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6日星期四

乐尚嘉:金融动荡也是在优化经济结构——读《失去的三十年 1989-2019 日本经济神话的破灭》

文:乐尚嘉


《失去的三十年1989-2019 日本经济神话的破灭》作者西野智彦,中文版2020年10月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说起日本经济的停滞、日本经济神话的破灭,必须先说日本经济的神话当年并不是神话,它有多辉煌! 

"1985年之后的五年间,虽然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仅仅三成,但换用美元计算却足足增长了两倍有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超过了美国,一跃占据世界首位。 

在此期间,日经指数急剧攀升,从1985年末的一万三千点,暴涨至1987年的两万一千点,并于1988年底突破三万点大关。换算成美元,膨胀了足足三点七倍,根据当时的价格,市值总额已经把美国甩在后面。真可谓实现了'日本第一'。
在日元汇率以及股票市场呈现强势的背景下,日本资本开始在世界各地大肆扫货"(第3页) 

然而,当时实实在在的辉煌也蕴含了多少的泡沫? 

 

本书目录 

所谓的"日本经济停滞"二三十年我们应该都熟悉。不仅因为我们正当成熟年龄,而且于我本人正在从事经济新闻工作,对深关大陆经济的日本经济予以相当关注。在此把本书的目录抄录一遍,对那段过程也就清楚了。 

 

绪言  "平成"之开局与"鬼平"的遗憾 

 

第一章  危机迫近   泡沫崩坏与举棋不定(1990—1995) 

011  针对土地泡沫施以"猛药" 

016  前所未见之金融恶兆 

021  昭和金融恐慌的教训 

027  宫泽首相的处方签 

036  "住专处理押后"的深层内幕 

042  为何交换"觉书" 

046  大藏省为了"兵银再建"祭出了杀手锏 

052  挑战"鬼平"的"岩田理论" 

056  破产处理终于启动 

065  源自"官方贴现利率"的脱出计划 

068  "大和银行纽约事件"与"住专处理"的遗恨 

 

  1. 海啸袭来   山一连锁破产的冲击(1993-1998) 

    074  "大规模改革"的打算与误算 

    081  "大臣保证"与无偿拨款 

    089  合并构想一一受挫 

    096  恶魔的脚本 

    105  "拓银"及接下来的"山一"破产 

    117  恐怖的"11·26事件"  

    122  决断!公共资金 

    126  对于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的二度保证 

    130  "接待腐败"导致的机能麻痹 

    132  "日本阵痛"的漩涡  

     
  2.  祸不单行    迷走"长银处理"与"竹中计划"的出台(1998-2006) 

    136  "长银危机"的勃发与迷走 

    154  日本债券信用银行破产与第二次注资 

    158  苦不堪言的零利率 

    164  大量破产及之后的补偿延期 

    167  "解除失策"导致的量化宽松 

    173  "竹中计划"出炉始末 

    182  里索纳银行之救济内幕 

    190  汇率调控与量化宽松之间的奇妙调和 

    194  不良债权的控制与代偿 

     
  3.  重振之路   "雷曼危机"到"异次元宽松"(2006-2018) 

    201  量化宽松政策的解除与"安倍经济学"的萌芽 

    206  "雷曼危机"与当时的东京 

    215  通过"存款赔付"结束破产处理 

    220  白川的困境与安倍的复权 

    226  共同声明的攻防与退场 

    231  "黑田巴祖卡"的威力与限界 

    239  负利率的蹉跎与进化  

    244  尾声  安倍对黑田下达的"最新指示" 

     

    "广场协议"既是必然亦有好处 

    都说"广场协议"把日本害苦了,使日本经济陷入三十年停滞的泥潭。本文作者更具体指出:"1987年开始日本政府不顾经济景气已经恢复的现实,火上浇油,实施总额为六兆日元的经济刺激政策。"(004)"导致社会上的闲钱过多,经济泡沫越吹越大的真正罪魁祸首,莫过于日本银行所采取的金融宽松政策。"(005) 

    然而各宏观调控当局实行金融紧缩政策的依据都是物价和就业指数。1988-89年昭和、平成交替年间,日本"至关重要的国内物价,非但并未出现水涨船高的迹象,反而延续了不断走低的基调。日本国内批发物价指数,即便在泡沫经济已经显露无遗的1987年之后,依然较之前出现下降,甚至在讨论调高利率的1989年1月至3月期间,还下降了百分之零点一。因为日元升值,原油输入价格大幅度下降。同时,监管放松、生产积极性提高、女性大量就业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格局变化等因素,抑制了工资上涨的压力,导致自诩'物价看门人'的'日银',别说以一般物价,就是以资产物价上涨为理由提高利率,都无法轻而易举获得理解。"(007) 

    由此可见,在泡沫制造产生过程中,日本整个社会及民众也享受到了当时日元升值所带来的好处。 

    何况,"广场协议"真一点好处没有? 

