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州自杀这件事,至少有两点触动了我。
第一,这是一个只有15岁的孩子带着满腹的冤屈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离开从容而惨烈。而且这孩子是在三亚离世的,三亚离我现在住的地方很近。于是,心理上就觉得这好像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
第二,是他的那句话:生来即轻还时亦净。别的不说,只有一个内心洁净而又有才华的孩子才能写得出这样的话。这让人尤为痛心。你也许能理解一个做教师的人对这样孩子的偏爱。
对于刘学州自杀事件,这几天,人们有了许多讨论,其中的很多观点我都非常赞同,对此,我不想再重复。我只想从另一个不太重要的角度谈谈对这个事情的感受。
让我们暂时放下这件事情,先说说另外一个话题。就在我思考刘学州自杀这个事情的时候,看到一篇网络上的文章,题目是《中国"断亲现象"正在崛起:越来越多的90后,已经不和亲戚来往》。文章写道:
2021年就要结束了,马上又是迎来新的一年了。许多90后根本就没有去拜访亲戚的计划,他们也从不担心要跟家里的亲戚失去来往。如果不是血缘,有些亲戚可能一辈子不用见几次。这种现象被称为"断亲",字面意思是亲属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联系。作者感叹道: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冷漠,让我们不禁感慨。在中国社会日益严重的脱节现象背后,是90后不再把家视为"退路"。为什么我们不再珍惜曾经是疗伤港湾的"家"?
这不是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文章的内容也基本是有感而发的一些感想。但尽管如此,这篇文章却提出了一个足以改变人类未来生存基础的大问题:基于血缘的亲属关系正在淡漠,亲情在淡漠。
我把这两个话题放到一起来说,不是想简单做一个比附,不是想把刘学州亲生父母的冷漠和无情与这里说的断亲现象混为一谈。而是说,这可以给我们一个启发,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理解这个事情。
如果以远近亲疏为标准,可以把人们之间的关系分为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最简单地说,我们可以将比较亲密的关系称之为初级关系,其中,血缘、地缘、友情等往往构成初级关系的基础。而次级关系则指比较泛泛的工具性关系以及其他比较淡薄的关系。
初级关系的特点是互动频繁、情感性强。我们知道,人有情感的需求,需要被重视,需要被关爱,需要被倾听,需要被安慰,需要发泄,需要任性,需要被作为一个独特的对象来对待。所有这些,大多只能在初级关系中才能实现。因此,初级关系是情感的源泉,是情感世界的支撑。
回到刘学州,让人心酸的也在这里。不能不说,刘学州所处的这个初级关系的世界,对他来说,太冷酷无情了。年幼的时候,先是被亲生父母卖掉遗弃,用自己的骨肉换了彩礼钱;不久之后,养父母又因火灾离他而去;不但如此,从小,他就生活在周围人们的冷眼和冷言冷语之中。及至上学后,暴力他的同学和猥亵他的老师,又使得他一次次地受到深深的伤害;甚至千辛万苦找到亲生父母后,遭遇的还是冷漠和一系列的不愉快。
也就是说,在那种本来应当给他带来温暖和关爱的初级关系中,他不但没有得到这些,反而得到的是伤害。于是,他把网络当做自己倾诉的平台。他想在网络上寻找理解、同情和安慰,或者是想找到那个不被承认的理儿。对此,我们将其理解为他是想在次级关系中找到在初级关系中没有找到的东西。因为互联网是一个陌生人的世界。
但是,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不知道互联网江湖的险恶。现在人们纷纷指责几家官媒在其中起的导向作用,这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我们一定要看到,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发生在互联网自媒体的时代。就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而言,互联网自媒体的特点之一是,爱则不足,害则有余。好则可以得到泛泛的同情,坏则将会受到实质性的伤害。于是,当网络暴民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他倾倒瓢泼大雨般的污水的时候,他能够感受的已经不仅仅是伤害,同时还有百口莫辩的无力感。
换一种说法,一个在初级关系中得不到同情和关爱,反倒在那里伤痕累累的人,力图在互联网自媒体的次级关系中寻找同情和理解,但没想到的是,他得到的是更加猛烈的网络暴力的伤害。有人说,最后杀死刘学州的,是网络暴力。这当然是有道理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那么多来自周边人的伤害中,他没有失去积极与阳光,但在网络暴力打击之下,他扛不住了。在这种网络暴力中,无数陌生人的道德制高点,成了这个弱小孩子的坟墓。
