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1日星期六

《自由之笔》第二十一期:包遵信民运黑手

——《中国当代文字狱囚徒编年录》第一卷第四十三案(1989)


Bao Zunxin包遵信(1937年9月1日-2007年10月28日),笔名忍言丶佚之,著名思想史学者丶编辑丶作家;1989年春因参与组织知识界支援北京爆发而席卷全国的学生抗议运动,当年6月被作为学运"幕後黑手"以涉嫌"反革命宣传煽动"被捕,後以"反革命罪"被判刑五年。

 

共同主编《走向未来丛书》

包遵信於民国二十六年出生在安徽省和县。

1959年,包遵信在安徽省芜湖第一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63年起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学术文章。1964年9月,他大学毕业後被分配到中华书局任编辑,1976年10月,他调入国家出版局研究室任职。1978年至1987年,包遵信兼任《中国哲学》主编,主持出版了第一至十四辑。

1981年,包遵信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任副研究员。1983年起,包遵信与金观涛一起主编《走向未来丛书》,後改任顾问,从1984年到1988年五年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译着和中国学者原着共七十四部,被公认为当时知识界最有影响力的一批启蒙读物。1984年至1986年,他兼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的《读书》杂志副主编,而该杂志为中国当时知识文化界最受欢迎的人文刊物。1988年到1989年,他兼任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化哲学丛书》副主编之一。

在此期间,包遵信还在《人民日报》丶《光明日报》丶《中国文化报》丶《历史研究》丶《哲学研究》丶《文物》丶《文史哲》以及《中国论坛》丶《明报月刊》等报刊上发表中国思想史论文,共约百万字,经精选先後结集出版论文集《跬步集》(1984)和《批判与启蒙》(1989)。

"八九民运"知识界召集人

1989年1月6日,因三年前"八六学潮"被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点名开除党籍和撤职的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方励之发表给邓小平的公开信,建议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十周年丶"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和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在全国实行大赦,特别是释放魏京生等所有政治犯;2月13日和26日,北岛等三十三位文化界人士和钱临照等四十二位科教界人士先後发表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丶中共中央及其领导人的两封表示回应的公开信,包遵信都参与了连署。

1989年4月15日,因"八六学潮"被迫辞职的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去世,北京及全国高校学生相继以悼念活动发展成大规模的街头抗议运动,世称"八九民运"。4月18日,北京大学丶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数千学生到天安门广场献花圈,并公布给全国人大常委会《请愿书》,提出"公正评价胡耀邦的政绩,肯定民主自由的宽松的政治环境","要求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子女向全国人民公布其财产状况"等七条争自由丶反腐败的要求。4月20日晚,包遵信到青年政治学院与青年学者谢选骏丶远志明等五人讨论时局发展,讨论起草了《致中共中央丶全国人大常委会丶国务院的公开信》,明确表示:

(学生们的)要求是积极的丶建设性的,对於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困境,凝聚民心,共渡难关,是一些根本性的良策。切实实现上述目标,也是造就长期安定团结的必要前提。因此,我们建议,党和国家领导人认真听取学生的愿望和要求,直接与学生们平等对话,吸取1976年天安门事件的历史教训……

包遵信领衔签名,并与其他人分头徵集各界知名知识分子共四十七人连署,於次日公布,成为"学潮"扩大为各界民众运动的标志。此後,包遵信参与了一系列活动并到北京各高校做支持学运的演讲。

1989年5月13日,北京约三千名大学生在天安门广场开始绝食请愿行动,要求与中共中央领导人对话;包遵信和严家其丶苏绍智等人在北大贴出《我们再也不能沉默了》的大字报表示:

不能再沉默了,拿出我们的良心丶勇气和社会责任感吧!!让我们书写历史!!!

次日晚,包遵信和戴晴丶于浩成丶李洪林丶严家其丶苏晓康等十二位着名学者丶作家应中共中央统战部请求,到广场与绝食学生沟通,宣读《我们对今天局势的紧急呼吁》:

第一,中央负责人发表公开讲话,肯定这次学潮是爱国的丶民主的行动,绝不以任何形式对学生"秋後算帐";第二,承认由大多数学生经过民主程序选举产生的学生组织是合法的;第三,不能以任何藉口丶任何名义丶任何方法对静坐绝食的学生采取暴力。

同时也向绝食学生呼吁:

为了中国改革的长远利益,为了避免发生亲痛仇快的事情,为了使中苏最高级会晤能够顺利进行,我们恳请同学们发扬这次学潮中最可贵的理性精神,暂时撤离天安门广场。

但是,他们的呼吁没有得到双方的积极回应。

5月15日下午,包遵信和严家其等组织了以"中国知识界"名义声援学生的万人大游行,他走在游行队伍最前排,到达广场後发表讲话说:

我们的政府到现在还没人出来讲话,这是一个无能的政府……今天首都两百多个单位四万名知识分子参加游行,对你们表示支持,向你们表示敬意……我们四万多名知识分子在你们的鼓舞和感召下也站起来了,为了全中国的自由,全中国的民主化,同你们战斗在一起。

5月16日,巴金丶严家其丶包遵信等一千多人连署发表《知识分子五一六宣言》,囊括了当时知识界几乎所有领军人物,成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知识界规模最大的一次自主批评政府的联合行动;次日,包遵信又率先连署了严家其起草的《五一七宣言》并帮助徵集签名发表,该声明首次公开把矛头直接指向邓小平:

清王朝已经死亡七十六年了,但是,中国还有一位没有皇帝头衔的皇帝,一位年迈昏庸的独裁者。

5月19日,中共中央丶国务院决定於20日上午十时起在首都部分地区实行戒严,包遵信丶严家其丶苏晓康丶王军涛等十人为此发表《我们知识分子的五二O誓言》:

绝不背弃爱国学生的生命和热血所开拓的争取民主的事业,绝不以任何藉口为自己的怯懦开脱,绝不再重复以往的屈辱,绝不出卖自己的良知,绝不向专制屈服,绝不向八十年代中国的末代皇帝称臣。

