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3日星期五

蘇暁康:世界活到2050年只有一半機會

【按:這是又一個賈德戴蒙,所謂大敘述、長程歷史關照,凡此種眼光下,人類沒個救,但是書出了一本又一部,基本上是對牛彈琴。西方咸信氣候要了結人類,只有左派信,是所謂「進步主義」;右派不信,因為基督教只剩下右派信,氣候也是上帝管著的,怎會滅絕人類?中國人也不信,因為共產黨管著氣候,他們坐江山,已經傳到子弟手中,「西方亡我之心不死」,不也沒轍了,怎會叫氣候來滅我的江山?

《動盪:國家如何化解危局、成功轉型?》(Upheaval: Turning Points of Nations in Crisis),這本"政治學"著作,竟出自聞名於世的生物演化大師賈德.戴蒙,中國也將他的警告置於腦後,他在《崩潰》(台灣譯為《大崩壞》)一書中批判中国百分之十的年增长率:
『各种环境问题皆导致巨大的经济代价、社会冲突和健康问题,其中某一个单项都足以引起中国人的严重关切。但是以中国巨大的人口、经济和区域,其环境问题势必不止是个国内事务,而将泛溢到世界其他地方,凡是与中国分享一个星球、一个海洋、一个大气层的皆将渐次受到影响,亦即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将全球化。』
《紐約雜誌》旗下的Intelligencer 去年五月刊登氣候名記者戴维•华莱士•威尔斯跟戴蒙的一篇訪談,標題嚇人,『戴蒙說2050年世界終結的几率49%』,他們還是從《崩潰》談起,威爾斯問他的想法是否跟十五年前一樣,戴蒙說:
是。我的观点依舊,因为我在2005年看到的故事至今仍然如此,仍然有许多社區因环境破坏而自我毁灭。自从我写那本书以来,出现了更多案件。已有关于圣路易斯郊外卡霍基亚(Cahokia)环境崩溃的研究,那是北美人口最多的美洲印第安人社会。我写《崩溃》一书时还不知道为什么卡奥基亚崩溃了,但后来我们得知,密西西比河上的气候变化和洪水在破坏卡奥基亚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研究。所以那本书所言就是這裡发生的事情,今天一切都没有改变,以往的社会毁灭了自己。过去十四年並未糾正社会毁灭自己。
今天,我们面临的危機,不是人類社群一个接一个地崩溃,而是由于全球化帶來的危機,我们面临整个世界的崩溃。
問:您认为有多大几率?整个文明网络会崩溃吗?
答:我估计,到2050年左右,世界将崩溃的可能性约为49%。到那时我会死了,但我的孩子会怎样?到2050年,他63岁,所以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話题。按照目前的速度,复杂社会對资源的管理是不可持续的,世界各地的渔业,大多数渔业的管理方式都是不可持续的,而且越来越枯竭。在世界各地的农场中,大多数农场的管理方式都不可持续。世界各地的土壤、表土,世界各地的淡水管理不可持续。根據这些情形,按照我们现在的速度,我们可以将目前不可持续的資源继续使用几十年,到2050年左右,我们将无法再继续使用它。这意味着到2050年,我们要么已经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資源,要么为时已晚。
無疑,中國資源耗竭型的發展模式,又提供了一種"典範":在"經濟奇跡"的同時,淪為"失敗國家",史無前例,有一些歎為觀止的數據:
中国最适合的人口数量为七亿左右,最大(极限)人口量为十六亿左右,超过这个数量,就会发生全面崩溃。
路透社说,中国三十九个主要北方城市的空气质量远远政府制定的标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预测,如果碳排放不减,包括北京在内的华北平原,将成为死亡区域,最迟2070年前不宜人类居住。燃烧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煤,灰尘带电,五十万年不会落地。
中国的大河总长约5万公里,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其中百分之八十已不适合鱼类生存。长江生态系统已经崩溃,原有175种特有物种,一半以上找不到了。黄河的许多河段等于是死河,里头满是铬、镉以及其他来自炼油厂、造纸厂和化工厂的毒物,不仅不适合人类使用,甚至也不适合灌溉。
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1.2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下降至1.18。这是双重的"超低生育率"和"少子化"危机。未来中国人口每过一代(约30年)减少百分之四十五,三代(约90年)减少百分之八十三,五代(约150年)减少百分之九十五,十代(约300年)减少百分之九十九点七五,也就是说,一两百年内,中国新生儿数量退回到五千年的水平;三百年后中国剩下不到400万人。中华民族衰退为一个又老又小的濒危弱小民族。
据说,中国可能起码有办法养活自己到21世纪中叶,但是根据中国自己的数据显示,即便加速转向工业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筑,中国也只能很惊险地与灾难擦身而过。这种极端的困境,使得中国格外脆弱。一场大洪水或大干旱,或作物病虫害,都可能让中国的经济体系崩溃,而中国的庞大人口,亦令国际社会或其他国家无力援救……。

