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一早,北京居民又一窩蜂地在朋友圈裏曬藍天的照片,一如他們前一日瘋狂上傳末日般的創紀錄霧霾的景象。這是心靈雞湯寫手們發春的好機會,有如半瓶水面前,樂觀者說反正還剩半瓶,悲觀者說怎麼只剩半瓶了。
這讓我想起前幾日一條微博對中國人新國民性的描繪:大米不好就出國買,奶粉不好就海外帶,霧霾來了就戴口罩,汽油漲價就連夜排隊加,自來水不安全就買瓶裝水喝,癌症高發就拼命養生,教育不好就送孩子出國留學,總之將聰明才智全部用在苟且營生上,然後輕蔑的對為了他們的權利奔走呼號的人說:傻逼!
這其實低估了中國社會的魔幻程度,一位網友困惑道:「孔慶東說霧霾是美國的氣象武器,張召忠說霧霾可以抵擋美國的導彈。可否這樣理解,美國把霧霾弄到中國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發射的導彈給攔下來?」你不得不佩服,大陸當前的體制正同時享受著這兩種貨色的力挺,真是冰火九重天。
然而在中國靠譜人群中,關於霧霾同樣撕逼。張雪忠近日質問那些支持柴靜在霧霾紀錄片中號召的「從我做起」的人,面對如今的重度霧霾,在過去一年裏你們是否真的曾為防治霧霾而自覺做出過個人化的努力?你們是否仍認為「從我做起」能緩解霧霾危機?
破橋君也感嘆道:左派說這是美國陰謀,右派說這是政府擴權,雙方共同指責柴靜買水軍,還有人就柴片中的「科學錯誤」爭吵不休。爭吵中我們又呼吸了一年霧霾,並且失去了改變現狀的意願和能力。
張雪忠批判將公共問題私人化、抒情化和泛道德化之風確有道理,近年中國環保志願者從未停止努力,甚至為此身陷囹圄,然而柴片中指出的霧霾最大根源——華北重污染工業的治理至今只有零星報道,顯示環保部門也在執法,關於整體產能過剩,乃至經濟結構轉型等根本問題,社會無從置喙。
這次,官方並非沒有採取措施,只是明明已為「APEC藍」、「閱兵藍」和「蘇州會議藍」所證實的「污染工業限/停產-霧霾立刻好轉」這一法寶絕不可能為除政治活動之外的人民日常生活採用,其深度原因細思恐極:限/停產難免帶來失業,中國國內政治環境還經得起大量沒有飯吃的工人遊蕩在街頭嗎?
難怪得到的消息無不令人啼笑皆非。比如,2014年初,北京市長王安順為論證他投入一萬億元治霾的合理性,聲稱給國務院立了軍令狀,2017年治不好霾就「提頭來見」。結果才到2015年初,他就表示那只是玩笑話,但同時也表明了政府治霾的決心。
這個決心在導演賈樟柯眼裏記憶猶新:「去年拍環保廣告,胡同裏突然衝出幾個大媽大爺,高聲嚷嚷『他們在拍咱們的霧霾,快把攝像機扣下來』」。
而2015年11月30日《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發文總結的中國為留住藍天所做的努力,也不過是「三次會議、兩個政治文件定調生態文明建設」。儘管該文拼命鼓吹這些會議和文件構成了「頂層設計」,羅列了一大堆落實的具體部署,12月1日的破表霾情仍有如一記響亮的耳光,全靠黨中央喉舌久經耳光的厚顏,竟然面不改色。
值得安慰的是,首都淪陷,元首也未歌舞昇平,而是心急如焚地奔走於國際舞台。可惜,不管他在巴黎為中國爭取到少承諾多少減排量,也不管官媒和五毛為他在西方面前為中國「贏得(多污染幾年的)尊嚴」而歡呼,巴黎會議討論的是溫室氣體排放及其引發的全球變暖問題,而北京已成燃眉之急的是含有大量重金屬的PM2.5顆粒,比二氧化碳可怕百倍。
在國內更急迫的重污染成災的情況下,在巴黎「提出了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主張、中國理念和中國方案,為全球氣候治理設定新藍圖,指明新方向」,是否猶如一個疥瘡滿面的家伙指導別人如何搞好個人衛生?
而且,中國在巴黎宣布已勝利完成的減排量不過是各地發改委上報數據的匯總,這種途徑匯總的GDP都不準,也只有西方那些將中國當正常國家的愚蠢政客相信。
同時,記者李佳佳感嘆道:「同一期新聞聯播裏,在總結我們偉大成就、爭取人民幣進入SDR時,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體;而在應對全球暖化、需要承擔責任義務時,中國就又成為依然相當貧窮、需要發達國家提供資金技術的發展中國家了。」
從這一點說,張雪忠認為「寄望於積極配合體制來改變現狀無異緣木求魚」是對的,但正因為如此,問題已從改變霧霾轉化為改變體制。正如另一位網友指出:改變現狀的意願和能力,需要透明的信息流通、自由的言論出版、獨立的司法環境、全面的公民自組織等等,然而為這些與生俱來權利而抗爭的基本上都被捕了,而這些才是問題的實質。
在這種情況下,張雪忠也應該理解仍身在大陸的公眾,他們如果不只敢說說科普和「從我做起」,而去直面實質,勇氣從何而來?
為了霧霾而「散步」嗎?不要說「五毛」會惡狠狠地問「今兒天不是藍了嗎,你們瞎啊」,比霧霾更嚴重的議題還多,霧霾只不過是觸及最大多數公眾切身利益,最容易共鳴的議題之一。
還不用想像在別的議題上中國社會有多分裂和對立,就是對霧霾,完全可以想像,如果《環球時報》發出「環境問題政治化」的指責,會有多少不願失去「歲月靜好」的小資白領不自覺地附和。
中國人的有些本性是可悲的,這個意義上說,霧霾和所有的困境都還來得太少。必然帶來更多霧霾的原因正是今天的藍天。
——东网
霧霾的根源在體制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