5月22日,包遵信创办《新闻快讯》,为当时少有的民间独立刊物之一。

5月23日,包遵信参与筹建"北京知识界联合会"并被推选为召集人,并作为代表参加创立"首都各界爱国维宪联席会议";次日下午在"北京知识界联合会"筹备会议上与严家其被推选为总召集人,包遵信签发《北京知识界联合会成立宣言》:

我们的意见是:一丶取消戒严令,军队撤回原驻地;二丶立即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罢免李鹏案;三丶在解决上述两问题的基础上,切实推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5月25日,包遵信和严家其联名发表《在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上解决当前中国的问题──兼告李鹏书》,呼吁"每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每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投下神圣的一票,废除戒严令,罢免李鹏总理职务"。

5月27日,包遵信牵头起草《首都各界联席会议关於时局的十点声明》:

这次学运和民运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是一场纯粹自发的群众性的伟大爱国民主运动。……这次学运和民运的出发点是:推进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快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李鹏签署的戒严令,更是破坏民主与法制的法西斯恐吓手段。……如果近期内不召开人大紧急会议,那麽天安门广场的大规模和平请愿活动将至少坚持到六月二十日人大会议召开。……

6月3日夜,北京戒严部队在"有权采取一切手段"的命令下强行进入北京市区,6月4日凌晨占领天安门广场并进行清场,枪杀数百至数千人,世称"六四屠杀"。

6月22日,公安部发出对严家其丶包遵信等七名知识分子的通缉令,随後将包遵信逮捕。同年8月10日,《人民日报》公布: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机关纪委日前分别做出决定,开除严家其丶包遵信的公职和党籍。

1991年1月26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对王丹丶刘晓波丶包遵信丶任畹町等八人宣判,其中称"包遵信罪行严重,有悔改表现,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

未完成的涅盘

1992年11月25日,包遵信获假释出狱。出狱後长期遭非法监控,但仍坚持自由写作,继续参与人权活动。

1995年,包遵信先後参与连署刘晓波起草的《反腐败建议书──致八届人大三次全会》和《汲取血的教训推进民主与法治进程──"六四"六周年呼吁书》公开信。

1996年,包遵信在台北出版回忆录《六四的内情──未完成的涅盘》。

2004年,包遵信加入独立中文笔会,2005年,他当选为荣誉理事。

2004年後,包遵信患脑栓塞,手术後一度康复,2007年10月23日清晨,他突发大面积脑溢血,10月28日不治而逝,享年七十岁。

 

参考资料:

  1. 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惊心动魄的56天:1989年4月15日至6月9日每日纪实》,大地出版社,1989年。
  2. 胡楠,《性情中人包遵信》,《中国之春》1991年5月号。
  3. 包遵信,《包遵信文选》,香港星克尔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
  4. 刘晓波丶张祖桦丶徐晓,《包遵信纪念文集》,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2008年。
  5. 包遵信等,《致中共中央丶人大常委会丶国务院的公开信》,联合报编辑部编《天安门一九八九》,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6. 吴仁华,《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世界之门书库》,2011年。

来源:张裕:《从王实味到刘晓波:中国当代文字狱囚徒编年录》

——转自独立中文笔会

張國城:二戰史給臺灣社會的啟示──《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簡介

2024 年 8 月 30 日



本書是我讀過的最好二戰史之一。

探討軍事和戰略議題,歷史積累非常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已經過去八十幾年了,但是作戰的方式、運用的戰術很多對今天的戰爭仍然有重大的參考價值,包括空權的重要性、裝甲作戰等等。許多人對於戰爭如何進行、軍隊如何運作缺乏觀念。作者對戰爭的所有面向幾乎都做了廣泛又深入的論述(這也是本書篇幅之所以如此巨大的原因),它可以為任何讀者作為很好的一本戰爭和軍事入門參考書。

帝國的衝突才是二戰主因

其次,本書可以協助瞭解二十世紀國際關係演進的動力。沒有帝國的衝突,二次大戰不會發生。作者有一個中心思想,就是認為二次大戰是一場「帝國戰爭」,而且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延續。作者的分析指出,到了一九○○年,除了俄羅斯帝國外,所有現代化國家都建立了國會(雖然投票權有限),並以法律管治其公民。對於現存的政治和經濟菁英而言,這些改變導致他們喪失了傳統的社會權力和政治權威。在這種快速變化且不可預測的環境下,新興工業強國掀起了新一波的領土型帝國主義,試圖瓜分或支配世界上尚未被現有殖民帝國控制的地區。

作者認為只有透過理解這一強大的,為了建設一個「帝國」的驅動力,才能深刻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長期根源。這個看法,以及作者的詳盡論述,是本書可讀性的一大來源。作者花在敘述戰後演變的功力是本書的另一亮點。戰後對英法殖民帝國的削弱,帶來了殖民地獨立浪潮,新興國家的大量出現,形成了今日世界的面貌—由於戰況太激烈,而使得「被承認」成為國家的新要件(而且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項),改變了國際政治,這種脈絡對臺灣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二次大戰是一次大戰的延續」乃是歐美共識

更重要的是,對所學是國際關係的筆者來說,「二次大戰是一次大戰的延續」在國外求學期間,是基本的討論基礎。但在中華民國的教育裡,一般來說並不(或很晚才)接受此一事實。過往都將二戰的原因解釋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擴張,當然日本帝國主義的擴張是戰爭的原因,但他們為什麼要侵略擴張?反而很少人能夠瞭解。且基於政治因素,日本因素被擴大解釋,對今天兩個中國社會人們的世界觀都有眾所周知的深遠影響。無論如何,這都使我們很可能失去了一次用更為有效的方法,去面對和解析這一段歷史的機會。

本書也挑戰了很多過去的舊觀念,這要拜檔案的解密和作者的治史功力。譬如「綏靖主義」常被用來認為是英法在一九三○年代的政策,這一政策鼓勵了希特勒的野心,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作者卻指出,用「綏靖主義」形容英法一九三○年代的戰略其實是嚴重的誤解。作者認為二十年後冷戰時期常見的兩個詞反而更適合描述一九三○年代的英法戰略,這兩個詞就是「圍堵」(containment)與「嚇阻」(deterrence)。而英國重整軍備,作者證明也早於德國。

