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6日)是日本东京奥运会第四天,据前方媒体报道,中国游泳队于今日实现零的突破,勇夺100米女子蝶泳银牌。
何为"好诗"?如是。
请原谅,哪吒这里只议古诗,不涉世情,杨万里老师早就说过了啊~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
我可以"休",甚至于"羞",但有人终究不行,比如说作家赵瑜,没法子,谁让他生来就是个河南人!
7月25日,赵瑜通过公众号"看完烧毁"发表了一篇文章——《如何评价活捉外媒记者的郑州市民?》。
此文标题诙谐,但内容凝重,且在广大读者意料之外,与其说是赵老师文以载道,言以祛魅,到不如说是他抛出一个靶子又落荒而逃,在这篇文章结语处,赵瑜写道:
"真的,评价不了。所以,只能留给大家来评价吧。"
唉~我勒乖乖来,您弄啥哩?河南的事情河南作家都评价不了,俺们这些外省人去球算了!
坦白讲,当"活捉外媒记者"字样映入眼帘,我脑子里跳出的却是中国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这部"样板戏"反映的就是在"朝鲜战争"期间,战斗英雄严伟才带领志愿军尖刀班、深入敌后夜袭"白虎团"而且成功"活捉"敌军副师长的故事。
"同志们,一番辩论心明亮,识破敌人鬼心肠~"
呵呵,严伟才同志的这句唱词您还记得吗?这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那根"钉子"犹在心里钉住。
不得不说,"记忆"真是一件很玄的事情,"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有些人事越是试着忘记,却越是钻入心底。而另一方面,有些事情明明刚刚发生,却倏忽不见,你比如说"垃圾分类",再比如说"公筷行动"……
可能还是尼采说的对——"只有不断引起疼痛的东西,才不会忘记。"
2012年,冯小刚拍过一部《1942》,算是给自己的艺术理想画上了句点。
《1942》由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反映了1942年——1943年间发生在我国河南的特大饥荒,据事后统计,至少饿死了三百万河南人口。
客观上讲,哪吒没怎么挨过饿,这段历史我肯定讲不好,冯小刚也一样,《1942》我前后看过不下五遍,总觉得差了点什么东西。
不过,这部戏中所重点塑造的"外媒记者"确有其人,据我查阅相关资料,影片中的"情设"也基本符合史实,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位"洋鬼子"记者,不经意间改变了后面的历史进程。
他叫白修德,时任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
首先很有必要先行说明一下《时代》周刊,这家杂志经常出现在国人视界中,该刊自1923年创刊以来,从吴佩孚、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到姚明、李嘉诚、章子怡、李宇春……都有登上过《时代》周刊封面。
但你切莫据此认为这些"大人物"们正在引领世界,实际上美国《时代》周刊从诞生之日起便是一家"亲华"刊物,报道中国新闻是他们的办刊特色之一。
《时代》周刊的创始人——亨利·卢斯先生的诞生地就在山东蓬莱,他少年时跟随传教士父亲在中国的生活经历,让他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回到正题,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军民遭受的水深火热无疑在牵动着卢斯的心,《时代》周刊于是派出了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白修德。
1942年的"河南大灾荒"令白修德声名鹊起,永载世界新闻史。
按说最早向全世界报道河南灾情还不是白修德,1943年2月11日,年仅23岁的《大公报》驻河南战地记者——张高峰在《大公报》上率先披露灾情:
"陇海路上河南灾民成千成万逃亡陕西……沿途遗弃子女者日有所闻,失足毙命更是常事……当地老百姓吃的是花生皮、榆树皮、一种毒性很强的的野菜霉花,甚至是干柴……"
张高峰最初为这篇报道拟定的题目叫《饥饿的河南》,因为各种原因,编辑在发稿时将标题改为了不那么刺眼的《豫灾实录》,尽管如此,仍然一石激起千层浪。
次日,《大公报》原社长、著名报人王芸生写下重磅社评《看重庆,念中原!》将矛头直指国民党当局,不思赈济灾民,却还在灾区催收军粮!
结果怎样?实难想象!
见报后,蒋介石暴跳如雷、恼羞成怒,勒令《大公报》停刊三日,并将记者张高峰逮捕,严刑拷打。
王芸生不服,找到陈布雷(时任蒋秘书)理论,哪知陈布雷正告他:"委员长根本就不相信河南有灾,应是省政府虚报灾情以延缓征实。"
一个装睡的人自然无法被叫醒,一个装睡的政府,又岂能不是?!
