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5日星期二

卢峰:马云买再多喉舌也不管用 令人看清真面目

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收购《南华早报》
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宣布收购百年老报《南华早报》不让人意外,毕竟大马郭氏家族早已无心恋战,想找合适买家;阿里集团则正大力扩展网上网下传媒版图,花几亿美元收购一家有历史的传媒集团十分化算;借用俗一点的说法正是「姣婆遇着脂粉客」。老实说自上月传出有关消息后各方便已确信收购很快会成事。果然,才不过一个月《南早》这家香港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就从亲中商人转到正牌红色商人手中,往下来更紧贴甚至配合北京政府的看法是大有可能的事。
事实上在宣布收购《南华早报》后,阿里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立即发出了一封给读者的信,除了表示入主《南早》十分兴奋外,更指出「中国对世界稳定的作用已经太过重要,实在不应该只有单一论调来涵盖」,必须以多种观点了解中国。他明言,报纸要调整路线,又指西方传媒常用非常特定的角度看中国,而《南早》日后要聚焦中国。除了重视中国议题外,这位高层又指媒体过去对「阿里」不好的地方关注太多,很多集团内有趣的事都忽略了,他认为《南早》应该对阿里集团对商业的影响「更好奇」。这种还未正式入主就指指点点(绝不能算是温馨提示)的做法反映,所谓让专业编采人员自行作决定的承诺只是空话一番,阿里集团希望的是利用《南早》这个历史悠久的新闻平台为阿里说话,为中国涂脂抹粉,甚至想为中国提升软实力及争取话语权。
软实力需要有共认价值
对香港传媒生态来说,《南早》从亲中商人手上转入红色新贵已是不妙,新贵公开提出希望它调整做法达成政治任务更令人担心该报未来的报道及言论自由将受到严重的局限,甚至可能要扮演阿里及北京喉舌的角色。难怪香港记者协会等传媒组织及学者都忧虑今次收购将进一步削弱香港的新闻自由,收窄言论空间,令主流传媒更一面倒倾向北京。
另一方面,阿里或北京希望透过收购传媒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及争取话语权则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不会也不可能成功。要建立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强大软实力,硬件或言论平台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更重要的是拥有一套让不同国家、地区人士认同、赞赏、拥抱的价值、原则及理念,拥有一套让其他人可以分享的普世价值,让大家共同追求,例如尊重个人权利及尊严,坚持自由法治,敢于追寻及捍卫事实与真相等。有些国家地区即使一时未能、不愿落实这些价值,他们也不能不敢否定,只能找各种借口推搪。美国及西方在国际事务上的强大话语权及广泛影响力,靠的正是这些共认的价值与理念。
偏偏崛起的中国在价值、理念上完全交了白卷,不要说拿不出一套可以跟西方媲美、抗衡的价值观,并且跟世界的发展潮流背道而驰,越走越远。当全球社会透过互联网互联互通,互相联系,并促使公民社会更开放有力,令民众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时,中国却只懂筑起一道又一道防火墙,组成一支又一支「网上维稳部队」监视及控制网上言行,甚至连党内异议也容不下,要引入「妄议中央」之类的罪名对付敢在内部提出不同意见的党员。
当国际监管机构及金融市场越来越讲究透明度,讲究监管规范化及有规可循的时候,中国政府却来个暴力救市,肆意使用行政权力及命令扭曲市场行为,逼企业按官员任意作的指令办事;出现大量企业高管、主事人忽然「失联」的现象更教人完全失却信心。
喉舌多令人看清真面目
此外,当全球200个国家齐集巴黎召开气候峰会希望解决气候暖化问题及保护环境的时候,中国广大地区包括首都北京一再出现严重的雾霾及污染情况,居民甚至要戴上防毒面罩外出。这可不是采取什么特定角度来看中国的结果,而是如实报道而已。像这样一个不尊重个人权利及尊严,「冇规冇矩」,不爱惜环境的国家,即使拥有再多的喉舌或宣传工具也不可能改善在其他人眼中形象,更不可能争取到什么话语权,倒是被收编的传媒将因为罔顾事实与真相而被读者网民唾弃。
中国及红色资本家的确有不少人民币可花,的确有力把更多传媒平台变成喉舌。可惜,中国也是一个穷得只剩下钱的国家,喉舌越多反而令人看清楚她的真面目。

——苹果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