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5日星期日

譚慎格 | 尼克森:「台灣獨立運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譚慎格(John J. Tkacik)自由時報-星期论坛 20230625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十八日抵達北京訪問,他的任務是「緩和緊張情勢加劇」(美聯社是這麼說的)。和過去五十年一樣,國務卿在中國的對等官員認為,美中關係緊張加劇完全是美國人的問題。而且,當前的緊張加劇也一如既往,關鍵就只是一個議題─台灣。

我不知道國務卿的心裡是怎麼想的,但我敢打賭,當他回到華盛頓時,應該相信他在北京並沒有違背「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同時也緩和了中國的怒氣。如果是這樣,他的任務算是失敗了,但是不用擔心。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美國與中國最高層級人物的互動,幾乎都是以失敗收場。關於這一點,我有一個故事可以與讀者分享。

尼克森簽上海公報 被質疑棄台

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三日,是尼克森和季辛吉結束歷史性的北京之行,返回華盛頓兩週後的某個週一。他們似乎對國會山莊普遍無動於衷感到不安。民主黨溫和派領袖韓福瑞(Hubert H. Humphrey,明尼蘇達州聯邦參議員)和傑克遜(Henry M. Jackson,華盛頓州聯邦參議員),則對他們的成就頗有疑慮。

傑克遜警告說,在《上海公報》中,「看起來我們好像正在撤退」,「而他們卻賴著不走」。韓福瑞說:「總統和季辛吉博士做出讓步,但據我所知,中國人並沒有做出任何妥協。」參議員高華德(Barry M. Goldwater)、巴克利(James L. Buckley)和雷根(Ronald W. Reagan)州長直言不諱地批評道:「季辛吉聲稱,他比較關心尼克森的保守派支持者有何反應,對黨派之間的尖銳攻訐不是這麼在乎。」然而,即使是保守派也不滿意。

甚至尼克森還沒從北京返回美國,參議員巴克利(紐約州共和黨人)就召開一場記者會,表達對這份公報「在國內外被廣泛解讀為美國最終將放棄台灣的訊號」的擔憂。參議員陶爾(John Tower,德州共和黨人)認為,這份公報「需要說清楚、講明白」。共和黨參議員多米尼克(Peter H. Dominick,科羅拉多州共和黨人)希望瞭解更多資訊。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保守派共和黨參議員告訴《紐約時報》:「總統是一個非常精明的商人,他不會在沒有任何交換條件的情況下放棄台灣。因此,我認為一定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的安排。」喔!可惜就是沒有。

在總統從中國回來後的十天裡,各界的反應仍然是褒貶不一。週一上午,保守派報紙《華盛頓明星晚報》(Washington's Evening Star)刊出一篇專欄文章《有人問過台灣人嗎?》(Has Anyone Asked the Taiwanese?),批評《上海公報》。直接命中要害。

一九七二年二月尼克森(右二)、季辛吉(右一)訪中簽署上海公報。圖為兩人與毛澤東(左三)、周恩來(左一)會談。(法新社檔案照)

台獨議題 季辛吉似乎所知不多

歷史學家對此知之甚詳,因為尼克森圖書館收藏了尼克森和季辛吉對台灣尚未底定的地位開玩笑,以及他們在北京向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做出絕密「保證」的錄音帶。尼克森很清楚,周總理在季辛吉七月和十月訪問北京期間,曾經至少九次就「台灣獨立運動」(TIM)議題向他施壓。周恩來指控美國支持台獨運動;他聲稱中央情報局(CIA)將台獨運動的「領導者」彭明敏博士,偷偷帶出台灣,輾轉前往美國;周總理甚至暗示,季辛吉博士本人(他曾經是彭明敏在哈佛大學的教授)同情台獨運動─這種聯想讓季辛吉啞然失笑。

然而,對於台灣獨立議題,季辛吉博士似乎所知不多。一九七○年十月,他看到幾份關於彭明敏取得美國簽證的情報報告,其中包括一份聯邦調查局(FBI)的評估,認為「彭明敏」是「獨立運動」的領袖,而該運動的成員曾經於一九七○年四月廿四日,在紐約企圖行刺台灣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就在發生這起「刺殺」事件的幾天前,尼克森才在白宮為這位蔣委員長的公子(後來接任行政院長,之後更擔任總統)舉行盛大的晚宴。如果尼克森總統或季辛吉博士對台灣獨立運動有任何印象的話,也不會是正面的。