历史后来告诉我们,这个时候,全世界都在等待一个人:
白修德。
讲真,白修德所代表的《时代》周刊素来亲蒋,"一个肩负着复兴中国大任的基督教国王"是他们给与蒋介石的定位,白修德当初决定去河南看一看,可能心里还想着去帮蒋委员长戳穿省政府地方官员的"把戏"。
然而刚刚抵达河南,跟张高峰一样,白修德就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
无穷无尽的难民队伍,随时都在倒毙;饥民们寻找一切可以吞咽的东西吞食,并因此丧命;一群群的野狗在肆无忌惮地咬噬尸体;因饥饿而发疯的父母吃掉自己的孩子……
恭喜之余,不得不承认,拍摄这张"中国健儿争游图"的记者太牛了,完全拍出了宋人杨万里面对急流飞溅时的惊情:
"大波一跳入半天,粉碎银山成雪片。"
喜事是喜事,但很抱歉,这一刻,到底没管住自己,又想起了仍在浊浪滔滔中与洪灾展开殊死搏斗的河南乡亲……
比来比去,杨万里最长情的诗句还是《竹枝歌》罢,"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脍炙人口、传唱至今,不是没有道理。
再想一下,这首七言绝句最耐人寻味的或还在后——"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
一句两行,区区十四字,貌似絮絮叨叨、喃喃自语,却犹如一面明镜,足以照见镜里镜外迥异的人心。
"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惶恐有没有?有。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憾恨有没有?有。
"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的无奈有没有?有。
"振衣千仞岗,濯足万古流"中的放达有没有?仍有。
最后,就连"在我身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冷血和自负——还是有。
何为"好诗"?如是。
请原谅,哪吒这里只议古诗,不涉世情,杨万里老师早就说过了啊~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
我可以"休",甚至于"羞",但有人终究不行,比如说作家赵瑜,没法子,谁让他生来就是个河南人!
7月25日,赵瑜通过公众号"看完烧毁"发表了一篇文章——《如何评价活捉外媒记者的郑州市民?》。
此文标题诙谐,但内容凝重,且在广大读者意料之外,与其说是赵老师文以载道,言以祛魅,到不如说是他抛出一个靶子又落荒而逃,在这篇文章结语处,赵瑜写道:
"真的,评价不了。所以,只能留给大家来评价吧。"
唉~我勒乖乖来,您弄啥哩?河南的事情河南作家都评价不了,俺们这些外省人去球算了!
坦白讲,当"活捉外媒记者"字样映入眼帘,我脑子里跳出的却是中国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这部"样板戏"反映的就是在"朝鲜战争"期间,战斗英雄严伟才带领志愿军尖刀班、深入敌后夜袭"白虎团"而且成功"活捉"敌军副师长的故事。
"同志们,一番辩论心明亮,识破敌人鬼心肠~"
呵呵,严伟才同志的这句唱词您还记得吗?这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那根"钉子"犹在心里钉住。
不得不说,"记忆"真是一件很玄的事情,"如影随形,无声又无息,出没在心底",有些人事越是试着忘记,却越是钻入心底。而另一方面,有些事情明明刚刚发生,却倏忽不见,你比如说"垃圾分类",再比如说"公筷行动"……
可能还是尼采说的对——"只有不断引起疼痛的东西,才不会忘记。"
2012年,冯小刚拍过一部《1942》,算是给自己的艺术理想画上了句点。
《1942》由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反映了1942年——1943年间发生在我国河南的特大饥荒,据事后统计,至少饿死了三百万河南人口。
客观上讲,哪吒没怎么挨过饿,这段历史我肯定讲不好,冯小刚也一样,《1942》我前后看过不下五遍,总觉得差了点什么东西。
不过,这部戏中所重点塑造的"外媒记者"确有其人,据我查阅相关资料,影片中的"情设"也基本符合史实,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位"洋鬼子"记者,不经意间改变了后面的历史进程。
他叫白修德,时任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
首先很有必要先行说明一下《时代》周刊,这家杂志经常出现在国人视界中,该刊自1923年创刊以来,从吴佩孚、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到姚明、李嘉诚、章子怡、李宇春……都有登上过《时代》周刊封面。
但你切莫据此认为这些"大人物"们正在引领世界,实际上美国《时代》周刊从诞生之日起便是一家"亲华"刊物,报道中国新闻是他们的办刊特色之一。
《时代》周刊的创始人——亨利·卢斯先生的诞生地就在山东蓬莱,他少年时跟随传教士父亲在中国的生活经历,让他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回到正题,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军民遭受的水深火热无疑在牵动着卢斯的心,《时代》周刊于是派出了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白修德。
1942年的"河南大灾荒"令白修德声名鹊起,永载世界新闻史。
按说最早向全世界报道河南灾情还不是白修德,1943年2月11日,年仅23岁的《大公报》驻河南战地记者——张高峰在《大公报》上率先披露灾情:
"陇海路上河南灾民成千成万逃亡陕西……沿途遗弃子女者日有所闻,失足毙命更是常事……当地老百姓吃的是花生皮、榆树皮、一种毒性很强的的野菜霉花,甚至是干柴……"
张高峰最初为这篇报道拟定的题目叫《饥饿的河南》,因为各种原因,编辑在发稿时将标题改为了不那么刺眼的《豫灾实录》,尽管如此,仍然一石激起千层浪。
次日,《大公报》原社长、著名报人王芸生写下重磅社评《看重庆,念中原!》将矛头直指国民党当局,不思赈济灾民,却还在灾区催收军粮!