情報戰貢獻似可受質疑

作者還指出同盟國彼此之間其實一直存在著足以破壞和諧的重大歧異與爭論,即使在大敵當前時都如此。這也凸顯了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作者也指出大量的歷史文獻努力想證明情報蒐集(特別是訊號情報)有利於作戰成功,然而實際的功效如何仍有爭議:「……情報在一層又一層複雜的決策機制中反覆折射,等到真正根據情報做出指示時,早已錯失寶貴的作戰時機,如此一來,即使是最好的情報也無法創造戰果。」這也顛覆了很多過去的論著,類此的例子在書中數不勝數,是筆者對這本巨著手不釋卷的重要原因。

除了書裡的內容之外,本書的架構和寫作方式也值得推薦。作者撇除許多有關二戰的中文著作基於國仇家恨和意識形態的敘述和評論。誠然每位作者都有表達的自由,但若要做知識性的討論和帶給讀者更多的啟發,則一種中立、不帶感情的行文方式對讀者的思考是有很大助益的。

作者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傳統觀點認為,希特勒、墨索里尼與日本軍人就是造成危機的原因,但事實卻正好相反:這些人其實只是深層危機所引發的結果。換言之,如果我們不瞭解推動這段歷史的力量,就無法合理解釋戰爭的起源、經過與結果。」這對海峽兩岸的史觀形成了巨大挑戰,但作者用以支撐這一結論的論述相當完整和全面,非常值得仔細詳讀。

其次,雖然本書是敘述二戰,但對臺灣讀者理解今日臺灣面臨的軍事威脅是非常有幫助的。譬如臺灣的社會無論官方抑或民間,非常刻意地不談臺灣社會遭到中國空襲的可能性。因此臺灣社會的「民防」集中在「民兵」,實際上最能發揮功用的民防是遭到空襲之後的救火、救災與救護,還有在戰爭中維持經濟和社會的基本運作。本書對於二戰中各國如何進行這方面的努力,優點和缺點

有非常詳盡的敘述。

「總體戰」的觀念必須與時俱進

然後對於資源的運用、同盟的維繫,作者指出必須仰賴國家本身具有「總體戰」的意願、能力和準備。「……集體動員是現代性的一種表現。唯有具備龐大工業與商業基礎、擁有大量受過技術訓練的勞動力、具有發展健全的科學體制,以及能夠取得適當資源與資金的現代國家,才有能力發動大規模戰爭與供給維持戰爭所需的武器裝備。……工業化戰爭,仰賴的是大量容易製造與相對廉價的現代武器,如此才能在戰場維持一支龐大的部隊,而且能在連續數年的戰爭中不斷補充武器—二十一世紀的國家往往已做不到這點,因為當前的武器有著極為昂貴的成本與極其複雜的科技。」

所以,在今天更需要在戰爭前就準備好戰爭所需的武器。此外,作者也告訴我們,二戰給我們的寶貴教訓就是儘管軍事吸取絕大多數的經濟資源,但在軍事需求、財政穩定與適當的人民生活水準之間維持平衡極其重要。這部分特別值得近年來醉心於「城鎮戰」的臺灣社會去瞭解。不是光靠節衣縮食的犧牲精神與愛國心(縱使它可能非常強烈)就能贏得戰爭。作者指出,日本的裕仁天皇最終在八月十日做出投降的決定,至少有部分原因是裕仁擔心日本帝國在被美國擊敗之前,就因為饑荒造成的社會動亂而覆滅。這些都值得臺灣讀者反思我們今日所面對的局勢。

因此,筆者要非常榮幸地向出版社和譯者致上崇高的敬意,並向臺灣讀者們大力推薦這部巨著。

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書名:《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三冊)》
作者:李察.奧弗里(Richard Overy)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時間:2024年8月28日


丹木:我与余文生、许艳夫妇

丹木 Matters 20240824
(修改過)

余文生、许艳煽动颠覆政权案即将在8月28日和29日开庭,作为久仰他们,且有幸见过他们两次的晚辈,我认为我有必要写一些什么——这也是我第一次决定讲述自己的部分经历。

我们的联系并不算很多,但每次想到自2022年底第一次见面,到2023年春季他们再次被捕,这段日子里,与他们相关的记忆其实渗透在我的生命中:我走上街头的同时,他们在家与余文生律师称为"白匪"的防疫人员抗争;我第一次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幻想接下来的几年,几十年,也会像余文生和许艳那样,既能携手对抗极权,又甜蜜地一起变老。

1

认识余文生是在2022年11月16日。此前一周,我工作的公众号因莫名其妙的原因被封;11月15日,我被HR"劝"着辞职,没有得到法律标准的补偿。

然而失业的第二天,我还是按照之前和朋友的约定,去法国大使馆旁听一场研讨会,主题是"关注死刑"。

我穿上了最贵重的衣服,一件立领米白色棉麻混纺袄,外面罩着方领半臂,用适合秋天的银杏叶簪子束发,而不是用皮筋,但还是没有系上浮夸的棕色裙子,而是穿了搭配上衣的棕色裤子和特步国风运动鞋。

我很少对北京人权圈子的人讲我的往事。以反修例运动和新冠疫情为界,在那之前,我仅仅是一个明末历史业余爱好者,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也会进入气若游丝的公民社会。那段岁月留下的唯一印记,是我喜欢穿着有明代风格的服装在北京乱晃。

接我的朋友还没有来,大使馆门口站岗的武警要求我离门口远一点,仿佛怕我摇身一变成为歹徒,忽然闯入。我换了个远一点的地方,点上一支同样很适合秋季的陈皮爆珠贵烟,忽然,一个秃头微胖的男人闯入了我的视线。

