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当前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如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世界上生存?我最近提出了两个概念,供各位朋友参考。这两个概念是:大拆解和收缩型思维。
大拆解过程
当前世界风云变幻的主线是什么?我将其称之为从全球化时代走向后全球化时代的大拆解过程。
如果说当今的世界正在从全球化时代进入后全球化时代,那这种转换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实现的?这个过程很重要。世界上很多重要的事情由此而发生。这个过程我将其称之为大拆解。
这大拆解的概念是我最近提出来的。今年4月27日,我发表了《大拆解:未来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将围绕这样三条主线进行》一文,首次提出了大拆解的概念。我的意思是说,过去几十年里,我们经历了几十年的全球化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把世界凝为一体的过程。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就是发生在这个大背景之中。但是,现在这个过程在发生逆转,似乎正在成为一体的世界在被重新拆解开。
大拆解的概念,可以使我们意识到这样几点:
第一,大拆解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脱钩的过程。过去我们总是用脱钩来描述逆全球化的过程。大拆解对这个过程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脱钩是局部性的、要素性的,主要指经济技术领域,尤其是产业链和供应链。而大拆解则是整体性的、结构性的,是原有框架的拆除与重新构建。大拆解的主脉络不是经济,而是价值观。俄乌战争所体现的就是后全球化时代的大拆解过程。大拆解的起点是拆除三重依赖(见孙立平:扑朔迷离:俄乌战争冲击下的经济走向)。
第二,大拆解的过程充满风险。在《乌克兰危机启示:全球化上坡吃力,下坡危险》一文中,我曾打了个比方:骑自行车,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如果有一段路,起伏很大,上坡的时候,会很吃力,下坡的时候,虽然省力,但将会很危险。同样的道理,全球化在向前推进的时候,固然充满矛盾和冲突,但全球化的退潮,特别是在将几乎成为一个整体的东西拆解成几块时,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第三,秩序重建将在大拆解的基础上进行。人们经常在想象,在经历目前这种剧烈动荡和变化的过程之后,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国际秩序?这首先要取决于拆解的结果,而拆解的结果现在我们不得而知。是几大块?是一大块和一些碎粒?还是两大块和一些碎粒?但无论如何,未来的重构都将在拆解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就此而言,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应该不是颗粒状而是块状的。
第四,生存和发展的逻辑变了。我原来就曾经讲过,在全球化时代,通行的是比较优势逻辑和资本逐利逻辑。而在后全球化的大拆解时代,安全逻辑和价值逻辑将会取而代之。同时,整个经济发展的基调也变了。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享受了全球化红利,在全球框架中配置资源,便宜的劳动力,便宜的能源,方便的运输物流,给我们带来了几十年的物美价廉的时代。未来,世界可能要进入高成本时代。
收缩型思维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而又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世界,我们如何自处?如何思考我们的发展问题?我最近在此强调了我几年前提出的收缩型思维的概念。
2018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叫《谈从扩张性思维向收缩性思维的转变》,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篇文章被莫名其妙地删掉了。后来,在《孙立平课堂》音频节目中,我专门做了一讲《再谈艰难十年:需要一种收缩型思维》。前两天,我将这一讲的文字整理稿发了出来,《我们需要一种收缩型思维:我201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
现在,我想再次强调这个概念的重要性。过去的几十年,可以说是一个全球化高歌猛进,经济发展热气腾腾的时期。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迅速扩张的时期。经济在扩张,技术在扩张,消费在扩张,人们的欲望也在扩张。世界上的一切,几乎都是基于扩张的逻辑展开,都是基于扩张的逻辑安排。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世界上很多的事物都在巨型化。大而胖,成了审美的时代特征。
但现在情况明显不同了。大拆解的震荡,大流行的折磨,使世界进入了疲惫的收缩期。任正非说,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法国总统马克龙说,世界正面临"重大转变","我相信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转折点或大动荡……我们的生活似乎是由一系列危机构成的,一个比一个严重"。马克龙说,在这种情况下,法国面临"牺牲",从前的富足生活将不复存在。
这是一个收缩型的时代,我们需要有一种收缩型思维。但现实是,我们眼前的一切都是在扩张期按照扩张的逻辑形成的。我们的经济是扩张型的,我们的货币是扩张型的,我们的预算和财政是扩张型的,我们是行政机构规模是扩张型的,我们的企业是扩张型的,甚至我们家庭和个人的财务与消费也是扩张型的。
但现在我们一定要知道,收缩才能有生存,收缩才能有质量,收缩才能积蓄力量,收缩才能有生命和明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