结果怎样?实难想象!
见报后,蒋介石暴跳如雷、恼羞成怒,勒令《大公报》停刊三日,并将记者张高峰逮捕,严刑拷打。
王芸生不服,找到陈布雷(时任蒋秘书)理论,哪知陈布雷正告他:"委员长根本就不相信河南有灾,应是省政府虚报灾情以延缓征实。"
一个装睡的人自然无法被叫醒,一个装睡的政府,又岂能不是?!
历史后来告诉我们,这个时候,全世界都在等待一个人:
白修德。
讲真,白修德所代表的《时代》周刊素来亲蒋,"一个肩负着复兴中国大任的基督教国王"是他们给与蒋介石的定位,白修德当初决定去河南看一看,可能心里还想着去帮蒋委员长戳穿省政府地方官员的"把戏"。
然而刚刚抵达河南,跟张高峰一样,白修德就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
无穷无尽的难民队伍,随时都在倒毙;饥民们寻找一切可以吞咽的东西吞食,并因此丧命;一群群的野狗在肆无忌惮地咬噬尸体;因饥饿而发疯的父母吃掉自己的孩子……
如果这地狱般的场景只是让白修德感到恐惧,当地政府的不作为,并借机倒卖公粮牟取暴利等卑劣行径足以这名外国记者出离愤怒。
3月22日,白修德的报道《等待收成》刊发在《时代》周刊。
全世界炸锅了!
从灾区返回陪都重庆后,白修德第一时间跑去面见蒋介石,在他看来,委员长应该是被手下官员层层蒙蔽,此刻,需要他来揭晓河南"真相"。
很遗憾,白修德这次又想多了。
会面前后只有20分钟,也是白修德跟蒋介石最后一次面谈。电影《1942》中的这一段拍的也极为传神,当白修德拿出包括"野狗啃尸"在内的大量灾情实录照片,"总司令的腿开始轻轻抖了一下,有点神经质的抽搐~"
会面最终导致两个后果:
其一,蒋介石在白修德心里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逆转,由从前的"政治强人"变成了他笔下的"这畜生";其二,洛阳电报局那名帮助白修德将报道发往美国的发报员被国民党当局法办!
那也是,解决掉一个提出问题的人总比解决问题要轻松太多。
不过,国民党当局固然可以将《大公报》停刊整顿,但他们显然动不了《时代》周刊一根寒毛,更何况,当时期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正在全美巡回"化缘",总归要摆出一些姿态。
迫于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蒋介石派出张继、张厉生等两位中央勘灾大员前往河南视察。这才有了后来国民政府拨付的1.2亿法币的救灾款。
就这点钱,竟也被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马国琳伙同河南省银行行长李汉珍扣下来用于投机倒把,直到1943年秋才买了一批已经发霉的麦子发给灾民。
那一年,河南灾民饿死超过三百万人,而国民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仅为1602人。
您别说,有零有整的,叫人不得不信呀!
人在做,天在看,报应跟"正义"一样,从不缺席。
仅仅一年以后,日军大举进攻我中原腹地,仅仅38天啊,便以5万余人兵力打垮了近40万国军,豫中30多个县城悉数被日军占领。
敌强我弱,愿赌服输,这还不算丢人,但哪吒接下来引述的内容,恐要引起诸位读者不适。
河南失守后,蒋介石对"中原王"汤恩伯大发雷霆,这位毕业于"黄埔"的优等生哭丧着脸解释道:校长,这不能全怪我啊,河南人都是卖国贼!
据《剑桥中国史》记载:"一位中国司令官抱怨说,乡民……偷偷地穿越战线,把猪、牛肉、大米和酒送给敌人。乡民情愿让敌人统治,却不想在自己政府下当自由民。"
据载,日军攻克河南洛阳后,士兵们打开汤恩伯的军需仓库,仅面粉就有超过100万袋,它们中没有一袋被用于赈灾,却全部成为日寇的军粮。
"如果人民死了,土地还是中国的;如果士兵饿死了,日本人就会占领这些土地。"
以上是国民政府某位官员对此作出的解释,你竟对此无法反驳,对吗?