"这怎么还抽上了?"他一脸不屑,想来是讨厌女性吸烟。

我瞪他一眼,感觉他挺眼熟。

不一会儿,门开了,法国使馆人员请我们进去,秃头男人走在我前面,我试图瞄一眼他的健康码,却没看到任何有效的信息。

秃头男人进去了,而我被晾在了安检区。几分钟后,一位年长的女士才想起我还在这里,协助我通过安检,给我发了访客卡。

我走进使馆大厅,看见熟悉的绿植和沙发,秃头男人却无影无踪。

我大概知道他是谁了。

当我进入会议厅,一眼看见他和她坐在一起,两个我在推特上见过无数次的人——余文生和许艳,勇敢的人权律师和他温柔的妻子。

我告诉余文生,我刚刚在推特上受人之托给他发私信,曾经因参与香港反修例游行而被判刑、限制出境的台商李孟居很想见他,李孟居刚刚刑满释放时,在我家借住过几个月,所以拜托我牵线搭桥。

余文生说,他正在找朋友核实我的身份。

我们相视一笑,再和认识的其他律师朋友逐个打过招呼,距离也拉近了很多。

那天的研讨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什么,唯独记得余文生发言时,谈到两次羁押在看守所时观察到的死刑犯,直言当今中国仍有利诱死刑犯捐献器官的现象,我震惊于他的勇气,整张脸不由自主变得扭曲,嘴张成了"O"形。

事后,一位共同的朋友说,你好像那天对文生的发言很有意见?

我忙说,哪里哪里,只是太震惊了,没见过有人在公共场合如此直言不讳。

会后的茶歇时间,余文生和许艳夫妇被一群人簇拥着,而我则照例沉迷于法国大使馆的点心和葡萄酒。

我们最后约定,等疫情封控有所缓解,李孟居回到北京,就立刻找机会见面。


2

十几天后,在变态清零政策下积累的愤懑情绪如火山爆发,青年人在上海、北京、武汉、成都、广州发出三年疫情中的最强音,我也有幸参与其中。

白纸运动后的一周适逢我的生日,封控有所松动但仍未结束,我只能在家举办小型生日宴会。

那些天我寝食不安,一边等待着秋后算账的来临,一边照常生活,拒绝离开北京。同时,我也在关注着其他的朋友,他们或走上街头后遭到传唤,或是在日常生活中抗争。

我在推特上看见了余文生和许艳的视频,他们被门磁禁锢在家里,白纸运动后,余文生在《国际歌》雄壮的旋律里,一把撕下了门磁。

大笑之余,我不由得浮现出一个隐约的念头——或许,他们这些中老年自由派知识分子极少如此心甘情愿地播放《国际歌》吧?

可惜,我没能当面问余文生这个问题。

再次见到他是2023年的春季,经历了混乱不堪的解封,各自发烧,秋后算账虽迟但到,所幸我未被波及;我找到工作,回家过春节,节后因不满公司文化再次辞职。李孟居在三月回到北京,我和男友陪他一起去余文生家。

不知换乘了多久,再打车到门头沟区,我带了两瓶李孟居寄存在我家的金门高粱酒,之前,他希望我把这些来自台湾的酒赠送给中国的人权律师。在路上,我和男友为余文生和许艳挑选了一束鲜花。

绿净春深,我们穿过小径,绕过水池,进入余文生和许艳租住的公寓。

许艳为我们准备了水果、俄罗斯紫皮糖和立顿茶包,我当时在想,道衡律师事务所的人大多擅长品茶,余文生似乎没有沾染此风,以后一定要找机会给他送些好茶——我见不得我的朋友喝立顿茶包,感觉错过了陈皮普洱、茉莉绿茶、正山小种、武夷岩茶的人生总归有所缺憾。

几星期后我才意识到,缺憾的岂止是错过了好茶,而是我自那以后,就不再有给他们送茶的机会。

那天李孟居和余文生聊了很久,许艳微笑着沉默,我疲倦地沉默,间或试图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溜到窗边吸烟。窗户只能开一半,我努力把嘴和烟挤进小小的缝隙里。

走之前我们合影,后来,许艳把剪裁掉我们身影的照片发在推特上:"余文生律师收到了大学生人士送的一束花,余文生很高兴。"

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挽着许艳胳膊的米色袖子,是我的古典风格春季毛衣。

那天晚上,我们一直没有见到余文生和许艳的儿子余镇洋。他在楼上,时不时发出一些轻微的声音,但从未下楼与我们打个招呼。提到他时,余文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他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想法,要为自己做决定。当时,我们还并不知道,过去这个家庭的几次震荡,是怎样给余镇洋带来永久的伤害。

临别前,我拥抱了许艳一下,她的拥抱柔软如同棉花糖。

她说,那时很为我担心,还好我最后平安无事。

3

此后一段时间,是2023年我最开心的十几天。冬季与春季困扰我的一切都已结束。我决定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开始尝试各种不同风格的文稿,决定修复之前的创伤,改掉不由自主的坏脾气。

余文生和许艳平静的生活也在继续,许艳包了一顿荠菜馅饺子,多年没吃到荠菜饺子的我看着图片也垂涎欲滴;他们一起看书,一起打篮球运动;余镇洋过了十八岁生日,迅速地考下了驾照;余文生说石景山政保又来了,同时挂出一张中英文的"不欢迎Do not welcome"图片,我们考虑在一家女性主义的淘宝店里买一个"不欢迎"的脚垫送给余文生……

我一度以为生活就会那样继续下去,直到那一天,星期四下午,余文生和许艳频繁地发出紧急的信号,直播在会见欧盟人权官员的路上被拦截,上了警车,要被带到派出所,然后他们的短视频戛然而止。

没有人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此前也有过人权律师或妻子因为在使馆区活动被传唤,因为办案被传唤,因为见朋友被传唤……

没事的,我们想。

24小时过去了,我不顾一切匿名、安全之类操作规范。去他妈的,国保知道我的电话号码又怎样,我要知道许艳是否还好,我要她棉花糖一样柔软的拥抱。

我站在阳台上,看着隔壁老头养的鸽子,用颤抖的手播了电话,她的手机关机。

我去找圈内前辈,他说,大概就是治安拘留吧。

两天之后,我知道我错得离谱,那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前辈也错得离谱,我们终究还是低估了极权的恶。

