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3日星期日

蘇暁康:中國回到明朝去了

【按:自古漢人王朝,明朝最黑暗,概因洪武罷相,令中樞空虛,乃明朝閹禍之端倪。又因明朝鉗天下之口,而令民間謠諑蜂起,順口溜大行其道,此風竟在三百年後之中國大地再興,民間影射官場世風,皆呈口舌之快有十年之久,如今又被鉗口,看歷史便知道又到明朝去了。我曾有一文《順口溜的古今奇觀——明朝、糜爛以及社會學》,可見當年盛況。】


「讓子彈飛」到「躺平」(附:躺平,盛世的一种生活方式……)

【20210524 按:「躺平,盛世的一种生活方式,比奋发有为轻松,比蝇营狗苟健康」;直率的解釋是:不想跪著,也不敢站直,所以「躺平主義」,是一種處世哲學,至少可以躲子彈吧?它既是社會壓制程度的標誌,也是人們的應對之道,更是言論自由的尺度,於是它可算「順口溜」了,是最新的一句;中國曾有過一個「順口溜」高產期,我還撰文寫過那個逞口舌之快的年代,一篇《順口溜的古今奇觀》,結果還是只能「躺平」,說明耍嘴皮子是沒用的。

胡適的《白話文學史》,開篇講「古文是何時死的」,緊跟著就講「漢朝的民歌」,提到漢武帝時,衛子夫做了皇后,她的兄弟衛青權傾一時,民間便出了順口溜:
生男無喜,生女無怨,
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
胡適說民謠「只取音節和美好聽,不必有什麼深遠的意義」,其實民謠常常是朝代興衰更替的預警,還不「深遠」?為人熟知的就是明朝,謠諺首尾伴隨——元末昏暗,北方一個童謠「石人有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便叫群雄並起,後另有一個童謠「十八子,主神器」,又叫二百七十年大明轟然坍塌。
一、相距幾百年的兩首民謠
是不是只明代多謠諺?據說唐宋以降,文風極盛,但幽默嫌少,謠諺只在民間流傳,無人留意,到明朝才開始有人整理笑話集。《明季南略》中收了一首順口溜罵奸相馬士英賣官鬻爵:
中書隨地有,
總督滿街走;
監紀多如羊,
職方賤如狗……
而今卻有順口溜這麼說:
中央幹部忙組閣,省級幹部忙出國,
地縣幹部忙吃喝,區鄉幹部忙賭博,
村裡幹部忙偷摸,學生幹部忙愛國。
兩首謠諺相距幾百年,測出的中國官場景觀,大致如舊,南明小朝廷與中國「盛世」的不可同日而語,卻只在物質層面,無制度變遷可言。甚至,我們對於當下中國,從一個順口溜裡,也能解讀個大概:全球化,民族主義,江胡兩代較勁,權貴社會裡貪腐遍地、色慾橫流,一樣都沒漏。
「野有誹謗」,是明朝的特色,或許毛澤東創建的「新中國」,與歷史上最相仿的朝代,就是朱明,而老毛也最神似朱元璋。據田家英 透露,毛澤東進京當皇帝前,在西柏坡與吳晗 談其《朱元璋傳》,說你寫朱皇帝殘暴,乃是書生氣十足,朱不殘暴,皇帝就坐不穩,而吳晗未予理睬,不對朱洪武筆下留情,後來果然慘遭荼毒。
二、中國式政治笑話與影射文學
