就對黃國昌解禁了。
依照民眾黨的資歷,柯文哲以下,第二名應該是跟了他幾十年的蔡壁如,可惜她不是財主,結果把她扔了,連中央委員都不是。雖然她對柯文哲仍然忠心耿耿,想出任黨主席維持柯黨的精神,有什麼鳥用?依照地位與資歷,黃珊珊應該也是繼承柯文哲的主席人選,然而她被停權3年,與陳佩琪關係再好也沒鳥用,只能在旁邊干瞪眼。就這樣,黃國昌在中央委員會順利取代柯文哲做代理黨主席。代理多長?不知道,要看下一次的選舉。但是可以預料,黃國昌將儘速把「柯黨」改造為「黃黨」。
黃國昌在2025年1月1日接代理黨主席,當日湧入3000多名小草加入民眾黨,而平時每月大約幾十人入黨而已,柯文哲上次當選黨主席的票數是3780票。因此如果柯文哲被起訴前後有幾百人退黨或改為擁黃,那麼這次加入的黃黨人數與柯黨也大致差不多。民眾黨的成員經過如此大的變化,柯黨不變黃黨也很難。第一天就如此,可見黃國昌的能量。
台北市跨年晚會後播出央視文攻武嚇台灣的影片,引起嘩然。民進黨表示此舉為中共統戰伎倆,強調須警惕「笑裏藏刀的手段」。國民黨則認為應以平常心應對,不必太在乎。剛更換黨主席的民眾黨則說,大陸政府過去不斷文攻武嚇台灣人民,去年更舉行多次大規模軍事演習,如今在新年第一天,解放軍就以流行樂曲包裝軍事野心,不僅戕害兩岸流行文化發展與交流,其中配合樂曲的軍事畫面,更是讓台灣社會難以認同。同時,民眾黨也呼籲民進黨政府,應積極恢復兩岸溝通管道,尋求降低兩岸衝突對立的解方,共同維護區域穩定和平,創造互利、互惠的兩岸關係。
藍綠的反應可以預料,倒是民眾黨的反應不是跟著國民黨走出乎意料,也有新鮮感。然而最後呼籲民進黨該如何則是敗筆,因為是中共堵住溝通管道而非民進黨。包括元旦賴清德總統再釋善意,提出「觀光小兩會」,而習近平則是老調重彈。然而民眾黨的這番表態,是否要顯示黃黨與柯黨的區別,再不「兩岸一家親」?黃國昌有這個能力,就看他做不做。
目前,高院已經撤銷柯文哲的第二次交保。看來再加保費也沒有什麼意思,關鍵在於保釋後的相互勾串可能。民眾黨能否尊重司法而不是盲目挺柯,是柯黨變為黃黨的最關鍵之處。但是不可能突然轉變,看黃國昌怎麼做。
https://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post/367052632025年1月1日星期三
顏純鈎:內憂外患難為計,八方風雨會中州——2025是整體崩解的開始
李承鹏:2024年度总结
中国人已不信开盲盒的运,只认胎记一样的命。有一天,杭州一个外卖员睡在路边电瓶车上,睡得很久,人们上去喊他,才发现他过劳死了。骆驼祥子想用勤劳来改运,却死于路边,这才是他改不了的命。有一天,一名重病青年被送到医院后已经没救了,医生问他住哪儿,家人呢。青年说:别,死在明亮的医院,比死在我那地下室好多了,也别通知我爹来,浪费火车票钱。还有一天,一名患儿的母亲找到慈善组织求助,但慈善机构负责人逼着这位母亲陪睡,才允以救济。
这一年,流行不生孩子,却流行开车撞学生,流行企业家被"远洋捕捞",还流行殡仪馆盗取尸体骨头卖给医美做假牙、假鼻梁,这像一个倒霉蛋从出生到死亡的浓缩一天,所以这一年并无新意,只是加剧悲凉版的"出生,活着,死亡"。
据说中国新生儿出生率,已低于抗战时期了,也许生活压力比敌人炮火更残忍……产院的谭姐告诉我:现在入院的孕妇少了很多,过去托熟人塞红包才能抢到床位,现在搞反了,产院要拉生意甚至推出优惠政策"生小孩,送婴儿车",可业务还是一路下滑,没人敢生呢……她又说,产院为了调整经营结构,把一楼租给火锅店了。
