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日星期四

余杰:吴国祯:“民主先生”对抗警察国家——殷惠敏《谁怕吴国祯?》

20210401

美国最看好的台湾省主席

对于今天的台湾人以及华语文化圈人士来说,吴国祯这个名字已然无比陌生。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留美归国的菁英人士中,吴国祯是学历最高者之一——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也是仕途最为顺遂者之一——从中央政治学校教授到外交部副司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政绩斐然,被称许为中国最具施政能力的行政官员。

正是在台湾省主席任上,吴国祯力图将台湾建设成民主典范,与执意建立世袭专制制度的蒋氏父子发生激烈冲突,继而流亡美国并公开批判蒋氏父子在福尔摩沙打造了一个"警察国家"。

有一次,学者殷惠敏意外地在芝加哥郊外的一家私人博物馆中,发现了吴国祯与老朋友、《芝加哥论坛报》老板、美国保守主义重要推手麦考米克之间的若干通信,这些通信中透露出许多重要史料。从这批被尘封半个世纪的历史资料出发,殷惠敏顺藤摸瓜遍考有关史料及著作,写出了《谁怕吴国祯?》一书,为吴国祯洗雪冤屈,也让一段长期被掩埋的台湾史浮出水面。

吴国祯是国民党高层极少数具备反省能力的官员,他在自传《夜来临》中分析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统治溃败的原因:就国内而言,共产党精通宣传统战,国民党腐败无能;就国际环境而言,苏联给予共产党大量武器和经济援助,美国却未能给予国民党足够的援助也未能制定长远的对华政策。一九四九年六月,吴国祯在美国媒体发表文章,预测共产党在六个月到一年时间内占领并统治全国,进而实行苏联式的统治。时人称赞说,"那是历史上预测未来如此准确的少数例子之一"。吴国祯却毫无骄傲之感,痛心疾首地反思说:"那是由我们的苛政造成的,只能怪我们自己。在那个醒目的'我们'中,蒋介石肯定知道里面也包括他和国民党。"

吴国祯也是较早意识到台湾重要性的国民党高官:"我们要做事实取得一个坚实的立足点,在那里建立一个好的、人民支持的政府,与专制的共产党政府形成一个对比,这样它就可能成为中国所有开明力量的集合点。台湾就是我们的选择。"在国民党溃败前夕,他对下一步如何治理台湾早有了通盘考虑。

在陈仪、魏明道、陈诚主政台湾均失败之后,蒋介石任命吴国祯为台湾省主席。蒋当然有其自私的考虑,首先是因为他对吴颇为信任,吴当过蒋的秘书,二十九岁就出任汉口市长,施政能力一流。

其次是因为吴颇受美国信任,为了重新得到美国的军事支持并争取美援,蒋必须重用吴。当时,美国方面提出,"以孙立人掌军事,以吴国祯掌行政,此事可使马歇尔完全改变态度。然后美国对华政策之推进,方可减少困难"。若美方这一目标实现,让蒋介石为丢掉中国负责并流亡菲律宾,则台湾的民主化可以提前三十多年实现。

第三,蒋对实权派的陈诚已不再信任,希望以吴代陈。吴是手上没有军权的书生,比陈更好控制。陈诚在压力之下被迫提出辞呈:"为剿匪关系,不应辞。为台胞关系,不忍辞。为个人关系,极愿辞。为外交关系,只有辞。"陈诚日后当上了名义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副总统,其实毫无实权。

吴国祯担任台湾省主席仅一年时间,即成就斐然。在经济方面,他很快组建了一个优质的经济班子,平抑岛内飞涨的物价,争取美国援助,策划经济发展方案。在政治方面,他鼓励台湾人参政,大力启用本地人担任公职,任命的厅局长三分之二为台湾人,省府政务委员中,台湾人为绝大多数,比蒋经国的本土化政策早近三十年;他更推动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在县市各级落实一人一票的直接民选。在省参议会中,他赢得了"民主先生"的美誉。

吴国祯为何与蒋介石分道扬镳:蒋介石是自私之人

殷惠敏《谁怕吴国祯?》殷惠敏《谁怕吴国祯?》


然而,随着吴国祯的改革措施日渐深入,他遇到越来越大的阻碍和反弹。反对力量的源头来自于蒋氏父子。

吴国祯很快辞职、赴美,并在美国公开批判蒋政权。吴氏并非与蒋争权夺利的军阀,他在国民党内没有根基、派系和军权,此前追随蒋二十多年,为何此时此刻不惜流亡美国、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也要说出台湾的真相呢?

