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1日星期日

李怡《失敗者回憶錄》:伊麗莎白二世與毛澤東

(失敗者回憶錄0912)

9月9日,英國失去了在位七十年備受世人敬重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四十六年前的同一天,中國失去了讓大約五千萬人民非正常死亡的獨裁者毛澤東。英女王的典範能否傳承,世人或有些忐忑;而毛澤東的專權政治不但延續,而且政策頗有向毛時代復活之勢。
香港「反送中」發展到幾乎半數市民直接間接參與的運動,原因是從英治時代香港的流風善政,在九七主權轉移後每下愈況,使香港人越來越無法忍受。英女王去世,香港許多人去英國總領事館獻花和簽弔唁冊。若不是有國安法的血滴子在頭頂盤旋,相信弔唁的人會更多。
殖民地時代的香港,英女王與香港市民有什麼相干?實際上幾乎所有香港人都只知道有女王存在,並戲稱之為「事頭婆」(老闆娘),幾乎政府機構都有掛她的頭像,但這種存在似有若無。在生活中,我們完全感覺不到她的影響,更莫說她的權力了。
而到了今天,香港主權歸屬的中國,就完全不一樣了。對香港人來說,習近平的權力是真實的存在,而且是對市民生活有十足影響的存在。
之前我曾節錄老子《道德經》第十七章的文字。在英女王逝世的時刻,我想到第十七章全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太上」,就是最好的狀態;「下知有之」,就是民眾知道有政府的存在,但不當一回事,就像空氣的存在一樣,人人自立、自主、自由地去做自己的事。
「其次,親而譽之。」次好的治理狀態,就是愛戴而讚美掌權者。治國而能夠得到人民的愛戴讚美,為什麼不是最好而只是次好呢?因為受愛戴和讚美是政權給百姓好處和恩惠的結果。人們對政權「親而譽之」,意味政權已經成為社會財富分配的中心。而前提就是政權要收稅來取得財富。老百姓依靠政府福利生活,就會逐漸失去了自主生存的能力,整個社會也就喪失了活力。
「親而譽之」之後,是「其次,畏之」。意思是再次一等的治理,是人民畏懼政權。這是掌權者依靠暴力、威嚇進行統治的狀態。「其下,侮之。」再下等的統治,就是民眾對政權蔑視、嘲弄、辱罵。
「信不足」是指政權缺乏誠信,「有不信」指百姓不再相信政權。深一層的意思是,社會之間也缺乏互信了。
「悠兮其貴言」。掌權者要悠閒自在,「貴言」是不多言,以免侵擾百姓。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意思是當事情做成了,在講述功勞的時候,百姓都說,是我自己幹的。不會感謝政府。這種社會的前提就是每個人都自主、自由、自尊,這就是社會最好的狀態。
從殖民地香港,到主權轉移25年,香港就從「太上」狀態到「下下」狀態了。
老子講的「太上」狀態,我過去一直認為只是一種理想,世上並不存在。但現在想來,英治時代的香港,至少處於接近「太上」狀態。英女王的統治似有若無。唯一我聽說的一件事,就是前面講過的1986年香港通過的「公安(修訂)條例」草案,把發放假新聞的舉證責任,由被告承擔,也就是要新聞界透露消息來源。條例通過後,兩年都未見有實施。我後來聽說這法例送到英國,英女王遲遲未簽署。兩年後,政府當局廢除了這條例。
英女王何以遲遲不簽署,沒有人知道。我猜她是基於對新聞自由的價值觀。但「悠兮其貴言」,她沒有說出來。
在位七十年,雖說行的是君主立憲制,但其責任是維護國家的榮譽,皇室的榮譽。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皇家也不例外。光是丈夫、兒子、媳婦、妹妹就一大堆問題。國家也經歷由日不落國,而殖民地一個個獨立,英聯邦的維繫,頗大程度是靠她這個象徵性元首的柔性外交。在國際影響力下降中,女王不僅對外維護榮譽的責任不好當,對內還需從高高在上的君主制,過渡到現實世界的君主制的困難。
1957年,奧特林厄姆勳爵(Lord Altrincham)在報章批評伊麗莎白二世「自負」、「老派」、「守舊」,演說讓人昏昏欲睡。女王每天都看英國各報。她的秘書也像其他下屬一樣,要她最好不要看那天批評她的報章。但女王看了,而且也看了奧特林厄姆勳爵的電視訪問。她的秘書把勳爵請到白金漢宮,女王見了他,親自問他的意見。他提出諸如取消名媛舞會、讓更多平民得以近距離接近王室、女王應當在電視上發表聖誕講話,保證王室與時俱進等等。
女王實際上幾乎全數採納了勳爵的建議。1957年的聖誕夜,伊麗莎白二世首次在電視直播中發表聖誕講話。
聽取意見,從善如流。不要以為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身為國家元首,經下屬的層層遮擋,要聽到批評意見已極不容易。願意與苛刻的批評者見面也極難得。要接受在當時屬少數人的批評意見去改進,更是難能可貴,世間少有。
英國民間曾流傳女王在位七十年的一些小故事,她的親民,她的幽默等等。以她在位時間之長,及經歷之豐富,故事真是不多,甚至可說太少。但她最可敬之處不就是故事少嗎?作為掌最高權力者,她實現的就是老子的理想狀態:「下知有之」「悠兮其貴言」和「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因為她,我相信君主立憲制可能比共和制更好。(195)


圖,香港1997年2月郵展,發行的郵票小型張。

——作者脸书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