《昆虫记》作者法布尔告诉我们,像蜜蜂、蚂蚁这样的昆虫,如果繁殖率忽然明显降低,意味着会爆发瘟疫、洪水、食物紧缺甚至战争。当然,法布尔研究的是腐朽堕落的资本主义昆虫,社会主义昆虫觉悟就高了很多,昆虫们一定会跟"性萧条""最后一代"等不良风气作顽强斗争,生活再难,也应该井喷似生出更多小昆虫、小小昆虫。
虽然不便学习前苏联"月经警察"定期检查谁逃避为国家生孩子了,但我国专家谆谆教导"女大学生们该明白,毕业后生孩子是你们应担起的责任"。这就是《黑客帝国》原理,没有足够的人肉电池,国家靠什么发电呢。虽然生活艰难,但可以看看这些感人的官方新闻:孕妇背着孩子外出打工彰显母爱;父亲拉着脑瘫儿送外卖,坚守着男人职责;九旬老太为养活六旬的瘫痪儿子上街摆摊,体现中华老人的顽强坚韧……但凡祖上没做过三代以上的太监,都不能把没人性写得这般水灵灵颂圣,而下面评论全是"加油,好感动",那一排排双掌合什的人肉电池,配得上给它们的苦难续航。
这一年,好多学校门口新增了一排排防撞石墩,那些"原子化叛乱者"开着车呼啸而来,他们是人格异化后长大的孩子,自己失去希望,就要毁灭别人的希望。这一年流行当街杀人,泰安校车冲撞学生11死,上海松江商场砍人3死,湖北孝感小悟乡杀人事件造成8死,广西防城随机杀人5死……有人说开启了献忠模式,别吹牛逼,张献忠不仅成建制消灭了官军,对平民也挺好:攻陷凤阳城后,他杀掉知府,把胜利品和府库里粮食分给贫苦农民;攻下长沙,他宣布免征三年税粮;攻下襄阳,他立马分十万两饷银赈济饥民。攻下衢州,一路下来,张献忠部队纪律严明,深得百姓拥护,清人刘献廷记载"余闻张献忠来衡州,不戮一人,以问娄圣公,则果然也"。当地百姓竟纷纷向张献忠报告官军动向,亲自充当向导,可见得民心到了什么程度。
进入四川张献忠也第一时间宣布对百姓"免三年租赋",为免劫掠,严禁"擅取本土妇女为妻",违者正法。至于他后来人格分裂反人类,那是后话。我理解"献忠"只是借用某种语境,但严肃叙事时,你会发现当下无差别杀人者配不上"献忠"。
无锡工艺学院的徐加金因被学校剥削,高喊完"人民万岁、无产阶级万岁"后,不去捅院长,却躲草丛后杀掉8名无产阶级,那些女生流了满地的血,每一滴也都浸透父母的艰辛……前些年还有一个郑民生,因为失业失恋,某天清晨就跑到南平实验小学门口,搂过孩子疯狂砍,边砍边骂"他们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你们活",他用55秒边骂边砍,砍死了8名伤17名。这些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才6岁,你他妈失业失恋,关小孩子什么事。
某些国人有两个不好的心理代入:一,只要看到权贵对外耍流氓,就觉得给他长了威风;二,看到恐怖分子当街杀人,就觉得在为他复仇。得多自作多情,才会觉得端王载漪弄了一堆姨妈巾对着外国使馆比划是给你脸上贴美容面膜,脑回路填充多少猪下水,才认为义和团满北京杀人,能顺手帮你要回黄包车。
本应该去追寻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些人异化成畜牲,却跑去查"五失人员",引入"枫桥经验"。终于,这一天街头大大方方立起一个新仪器:群众情绪稳定测试仪。如果情绪不稳,是不是像飞越疯人院那样当场阉割掉小脑。而根源在哪儿,你看看这组新闻对比:
意大利小伙安德烈生病了,在海南医院只花了24元人民币就痊愈出院,他专门发了视频感谢中国,"中国真好,感谢中国,我的眼睛很好,我可以看得很清楚";另一个视频,丈夫陪着身患绝症的妻子去医院拿检查结果,发现无力支付医疗费,趁丈夫去找医生,妻子想都没想,干净利索地翻过医院走廊的窗户跳了下去。
