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日星期四

郁慕湛:历史证明罗斯托的科学及我的疑惑——经济增长阶段论非共产党宣言反共产党宣言都成功


作者:乐尚嘉


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这本书及其作者罗斯托,我在近五十年前就知道了。然却是在近日才得拜读此书。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读内部书《出类拔萃之辈》知道了罗斯托及他的著作,书里说罗斯托所著的书名是《反共产党宣言》。当时很想看看他是怎么解释社会历史发展,他能提供怎样一种历史逻辑?可惜,那时知道是看不到的。 


经济增长五阶段 


罗斯托从经济角度将所有社会归类于五种类型:传统社会,起飞前提条件时期,起飞,走向成熟,大众高消费时代。 

传统社会,其结构是在有限的生产函数内发展起来的。牛顿是历史分水岭的一个象征,从那时起人们广泛相信外部世界受少数可认知规律的支配,并且相信人类能够系统地进行生产控制。 

传统社会的概念不是静态的,它并不排除产量的增加。耕地面积能扩大,一些特别的技术创新(经常是高度生产性的创新)能被引进到贸易、工业和农业中。 

传统社会能达到的人均产量水平存在一个最高限度。传统社会社会生活的重复,一代几代数十代的重复,成为规律成为传统。 

第二增长阶段即起飞创造前提条件的阶段。转变传统社会需要利用现代科学的成果,阻止报酬递减,从而享受由复利增长所带来的幸福和机会。 

现代史一般的情况是,除英国及英国制国家(英国延申)如美加澳新外,起飞阶段不是从内部产生的,而是由较先进社会的外部入侵产生的。这些入侵直接的间接的动摇了传统社会,开始或加速了传统社会的解体;这些入侵也推动了一些新的思想感情,这些思想和感情引起了在旧文化基础上建立现代社会以替代传统社会的过程。 

第三个阶段起飞阶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巨大的分水岭,是稳定增长的障碍和阻力得以最终克服的时期。复利似乎变成习惯和制度结构。 

英美加等国起飞的直接刺激主要是技术上的。在更一般的情况下,起飞的到来不仅要等到社会基础资本和工业、农业技术的迅猛发展,还要等到一个准备把经济的现代化作为严肃的、最重要的政治事业的政治集团出现。 

在起飞时期,有效的投资率和储蓄率可能从大约占国民收入的5%提高到10%以上。起飞时期新的企业家阶级扩大了,它支配着私人部门日益增大的投资,经济利用了迄今尚未使用的自然资源和生成方法。 

罗斯托确定了起飞阶段需具备的三个条件:(1)生产性投资率提高,例如由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净值)5%或由不到5%增加到10%;(2)有一个或多个重要制造业部门以很高的增长速度发展;(3)有一种政治、社会和制度结构存在,或迅速出现,这种结构利用了推动现代部门扩张冲力和起飞的潜在的外部经济效应,并且使增长具有不断前进的性质。 

走向成熟阶段,经济展现出超越曾推动它起飞的初始工业的能力,以及在非常广泛的资源范围上吸收和有效地采用现代技术的最先进成果的能力。在这个阶段,显示出其拥有技术能力和企业家才能来生产自己想要生产的任何东西,而不是生产一切东西。 

从历史上看,一个社会从开始起飞转变到成熟,大约需要60年时间。在分析上,对这段时间的解释可能在于对应用于资本存量的复利的强有力计算,这个资本存量与一个社会连续三代(生活在正常体制下)吸收现代技术及资本存量的变量,这个时间的长度有可能变短;又因为种种其它非技术非资本的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的因素,使这样的变量缩小甚至成负数,这个时间长度可能大大拉长。因此,任何教条主义来看这个60年时间都是不合理的。 

罗斯托认为,过渡期的本质最终可以合理地被描述为把投资率提高到经常性地、大量地和明显地超过人口增长水平。他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大约总投资的35%是社会基础资本(包括教育投资),如果包括住宅建筑则几乎达到60% 

大众高消费时代,主导部门转向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这时发生了两种现象:一是人均实际收入上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使得大多数人能获得超过基本食物、住房和穿着的消费。二是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不仅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上升了,而且在办公室或在工厂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口比例也上升了。 

除了这些经济变化之外,西方社会不再接受把现代技术的进一步扩展作为压倒一切的目标,它将通过政治程序选择把更多的资源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 

罗斯托当然也认为,从传统社会走向大众高消费时代,文化、社会和政治因素是整个增长阶段的有机组成部分。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实际上指的是全球化以后的历史发展。之前就一句话,传统社会。而传统社会则各有各的传统社会,全球化之后的世界,新技术将传遍全球,这大概没问题,但各自的传统社会往往能够决定着罗斯托所说的起飞前提条件时期、起飞、成熟阶段、大众高消费时代,怎么走,能不能走,想不想走,走到哪里? 


