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8日星期一

趙君朔:新台海危機只是後續美中談判的籌碼

 / 思想坦克 2022 年 8 月 8 日 


「當下美國表現了克制。這場危機每一方都該罵:美國、台灣和中共都沒有把這次的議長訪台處理好。」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項目主任葛來儀在8月6日《華盛頓郵報》的報導中被如此引述。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女士8月2日打破24年來美台外交上的慣例,成為第二位搭乘行政專機來訪台灣的議長級人物後,中共也不意外地仿照1996年第三次台海危機的模式宣布在台海周邊進行軍演,並試射飛彈。這次軍演的具體範圍、試射飛彈的落點、數量當然和上次有很大的不同,但兩次危機成形的根源還是出自美國內政的變化。

至於習近平的個人處境和所面對的客觀環境和江澤民當年則有很大的不同。此外兩次危機之前的美中關係也很詭異的有些類似之處。這些都可以當作判斷接下來事態發展的基礎。

96年和22年台海危機之異同

上次台海危機真正起因和本次是相同的,只是發動的人物和方向相反:上次是李登輝總統想靠打破台灣的外交孤立、完成歷史性的總統首度訪美以鞏固參加首次總統民選的政治資本;這次是即將在期中選舉後因民主黨很可能失去多數席位,被迫交出眾議院議長的裴洛西想維繫自己在黨內的光環和政治地位而決定來台訪問。

面對有政治壓力要靠歷史性訪問獲取個人政治資本的美國行政部門,上次的柯林頓政府和本次的拜登政府都遭到來自巨大國會壓力要求訪問能順利成行,而且這個壓力都還是跨黨派的(這次不同的點在於拜登政府主動將議長打算訪台的消息洩漏給媒體,但卻造成反效果讓更多兩黨政治人物加入支持議長訪台的行列)。而在訪問發生之前的美中關係一樣是出現了美國的態度由強硬轉向和緩;在李登輝訪美的前一年,柯林頓政府正式逆轉其競選承諾,決定將中共的人權狀況與是否給予中共貿易最惠國待遇脫鉤。

而這個轉向的決定是在國務卿克里斯多福於94年5月赴北京協商人權議題遭到中共毫不退讓的強硬對待,以及商界持續遊說等因素影響下做出的。類似的,拜登上台後的某些表態和拒絕撤銷川普時代留下的各種關稅和制裁讓美台多數的分析家都樂觀地認為美中對抗會延續下去。

但在裴洛西確定出訪台灣前,第三度的拜習會其實雙方已經就全球性、區域性議題做了廣泛的意見交換,只是白宮擔心因此背上退讓的惡名,在會後的新聞稿中對此只做了一行語焉不祥的描述,但在中方的新聞稿中則是開頭整段都在描述這方面的進展。更明顯透露雙方協商有所進展的是,美方官員在會後的記者會上透露了拜登已經責成其幕僚,研究拜習雙方可以見面協商的時間、場合。

在雙方關係好不容易往和緩的關係走,兩次都是不久之後出現對中方而言超過底線的行為,而且都還是來自中方難以理解,但在美國政治制度下行政部門無法拘束的國會,那麼自覺遭到美方誤導、甚至欺騙的中共就同樣都祭出了試射飛彈的大動作作為報復。

習近平當下的壓力遠甚於當年的江澤民

當然和上述兩次危機前,美中關係都有某些核心元素類似,所不同的是,習近平眼下的政治挑戰比江澤民更巨大:他是準備在秋天舉行的二十大要完成打破政治慣例的三連任。同時中共的國力在江時期雖然和美國差距仍然巨大,但在明顯往上走。而習近平任上因為屢次拖延必要改革導致房地產危機開始外溢到整個經濟,又因為俄烏戰爭全球都在升息時,中共也沒有寬鬆貨幣挽救經濟的選項,因此北京政府拿不出具體對策的窘境已經成為西方大媒體和財經分析師熱議的焦點。

但也正因如此,習近平有更強烈的動機反制美國以免自己的政治光環遭到更大的打擊,而且中共的軍事實力至少就帳面上來看,和90年代相比已經有長足的進步。所以裴洛西才剛降落台北,中共馬上宣布在她離台的次日展開類似模擬封鎖台灣島的軍事演習。

這場原本被各方預期規模會相當浩大的演習卻很可能是由於第一天便有五枚飛彈誤射到日本的經濟專屬海域而緊急喊停。雖然大連海事局在8月6日又重新宣布要在黃海南部、渤海區域進行10天至一個月的軍演,7日解放軍「東部戰區」的微博宣布要繼續對台島周邊海空域進行實戰化聯合演習,但和裴洛西剛到時的大動作相比已經是明顯的收縮。

當然除軍事領域外,中共祭出了許多動作想要讓台灣的民心浮動如在溫州抓捕一位在當地並沒有從事政治活動的台灣人、對台灣的某些公眾場所的大螢幕或是網站發動網路攻擊、針對台灣輸中商品標籤上貼有R.O.C字樣的都禁止通關等,只是到目前為止效果非常有限,除了引發一些討論外,台灣民眾的生活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中共目的是以軍武逼美國讓步