周六晚上,我正在北京的一家青年空间,与一位因抗争活动被拘留几个月,刚刚取保候审的朋友见面。我与她素不相识,因白纸运动阴差阳错参与了对她的救援,时至今日,我仍不知我当时的行为是对是错,但我见到她的第一个瞬间,我把她拥抱得透不过气,随后从我的毛衣——见许艳那天穿的米色春季毛衣上摘下一位前辈送我的胸章,送给了她。

一只和平鸽,鸽子身上印着秋瑾《勉女权歌》的第一句:"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

狂喜后的一两个小时,我知道余文生和许艳已经被刑拘,彼时我的手里端着一杯鸡尾酒,我感受到晶莹的橙色液体随我的全身颤动,只剩下一个念头,不要摔坏朋友们的杯子,不要毁掉她们用心调的酒。

灌下一整杯酸甜的酒,宛如灌下毒药,我走到外面,对男友说,余文生和许艳被刑拘了。

第二天中午,我一边在家炖一锅菌汤,一边和男友商量,要去看看他们的儿子。

又是漫长的转车,不知过了多久到达他们住的小区,春归无寻处,人也已经不在,唯有池塘亭台依然如旧。

在楼下买了些食物,沿着熟悉的路径上楼,余文生家门口坐着一个年轻女人,我们决定硬闯。余镇洋开门后十分钟,我们还未来得及劝他签署律师委托书,即有一名便衣警察赶到。

余镇洋出门和他交涉,我和男友在室内紧紧拥抱,我吻着他的脖子。

"我爱你。"

"我不后悔。"

我瞥见客厅的角落里有一束干枯的花,是我们之前送他们夫妻的白玫瑰与粉色百合,许艳没有舍得拆开花束换进花瓶,也没有丢掉,就让它们一直在那里慢慢枯萎。

便衣带着一名民警进来,我一直虚与委蛇,唯一的念头是保护我的男友,他还在上大学,不应该引起国保的注意。

那便衣年约四十岁,戴着眼镜,一脸嘻嘻哈哈,先是让我们进屋说话,不要惊扰街坊邻居,随后唇枪舌剑,暗中过招。

我说,我只是受人之托来看看孩子,这是合法行为,我无需对你交代清楚。父母的问题不能株连子女,你们把孩子照顾好,外界自然也没话说。同时,我劝他要让余镇洋去给父母存钱寄物,并要求看守所写收条。

便衣国保开警车将我们"送"到地铁,下车时,我忍不住双腿发软。当晚,看到另两名在上午去探望余镇洋的律师发了一份情况通报,我才知道,那位国保竟是赫赫有名之人。当夜我辗转难眠,不得不跑到阳台,一根接一根吸烟。

隔几天,一名朋友接到国保的电话,询问是否与我认识。

之后,我们试图去记录余文生和许艳的故事,为此去见他们的朋友,查询他们过往的推文,在这个过程中,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他们。

我第一次知道,余文生曾经为会见信仰群体而勇闯看守所;在朋友的眼中,许艳曾经是呆板而胆怯的家庭主妇,但在余文生被囚禁后,她成为了营救丈夫的重要力量。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国保如何调来电锯,花几个小时锯开门,当着妻儿的面把余文生铐走,又是如何在他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故意激怒他,以"妨害公务"的罪名把他刑拘,后来才变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五月,我被李孟居拉到工体夜店喝酒,想到许艳已经被刑拘将近一月,如果不能取保,就意味着她将在被拘禁到不知何时。

我把自己灌醉,蜷缩在卡座的沙发上,哭声隐藏在流动的光线和嘈杂的音乐里,我可以肆无忌惮地哭,想念许艳温暖的拥抱,而不必担心被人发现。那天晚上,我几乎失去行动能力,坐在夜店门外的柏油路上,用仅存的理智紧紧抓住手机。我最后被李孟居雇人送回家,第二天醒来时,头仍在疼。

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给余文生和许艳寄去明信片,不知他们是否收到。

直到那时,我仍希望能拥有余文生和许艳式的爱情,互相做饭,互相送花,盛赞对方如二十年前一样美丽,共同承受可能发生的一切——如果我们继续留在中国,该来的迟早会来。

然而接下来的一切都不如人愿。余文生和许艳被羁押年余,余镇洋精神状态岌岌可危;我和前男友分道扬镳,同时意识到中国已经容不下任何自由创作,怀着无尽的思念与痛苦离开中国,偏安一隅,继续承受抑郁以及越来越严重的睡眠失调。

每一处建筑,每一顿饭都会勾起思乡之情,我开始谴责我自己的怯懦,在梦里不停地逃跑,在醒来时想到死亡。

我不断地问自己,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我要表达什么?要写多少字?我也不想回答,只是任由思维流淌,记下认识他们夫妻的那一段时间,我经历的每一件事。

在专注于记录的这一刻,我确信我还活着,因为我全神贯注于记忆和文字之中,我去回想那动荡的半年,我最勇敢的半年,以及由此带来的漫长的精神痛苦,但写作本身可以成为一种治愈,在写作之中,我逐渐探寻到文字、我们所承受的一切以及生命的意义。

我想到漫长的历史,我热爱的历史,被刻意掩盖的历史,从学习到遗忘,再到此时又一次想起,它只教会了我一件事:

在每一个时代里,都有人经历他们本不该承受的苦难,但我们所记录下来的这一切,会成为这个时代的呈堂证供,成为几十上百年后历史的卷宗。

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因涉贪指控,被检方羁押禁见

VOA 庄志伟 20240901


美国之音 台北 - 台湾第二大在野党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因四年前于台北市长任内疑似涉入土地开发弊案,星期六(8月31日)晚间遭台湾检方向法院申请羁押禁见。虽部分支持群众高喊政治迫害,但观察人士分析,此案凸显民众党在快速崛起下,缺乏法治素养的风险,值得台湾社会省思。

经两天的侦讯后,柯文哲于星期六晚间,遭台北地检署(北检)的检察官依贪污罪嫌,向法院申请并获准羁押禁见,北检声明称:"柯文哲涉犯贪污治罪条例的违背职务收贿、图利等罪,犯罪嫌疑重大,且有灭证、勾串证之虞,依法声请羁押禁见。"

