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享誉国际的匈牙利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János Kornai)于10月18日逝世,享年93岁(1928年1月21日-2021年10月18日)。中国不少媒体也发布了科尔奈的死讯,给科尔奈很高的评价,称科尔奈是"一个最懂中国的外国经济学家","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改革","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经济学人"。
科尔奈是研究共产国家经济体制转型的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改革大潮兴起,科尔奈的思想和著作被介绍进中国,立刻引起广泛的欢迎与共鸣,也受到时任总理赵紫阳等领导人的重视。1985年,科尔奈应邀访问中国,参加了在长江"巴山号"游轮上举行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发表了长篇讲话。1986年,他那本《短缺经济学》中文版问世,一时洛阳纸贵;科尔奈的术语"短缺经济"、"投资饥渴症"、"扩张冲动"、"父爱主义"、"软预算约束"也十分流行。从1985年到1989年,无论是在当时最受知识界推崇的《读书》杂志,还是在经济学界最权威的刊物《经济研究》,"科尔奈"名字的出现频率都位居第一,超过所有经济学家。在1999年和2006年,科尔奈又两次访问中国,所到之处,总有市长、大学老师和企业的经理当面对他说,"我是您的小学生"。
科尔奈在哈佛执教,当时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钱颖一、许成钢、王一江和李稻葵都修过他的课;不少外系的中国留学生,如社会学系的丁学良也旁听过他的课。科尔奈对中国学术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2019年7月10日,科尔奈在《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发表了一篇题为《(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的惊人转变负有责任》(Economists share blame for China's 'monstrous' turn)的文章,主张西方的知识分子现在必须要求遏制北京。他说,现在的中国领导人不满足于中国只是世界多极力量之一,而是想成为全球的霸主。他谈到了中国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包括习近平从根本上背离邓小平、恢复终身制、恢复斯大林式的个人崇拜、在企业内建立党组织、以反腐败的名义践踏法治清除异己、严厉打压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等等,他对中国今天的变化感到忧虑。科尔奈一度是中国最有名的"洋高参",曾经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出谋划策。在他看来,由于西方的帮助,包括他本人在内,造成了中国这样一个怪物,他因此感到忏悔并坚决支持对中国进行围堵和遏制。
《金融时报》有中文网,在中国国内不用翻墙就可以看到。但是科尔奈这篇文章没有翻译成中文。这两天国内媒体发表了一些纪念科尔奈的文章,但没有一篇提到科尔奈对中国,尤其是对习近平的严厉批评。
现在流行一种错误论调,按照这种说法,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之所以对中国政府的态度转为强硬,无非是他们见不得中国好,见不得中国强盛。科尔奈的现身说法,是对这种论调最有力的驳斥。
科尔奈是研究共产国家经济体制转型的大师,曾多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经济改革大潮兴起,科尔奈的思想和著作被介绍进中国,立刻引起广泛的欢迎与共鸣,也受到时任总理赵紫阳等领导人的重视。1985年,科尔奈应邀访问中国,参加了在长江"巴山号"游轮上举行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发表了长篇讲话。1986年,他那本《短缺经济学》中文版问世,一时洛阳纸贵;科尔奈的术语"短缺经济"、"投资饥渴症"、"扩张冲动"、"父爱主义"、"软预算约束"也十分流行。从1985年到1989年,无论是在当时最受知识界推崇的《读书》杂志,还是在经济学界最权威的刊物《经济研究》,"科尔奈"名字的出现频率都位居第一,超过所有经济学家。在1999年和2006年,科尔奈又两次访问中国,所到之处,总有市长、大学老师和企业的经理当面对他说,"我是您的小学生"。
科尔奈在哈佛执教,当时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钱颖一、许成钢、王一江和李稻葵都修过他的课;不少外系的中国留学生,如社会学系的丁学良也旁听过他的课。科尔奈对中国学术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2019年7月10日,科尔奈在《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发表了一篇题为《(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的惊人转变负有责任》(Economists share blame for China's 'monstrous' turn)的文章,主张西方的知识分子现在必须要求遏制北京。他说,现在的中国领导人不满足于中国只是世界多极力量之一,而是想成为全球的霸主。他谈到了中国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包括习近平从根本上背离邓小平、恢复终身制、恢复斯大林式的个人崇拜、在企业内建立党组织、以反腐败的名义践踏法治清除异己、严厉打压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等等,他对中国今天的变化感到忧虑。科尔奈一度是中国最有名的"洋高参",曾经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出谋划策。在他看来,由于西方的帮助,包括他本人在内,造成了中国这样一个怪物,他因此感到忏悔并坚决支持对中国进行围堵和遏制。
《金融时报》有中文网,在中国国内不用翻墙就可以看到。但是科尔奈这篇文章没有翻译成中文。这两天国内媒体发表了一些纪念科尔奈的文章,但没有一篇提到科尔奈对中国,尤其是对习近平的严厉批评。
现在流行一种错误论调,按照这种说法,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之所以对中国政府的态度转为强硬,无非是他们见不得中国好,见不得中国强盛。科尔奈的现身说法,是对这种论调最有力的驳斥。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