视频到这儿就结束了。我却在想,那个丈夫回来后,会不会选择在医院里杀人……没有软肋的人越来越多了,或者你以为那是软肋,其实抽出来就是一把对准社会的刀。
专家建议: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可是,人少的地方也会杀人劫财,呆在家里也会楼塌、燃气爆炸,窝在校园会被捅,坐飞机会碰上东航,坐大巴碰上塌方就把自己搞进48位死亡名单,自驾国产电车一不小心就自燃,倒是省了火葬费……你终于明白,"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地"是什么意思。
街市横冲直撞满地鲜血的时候,重新推出满血复活的李子柒,那份恬淡宁静,雅致富足,冲淡了真实乡村的凋敝,还让人们在手机里重燃生活的希望。李子柒是残酷生活的对冲基金。
人们谈论过几天"垃圾时间",也懒得再谈,就静静地看着一场足球赛按水球规则进行吧……时不时也冒出一些惊悚新闻,比如无臂人乘地铁时,工作人员要求其出示证件,证明自己是残疾人。比如北京财政会议说,"要打破老百姓觉得钱存到银行就是自己的观念"。这句话没毛病,你的钱存到银行不见得是自己的,你的遗体存在殡仪馆也不见得是自己的,看看殡仪馆倒卖四千具遗体供医美牟利的新闻吧。被割走太多属于自己的东西,韭菜们却一直坚信死后能住进属于自己的骨灰盒,其实,你以为能住进自己的韭菜盒子,但你很可能被装进别人的假牙套子。
问:"我们活着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答:"就是让你们奔跑在街市加班在工位忙碌在工地时,让社会看上去还有一丝生气"……生活还得继续,裁员大潮中的伪中产忽然发现自己一文不值。最富标志性意义的是:上海人民广场相亲角,以前丈母娘要求未来女婿月薪至少三万起,现在只要求一万,以前房子可有贷款,现在不可以有贷款。上海老阿姨,是这个世界上最灵动的生物。
而官方大力鼓励灵活就业,最好一天打三份工,人民日报登出文章:禁止渲染底层生存挣扎。这一天,驻马店七旬大爷卖菜为脑梗老伴挣医药费,罚5.5万,告到法院却被判败诉,瘫倒在地痛哭:我才卖12块钱的菜,就被罚五万五。另一晚,另一个大爷冻死在路边摊,手指都冻掉了一根。而美丽城市的道路两旁,迎宾小姐般的大树穿着形象工程鲜艳的毛衣御冬。
此时,孟晚舟正在大学昂首发表演讲"在你们仰望星空的同时,双手沾灰,两脚沾泥",她不知道,大爷的脸和断指真是沾着灰和泥。
维稳仍那么优秀,北京昌平迅速拆除李自成率起义军进城的雕像,在每条大街都有失业人口的时节,可不能让某个失意人抬头就找到了人生偶像……其实不必拆,国人忍受力是地球所有物种中最卓越的,一个网友精彩评论:非洲大草原上,动物也不是每天都这么长时间去觅食,放眼整个动物世界,都没见过像咱这族群一样每天外出觅食十几个小时的。
只有曝出众多品牌的卫生巾有毒,女人们抗议过一阵。各城拟推出房屋养老金计划时,男人们抗议过一阵。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煤油时,男男女女又抗议过一阵,但不一会儿,日清油仓被一伙人哄抢了,人们清楚知道,这时候再也不能反日、怕日货有核辐射了。
萧条期的规定动作"反日",在这一年变剧烈了,有一天,一个爱国者杀死了苏州日校的中国籍校车员;九一八当天,另一个爱国者又杀死深圳一个中日混血孩子。加上铁头撒尿,抗日题材神剧已从横店直奔线下。性子暴躁的重庆人民并不敢打做假气表数据的燃气公司高管,却敢推搡在江边穿和服拍照的两位姑娘。一方面这是"他们精准知道什么人惹得起,什么人惹不起",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族群几千年文化里有一种奇怪的表忠基因,他明知道皇城里根本看不见这份表忠,但遥遥地表达出了忠心,就可以对冲掉生活给他造成的屈辱,对冲之下就酸碱平衡了,满面红光幻觉自己也成了社会主流。心理学家该总结一个"遥忠现象"了。