——作者脸书



 
內容簡介
★繼《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大歷史》,
又一解答人類文明巨作★
★出版授權全球30國★
★統一成長理論奠基者奧德‧蓋勒,
從經濟學視角來看三十萬年人類大歷史——
是什麼力量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為什麼全世界的進步如此不平等?
未來我們可以怎麼做,讓世界更好?
  「蓋勒的研究雄心勃勃,他提出了一個相當簡單的、高度以人力資本為導向的模型,解釋了馬爾薩斯的幾千年幾乎成長停滯、工業革命及其快速成長的後果、隨之而來的人口轉型以及新興經濟體的出現。」 ——羅伯特‧索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為什麼在整個人類歷史中,直到最近兩百年生活水準才突飛猛進?」
  「為什麼國與國有如此巨大的差距,有些差距還不斷擴大?」
  這兩大疑問是布朗大學經濟學巨擘奧德‧蓋勒教授終身來投入的研究主題。
  自智人出現的近三十萬年來,縱然技術不斷進步:狩獵採集技能精進、灌溉及耕種法創新、文化藝術進展、國家武力益發強大……然而,人類一直生活於瘟疫和饑荒頻仍、平均壽命很少超過四十歲的勉強維生邊緣。
  對此,馬爾薩斯提出《人口論》,指出人口太多(按等比級數繁衍)、糧食太少(按等差級數增加),兩者成長不同步,新增糧食餵飽不了嗷嗷待哺的新增人口,就會導致饑荒或戰爭,並且出現貧困和人口減少等情況。
  然而,馬爾薩斯的困境到十八、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被打破了。人類的技術進步踏上臨界點,物質豐裕程度甩開了人口成長幅度:世界人口增為七倍,人均所得則成長十四倍,也就是說,三十萬年來,人真正活出了富足、安康、長壽的高水準生活。
  是什麼改變了人類的命運?蓋勒以經濟學觀點提出,問題不只在技術進度,更重要的是人力資本的價值提高——工業革命的技術要求之下,工人必須具備技能與知識,父母必須投資子女教育,因此選擇少生孩子。而當男性不再是勞動力的唯一來源,讓女性(也是勞動力)多生孩子的代價變高了,又進一步壓低了生育率。就是這個人口學的變遷,造就人類掙脫了馬爾薩斯力量的束縛,達成經濟的飛躍成長。
  然而,為什麼世界上的某些地區比其他地區更加富裕?
  過往的解答往往聚焦在工業革命後,西方國家挾傳資本和船堅砲利殖民東方/南半球的剝削結果,然而,除此之外,蓋勒提出幾大因素:遷徙距離(依遠古人類祖先從東非出走的距離,距離近者人口多樣性高,利於創新,例如16世紀的中國;距離遠者人口多樣性低,抑制創新,如同時期的大洋洲和美洲)、地理條件(土壤和氣候適宜大型農園,利於土地菁英與榨取式體制,如中南美;相對則利於商人、企業家與包容式體制,如英國)、文化(家族關係越熱絡,減少對公共目標合作的意願,如南義大利;積極參與政治、貢獻社區活動,如北義大利)、政治制度(如北韓、如南韓)、社會多元性(需要比例恰當,例如非裔和歐裔美國人交流融合出搖滾樂;過度卻會有種族衝突)。
  那麼,現在的我們要如何讓人類更富裕、也更平等?
  縱然科技發展、經濟成長讓數十億人脫離貧、病、亂之苦,但也帶來全球暖化這項新危機,甚至有人提出有必要減緩經濟成長的腳步。蓋勒提出,除了創新環境永續的技術,重點還是在「人口轉型」,亦即降低生育率(包含促進性別平等、提供教育機會、供應避孕工具等),減少人口爆炸對環境造成的負擔。
  財富、平等以及人口的變遷,帶我們從過去走向未來。《人類的旅程》由給我們一個展望未來的全新角度——由經濟學的觀點看來,性別平等、教育投資以及多元化(與社會凝聚力的平衡),是人類物種未來普遍富足的關鍵。人類的旅程的下一步,我們即將啟航。
本書特色
  1. 人類如何逃脫貧困、走向財富曙光?走一趟三十萬年人類經濟大歷史
  本書考察從東非起源的智人三十萬年來漫長的脫貧之旅,在近兩百年,地球糧食終於養活得了人類,關鍵是「生產力超過人口成長」,從經濟學宏觀的大局視角來看人類大歷史,你會更了解我們的世界,以及如何應對當今的重大挑戰。
  2.萬眾矚目!「統一成長理論」創立者奧德‧蓋勒的研究總結
  奧德‧蓋勒教授被喻為和達爾文、愛因斯坦同等級的思想家,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的熱門候選人之一,檢視從人類誕生之初至今的迷人旅程中,為人類的兩大謎團提供了指引:人類近兩百年如何擺脫生存陷阱、為什麼我們在世界各地的進步如此不平等。 這項歷史領域的壯舉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推薦序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王道還(生物人類學者)
各界推薦
  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末日博士危機經濟學》作者)∣路易斯‧達奈爾(Lewis Dartnell,《最後一個知識人》作者)∣喬恩‧史諾(Jon Snow,第四台新聞主播)∣黛安‧柯爾(Diane Coyle,《被賣掉的未來》作者)∣丹尼.羅德里克(Dani Rodrik,《全球化矛盾》作者)∣伊安‧摩里士(Ian Morris,《人類憑什麼》作者)∣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高盛前董事長)
  「《人類的旅程》全面論述了讓世界各國逃離貧困陷阱、走向富裕社會的各種文化、技術與教育因素。其廣度與雄心堪比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與哈拉瑞的《人類簡史》。——《金融時報》
  「在清晰易懂的散文中,蓋勒巧妙地追溯了幾個世紀以來晦澀難懂的影響……這段引人入勝的歷史展示出微妙原因可以產生驚人影響。」 —— 《出版商周刊》
  「志向遠大,為經濟學做牛頓、達爾文或愛因斯坦為其領域所做的事——發展一個幾乎可以解釋一切的理論。一部鼓舞人心、易讀、不掉書袋、學識極為淵博的傑作,是書寫人類經濟史最大膽的嘗試。」—— 《新政治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奧德.蓋勒(Oded Galor)
  布朗大學 Herbert H. Goldberger 經濟學教授,也是統一成長理論的奠基者。統一成長理論旨在揭示人類歷史上發展、繁榮和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他在全球最負盛名的講座中分享畢生投注於成長經濟學領域的發現,提煉成《人類的旅程》一書。
譯者簡介
顧淑馨
  從事翻譯多年,已出版譯作七十餘種,主要有與《成功有約》、《樂在溝通》、《季辛吉理想主義者》、《逆齡社會》、《最嗆的貿易史》等。