柯文哲星期五(8月30日)一早从住家被带走时的自由身,到此刻被正式羁押后,基于戒护所需,已是双手被戴上手铐的嫌疑犯。依台湾《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官为防止被告逃亡或串证,可向法院申请羁押两个月,若获得法官开庭后裁准,得延押一次,现年65岁的柯文哲被移送台北看守所的这段时间,将暂时失去人身自由。

台北地检署检察官于星期五清晨6点多指挥廉政署人员,兵分多路搜索台湾民众党办公室及柯文哲的住处等多处地点,并将柯文哲夫妇带回廉政署讯问,经侦讯后,柯文哲妻子陈佩琪星期五晚间以证人身分完成侦讯后获释。

台北市"京华城"弊案 柯文哲被控图利财团

综合台媒报道,此案源由柯文哲于2020-2022年间的台北市长任内,疑似罔顾市议员的质疑和适法性争议,批准提高台湾知名建商威京集团的"容积奖励",让该财团在位于台北市闹区的"京华城"商场重建案的容积率由560%暴增至840%,等于可多盖逾5000坪的楼地板,若以单坪200万新台币(約602万美金)的现行行情换算,涉及破百亿台币的利益,也让柯文哲因此身陷"涉嫌图利"的指控。

此前,涉嫌行贿的威京集团负责人沈庆京和收贿的国民党籍台北市议员应晓薇,已于星期五凌晨,遭台北地院裁定羁押禁见,短短几个小时内,台湾检廉人员持续收网,侦讯范围扩及柯文哲。

柯文哲坚认清白,他于星期五上午步出家门、前往廉政署应讯前,接受媒体记者联访时痛批,"这是台湾史上第一次,主要在野党党主席的住家、办公室和中央党部遭到搜索。"

柯文哲还说,自己"非常坦荡",并希望"执政当局要清楚说明,今天是有什么证据,要做(搜索)这个动作。"

不满柯文哲被捕 数十名支持者声援

经长达10多个小时的侦讯后,柯文哲当晚以不满检方夜间侦讯为由,坚持要"回家休息",结果遭检察官下令当庭逮捕。

星期六一早,柯文哲委任律师郑深元随即向台北地院声请提审,硬生生在侦查庭中又上演了一场法律攻防,直到接近中午,法官否决柯文哲方的提审申请,并裁定检方的侦讯作为合法有据,柯文哲才又被移送回台北地检署,继续接受检察官的复讯,并于晚间正式声押禁见。

这段时间,在台北地检署大门外,有数十名柯文哲俗称"小草"的支持者,手举"挺柯P"(柯文哲昵称)、"相信清白"等标语声援他,其中有标语直斥:"绿色恐怖,司法不公"。

围观柯文哲案,中国网民叹:"台湾司法办案可圈可点"

柯文哲遭法办的消息也受到中国官媒和微博网民关注,包括《央视》和《环球时报》都跟进柯文哲遭搜索和逮捕的侦办进度。

截至星期六傍晚,"台检方突击搜索柯文哲住处"及"柯文哲被当庭逮捕"等微博关键词条,皆已有近3千万次的阅读量,也一度挤进微博的热搜榜。

中国网民也留言热议,多数抱持围观台湾蓝绿白三大党政争的态度在看热闹。

有网民留言说:"老柯这关不好过,受益的只能是绿派。"

还有网民大骂:"早知现在被捕,何必当初不蓝白合。自作自受"、或者"蓝白大势已去"。

但有趣的是,部分中国网民透过台媒的新闻画面,也辗转亲眼目睹台湾司法体制的独立公正之处。

位于广东、网名"辩护人001"的博主,就点评柯文哲走进台北地检署的那一刻,他写道:"检察官主导侦查,媒体全程报道,24小时法庭决定逮捕,律师讯问在场,司法人员出场衣服标志清晰,夜间不侦讯"等凸显成熟法治的细节,他还称许:"我国东岸(意指台湾)司法办案可圈可点。"

来自陕西的网民"Cixisd"则在一则柯文哲遭搜索的新闻下面的留言区回应道:"挺好,这样的环境作恶的会有所收敛。"

分析:柯文哲案凸显小政党法律素养不足

对于柯文哲案,位于北台湾新竹的阳明交通大学科技法律学院特聘教授林志洁认为,就法律观点而言,台湾检方侦办柯文哲案的过程几无瑕疵,反而在过程中凸显出,新兴的台湾民众党内部缺乏法律素养的事实。

林志洁强调,台湾《刑事诉讼法》明确保障被告人权,禁止疲劳侦讯,因此,检察官本就不可能违背柯文哲意愿,进行夜间侦讯,而柯文哲之所以被当庭逮捕,是因无理要求在侦讯未结束前、就要转身离开地检署,这种行为在任何民主国家的法庭内都不被接受。

林志洁指出,柯文哲于台北市长任内,涉嫌京华城案等多项弊案,本就有责配合调查。另有同党的北台湾新竹市长高虹安七月底才因在立委任内诈领助理费一案遭判刑七年零四个月,皆凸显民众党成员缺乏基础法律素养和廉政概念。

林志洁告诉美国之音:"不管公部门或私部门,诚信,然后廉能,应该是任何组织能够永续发展的基本要件。"

位于台北的台湾智库咨询委员吴瑟致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则表示,柯文哲涉案后,牵动台湾社会及政党政治版图的剧变。

他说,台湾民众原期待民众党的崛起能展现台湾的多元声音,但柯文哲若真的涉案,将让台湾社会再一次看到,任何政治人物或政党都可能悖离群众路线,沦陷于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中。

吴瑟致强调,台湾社会历经多年的民主化进程,已有足够的包容力和反省能力,因此,民众党的现况对台湾民主的发展不完全是伤害,也是一次警醒的机会,可让台湾的民主体制更臻成熟。

他也呼吁柯文哲勿操弄民粹政治。

吴瑟致说:"一个成熟的政党跟政治人物(柯文哲)应当要更加正面因应社会疑问,否则再用政治动员、政治口号去渲染自己的支持者,维护自己的政治生命,恐怕对台湾社会不是很正面的作用。"