流亡美国初期,吴国祯谨言慎行,沉默不语。面对台湾当局对他的攻击辱骂,他写了一封给蒋介石的信,并未替自己辩护,而是提出废除一党专制、废除政治委员制、改组特务、保障个人自由、出版自由及废除思想控制等六条建议。在他看来,一人之荣辱轻如鸿毛,台湾之安危才重如泰山。但他深知,信一旦发出,他与蒋政权即形同决裂。信已写好,但他没有决心寄出去。他和妻子都是基督徒,两人几乎彻夜祈祷,请求上帝的指示。

次日是礼拜日,吴国祯与妻子去教堂礼拜。那天,上帝借着牧师之口向他们说话。牧师波斯雷并不认识吴,也不知道吴正要作出一个人生中的最重大决策。他那天的布道题目是《为了上帝和国家》,他的话宛如对吴所说:"当我们所爱的国家犯罪时,我们不仅可能,而且必须无所畏惧、直言不讳。这种批评不是出自恨而是为了爱,进行批评的人是作为朋友而不是作为敌人来谈及所爱的国家。"这段话,仿佛是回答吴国祯在祷告中对上帝提出的问题。吴国祯得到了答案,从教堂回家就将信寄出了。

吴国祯与蒋氏父子的关键分歧在于:他希望建立一个法治和民主的政府,蒋氏父子却要强化在中国早已习惯的、无法无天的特务统治,并企图在台湾建立一个世袭专制国家。

吴国祯名义上是省保安司令,副司令彭孟缉是其下属。但彭不听他的话,只对在省政府没有任何职务的蒋经国言听计从,奉蒋经国的命令随意抓人,甚至抓了省议会议员也不知会吴国祯。于是,吴国祯与蒋经国的冲突越来越大。

吴国祯从一开始就反对在台湾建立子承父业的世袭专制政权,这是他在美国受的教育形成的信念。一九五二年,国民党当局成立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隶属于国防部总政治部,由蒋介石兼任团长,蒋经国为首位主任。吴国祯对雷震说:"偌大一个组织,未经立法院立法,只由总统一纸命令,蒋总统即为团长,蒋经国即为团主任,主持一切,这是什么作法呢?除了'家天下'之外,别无其他解释。"后来,他写信给蒋介石直言不讳地指出:"钧座之病,则在自私。在大陆则只顾个人之政权,在台湾则于苟安之后,又只图传权于子,爱权胜于爱国,爱子胜于爱民。因此遂走上一人控党,一党控政,以政治部控制军队,以特务控制人民之重大途径。"因为"蒋经国学习苏联经验,与民主政治格格不入",他提出具体建议:"钧座应立即英断,派遣经国兄来美入大学或研究院读书,俾其能对于民主政治深切了解。"蒋介石哪里听得进去这样的建议呢?

蒋氏父子允许吴国祯夫妇离开台湾,却将其十五岁的儿子扣做人质,这是中国专制王朝惯用的做法。吴国祯跟老朋友、外交部长叶公超交涉,要求发给儿子护照。叶公超告之,这不是外交部可以做主的事情。吴国祯只好在美国媒体发表《你们的钱已在福尔摩沙建立了一个警察国家》一文。此文一出,美方向台湾施加压力,吴国祯的儿子终于拿到护照,得以搭机赴美。

吴国祯与胡适:谁违背了知识的真诚?

吴国祯。(Public Domain)吴国祯。(Public Domain)

如果说在"自由中国案"中,胡适及早抽身(辞去名义上的发行人头衔)以及在雷震被捕之后未能公开为之大声疾呼,是胡适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生涯中的一个瑕疵;那么,在吴国祯案中,胡适出尔反尔、奉旨写信和撰文批判吴国祯,堪称其一生中最大之污点,这一污点将直接影响胡适的历史声誉和历史评价。

胡适在信中引用一名美国访客的话称台湾为"桃花源",进而指责吴国祯无政治感、无常识、无道德感,污蔑自己的国家和政府。胡适拿出的一个主要证据是,在清华大学毕业后曾留美、留德的台湾糖业公司总经理沈镇南卷入匪谍案件,其死刑判决书上有吴国祯的印章——那么,吴国祯不也参与了他所批判的特务政治吗?这份证据显然是保安司令部向胡适提供的"炮弹",胡适当时是旅居美国的局外人,不可能看到绝密的卷宗。胡适毫不怀疑就加以引用,为什么不对其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呢?

吴国祯批评蒋氏父子的世袭政治,胡适在信中则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蒋经国都不可能成为蒋介石的接班人。胡适提出的理由是:"在政界,他在政府没有一席之地,不能发挥重要作用,他确切的位置是他父亲忠实的听差;在军界,他不受欢迎,而且他绝对没有宪法或组织上的管道能成为他父亲的接班人。"胡适并未像吴国祯那样进入政府核心圈,始终在学术界对政治做遥远的旁观者,对宫廷政治雾里看花。胡适先于蒋介石去世,没有亲眼看到蒋经国接班的过程,否则,他再读自己当年的文字岂不羞愧莫名?

