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7日星期二

信稿人|老许|许医农|《山坳上的中国》

  周实 常识与常情 2024年08月26日 


我不知如何叫她为好,她要我叫她老许,于是,我就叫她老许。

老许对于《书屋》的关爱,我也不知如何说好,于是,我就找她的信,可惜只找到了两封:

周实:

我在美国的朋友程映红寄来一篇文章。原是我为《散文与人》索稿,可惜此刊已被……

不知是否适合在《书屋》发?不必勉强。如不用,望掷还。

《书屋》文章我个人很感兴趣,但为刊物想,还需扩大作者队伍,拓宽路向。

老许

12/7,99

这篇文章好像没有用上。为什么?现在我已说不清了。但这并不影响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书屋》支持我,一直到我离开《书屋》。二○○六年,她路过长沙时,还特地约我见了面,回去后还给我来了信,信里满是对我的表扬:



周实:

这次在长沙匆匆一聚。尽管你与我的外甥女同年,是我的晚辈,但是那没有年龄、代沟隔膜、心息相通的一席畅谈让我铭心难忘!

在由长沙返京的火车上,我就开始重读《刀俎》。我十分赞同周泽雄对此书和你这个人的评说:坚毅沉着,不尚空谈,富有牺牲精神和忍耐品质……始终洋溢着一股少年的纯真、诗人的纯净……再晚回家也不忘抬头看一眼星空……身上沾了多大风尘也不忘对街景人事投以深情一瞥……

我从八十年代以来,作为“编辑”交往了多少学术界、文化界、出版界的“代表人物”!“新时期”以来忍看朋辈纷纷“变脸”成“新贵(鬼)”!以你的年龄和阅历,始终保留着湘楚文化孕育的那份“纯真”“纯净”“纯情”!实在太难得!!

从“大局”与你个人事业处境“小局”掂量,我完全同意你对自己后半生事业主攻目标的厘定。今天下午丁东来我这里,和他谈及这次在湘与你的聚叙和你很难对“公开媒体”寄望,将更多致力于写作。丁东很以为然,他说:周实潜力很大,他当年的《书屋》足以为证,相信他定有更大建树。由此可见你主持时期的《书屋》留下的影响。

由长返京这半个月,公私两忙,拳打脚踢。照片早冲即出,今天才寄。

望保持联系,有新作问世及时寄我……你赠晓燕的两本书已转交。

人到中年是个坎,请保重。

老许

06/5/22

当时,看了,很感动。十八年后的今天,再看,仍然一样,还是非常感动。当然,我的心里很明白,我哪有她说的这么好?这是她对我的鼓励,希望我能保持自己,不怕挫折,继续前行。

老许全名许医农,一九二九年生,湖南长沙人。一九四九年在南京参军入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从业于贵州人民出版社。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编辑出版了《山坳上的中国》,轰动思想界。一九九三年初应聘到北京三联书店,又编辑出版了《长江,长江》“传统与变革丛书”“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宪政译丛”“历代基督教学术文库”等上百种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备受业界和学界的尊敬。

(许医农,1929年生,湖南邵阳人,曾任贵州人民出版社和北京三联书店编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