此處穿插朱洪武的一個政治笑話。洪武年間,長江大堤蛀壞,疑水下有豬婆龍(揚子鰐)作怪,因「豬」犯國姓「朱」,官吏奏報改稱「黿」,卻又犯了朱元璋的「元」,民間有謠云:「癩黿癩黿,何不稱冤」——你乾脆改姓「冤」吧!取笑統治者的姓名,乃民間一大樂趣,如海瑞稱嘉靖為「家淨」,百姓叫崇禎為「重徵」(徭賦)。可見「政治笑話」,並非蘇聯東歐的「土特產」,中國自古就有。今日承傳此道,例如一則,說胡錦濤請來風水師問:「以前水災多,如今又旱災多,為何?」答曰:「以前不怪你。皆因江澤民的一個『澤』字,能不年年發大水?」胡不解:「我這『濤』字不也是水嗎,怎麼變乾旱了呢?」答曰:「你的『錦』字,在風水學裡配同音『井』也。這井裡能掏出多少水來,夠全國人民用?」胡錦濤:「有何妙計?」風水師擺擺手:「改朝換代罷!」妙諷之間,不忘煮酒論人。
明朝大興文字獄,文人膽寒,也使得民謠旺盛。陳寶良著明朝風俗史《飄搖的傳統》,專辟一節「大眾傳媒:民謠」,列數明代民謠的「輿論」功能,指其天籟自鳴,直抒己志,遠近相傳,映照政治的清濁、風俗的厚薄、人性的善惡。順口溜更是文學,就像詩歌,落成文字便凝固,與指涉對象分離,可流傳千古,如民謠說嘉靖權相嚴嵩:「可笑嚴介溪,金銀如山積,刀鋸信手拖。嘗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得幾時。」四百年後,老毛駕崩,「四人幫」被擒,正值菊黃蟹肥時節,百姓們把三隻雄蟹、一隻雌蟹綁成一串,在街上叫賣,還有人敲著螃蟹說:看你橫行到幾時!
史家皆言明朝流弊,最甚者洪武廢相,終有明一代閹禍劇烈,所以最著名的順口溜,都是罵閹黨的,如成化年太監汪直,天下趨附,有謠云:「都憲磕頭如搗蒜,侍郎扯腿似抽蔥」,滿朝文武亦成噤蟬,被譏為「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天啟年的魏忠賢就更是氣焰薰天,民間流傳「八千女鬼亂京畿」,「魏」字偏旁上端一「禾」,拆開就是「八千女」。
真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明朝不僅謠諺發達,還有「匿名揭帖」、影射戲曲和影射文學,大凡都以因果報應詛咒豪門權貴。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的〈明之人情小說〉論及《金瓶梅》,引了開篇一段閑文說西門慶:「有一處人家,先前怎的富貴,到後來煞甚淒涼,權謀術智,一毫也用不著,親友兄弟,一個也靠不著,享不過幾年的榮華,到做了許多的話靶。內中又有幾個鬥寵爭強,迎姦賣俏的,起先好不妖嬈嫵媚,到後來也免不得屍橫燈影,血染空房」。魯迅說這種影射文學「人物每有所指,蓋借文字以報夙仇」,聯想如今互聯網上拿「中央核心」惡搞的種種,便可知中共耗重資封網,敢情是還殘留了一點羞恥心呢。
三、順口溜又到高產期
中國近二十年來,順口溜如雨後春筍,茁壯成長,於今已無閹黨好罵,究竟為了哪般?順口溜有「時代症候群」,正常年景、升平之世,沒人玩它,捱到世道淪喪,就會出現高產期。原來是這「權錢社會」的齷齪,叫享受過「共產主義」的老百姓,實在受用不了,順口溜找到了話靶,只要有人編它,一出手就比許多酸理論來得高明,直奔政權實質而去:
愛黨勝過媽,愛國勝過家;
黨就是咱媽,國就是咱家;
沒錢跟媽要,沒吃從家拿。
老百姓一點都不「愚昧」,看得很透徹:「當官靠後台,掙錢靠胡來。真理在報上,清官在戲台。」這個世道的「真理」是:「台上坐的是主犯,後面兩排是骨幹,底下聽的是傻蛋。」
明朝皇帝個個搜刮民脂民膏,不遺餘力,民謠曰:「知縣是掃帚,太守是奮鬥,布政是叉袋口,都將去京裡抖。」今日「權貴資本主義」就不同了,各級都要雁過拔毛,層層盤剝,所以民謠說得就不一樣:
村幹部:腰戴BP機,不是好東西!
交不出糧食我就捉雞!
鄉幹部:手拿大哥大,既是土匪又是霸。
騎著摩托到處溜達,吃喝嫖賭我都不差。
縣幹部:出去坐著桑塔納,大紅警燈高高掛。
跑到單位破口大駡,昨天吃飯咋沒王八。
市幹部:貪污受賄我不怕,硬硬靠山擺在那。
有錢全都好說話,等我撈夠了我再下。
省幹部:出門開的是寶馬,座下情婦一大把。
挪了幾億怕事發,美國就是我老爸。
四、派到台灣能喝垮國民黨
老百姓最恨這些權貴,罵他們「慾壑難填」,頗有些精彩的段子,如:
看的是黃帶,喝的是藍帶,
坐的是現代,摟的是下一代,
唱的是《遲來的愛》。
專說喝酒的,有一首《英勇酒戰士》:「自從當了鄉鎮長,就把肚皮交給黨。若是派到台灣去,保證吃垮國民黨!」形容中國「現代化水準」:「左手酒瓶,右手文憑,對上扶貧,對下擺平,胸中藏著花瓶,後面跟著醋瓶,嘴裡念著小平。」「家天下」不止在中央,也在基層:「親家局,夫妻科,外甥打水舅舅喝,孫子開車爺爺坐。」幹部之德行,有一首《握手歌》:「握著上司的手,點頭哈腰不鬆手, 握著紀檢的手,混身上下都發抖,握著財務的手,拉起就往餐廳走, 握著老婆的手,一點感覺都沒有,握著情人的手,彷彿回到十八九。」也有害怕的時候:「一怕老婆拼命,二怕情人懷孕,三怕小姐有病,四怕群眾來信。」
最妙的,是一首「新《長征》」,步韻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將此黨暴力奪江山的卓絕,一變而為魚肉天下的驕奢,未著一字而因果畢現,說得令人絕倒:
清官不怕喝酒難 千杯萬盞只等閒
鴛鴦火鍋騰細浪 生猛海鮮加魚丸
桑拿洗得周身暖 麻將搓到五更寒
更喜小姐肌如雪 三陪過後盡開顏
五、五十年代官謠與民謠
世事變遷,恍然如夢,百姓們的幻滅,被主流話語排斥,也被主流媒體消音,只剩下順口溜這個管道,如這首《同志情誼》唱道:
五十年代人幫人,
六十年代人整人,
七十年代人哄人,
八十年代各人顧各人,
九十年代見人就「宰」人!
其實五十年代也沒有「人幫人」,那是另一幅光景,民間一派淒涼,網上有篇李興濂的《大躍進中的官謠和民謠》,發掘出罕見的幾則:「毛主席大胖臉,社員餓死他不管。」「今反右,明反右,反得社員吃人肉。」關於饑餓的民謠,就更多了:
清早的饃,兩口嚼。
中午的麵條撈不著。
晚上的稀飯照月亮;
大人喝了餓得慌,
小孩喝了光尿床;
一巴掌打到街門上!