目錄

推薦序
前言∣人類旅程待解的謎團
第一篇∣偉大的人類旅程
第一章∣最早的足跡
創世紀
自人類的搖籃出走
開始定居
文明的曙光
第二章∣停滯的迷霧
馬爾薩斯論點
農業勢必出現
人口增減擺盪
經濟冰河期
第三章∣表面下的風暴
統一成長論
改變的巨輪
第四章∣全速前進
技術發展邁開大步
前工業時代的教育
工業化與人力資本
全民公共教育興起
禁用童工
第五章∣徹底蛻變
人口大轉型促因
三個家庭的故事
物態變化
第六章∣應許之地
工業好景不再
成長年代的普及
經濟成長與環境惡化
完結篇∣解開成長的奧秘
第二篇∣財富與不平等從何而來
第七章∣輝煌與悲慘
截然不同的因素
工具不靈光
貿易、殖民與發展不均衡
深藏底層的因素
第八章∣體制的特徵
英國興起的體制由來
體制與長久發展
殖民主義遺產
體制的起源
第九章∣文化因素
文化的力量
成長的文化
文化慣性
文化與繁榮
第十章∣地理的影子
景觀碎裂與歐洲崛起
榨取式體制如何興起
文化特質的地理根源
比較發展根源
第十一章∣農業革命傳奇
新石器革命起源及影響
創造文明的穀物
讓出搶先優勢
地理掌控發展
第十二章∣遠離非洲
人類如何變得多元
測量多元化
多元化與繁榮
過往對當前的箝制
完結篇∣揭開不平等的謎團
參考書目
注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