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6日星期四

晴朗:是制度断裂,还是资金链断裂?――从温州地区的中小企业发生大面积“资金链断裂”谈起



近几个月来,中国报刊不乏关于温州地区因为“资金链断裂”引发中小企业突然大面积倒闭,老板跑路,甚至自杀的消息。对于“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媒体有各种分析:有的说企业管理问题,有的说市场利润太薄,有的说企业借高利贷,有的说偏离实体经济,转而投资房地产业,还有的说温州企业家染上了赌博等恶习。不一而足。

其实,蔓延于温州地区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危机”根源于中国的经济制度,而金融制度是“罪魁祸首”。中国金融制度改革多年,中国商业银行在世界银行排行榜上的位置不断上升,正在成为世界最有钱的银行。但是,中国的银行所服务的对像基本没有改变,即国有企业,最好是大型的和具有垄断性的大型企业。至于民营企业,特别是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完全被排斥在所谓正规金融系统的关注范围之外。对于数量巨大的中小企业,没有百分之百的抵押物,如土地、房产,没有保险和极易变现的资产,得到正规银行的贷款是不可能的。所以,不论是国家实行“紧缩”还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民营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比重微乎其微,始终处于资金短缺状态。2009年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民营企业同样反映资金紧张。

民营中小企业在难以得到银行贷款,面临资金链断裂,停产或者倒闭的危险情况之下,必然转向民间资金,依靠成本高的、国家银行控制之外的民间筹款和融资。这样就刺激了民间集资和地下钱庄的发展。温州作为民营中小企业的重镇,民间借贷自然十分发达。在2008年,温州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是12%,高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4.5%的1.6倍。目前,温州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已超过历史最高值,一般月息是2分到6分,有的甚至高达0.15元。每万元民间借贷月息,已经高达600元,还有个别企业的借贷,每万元月息800元,甚至1000元。私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在不断恶化。

借了高利贷的中小企业,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经营成本失控,从根本上动摇了竞争基础。根据中国国研中心的一项调查,从事实业的中小企业感受到经营环境趋紧,难度最大的是成本上升,其次是融资困难。中国的现实是成本上升和融资困难不可分割,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难导致资金成本上升,资金成本上升导致经营成本上涨的恶性循环。于是,一些企业只得寻找“高风险、高回报率”的投资,例如房地产和股市。2011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和股市的黄金时代不在,不要说高回报,能够“全身而退”,保住本金已经不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民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早已有之,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明晰的一个“痼疾”。为什么解决不了呢?在经济制度背后是政治制度问题,是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特征决定的。2011年9月27日,“温州规范民间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市经信委、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会、维稳办等14个相关部门组成,各县市区随之成立相应的工作组。第二天,9月28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请注意,到了此刻,官方的用语不是改革金融制度,而是所谓的规范“金融秩序”,而且要有“维稳办”参与。曾经在中国经济改革历史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温州模式”,似乎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

2011-10-0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