我之所以从这样一个似乎不痛不痒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是基于下面的考虑:在当今的时代,亲情的淡漠,或者说断亲的现象,恐怕是难以逆转的趋势。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生活在一个亲情越来越淡薄的世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人们的情感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地失去血缘等传统资源的支持。人们将会越来越孤独。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刘学州的离世令人悲伤,但如果从更宽泛一点的意义上理解这个事情,我们应当正视当下和未来人们感情世界会面临的问题。世界的变化静悄悄,有时我们浑然不觉。
附:
刘学州绝望自杀 中国社会黑暗面集中再现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王允 )河北男孩刘学州在被至亲两次抛弃后,在中国南海边绝望自杀。社会舆论在对他的遭遇表达悲伤和同情的同时,也指出刘学州短短一生中所经历的各种欺辱和伤害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种问题。
"哈喽,大家好,我是刘学州。"
15岁的刘学州(也有传是17岁)在"遗书"中的第一句话还在向世界问好。
"许多个崩溃的黑夜"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似乎已经决定不再纠结于这个世界带给他的苦难,而是一心面向阳光。
在这份网传的"遗书"最后,刘学州写到,"阳光照在海面,我也归于大海。从这里结束自己的一生,也带走了这个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而三亚海边正是刘学州1月24日临晨服毒自杀的地方。
在他自杀的消息传出后,这个世界终于决定要清理一下刘学州所遭受的苦难。有关刘学州的文章和帖子这两天几乎在微信、微博和推特等社交媒体上刷屏。有网友痛苦地表示,几乎无法读完刘学州七千字的遗书。
同在河北的历史教师谢明华在本台记者的采访中几乎无法抑制自己的悲伤,"就是感觉特别悲伤......这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太快了,人们都反应不过来。就是人生多有的凄凉,那些网暴,恶言恶语,都指向他、刺向他。"
对于一个还未成年的男孩来说,这个还未来得及盛放的生命确实走得有些太快了。
现在还无法完全确认刘学州的出生年份,可能是2006年,也有人说是2004年。但在这短短的十多年时间中,刘学州说自己经历了"许多个崩溃的黑夜"。
出生时,刘学州就被亲生父母抛弃。据刘学州自己介绍,父亲为了娶他母亲的彩礼钱,以两万七千元人民币的价格将他卖给了人贩子,到手的只有区区四千元。刘学州在养父母家长到四岁,养父母因为烟花事故爆炸身亡,他在姥姥家生活过几年。但在小学的校园里,刘学州因为被收养的身世,遭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和霸凌。上了初中,刘学州又曾受到男教师的猥亵。
生活带给他的伤害一致在持续。去年底,刘学州在警方的帮助下找到亲生父母。虽然得以和父母见面,但已经分别重组家庭的父母很快以各种理由推脱对他的抚养责任,生母甚至把他的微信拉黑。刘学州将父母的做法在网上曝光后,媒体听信其父母的单方面说法,进行片面报道,又引来社交媒体上的各种网暴,刘学州的抖音和微博私信收到各种攻击性言论。
社会的多种缺位
网暴似乎成了压倒少年刘学州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在遗书中写到,"把这些全部加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实在是承受不起来了,因为我才十几岁,还是其他大人眼里的不懂事的小孩子......"
一件本来寻亲的好事情却演变成了一场致命的网暴,历史教师谢明华直说没想到。他从这次闹剧中再次看到了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这种教育不是从人性的角度,从善的角度来启蒙人或教育人,而是处处体现为一种仇恨式的教育。"
化名小波的法律顾问则认为,在刘学州经历的这种种伤害中,社会的多个环节都出了问题。他告诉本台,刘学州的经历就像是新版的《悲惨世界》,出生时,父母缺位;父母卖掉亲生儿子,警察缺位;在学校被欺负,公共教育机构的保护职能也缺位;媒体片面报道、社媒网暴,表明公共舆论的道德和规范也是缺位的。
小波强调,"是这一系列的缺位造成了刘学州的悲剧,这一系列的伤害造成了他寻短见这样一个令人悲伤的结果。"
另一种可能性
他对于这些社会缺位改善的前景也不表示乐观,"当教育、医疗和公共安全等部门越来越衙门化、党化的时候,这三大公共领域改良的路这几年也是看不到了。"
小波解释说,一方面是政府层面缺乏解决相关问题的诚意,另一方面社会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渠道也很稀少。
在网络哀悼刘学州早逝的同时,另一条新闻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美国冬奥会代表队中十七岁的女滑雪队员华裔凯·欧文斯(Kai Owens)这次随队来北京参加冬奥会。她十七年前在安徽被父母遗弃在政府门前,随后被美国父母收养。这次来北京,欧文斯想借机寻找亲生父母。
但在微信公号的相关文章下边,却有一些中国网友劝她珍惜养父母,不要寻找亲生父母。还有人留言说,刘学州的实例告诉大家,找到抛弃自己的人也可能是找到更大的烦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