附:




混乱与破裂的信任:中国民运领袖因间谍罪被捕后留下的震荡

RFA 【独家报道】20240827

独家报道  | 混乱与破裂的信任:中国民运领袖因间谍罪被捕后留下的震荡中国民主活动人士唐元隽面临三项联邦指控 阿曼达·韦斯布罗德/RFA 插图

RFA记者:唐家婕(自由亚洲电台调查报道组)- 民运人士唐元隽为北京秘密从事间谍活动的指控让许多人付出了代价,其中包括他的前妻--一位美国政府雇员。

周三下午,联邦调查局来到珍·萨伦(Jen Salen)家门口。震惊根本不足以形容她的惊讶。

"周三我哭了很多次,从那以后我就一直哭了很多次,"她告诉自由亚洲电台。

当天早些时候,纽约著名中国异见人士唐元隽因涉嫌为北京从事秘密间谍活动而被捕,唐元隽与萨伦的婚姻直到今年六月才结束。

在针对唐元隽的起诉文件中,没有提及55岁的萨伦,也没有指控她有任何不当行为。

但有一个复杂的情况:在他们维持婚姻状态期间,她一直在国会中国执行委员会(下称:CECC)工作。 

该委员会负责组织听证会并发布年度报告,针对中国的人权和法治问题向国会和白宫提供建议。 

联邦调查局的干员带着问题,找上了萨伦。

2022 年 1 月 6 日,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大厦。 (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2022 年 1 月 6 日,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大厦。 (Anna Moneymaker/Getty Images)

萨伦表示,她于周三首次与联邦调查局谈话,唐元隽被捕两天后,CECC 要求她带薪休假。本周一,她工作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已经关机并闲置在她的办公桌上,等待被送回美国政府。

事态发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转变,但萨伦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你当然可以说我仍然非常关心他,"并补充说,被告在被证明有罪之前是无辜的。

事实上,在与十几位与此案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交谈时,所呈现出的是一个充满悖论的悲剧故事,充满了模棱两可的效忠和个体的背叛。

随着唐元隽的家庭与美国政府的关系遭到揭露,加上他在中国特工指使下,密切接近美国具体的政治动态的指控,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情报官员能够深入美国民主何种程度的质疑。 

当自由亚洲电台上周首次联系萨论,并询问她是否担心她为美国政府所做的工作,可能会因为唐元隽与中国国安的关系,而泄露给中国政府?萨伦停顿了很长时间,最后拒绝回答。


令人震惊的逮捕


8月21日,唐在纽约法拉盛的办公室被捕,罪名是隐瞒充当外国代理人、共谋及做出虚假陈述。

纽约南区检察官称,在2018年至2023年期间,1989年天安门广场民主抗议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唐元隽持续将有关美国异见人士以及美国国会候选人的敏感信息传递给中国国家安全部(MSS)官员 。去年7月,他就曾受到联邦调查局(FBI)的讯问。

根据萨伦本人的说法和公开记录,唐元隽和萨伦从2012年3月至2024年6月一直维持婚姻状态,尽管他们只有部分时间住在一起。

1989 年 5 月 13 日,抗议的学生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Vitaly Armand/法新社)
1989 年 5 月 13 日,抗议的学生聚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Vitaly Armand/法新社)

自由亚洲电台多次致电唐元隽的律师,均无人接听。唐本人拒绝采访请求,但通过中间人向自由亚洲电台澄清,他从未向当时的妻子告知他与中国国家安全部的接触。

尽管 CECC 所做的工作不涉及机密信息,而且萨伦也无法获得被视为机密或保密的政府文件,但取得联系人和了解其工作情况,对北京来说仍然有价值。

CECC组织听证会和会议将政府官员、中国持不同政见者和民间社会成员聚集在一起,有时是闭门会议,工作人员也经常与海外华人互动。

RFA 向 CECC 提交了一份详细的问题清单,包括它何时意识到唐元隽的情况、这可能会如何影响萨伦为委员会所做的工作、委员会采取了哪些安全措施,以及正在采取哪些行动来公平地保护工作人员和安全人员,包含如何保护CECC的信源,及保护萨伦的权益。

该委员会的一位发言人在电子邮件中表示:"虽然这是一个机密的人事问题,执法部门的文件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我们的员工参与或了解唐先生遭指控的活动。 考量到唐先生遭指控的特殊性质,促使我们高度谨慎的,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委员会数据的安全、及工作人员的隐私。我们将继续与有关机构在调查中合作,同时保护CECC所履行的使命。"

CECC的人员指出,该委员会是在唐元隽被捕后才知道这一情况的。


国会中国执行委员会于 2024 年举行听证会。(CECC via YouTube)
国会中国执行委员会于 2024 年举行听证会。(CECC via YouTube)

这种"高度谨慎"似乎是有必要的。

于2019 年至 2021 年担任 CECC 办公室主任的彼得·马蒂斯 (Peter Mattis) ,此前因为最近另一起中国间谍案判决接受采访时,告诉自由亚洲电台:"我们必须理解,不是只有机密情报才是情报。情报是一种能够影响决策的信息,并非所有决策都与国防和国家安全有关,对吧?"