在吴胡的这场论战中,作为后一辈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殷海光写了封不客气的信向胡适抗议,认为胡适不该受蒋政权利用,拿特务机关提供的材料去攻击吴国祯。同时,殷海光说,读吴国祯的文章"如饮琼浆"。

然而,殷海光不知道的是,胡适帮助蒋政权攻击吴国祯不是没有理由的。由俞国华负责分发的、类似于"总统特支费"的款项,在胡适名下,从一九五一年起一直馈赠不断。一九五一年两次共一万美元,一九五二年一次五千美元,一九五三年两次共一万美元,一九五四年四次共两万美元。一九五五年底,俞氏从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任上回台湾,再次分发给胡适五千美元。当时美国一般工人时薪两美元,胡适在普林斯顿大学东方图书馆任职的年薪不过五千两百美元。可以说,如果不是蒋政权馈赠的巨款,胡适不可能在美国维持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拿人手软,吃人嘴软,独立之人格就破产了。

胡适在中国学术界地位虽然很高,但其在美国谋生的能力却比不上吴国祯。当时,美国大学将胡适视为"白象"——认为其名声显赫,却未必有多少真才实学,所以他多年谋取不到一份教职。相比之下,吴国祯却很快就能在美国的大学中当上教授。

无意中引发江南案,为台湾终止世袭专制画上休止符

吴国祯。(Public Domain)吴国祯。(Public Domain)


蒋介石对待吴国祯、胡适等知识分子,如同古代帝王一样"倡优蓄之",当然更增加了情感笼络方式。比如,日本人送来珍贵水果,他分一半给吴;吴的女儿结婚,他送去一万美元大礼。蒋在日记中记载:"平生待人,未有如待吴者。"他企图以私人关系收服、笼络吴,得到吴无条件的忠心。

但是,吴国祯多年在美国生活,受美式教育,将私人关系与公共立场清楚分割,不吃蒋的这一套。当吴因为公共利益而触犯蒋时,蒋立即称呼其为"吴逆",是"神经错乱"的"人猿"。这背后是两套观念秩序的对立:蒋介石基本上是一个黑帮帮主或古代帝王,没有进入现代政治和现代思维方式的范畴。

以一时的胜败而轮,吴国祯是这场政治斗争的失败者,他一介书生未能撼动蒋家王朝在台湾的统治,只能一走了之,保全性命已是万幸。韩战之后,美国为了对抗中共和苏联两个大敌,虽明知蒋政权独裁暴虐,也只能勉强向其提供支持,吴国祯就成了牺牲品。个人命运被国际大局势所改变,吴国祯由此开始在美国演讲、撰述和教学的后半生,逐渐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一九六五年,他应聘到乔治亚州萨瓦纳的阿姆斯特朗州立大学担任东方史和哲学教授。

然而,吴国祯没有料到,在其去世前一年,他再度"败部复活",无意之间撬动蒋家世袭王朝的根基:一九八四年三月,作家江南前往吴国祯寓所采访,谈了两天,共十二个小时。随后,江南公开表示将写作《吴国祯传》,此事为其招来杀身之祸。

当时,蒋经国身体状况已出现问题,正在刻意培养蒋孝武接班。蒋孝武一九八四年访问南韩时受到接班人的礼遇,访问日本时也受到日本首相的亲自接见。就像蒋介石培养蒋经国一样,蒋经国也如此培养蒋孝武:安排蒋孝武先在情报系统中历练,对于警察国家来说,掌握了情报系统就掌握了半个国家。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蒋孝武立功心切,对写了《蒋经国传》侮辱其父亲的江南恨之入骨。如果江南再写出《吴国祯传》来,台湾政府将颜面何存?蒋孝武遂召集情报局长汪希苓等骨干,策划对江南作出"制裁"。他们决定找帮派出手,这样可掩人耳目。本来就是军人子弟组成的竹联帮头目陈启礼临危受命,蒋孝武亲自对其说:"事关国家利益,应该去做。"

陈启礼赴美,成功击杀了江南,江南再也无法完成《吴国祯传》了。但江南案震惊世界,美国联邦调查局迅速侦破此案,蒋经国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之下,只好放弃让儿子接班的计划。

江南案成为台湾民主催生的关键所在,蒋孝武失去接班的机会,李登辉方脱颖而出,台湾没有成为第二个三代世袭的北韩。曾劝谏蒋介石不要让儿子主持特务工作的吴国祯若是多活两年,见到这个情景一定会百感交集——在萨瓦纳的一次访问,意外地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后竟为台湾的世袭政治画上休止符。这是吴国祯发起的一次绝地反击,在放宽视野的大历史中,胜负有不同的定义,蒋氏父子才是失败者,吴国祯才是胜利者。一时的成败不是永远的成败,吴国祯和他坚守的民主自由的价值最终大获全胜。

这本书,台湾人应当阅读,中国人同样应当阅读。今天的中国,很多人因为对共产党的暴政极度失望,转而投向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怀抱,成为"国粉"和"蒋粉"。他们期待国民党"光复大陆",拯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却不愿自己做出奋斗和牺牲,亲身去争取和捍卫自由与人权。蒋氏父子统治的台湾,其残暴程度当然比不上毛泽东统治的中国,但绝对不是美好的"自由中国"。难道两岸华人的宿命是只能在两个烂苹果中选择"次烂"的那一个吗?"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极为有害——在国民党和共产党这对孪生兄弟之间游移,如同在希特勒的德国和斯大林的苏联之间选择一个"理想家园",根本就是自寻死路。如果读到《谁怕吴国祯?》这本书,"国粉"和"蒋粉"们会"睡狮猛醒"吗?

——RFA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