可一但上面通知:日本海鲜可以吃了,可以暂时不恨日本了。他们便火速冲出去买几条秋刀鱼,喝两壶清酒,恨日本恨得眼睛发红,也是会用日本眼药水的。至于什么时候重新恨日本,请等待另行通知……
许子东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大队支书紧急如开全村大会,凝重通知村民们,尼克松要访华了。世上最大敌人访华?!村民们惊得沉默了。大队支书是个有觉悟的人,沉沉地说:但这次,我们决定不杀他。群众们热烈鼓掌。
那个精神病时代又回来了。说起精神病,云南那个冲上台揭露学校不修缮破旧学生宿舍却修建安娜草堂的学生,被精神病了。控告辅警猥亵的李某雪,两度被精神病。一个上访户被送进精神病院后,帮他喊冤的老母亲也送进去了……整个国家就是的一个精神病院,不配合的就是精神病。
这一年,最富有精神病气质的新单位现身,"警税合成作战中心",这种震撼感,让上市公司老板们每天早上起床照镜子都觉得自己都像罪犯,心算着刑期。可能帽子叔叔嫌这税那税属于文明世界用语,太他妈绕了,开启了更直接有力的远洋捕捞,从此省跑到彼省,把企业家蒙上脑袋塞进车就带走。雷军曾经的手下开发了一款德扑游戏,就这么被绑走,死了。而这故事并不新,1953年到1956年,全国开始倒查税,也就是著名的"三反五反",很多老板没钱交税,于是被抓或自杀。没有新的历史,你自己看着办吧。
《让子弹飞》里收了99年的税,葛优说:你收谁的钱,穷鬼的钱吗,穷鬼哪有钱。姜文:要收就收富人的钱。他俩太肤浅,什么穷穷富富的,除了远洋捕捞近海捕捞,2024年发行了五十年超长期国债。想一想,那都是2074年了,听说2050年人类实现永生,债不债的也无所谓,人类也已实现大同,联想新泽西上空连续出现奇异飞行器,以后春晚都有外星人表演歌曲大串烧,主持人煽情念着"驻防在土卫六的蜥蜴人边防战士用量子手机发来新春贺电……"
回到主题,这一年,祖国的科技要么具有泥人张风采,手搓五纳米芯片,要么是玄学量子计算机,看,释永信大师视察了火箭发射基地,用少林易筋经为火箭开光。别怕马斯克和黄仁勋,我国自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朱韵和说过一个故事:当年为了提升农业生产力,湖南应城县办起了化肥厂,村干部一声令下,把附近村民家里所有能拿出来的锅都集中在一起,摆在路边,让群众们送来尿水并倒入二百多口大锅里,同时点火,熬制尿素。那场面蔚为大观,味道飘至县城,霸气之极,空中传来冯导那句"还有谁……"
对了,这一年,房价腰斩的深圳人骄傲于香港的衰落,对港人纷纷来深圳买菜感到自豪。可是搞没了世界第三金融中心的东方明珠,沾沾自喜于多建了一个菜市场……这思路,够泥腿的。好在这一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下了一场观念的及时雨: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摆在国家面前有两条路,模仿制度还是模仿技术,前者损害利益集团,后者一定会碰上制度的坚墙。可细一想,一百多年前的大清,郭嵩焘早说过类似的话:学技术只需三五十年,但需要三百年才走得出秦汉以来的积病。