罗斯托与马克思的异同 


罗斯托的增长阶段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论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从经济角度来看待一切社会演变问题;两者都是对复利增长成为习惯和制度的所有社会的问题和后果进行探讨。两者都同意经济变化有社会、政治和文化后果。虽然罗斯托的增长阶段论反对认为经济作为社会一个部门(以及经济利益作为一个人类动机)必定处于统治地位的看法。两者也都同意,在政治和社会过程中,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集团和阶级利益是现实存在的;但罗斯托的增长阶段论否认在由传统社会发展到大众高消费阶段的过程中,集团和阶级利益是唯一的决定性力量。 

罗斯托与马克思还有一点相似之处,即亚细亚概念。罗斯托没有提起这个词,但他认为非英国制的传统社会需要外部先进社会生会的技术、观念、思想、组织、制度入侵的的,而马克思提出过"亚细亚概念",然而其后一直向后退不去深究甚至不再提这个问题,列宁则起先担心后来完全不提这个问题,斯大林毛泽东可能从来没有这个概念。 

罗斯托与马克思可能还有些相似之处。一句话,它们都是同意并主张发展论的。 

罗斯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写此书的,后来二十年间修改了一些,但基本论点没变。 

今天来看,罗斯托所强调的增长各阶段的主导产业的门类、投资率的高低、可贷资金的多寡,最新技术的利用,等等,虽然都是其增长的必须部分,但是具体到底是多少,那是不太重要的,完全是要看彼时彼刻的具体情景的。 

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论则是破产了。 

无论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绝对贫困论,资本主义生产出自己的掘墓人而必将被淘汰的理论;还是列宁的资本主义必然垄断,垄断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必然腐朽、没落、垂死,必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无产阶级革命必将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帝国主义论;至于斯大林的全人类都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规律,今天都在理论上和社会实践上被一次次证明:非但是梦魇,更是人类的灾难! 

从经济学理论从历史事实,罗斯托的增长阶段理论比形形式式的马克思主义都科学。 

罗斯托正确的认为,俄国"共产党人所承继的是一个已经起飞了的经济","斯大林并不是使一个落后国家现代化的建筑师。就相当直接的和技术的意义来说,斯大林是维特的继承人。"(第69页) 

"共产主义一旦钳制一个社会,它肯定能够把它从起飞阶段推进到工业成熟阶段",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苏联是一个在技术上可以进入大众高消费时代的社会。但是,苏联政府极力进行遏制这个阶段的到来,控制每年收入增加的大部分供军事和投资之用。"(第140页) 

"一个社会已经蓄积了相当大的社会基础资本和现代技术知识,但是它不仅被传统的残余分子和使社会结构现代化的人之间的冲突所困扰,并且还要被另外两个冲突所困扰:那些想要发展但又不能决定在几条道路中应该走哪条道路的人中间的冲突;那些缺乏团结和组织来坚决地向一个固定方向前进的人中间的冲突。 

在这种政治和社会混乱情况下,共产党阴谋夺取政权是最容易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集权的独裁制度可以为起飞阶段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上的前提条件,和一种向成熟推进的持久的力量,即有效的现代国家组织。"(第171页) 

然而,共产极权国家也不是一定能够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的。譬如,当苏联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以后,它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当时世上已经出现了的晶体管和电脑技术。因为极权国家禁锢思想,非但鲜有产生发明和创新,而且即使利用国外最新的技术仍然是个别的掌权者主观决定的,而不是社会需要自发产生的。 

"从现代俄国历史中和1945年以后的东欧和共产党中国的历史中,人们可以看到的情形,:工资被尽量压到对刺激的需要所许可的最低限度;利润大部分被用于投资和军事开支。"(第169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描述倒没发生,而在所有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了。 

如果资本主义以追求私人利润为动机,那么共产党握有永久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以维持和扩大政治精英们的权力为动机。 


极权能有力推向成熟却无法走向大众高消费 


如果说罗斯托对苏联的起飞到成熟阶段的判断基本上是正确的。那么他在五十年代后期认为中国的起飞阶段开始于毛泽东时代。这毫无疑问是个错误的判断。 

我一直认为清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多头,硬是在传统帝制专制全面破产时把它延续了一个朝代。但不得不承认,清朝的税赋是二千多年来最轻的。这就有可能把相当一部分财富留在了民间。 

这部分财富本来在传统的范围里的社会积蓄、土地流转以及传统的生意买卖中。朝廷一旦有急,可以方便的抽取、剥夺。 

十九世纪中期中国传统社会开始接触西方,接触西方的技术、方法、组织、理念,传统工商业在缓慢的向现代工商业转,看似流于朝廷财源之外的工商财富累积多起来了。这时湘军崛起,设立厘金收取了新的税赋。而游离清廷正统军队建制之外的湘淮系军政势力,在某种意义上成了转型中的社会势力、社会财富的保护者。这些财富、势力、权力的累积,才有了相对和平的辛亥革命。而民国制度的建立,比照罗斯托的增长阶段论,那才是中国起飞阶段的开始。 