    当时日本过大的贸易顺差是个问题,过热的经济更是个问题。日元不升值怎么解决?开放的自由市场机制必然推高日元升值,不管有没有"广场协议"。 

    2022年一季度以后,两年多肆虐全球的新冠大疫之后,美国经济复苏很快,上升趋势迅速且猛烈。如果这种势头放在那些专制的非市场经济的国家,政府一定会大肆宣传,自我表扬的。 

    可美国的金融精英(如财政部长耶伦、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等)却是忧心忡忡,担心过热经济,担心泡沫,他们决定连续加息。 

     

    三十年还是二十年 

    对于长达三十年的平成动荡,作者在本书后记中这么认为: 

    "1998年后的七年间,一边畏惧泡沫经济崩溃带来的冲击,一边又一味地相信土地价格的复苏,反复拖延问题的解决。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的六年间,一直以来备受恐惧的金融危机爆发,由于大型连锁破产而不得不做出公有资金以及零利率等决断。2002年后的六年间,因为通货紧缩的发生和不良债权的递增,出台了大规模量化宽松的竹中计划。而且在最后的十余年,由于雷曼危机以及东日本大地震后日元升值导致了慢性通货紧缩,从而陷入了政治主导的异次元宽松。平成金融,大致可以被分为以上四个阶段,或四种局面。"(249) 

    作者的结论是"回顾一下,全部都是接连不断的'失败和实验'"(249) 

    我以为,不尽如此,不完全如此,没有那么糟糕。 

    首先,日本经济停滞是否有三十年还有几说呢? 

    "大型银行不良债权比,在2002年3月达到百分之八点七的峰值,然后在2005年3月下降至百分之二点九,之后进一步下降。随着金融更生计划深入推进,日本实现了外需主导的经济复苏。"(198) 

    西野智彦认为随着"平成年代"的过去与"令和"年代的到来,日本的金融动荡三十年已经过去;也有不少人认为,日本经济停滞只有二十年甚至不到,大概在小泉纯一郎首相卸任时就已基本过去。 

    2008年前日本经济其实已经相对平稳,是受到从美国开始的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日本经济重新动荡。而"安倍经济学"还是有所成就的,虽然日本经济依然有隐患,今天还有流行全球新冠病毒带来的冲击,然而无人认为日本经济会由此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反而全世界都看到日本经济足能应付三年新冠病毒对全球带来的灾难。 

    政府的应对,政府干预经济、干预社会,总是事后的。一个政府如果事前样样能预见到,那是不可能的,政府里不可能有超人。而且,如果预见错误加上事前做出错误的干预,其危害性比预见的危机发生本身要大的多,其纠正的难度比纠正危机也要困难的多,甚至不能纠正。 

    日本政府不可能事前出台许多事后看来应该出台的金融政策,譬如在昭和末年就出台货币紧缩政策;而日本的事后纠正政策虽然仍有不少错误,但基本方向还是为了解决问题。 

    本书作者西野智彦对日本平成年代的历届政府应对金融动荡的批判,过严了。 

     

    政府干预过多的日本经济 

    在我看来,日本经济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干预太多。 

    日本现代工商经济起始于明治维新之后,后来日本走上国家主义道路,国家政府力量始终在社会各领域包括经济领域中起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战后日本虽然走上和平民主宪政道路,然而,整个企业运转制度设计或者具体的金融支持经济政策,政府干预社会包括经济领域的痕迹很多惯性很大,远比崇尚自由经济的英美政府多。 

