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星期六

李直:用常識判斷中國詭異的政經走向


中共18屆三中全會的有關決定公布後,大陸各界精英在對中國未來政經局勢的判斷上更加分裂,這主要是由於18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比之會議公告,釋放出更多經濟改革的政策信號。而且這些改革信號,在市場化的取向上,比以前的經濟改革政策更加確定和堅定。這些市場化的改革取向,相較習近平掌權以來在政治取向上的後退姿態,的確讓人在判斷中國的政經走向時,產生進退失據的感覺。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有人給習近平貼上了「政左經右」的標籤。而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秘書鮑彤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則將習近平的政經舉措概括為「以毛澤東的風格走鄧小平的路」。在此,以左和右來標明習近平的政經政策取向,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可以概括其政經政策的相互矛盾之處。但是,所謂左和右,在更大程度上,不過是人們用來整理、分析和判斷中共政經政策的一個框架性工具而已。
而若非用左和右來判斷中共的政經政策不可,那麼,實際上,無論是鄧小平的「政左經右」,還是習近平的「政左經右」,都是左中有右、右中有左,其真髓都是實用主義,其考量的著眼點和實施的目的所在都是為了「堅持黨的領導」(鄧小平語),為了讓「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習近平語)。
為了實用主義得以暢行,意識形態的統一性就必須讓位於左和右混搭的現實需要。而對意識形態同樣採取實用主義的結果,也一定會產生「不爭論」和「爭奪輿論話語權」的政治策略。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歷史表明,無論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只要有利於堅持中共黨的領導,只要有利於紅色江山永不變色,中共的政經政策需要左時,政策制定者就會不暇遲疑地推出左的政策;需要右時,也會力排眾議為右的政策清道。反過來看,如果威脅到了中共對政權的掌控,那麼,即使是符合其意識形態的左的政經政策倡議,也必在遭受打壓之列。
因此,中國今日之現實,正是這種以保權為目的,實用主義的左和右混搭的政經政策實施之結果。這種結果,給許多人在判斷中共政經政策走向時帶來了不小的困惑。具體而言,就是分析和判斷過程中的一廂情願及各取左右;而稍微兼顧左和右,即會困惑不已,或以左障右,忽視中共政經政策的變通性;或以右掩左,由此自陷無比樂觀的虛幻憧憬。而中共政權也正是在虛幻憧憬產生的安撫效應,和變通性所具有的實際效用的雙重掩護下,才左一腳右一步地延續下來。
當然,在判斷中共政經政策走向上產生困惑,並非什麼可恥的事情。畢竟,中國在中共掌控下,於最近30餘年中,創造了舉世瞠目的經濟成就。然而,以平常心看,如果世界上有哪個國家的政府,可以像中共政權一樣強大,將其100年甚或更長時間內可用的資源集中於2、30年的發展,那麼,誰能否認這樣的政府會具有與中共政權一樣的績效,會創造同樣的經濟奇蹟呢?由此,從持續發展的角度看,中共政權的這種績效,哪裡還是什麼奇蹟,而完全是竭澤而漁、不計後果的「暴飲暴食」。
這一點,從中國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在大部分時間裡都被遮蔽在濃霾之下的現實中即可窺見。如此,若以常識來觀照中共18屆三中全會的諸項決定,可以說,決定增加了政經政策、尤其是經濟政策的變通性,而其所有目的,就是為了使中共的步子仍然能夠不出偏差地踩在保權的路子上。

(作者是大陸政治觀察人士)

——世界新聞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