大饑荒、人相食,也曾是歌謠禍害的,那就是「官謠」,大躍進中煽虛火的鼓噪,當時省市縣、公社、生產隊各級都有民歌編寫班子,連老舍 都寫過養豬的快板書,後來周揚、郭沫若編了一本著名《紅旗歌謠》,也可稱「大話、牛皮匯總」。那種歌謠,也是一景,最國粹的「中國土特產」││「公社糧食堆雲天,社員爬上當神仙,扯片白雲揩揩汗,揍上太陽吸袋煙。」「一頭肥豬大又長,豬身橫跨太平洋,豬背可以降飛機,耳朵成了飛機場。」「一個稻穗長又長,黃河上邊架橋梁,十輛汽車並排走,火車開來不晃蕩。」
六、順口溜宛如一本社會學
恰是有過此種「共產主義大躍進」的歷史經驗,所以到九十年代,搞起「資本主義大躍進」來,才會出現下面這番光景:
十億人民九億商,齊心合力騙中央;
十億人民九億賭,還有一億在跳舞;
十億人民九億瘋,還有一億練氣功;
十億人民九億愁,還有一億當盲流。
中國人都魔症了,中國的順口溜也是瘋狂的。上面這個段子叫《大團結》,是退出流通的一種十元紙幣,一個極巧妙的反諷——這個民族已經掉到錢眼兒裡去了。
我們的順口溜,也開始面對「社會問題」了。有一曲《都市十八怪》:「影院只放錄影帶;豬肉牛肉加水賣;攤開麻將把客待;旅店拉客死活拽;染起頭髮充老外;污言穢語隨口帶;鐵門鐵窗鐵陽臺;下水道口缺少蓋;好人偏去充乞丐;富人都吃蟲眼菜;少女初夜當街賣;鍛煉只有老太太;五歲開始談戀愛;交友只問帥不帥;避孕套常裝口袋;男女都是公用筷;都把官員當禍害;上班先學拉幫派。」——這簡直可以在大學裡辦一個社會學系了,從消費者權益、貧富懸殊、女性歧視、性放縱,直到青少年被忽略而受害,一個順口溜便囊括了種種社會公害、機制弊端、風俗日下、世道危機。這是一個社會解體的縮影,其特殊性在於,中國是從一種禁慾的全能主義體制,朝著另一種所有向度都是相反的壞資本主義轉型,其代價是社會失範,價值崩解如水銀瀉地,摧毀道德倫理底線。
順口溜對社會景觀的綜合概括能力,也只有在中國當下的政治體制下,才會發揮到極致,休說絕後,也是空前的,如這曲《西方有個愚人節》:「年過五十算青年,短訓三月拿大專,熬夠工齡就教授,照書抄錄算考卷,掃次大街稱雷鋒,退出佔房算清廉,兩篇作文叫作家,出本爛書罵經典,掛個名兒當主編,拉筆贊助副主編,十人就有九人騙,還有一個在鍛煉。」通篇都在說一個「假」字,是因為社會暢行無阻一個「騙」字,而中國人天天要過「愚人節」,其根源是這個體制「掛羊頭,賣狗肉」,從「東方紅,太陽升」那天開始,中國就進入「愚人節狂歡」了,接下來大夥兒也只好跟著黨中央一道自欺欺人。
即使你不去中國,也可以從順口溜中欣賞它的文化景觀:「兒歌竟被情歌代,影片叫好不叫賣;一部影片好幾截,戲曲只有老人愛;點歌騷亂成公害,歌星假唱放音帶;『大腕』一副港台派,義演不義把人宰;詩歌只有詩人買,雜誌半本廣告牌。」(《流行文化十大怪》)「西化」也好、「港台化」也罷,反正不再是原來那個從收音機裡款款淌出廣東音樂「步步高」的中國,也不是高音喇叭裡放著楊子榮「打虎上山」樣板戲的文革中國,漫說「雷鋒叔叔」沒影兒了,連陳勝吳廣都去深圳打工糊口了。
又是順口溜,把那懷舊,抒發得最為纏綿、無以替代,農耕社會雖依稀可見,卻連最後剩下的那一把破涕為笑,也是寒酸的:
俺才吃上肉,你們又吃野菜了;
俺才有糖吃,你們又尿糖了;
俺才用紙擦屁股,你們又擦嘴了;
俺才吃飽穿暖,你們又露肚臍了;
俺才娶上媳婦,你們又獨身了;
……
(二○○九年十月十八日)