而在太平洋彼岸,「台灣獨立」是共產主義中國最害怕的噩夢。因此,在尼克森訪問中國期間,季辛吉博士就針對「台灣獨立」議題向中方官員做出多次保證。二月廿四日,尼克森總統親自向周恩來保證,「美國不會有任何人,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也沒有任何美國政府部門,不管直接或間接,會以任何方式鼓勵或支持台灣獨立運動」。那次特別的談話令人惱火,但到了最後,季辛吉閃爍其詞:「如果台灣獨立運動在沒有我們支持的情況下發展,我們不能動用我們的武力來鎮壓它。」這對周總理來說已經足夠。「沒錯」,他笑著說:「蔣介石會這麼做的。」

尼克森在橢圓形辦公室與季辛吉的談話很重要。尼克森總統對台獨運動只有模糊的概念,他不明白為什麼保守派居然會支持台灣的暴力反政府運動。在錄音帶裡,尼克森和季辛吉抱怨媒體對他們忽視台灣的批評是不公平的─而且這搞不好是國務院的陰謀。他們告訴彼此,他們在「台灣獨立」議題上並未向中方讓步。

毛曾對史諾說:熱情援助台獨鬥爭

尼克森懊惱地質問季辛吉:「台灣獨立運動到底是什麼玩意?」季辛吉對這個問題做出常識性的泛泛之談。他解釋說:「目前這還不是一場聲勢浩大的運動。」「這個運動遭到兩個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他還說:「蔣介石監禁了台灣獨立運動的領導者,他現在流亡美國,而且當我們讓他入境的時候,我們和蔣介石爆發嚴重衝突。」當然,這一切尼克森都知道。

向來不相信記者的季辛吉猜測,「這一定是有人在向他們灌輸這種論調,因為《紐約時報》過去從來沒關心過台灣,但上週也發表了一篇關於台灣的社論」。

《紐約時報》這篇社論是知情人士的傑作。它向讀者宣稱,「儘管北京領導人現在堅持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他們並非一貫秉持這種觀點」。《紐約時報》解釋道,在一九三○年代,毛澤東曾告訴暢銷書《西行漫記》(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史諾(Edgar Snow),共產黨將對福爾摩沙人民「爭取獨立的鬥爭給予熱情的援助」。《泰晤士報》則說,「北京現在的主張,有一部分是根據二次世界大戰盟國在開羅承諾,將台灣這個島嶼歸還中華民國」;但同樣正當的是,《紐約時報》繼續說道,「杜魯門總統在一九五一年宣布,台灣的未來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時,放棄了這項承諾。隨後的日本和平條約也沒有解決台灣的地位問題」。這一切都是依法行事。

尼克森聽了之後勃然大怒。他問季辛吉:「你認為這是國務院在搞鬼嗎?還是有人在推動台灣獨立運動?這真是太可惡了…你聽說過台灣獨立運動嗎?」

尼克森又想了想:「…另外一件事…我在國務院的文件裡沒有看到任何表明我們應該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內容。」經過一番你來我往,季辛吉推測,也許國務卿羅傑斯(William Rogers)和他的幕僚在《上海公報》發表的前一天晚上,提出這個問題,但「在他們為我們準備的文件裡,從來沒有」提過這個問題。

財長康諾里 批季辛吉措辭不當

對季辛吉來說,他一定還記得尼克森最信任的知交─甚至比季辛吉更受信任─財政部長康諾里(John Connally),抨擊他在《上海公報》草案中如何描述台灣的那一刻。康諾里直言:「你把自己給賣了。」他說,對美國人來說,「台灣是中國的一省」這句話,「意味著我們當下就把台灣交給中國」。當季辛吉試圖向康諾里解釋這些措辭時,康諾里警告說:「等到一切都搞得一團糟之後,你永遠沒有機會解釋這些事情。」季辛吉於是改口。

尼克森並不知道康諾里的反對意見。但季辛吉再次向總統保證,「我們的說法是…就說這件事情必須由中國人自己解決。台灣人當然是中國人。如果他們想要脫離中國,那也是他們自己的事」。

在錄音帶裡,尼克森和季辛吉彼此再次確認,「我們私底下的諒解是,我們不會鼓勵台灣獨立,但我們也沒有說我們會反對台灣獨立。我們沒有說我們會阻止台灣獨立。我們也沒說我們反對台灣獨立。我們說我們不會支持台灣獨立。這就是我們的立場」。

拜登、布林肯 要清楚自己在幹啥

然而,他們的承諾只到此為止。與周總理的諒解並未要求他們「反對」,或甚至「阻止」台灣獨立;季辛吉和尼克森一致認為,「如果他們想要脫離中國,那也是他們自己的事」。

五十一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走到這一步。相對於尼克森或是上個月剛度過百歲生日的季辛吉,希望布林肯國務卿和拜登總統,更清楚他們自己在做些什麼。


(作者譚慎格 / John J. Tkacik 為美國退休外交官,曾分別在台北和北京任職,現任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