最后,还是有必要交代下那位外媒记者白修德。
1945年8月下旬,在亲历日本受降仪式后,白修德离开重庆,返回美国,在他身后,一场内战的帷幕正在缓缓拉开……
多年以后,当白修德回忆此事,他说:
"如果我是一个河南农民,我也会被迫像他们一年后所做的那样,站在日本人一边并且帮助日本人对付他们自己的中国军队。我也会像他们在1948年那样,站在不断获胜的共产党一边。"
"真的,评价不了。所以,只能留给大家来评价吧。"
1985年,白修德因病去世,享年71岁。
女儿海登回忆起父亲曾经说过:"以前,我老板的秘书是中国人。当我在工作上遇到困惑又羞于向这位秘书开口时,父亲总说,别担心,中国人最能懂得你的痛苦和不安。"
说对了,他懂中国。
3月22日,白修德的报道《等待收成》刊发在《时代》周刊。
全世界炸锅了!
从灾区返回陪都重庆后,白修德第一时间跑去面见蒋介石,在他看来,委员长应该是被手下官员层层蒙蔽,此刻,需要他来揭晓河南"真相"。
很遗憾,白修德这次又想多了。
会面前后只有20分钟,也是白修德跟蒋介石最后一次面谈。电影《1942》中的这一段拍的也极为传神,当白修德拿出包括"野狗啃尸"在内的大量灾情实录照片,"总司令的腿开始轻轻抖了一下,有点神经质的抽搐~"
会面最终导致两个后果:
其一,蒋介石在白修德心里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逆转,由从前的"政治强人"变成了他笔下的"这畜生";其二,洛阳电报局那名帮助白修德将报道发往美国的发报员被国民党当局法办!
那也是,解决掉一个提出问题的人总比解决问题要轻松太多。
不过,国民党当局固然可以将《大公报》停刊整顿,但他们显然动不了《时代》周刊一根寒毛,更何况,当时期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正在全美巡回"化缘",总归要摆出一些姿态。
迫于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蒋介石派出张继、张厉生等两位中央勘灾大员前往河南视察。这才有了后来国民政府拨付的1.2亿法币的救灾款。
就这点钱,竟也被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马国琳伙同河南省银行行长李汉珍扣下来用于投机倒把,直到1943年秋才买了一批已经发霉的麦子发给灾民。
那一年,河南灾民饿死超过三百万人,而国民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仅为1602人。
您别说,有零有整的,叫人不得不信呀!
人在做,天在看,报应跟"正义"一样,从不缺席。
仅仅一年以后,日军大举进攻我中原腹地,仅仅38天啊,便以5万余人兵力打垮了近40万国军,豫中30多个县城悉数被日军占领。
敌强我弱,愿赌服输,这还不算丢人,但哪吒接下来引述的内容,恐要引起诸位读者不适。
河南失守后,蒋介石对"中原王"汤恩伯大发雷霆,这位毕业于"黄埔"的优等生哭丧着脸解释道:校长,这不能全怪我啊,河南人都是卖国贼!
据《剑桥中国史》记载:"一位中国司令官抱怨说,乡民……偷偷地穿越战线,把猪、牛肉、大米和酒送给敌人。乡民情愿让敌人统治,却不想在自己政府下当自由民。"
据载,日军攻克河南洛阳后,士兵们打开汤恩伯的军需仓库,仅面粉就有超过100万袋,它们中没有一袋被用于赈灾,却全部成为日寇的军粮。
"如果人民死了,土地还是中国的;如果士兵饿死了,日本人就会占领这些土地。"
以上是国民政府某位官员对此作出的解释,你竟对此无法反驳,对吗?
最后,还是有必要交代下那位外媒记者白修德。
1945年8月下旬,在亲历日本受降仪式后,白修德离开重庆,返回美国,在他身后,一场内战的帷幕正在缓缓拉开……
多年以后,当白修德回忆此事,他说:
"如果我是一个河南农民,我也会被迫像他们一年后所做的那样,站在日本人一边并且帮助日本人对付他们自己的中国军队。我也会像他们在1948年那样,站在不断获胜的共产党一边。"
"真的,评价不了。所以,只能留给大家来评价吧。"
【后记】
1985年,白修德因病去世,享年71岁。
女儿海登回忆起父亲曾经说过:"以前,我老板的秘书是中国人。当我在工作上遇到困惑又羞于向这位秘书开口时,父亲总说,别担心,中国人最能懂得你的痛苦和不安。"
说对了,他懂中国。
—王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