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中国,首先要厘清两个概念:一,中国作为一个地理概念;二,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和文化的概念。
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和文化的概念,历史只不过百多年。我们今天认识的中文,是白话文运动之后的产物,普通话也不是自古以来有之的事情。事实上,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是一个政治产物,更是一个为了大一统而设计出来的政治产品。
作 为一个地理概念,中国的定义也不断在变;一直由华北和黄河流域往南发展,到沿海一带就停了下来。往西和北就好像有度无形的屏障,而中国历史的其中一个大题 目,就是在中原居民和西北的游牧民族的互动。在历史长河中,西北游牧民族,不少最终都在地理上的中国定居。历世的统治者也意想不到,最终打开中国的门户的 所谓外族,竟然是从东边进攻。
有如史学家黄仁宇所提出,中国一直有个中央集权的政府,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抗衡从西北游牧民族的进击;以国防作为大一统的理由,中国不是唯一的国家。此外,黄河泛滥也似是古代中国的一大管治问题,集中资源对应天灾,也解释了为何中国一直以来可以维持高度集权的政治结构。
要运作一个集权的官僚系统和政治结构,需要极多的资源。中国,是一个少有可以在过去二千年以来,几乎不间断地向最基层人民徵税的国家。也在公元六百年前,已经有诸侯国透过垄断资源及个别行业图利,并以这些资源去支撑国防和庞大官僚的开支。
从 一定角度看,中国的官僚文化根深蒂固,甚至到今天仍然见到这个文化一直延续,没有中断过。但除了经济官僚的超稳定结构,中国宏观历史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就 是中央和地方经济利益分配的矛盾。有时候,地方名义上服从中央,但实质上自主经济政策;有时候则强干弱枝,财政统一归中央。
通常,中央越是强大,经济官僚的势力也越庞大,国家也越是封闭。当地方势大,不但只对外更倾向开放,各种货流人流也更频繁。
现 在中国最大的挑战是甚么?人口结构问题,很多人都知。另外,地方意识日渐强大跟中央的利益也出现了矛盾。当年邓小平「让一小部份人富起来」的政策,就是让 地方有更大的自主,那时也是人口流动的频繁的时候。在过去十多年,政治上又再走集权路线,除了国进民退,北京也对地方的经济方针多加干预,似乎这是中国历 史的主调,到今天仍然是一样。
一方面是集权中央,另一方面是地方意识兴起,我忽然妙想天开地觉得,过去几年越来越多人要求开放户籍制度, 其实也是一个自然的调节。毕竟,当各地人口又再出现一次大融和,在未来的一代人的时间,理论上可以缓和地方意识的兴起。不过,这个趋势也有另一个可能,就 是现在才开放人口流动已经太迟,不同地方的既得利益者和外人遇上,结果不是融和而是矛盾和冲突。
原则上,有自由总胜过没有自由,各方继续画地自限,只会令矛盾和冲突更明显激烈。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和文化的概念,历史只不过百多年。我们今天认识的中文,是白话文运动之后的产物,普通话也不是自古以来有之的事情。事实上,中华民族这个概念是一个政治产物,更是一个为了大一统而设计出来的政治产品。
作 为一个地理概念,中国的定义也不断在变;一直由华北和黄河流域往南发展,到沿海一带就停了下来。往西和北就好像有度无形的屏障,而中国历史的其中一个大题 目,就是在中原居民和西北的游牧民族的互动。在历史长河中,西北游牧民族,不少最终都在地理上的中国定居。历世的统治者也意想不到,最终打开中国的门户的 所谓外族,竟然是从东边进攻。
有如史学家黄仁宇所提出,中国一直有个中央集权的政府,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抗衡从西北游牧民族的进击;以国防作为大一统的理由,中国不是唯一的国家。此外,黄河泛滥也似是古代中国的一大管治问题,集中资源对应天灾,也解释了为何中国一直以来可以维持高度集权的政治结构。
要运作一个集权的官僚系统和政治结构,需要极多的资源。中国,是一个少有可以在过去二千年以来,几乎不间断地向最基层人民徵税的国家。也在公元六百年前,已经有诸侯国透过垄断资源及个别行业图利,并以这些资源去支撑国防和庞大官僚的开支。
从 一定角度看,中国的官僚文化根深蒂固,甚至到今天仍然见到这个文化一直延续,没有中断过。但除了经济官僚的超稳定结构,中国宏观历史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就 是中央和地方经济利益分配的矛盾。有时候,地方名义上服从中央,但实质上自主经济政策;有时候则强干弱枝,财政统一归中央。
通常,中央越是强大,经济官僚的势力也越庞大,国家也越是封闭。当地方势大,不但只对外更倾向开放,各种货流人流也更频繁。
现 在中国最大的挑战是甚么?人口结构问题,很多人都知。另外,地方意识日渐强大跟中央的利益也出现了矛盾。当年邓小平「让一小部份人富起来」的政策,就是让 地方有更大的自主,那时也是人口流动的频繁的时候。在过去十多年,政治上又再走集权路线,除了国进民退,北京也对地方的经济方针多加干预,似乎这是中国历 史的主调,到今天仍然是一样。
一方面是集权中央,另一方面是地方意识兴起,我忽然妙想天开地觉得,过去几年越来越多人要求开放户籍制度, 其实也是一个自然的调节。毕竟,当各地人口又再出现一次大融和,在未来的一代人的时间,理论上可以缓和地方意识的兴起。不过,这个趋势也有另一个可能,就 是现在才开放人口流动已经太迟,不同地方的既得利益者和外人遇上,结果不是融和而是矛盾和冲突。
原则上,有自由总胜过没有自由,各方继续画地自限,只会令矛盾和冲突更明显激烈。
(自由亚洲电台粤语部评论 http://www.rfa.org/cantonese/commentarie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