——作者脸书

附:

躺平,盛世的一种生活方式,比奋发有为轻松,比蝇营狗苟健康


网络自媒体平台的确是一个有趣的地方,话题奔涌,热词爆棚,让自媒体人和他们的粉丝手指离开按键的机会都没有。

单说关于中国年轻人的话题,一个“盛世危言”般的声音最近几年都没有间断:现在的年轻人,“丧丧的”逃避“内卷”漩涡,最近直接“躺平”了。


躺平


什么叫“躺平”?

百度百科定义:躺平,网络用语,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

自媒体就此发表言论,并不完全按照定义来。

有说是年轻人胸无大志,放弃努力,吃不得苦。

有人认为是因为社会内卷和阶层固化严重,年轻人丧失行动力,对现状无能为力,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期待。

有人总结是年轻人对资本压榨、盘剥、克扣、歧视的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算是“觉醒”的一种。


葛优瘫


简单概括,“躺平”心理姿态如同“葛优瘫”,心思就是一个字“服”,行为是“为不死而活着”。

关于“躺平”的言论,主要有两大派别。一派心系国运,占据道德高地指责年轻人。一派同情年轻人,认定年轻人并不是自己喜欢“躺平”,是被资本、社会制造的不公、高压放倒的。

不管是何种观点,基本都有“盛世危言”的强调,貌似全中国的年轻人都妥妥“躺平”了。而实际上呢,这种状态的年轻人只是少数。



三和大神


我搜索到的最早使用“躺平”的是“界面新闻”的报道。报道描述的“躺平”者,是深圳龙华区三和人才市场附近一群底层青年,网红名字叫“三和大神”。这个独特的青年群体,“快递、工地、保安,干一天玩三天。赌博、彩票、网吧,玩到挂逼再接活儿。”“在日结工作、底线生活和挂逼生活中无限循环。”他们无法融入城市,也不愿意回农村老家,可谓真正的“躺平”一族。

有人说每个大城市都有“三和大神”,即便如此,这种生活方式的年轻人也是比例有限。加上不在底层的“半躺”青年,再加上具有“躺平精神”的,也不能代表中国年轻人的状况。看看你身边的大部分年轻人,都在为自己的小理想小目标努力工作着呢。他们虽然不愿意进工厂,不接受太辛苦,可他们都没有坐等,更没有“躺平”。


躺平的资本


不管你乐意不乐意,赞成不赞成,“躺平”也都是一种生活方式。还要强调一点,年轻人的“躺平”生活方式,是有比较高“门槛”的。

“躺平”必须恰逢盛世,至少是富足平安的时代。盛世物资充足,社会宽容,生活方式才具有多元化的条件。干一天玩三天,因为干一天你能挣够其余三天吃喝玩乐最低生活消费的钱。你宅在家里,因为有父母有能力也有意愿供养你。你能够呆在家里不被闷死,因为科技发达让你与世界并未隔绝。

贫困社会,吃上顿必须全力找下顿,你根本躺不下来。战乱时期,你不打起精神,最大的概率而不是“躺平”而是躺枪。社会动荡朝不保夕,你也许也能享受“躺平”,但最可能是躺在街头,跟风雨冷热平行。

年轻人“躺平”并非个案,说明咱们的社会真的处于繁荣盛世。繁盛平安的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必然多样化,“躺平”并不是最不堪的选择。


道家生活方式


“躺平”在中国也有着十分“高大上”文化渊源,圣人老子教导说“无为”、“老死不相往来”,虽然不像儒家孔学那么积极,缺少古老的战天斗地精神,但也流传将近3000年。我佛如来更是“佛系”人生的开山鼻祖,至今依然香火旺盛,信徒不绝。

所谓“躺平”,实质就是道家精神和佛教思想的现代生活翻版。我就不明白,打着道家和佛教的旗子生活,舆论或许称之为高端文化品位,而轮到现代式的释道实践,怎么就群情激烈、如丧考妣?是不是有人带路挑拨社会争斗?是不是新一轮吸流量的营销?亦或是贩卖社会焦虑?


佛系生活方式


“躺平”不是一种积极有为、朝气蓬勃的人生态度。但是,在个人来说是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或许也是生活张弛有度的调剂。

对国家社会来说,“躺平”积极作用缺少。但是,相比于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蝇营狗苟,“躺平”哲学不要健康太多,消极贡献是有利于社会平和。

“躺平”不是社会主流。只要不违法不有悖道德,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上纲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思潮和行为有可能的蔓延。需从社会结构、利益分配、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寻找问题的根源,探讨解决的方案,而不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

发布于 05-1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