人们忽视了一件小事,2024年2月18日,湖南开展了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最后无疾而终了。明白人说道:"如何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如何在不增加收入的情况下促进消费,如何在抗日反美的前提下提升外贸,如何在远洋捕捞的情况下提升企业家信心,如何在高房价低收入的前提下提升生育率。"
1867年,曾国藩和赵烈文在密室聊天,聊到乞丐成群,聊到到处打砸抢,聊到各种怪象……赵:这是抽心的烂掉了,大清灭亡不超过五十年。曾:我不愿见大清垮掉的样子,唯求一死。几年后,他果真就死了。当臣子难,当忠臣更难,当想干点正事的忠臣最难,不知曾说"长江黄河不会倒流"的那位,死前知不知道这段历史。
年尾的时候出现两个奇怪现象:一是被视为汉奸行为的圣诞活动突然放开,上级通知"圣诞树可以高点,亮点",再就是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联合搞起"中美友好合作故事"征文活动。看,上级又来另行通知了,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但晚了,没信心了……富人加大力度润出去。
这一年,人们在每一个消费降级的饭局,没有前途的商业会谈,没有性生活的床头,都探讨着未来的样子……《乌合之众》写过:一个国家为其青年提供的教育,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个国家未来的样子。当孟加拉青年上街抗议,韩国青年上街阻止总统戒严,中国大学生排了二十公里长队骑车去开封吃灌汤包,竟也引得我们这些自由派群情振奋,觉得青年可贵,未来有救。
大家忘了这些被高浓度洗涤精反复清洗过的年轻大脑,底色和上一代上二代没什么不同,脑回路里只写着四个大字:"标准答案"。每一年都毕业1000多万大学生,密密地走向大街,他们有的穿孔乙己的长衫,有的抗日,有的怀揣利刃,有的坚信牛顿抄了《永乐大典》……这,就是未来。对了,浩浩荡荡的青年中,陕西一名法学硕士偷偷把寺庙功德箱二维码换成自己的,坐收一段时间的德功钱后,被抓了。这是唯一有喜感的事。
不要相信青年救国,别以为00后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的,他们很快就不骑单车去吃灌汤包,而是骑电瓶车满大街抢单,就像开头那个中年一样猝死在路边。再老点,在某个空地跳着广场舞时,被一辆报复社会的车子撞飞。一个网友传来一段凤姐早年的采访:凤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她是农民,她生的孩子也一定是农民,再下一代还是农民,这个命是改不了的……而明白这个命时,凤姐才九岁,还没来初潮的凤姐就明白的道理,就读于985、211自以为精英的学子们永远也不会明白。当然,一定还是会出现勇于追求自由的青年,他(她)追逐年轻时的梦想,向前奔跑、奔跑,哪怕粉身碎骨……终于还是站住了,因为他会发现,现实生活是一堵望不到头的高墙或者莫乌比斯之环,永远没有尽头的。
《1984》的结尾:他再也不会跑了,也不会叫喊了。他又回到了仁爱部,所有的罪行都得到了党的宽恕,他的灵魂洁白如雪。
我们的2024年,像一朵卑微的雪花嗖地在脸上融化,快得甚至没感到一丝凉意。
李承鹏 2024年12月29日 于东京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