"有些情报,至少对于中共而言,是关乎政治管控、是关于控制思想、是为了控制海外侨民社区,或为了能够有效地动员他们来支持中共的议程。" (他所指的案件是涉及另一名为北京秘密从事间谍活动的异见人士王书君)

马蒂斯现在是非营利组织詹姆斯敦基金会的负责人,不再为美国政府工作,他表示,他也是在唐元隽被捕后才知道他涉嫌的活动。 


政治利益 


美国检察官提出的其他指控还有:唐元隽以联邦调查局扣押的六部手机中的一部,向中国国家安全部传送了一名国会候选人的照片、该候选人的竞选战略会议信息以及一些国会议员的照片。 

指控称,其中一部手机似乎安装了监控软件。

尽管针对唐元隽的指控中没有提到他的名字,疑似被他监视的国会候选人是异见人士熊焱,他曾参加2022年纽约第10国会选区的民主党初选。 

熊焱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当然是我……(司法部起诉文件中)唐元隽监控的候选人就是我。"他表示,虽然联邦调查局从未联系过他,但他从指控的细节和描述中认出了自己。

熊焱在2022年竞选期间遭遇了严重骚扰,包括虚假指控儿童色情影片和逃税。他指出,他在竞选期间所经历的骚扰,给他和家人带来了巨大压力。 "我和我的家庭到现在都还在承受当年参选种种骚扰带给我的影响。"他说。他目前没有重返政坛的计划。

他说当时他对唐没有任何怀疑。 "当时竞选需要很多人手,我也请他帮忙。"


2022 年在纽约竞选公职的异见人士熊焱显然受到唐元隽的监视 (熊焱竞选图片/Facebook)
2022 年在纽约竞选公职的异见人士熊焱显然受到唐元隽的监视 (熊焱竞选图片/Facebook)

熊焱从新闻中得知唐元隽被捕的消息,并对细节感到惊讶。 "我相信美国司法部,但我也相信唐元隽的故事是一个悲剧,他犯法了,但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受害者。"他补充道:"我还是会为他祷告。"

背叛与理解

这次逮捕在美国的中国民主派中引起了震动,这是一个由持不同政见者组成的紧密组织,其中许多人是引发全球强烈支援的 1989 年六四运动的参与者或领导者;因为该活动,很多年轻知识分子和自由派人士逃离中国。

六四抗议活动同样形塑了西方一代年轻人的观点。 "你知道,在某些方面,我也是1989一代,"萨伦(她本人不是亚裔)告诉自由亚洲电台。 

"我当时是大学二年级学生。我刚刚开始上中国历史课,1989年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是我最终学习中文的一部分动机,当时清楚地感觉到人们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有发表自己想法的权利……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权利,所有这些我们在这里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的消息人士普遍表示,他们赞扬萨伦对中国民主运动群体的付出,也是在这个社群里,萨伦在2000年代中期的一次包饺子聚会上认识了唐元隽。 

现年67岁的唐元隽在天安门抗议期间是一名年轻的工厂工人。后来他从一艘中国渔船游到台湾叛逃,最终来到美国并获得庇护。

另一位因安全原因要求匿名受访的异见人士,回忆了大约二十年前他第一次到达美国时与唐元隽的会面。 "当时他是一個英气勃勃的年轻人,充满理想。你想想,他坐过中国的牢,逃亡到台湾再到美国來。"他们说。 

该人士表示,尽管唐元隽在美国遇到了妻子并定居下来,但他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流亡对他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他非常孝順,他很在乎他的妈妈。2018年他想回国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他弟弟是残疾人。后來妈妈跟弟弟也相继过世了。

"我后来在法拉盛,有時候在街上碰到几次,他看起来就是……潦倒不堪。"该人士告诉自由亚洲电台。

检察官称,唐元隽于2018年开始为中国国家安全部工作,以换取获准返回中国探望家人的权利。他接到的命令包括,拍摄情报部门感兴趣的人的照片和视频,并将他们的行踪信息传递给他的联络人。检察官称,国家安全部向唐在中国大陆的家人支付了报酬。

据称,他还邀请一名国家安全局特工加入他为持不同政见者(包括一些在美国寻求庇护的人)建立的聊天群,并将有关寻求庇护的信息传递给一名联络人。 


唐元隽在2017年春节茶会上唱卡拉OK (唐元隽Youtube)
唐元隽在2017年春节茶会上唱卡拉OK (唐元隽Youtube)

与唐元隽关系密切的年轻异议份子(其中一些人最近从中国抵达)告诉自由亚洲电台,他们将唐元隽视为导师,唐元隽向他们讲了被中国政府监禁的故事,并承诺帮助他们顺利通过美国的庇护程序。

32 岁的徐超 (Chao Xu) 于 2023 年夏天来到美国,唐元隽的被捕让他感到担忧。 

"我还很担心的是,每次我们去中领馆集会抗议游行,唐元隽都会在前面给我们拍照、录影,很近的那种。这个中国政府可以用人脸识別,很快就掌握我们跟国内家人的一切。这是让我细思极恐怕的地方。"他说。 

另一位异见人士、30 岁的吴奎军也是去年抵达美国,他告诉自由亚洲电台,50 多名新移民中普遍存在恐慌情绪。当他们加入唐元隽所领导的组织时,他们向唐元隽提供了个人信息,包括他们在中国的地址。 

"我们冒着生命危险到美国来的,現在我们的头头是特务,我们怎么办?"他说。

唐元隽以 10 万美元的担保保释金(unsecured bond)获释后一直居家监禁。几位消息人士告诉自由亚洲电台,自那以后,他私下向朋友表达了悔意,告诉亲密的同事,他很抱歉、对不起美国,尤其是后悔影响了他的前伴侣。

萨伦将自由亚洲电台关于唐元隽的大部分问题转给了他的律师,但对这事件提出了一些想法。

"我注意到很多关于他的报道都说他是'前民运人士'。我认为'前'是不正确的。他仍然是一名民主活动家,"她说。 "我认为[中国]流亡群体非常复杂。大家都知道流亡群体非常复杂,也存在很多争论和分歧。"

曾广泛研究中国情报案件的前中央情报局分析师尼克·埃菲米亚德斯 (Nick Efimiades) 告诉自由亚洲电台,鉴于唐的家庭与美国政府的工作关系,是否存在更广泛的担忧还有待观察,但中国的影响力范围可以比作东德的斯塔西(Stasi),那里三分之一的人口被迫从事此类情报工作。 

"当人们被招募来互相监视、和监视该政权的其他目标时,它破坏了家庭和关系。我认为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同样的事情,"他说。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和如此多的欧洲国家能否保护其人民免受中共的侵害,因为中共袭击了他们主权的核心?"

司法部拒绝对此案发表评论。 

 

英文报导:https://www.rfa.org/english/news/china/china-spying-dissident-yuanjun-tang-08272024103441.html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