其實中共真正的重點還是以挑起區域緊張和其他各種手段為籌碼想逼美國往後退,因此中共在8月5日由外交部宣布八項「制裁措施」:其中前三項是關於停止所有雙邊軍方的高層溝通管道,而保持溝通管道暢通以避免發生衝突是拜登政府看待當前美中關係的優先事項。

最後一項更引人矚目的是暫停美中氣候變化商談,這是拜習會後美方異常簡短的新聞稿中明確點出雙方要討論合作事項的其中一項,換言之,中方要以凍結拜習會的初步成果,同時也是民主黨最重視的氣候變遷議題來對美方喊價(台北時間8日凌晨,美國參議院所有民主黨籍的議員投下贊成票,通過了名為「氣候、健保和稅收」的法案,這被認為是期中選舉選情低迷的民主黨政府的一大利多)。此外中方更無禮的拒絕接聽美國國防部長打來的電話,表明當下不願意透過協商為情勢降溫的態度。

如果以當年柯林頓政府應對中共挑起台海危機當前車之鑑來推論今天的拜登政府如何回應,那麼初步的結論是先硬後軟。當年柯林頓政府因應事態很快派遣兩個航母戰鬥群到台灣海峽,對當時軍力相對較弱的解放軍充分發揮了震懾的效果,次月柯林頓訪問東京時,和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簽署一項新協定,延伸擴大美日安保條約。

不過在危機過後,柯林頓第二任剛上任便開始重新建立一套和中共交往的做法,讓江澤民於97年10月到美國進行國是訪問,當時這是十多年來第一位中共領導人有此殊榮,在該次訪問中,中共以書面承諾終止與伊朗的核子計畫,美國政府也批准美國公司出售核能發電技術與設備給中共。

當然最讓人側目的還是柯林頓次年回訪中共時,破天荒公開表述其在95年底透過中共外長交給江澤民的私人信函中的新三不承諾:一,不支持台灣獨立;二,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三,不支持台灣加入聯合國。這三項對台灣不利的承諾之後果然引發李登輝總統設想出「兩國論」作為反擊。

拜登政府目前的表現和當時柯林頓政府的初期應對有類似之處,首先便是以高規格的軍力(雷根號航母打擊群還有兩個兩棲攻擊艦打擊群)部署在台灣南北戒護議長的專機降落台灣。在中共宣布演習後,任務完成雷根號航母依然留在原地觀察事態。另外美國宣布了一項首見的軍事演習:於10月中在距離中印有領土爭議的實際控制線(LAC)不到100公里的地點參與印度軍隊的演習。

事實上,中共在台海周邊進行軍事演習的同時,為了無後顧之憂避免後方失火,悄悄的將中共軍隊從2020年9月和印度發生軍事衝突的加勒萬河谷、PP-15巡邏點和班公湖後撤2.5公里。而美國的軍事部門可能注意到了這點,因此刻意此時提前兩個月便宣布演習給中共壓力,希望能讓它別在台海或是東海加強挑釁。

不過令人擔心的事,當年的柯林頓政府在檢討了自己內部的決策混亂(先是和中共表示不會發給李登輝總統簽證,但後來又表示無法擋住國會的壓力)又因為柯林頓在98年陷入緋聞的彈劾案泥沼、中共也沒有在挑起新緊張情勢後便大幅轉向回到原來對中和解的路線上。

兩次台海危機,美國政府的反應都是先剛硬後妥協

拿當年民主黨政府的處境對照今天的拜登政府,如果期中選舉一如預料的大敗,白宮會在政治上顯得更弱勢,很難期望會有強勢對抗中共的作為,但幸好另一方面,如果對中共出現被認為退讓的作為,要是屆時共和黨在兩院都占多數,應該有機會通過強力對付中共的新法案來擋住拜登政府後撤。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接下來雙方如何重新開啟祕密協商管道、透過激烈的討價還價來化解危機。對美方不利的點在於只要俄烏戰爭還拖延,拜登政府會把台海不要有新的衝突當作優先協商的目標,而可以想見,中共在雙方談出一個新妥協方案之前,會持續在台海或是印太其他區域有所動作,但又不會真的做出太激烈的行為,逼得拜登政府放棄談判而祭出更多嚇阻手段。

要避免美方在左支右絀、內政優先之下做出太多讓步,台灣政府可以考慮透過外交管道提醒美國,中共的處境其實更糟,希望美方不要被中共表面的強硬所迷惑,這次裴洛西來之前,中共放任胡錫進大吹特吹,讓內部不少民眾真的以為解放軍有能力派出戰機伴飛議長專機甚至將其擊落,結果什麼也沒有作已經在內部引起很大的民意反彈。

在中共經濟難題根本找不到有效解方,炒作民族主義情緒這次又栽了大跟斗之下。只要美國拿出同樣的實力上談判桌,而不是自曝底牌的一直強調要保持溝通、不要滑向衝突與中共其實不會認真執行的應對氣候變遷,美方希望的中共行為改變才會真的發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