1949之后,中国大陆照理也"可以为起飞阶段提供必不可少的技术上的前提条件,"并有"一种向成熟推进的持久的力量",足以在和平的近三十年里把中国经济推到成熟阶段。 

然而,没。1949年过了二十六年以后,中国经济甚至不如二十六年前。 

中共从民国政府-官僚资本手里接收了200亿美元左右的现代工商资产。我们知道,49之前现代工商业中私有还是占多数,大概是56%。毛泽东死后,再加华国锋三年,三十年后,大陆现代工商业几无私有,全部中共手里。根据中共自己公开公布的数据,那时经国家计委经委的手,账面上有资产6000亿元人民币资产。其中2000亿在哪里?无人知道。2000亿资产在大小三线,即使这2000亿不生产,维持它比丢弃它,费钱更多。真正剩下的只有2000亿资产。2000亿人民币当时大约1000亿美元不到。换句话说,毛泽东时代(含华国锋)三十年里,400多亿美元资产增加了一倍不到。 

1949年之后,因为中共有毛泽东这样一个"胡来"(中共元老陈云语)的独裁领袖,大陆经济始终徘徊,甚至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倒退到传统社会。否则,中国大陆是可以像苏联一样在三十年内达到成熟。 

中国大陆经济真正向成熟阶段迈进是在毛死后的改革开放之后,经过几十年之后,终于到达了成熟阶段,不过与苏联一样,其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国家权力的性质决定,它是不可能由成熟迈向大众高消费阶段。 

不过中国到达成熟以后也有与苏联不一样的。除了庞大的投资和军事开支外,还有庞大的维稳款项。进入成熟阶段之后,中国大陆的大城市尤其一些特大城市中,好像有许多家庭甚至在那些城市中一半以上的家庭,似也进入了大众高消费阶段? 

可惜,这是假象。罗斯托的共产极权国家无法从成熟阶段进入大众高消费阶段的结论依然有效。 

中国大陆似乎能够进入高消费阶段(能够享用到与世界同步的大众消费品)的,只有在大陆近14亿人中的2亿人之内。大多数人仍旧生活在贫困中。 

苏联进入成熟阶段之后,非但不能进一步跨入大众高消费阶段,而且还会从成熟阶段往后倒退。中国模式也使大陆经济从现在开始在缓慢往后退。 


真有历史发展必然论? 


罗斯托的增长阶段论承认(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性和(各经济体的)唯一性。 

我的理解是,或许在在绝对意义上是对的。 

中国大陆百多年的积累,从传统社会已经经过起飞前提条件时期,来到了起飞的门口,到了共产政权时代应该快速有力的推进到成熟阶段,可是碰到一个"胡来"的领袖,近三十年可以倒退近百年! 

苏联经过七十年极权统治,成熟阶段没有可能进入大众高消费阶段,甚至成熟阶段也在后退在崩溃。苏联废除了极权制度之后,后退是可以看到的,但是能否沿着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走,拭目以待。 

阿根廷,具有与法国一样的世界第一等自然条件的国家,曾经已经到了成熟阶段的门口,可是又倒塌了…… 

历史的确非线性发展。经济增长阶段论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徘徊,甚至可以倒退的,现代技术和复利似并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 

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非洲、中东等许多国家,接触到了几十年百多年来世界现代技术、跨国资本,甚至他们也利用了这些,甚至有些曾经还似乎成功的走上罗斯托的成熟阶段(例如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的黎巴嫩),可如今看来他们依然没有脱离传统社会,似乎他们根本不想脱离传统社会!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基础是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上的。而这个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当然日耳曼人、东亚人在经济行为上与盎格鲁-撒克逊人有着同样的品质,即追求利益最大化。 

可拉丁人、斯拉夫人、塞姆尼亚人、爪哇人、撒哈拉以南黑人呢? 

有一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普鲁士有许多庄园,庄园主多半是普鲁士人,庄园农工则有的是以普鲁士人为主,有的是以波兰人为主。 

假设每个农工工作一小时得工资一马克,农忙季节庄园主为抓住农时提高农工工资,为每小时4个马克。这时,普鲁士农工为主的庄园与波兰人农工为主的庄园出现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普鲁士农工每天工作十六小时甚至更多,而波兰人农工却每天只干两小时了,他们认为两小时的工资既然已经抵得平时干一天的,他们为什么要多干呢? 

没有"经济人"这个前提,经济体阶段性的增长无从谈起。 

如果说,罗斯托的经济阶段增长论成功的"非共产党宣言"或"反共产党宣言"了,那么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种的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其历史必然发展论,在人类历史实践中也未必把? 

至今,能够将"经济人"假设抛去,把人各种无法把握的奇奇怪怪主观意识都囊括(注意:不是去探究不是去揣测,而是老老实实承认无法把握)进去的经济学,好像只有哈耶克经济学。 

                                  2021.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