    譬如,"护送船团",是前日本金融业界的行政手法之一。所谓的'护送船团'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战后日本金融体系犹如一支船团,政府的行政指导和各种金融监管措施都是为了保护这支船团的每一个成员不掉队,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它将金融监管分为三个阶段:限制竞争的管制、防范经营风险的管制和对困难金融机构的救济。具体来说,对战后日本证券市场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的监管措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也被称为'两道防线',即市场准入制度和证券买卖委托手续费管制。战后,日本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金融环境,而证券市场的稳定归功于被世人称为'护送船团'的日本金融监管体系。当日本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低速渐进以后,原有监管体制以牺牲效率为代价,遏制了金融创新,其危害甚大。以致后来出现从'护送船团'到成立金融厅的监管模式的变化。"(080) 

    日本企业的银企对口的所谓主办银行制,也是保护"护送船团"的一个惯例一个制度。 

    西方自由经济国家,通常没有什么产业政策,可日本有。 

    一般西方国家的精英人才集中于科技界和工商界,不得不说日本政府里集中了日本的顶尖精英人才。不过,再顶尖再精英也不可能事事预料准确,尤其是那些复杂的事情。 

    大规模电子通讯产品出现时,有两种制式——模拟式与数字式。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没人清楚哪个制式更好。世界两个电子通讯产品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日本。美国是野蛮自由生长,日本却是政府规定了模拟式的标准。一时间日本电子通讯产品及设备生产成本低市场份额大(顺便说一下,当时大陆进口的电子通讯产品及设备制式也很混乱)。没过了多久,电子通讯产品及设备的数字式明显优于模拟式,模拟式遂被淘汰。美国产品迅速全部变成了数字式,而日本产品则花了不止十年转换,而十年之后市场早就变样了。 

    甚至,有人以为,正是日本政府错误的选择错误的产业政策,错过了九十年代电子通讯产品引领的后工业革命,日本才有了三十年的经济停滞。 
     

    回到了三十年前还是优化了经济结构 

    最近的经中文网报道,以美元计算的日本正在萎缩。如果按1美元兑140日元计算,预计2022年的日本GDP时隔约30年低于4万亿美元,基本与第4位的德国持平。除了GDP,日本人的工资也退回30年前 

    但,我不认为日本退回到了三十年前,也不认为这三十年对日本经济毫无意义。 

    三十年的动荡,起码使日本经济挤出了大量泡沫,夯实了日本经济。更重要的是日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日本的国有企业不如北欧、英国甚至台湾那么多、那么占住整个经济命脉,然而日本的社会思想传统、日本的企业习惯及即使战后民主日本的政府作为,都决定了大企业极易成为自然垄断企业。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的竞争力不够充沛,遇有大事突发事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应变的效率严重不足。 

    经过三十年的动荡,日本经济从纸面上看倒退到了三十年前,但我以为,经过三十年的动荡反复,今天仍然不能保证日本政府干预会减少多少,但起码会变得更加谨慎;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护送船团"制度已不复存在;而普通日本人现在也不再把开始服务的企业视作终身服务的企业,企业也不再认为须对员工终生负责……日本的企业似更有竞争活力了。 

    这就是日本经济结构有所优化,日本三十年金融动荡也是一场自我纠错过程,就是这个过程长了些,力度大了些。不过,这都是之前日本经济自身及政府过多干预造成的。 

     

    政府干预过多毕竟不同于极权 

    如果日本经济中国有企业占统治地位,日本政府掌握社会中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资源,掌握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那么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的金融动荡可能不会发生。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产生的泡沫,会被更有力的极权政府强行压制,甚至可以在压制中慢慢转嫁消化相当部分。 

    或者可以引申说,1948年蒋经国以行政手段、警察手段兼以错劣的群众运动手段在大陆推行金圆券,如果蒋经国及国民政府掌握足够多的企业足够多的社会经济资源,金圆券不至于三个月就垮台。 

    可日本经济乃至49之前的中国大陆经济,终究还是市场经济,所以日本经济泡沫必然会在八九十年代开始破裂,而金圆券制度不能维持三个月以上。 

    极权政治经济可以长时间的溃而不崩。但产生的泡沫始终大于转嫁消化掉的;极权压制下的泡沫总有那么一天,极权力量也压不住了,那就是极权崩溃的那一天。 

    经济活动上下波动,产生一定泡沫实属正常。自由经济制度下的企业与个人始终活动,也始终在纠错。理论上,完全自由自主的企业与个人的经济活动,不会产生过大的整体泡沫。随着政府干预力度的大小,泡沫的体量与可以保持不破的拖延时间成正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