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8日星期一

曾慧燕:傀儡为媒 冯光宇妇唱夫随

20080819日,星期二

「别以为你只是一匹平凡的马,你只是收敛起你的翅膀,总有一天你会飞得很高。」一句高中同学的赠言,没想到成为纽约「中国戏剧工作坊」 (Chinese Theatre Works,简称CTW)创办人、艺术总监冯光宇成功的脚注。

东西方艺术功底扎实的冯光宇,集艺术总监、编剧、编舞、导演、制作、演员等于一身,堪称全方位戏剧专才,她以拓荒者的精神,用西方手法诠释中国传统戏剧,或以京剧形式演绎外国故事,以在西方舞台发扬光大中国戏剧为奋门目标,为西方人士欣赏东方艺术架起宽带网,在舞台发热发光。

异族婚姻 如鱼得水

如果说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有个男人,冯光宇的成功则离不开「像古代中国人」的爱侣史蒂芬凯派林(Stephen Kaplin)的鼎力支持。他们的关系有如「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两人是艺术伙伴、最佳拍档。

在美国从事中国戏剧投入大、收益少,难得的是,犹太裔的史蒂芬,甘于清贫,以在西方主流舞台弘扬中国戏剧为己任,并爱屋及乌,尝试用皮影戏让中华文化登上世界舞台。冯光宇不但以一个妻子的身分感谢史蒂芬,还要代表中国人感谢他无私的默默付出。

冯光宇的异族婚姻令她如鱼得水,在纽约这个世界性舞台上,中西合璧文化交流,使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

冯光宇说,CTW最近刚通过激烈竞争,获得亚洲文化基金会和台北文化中心等机构赞助,将赴台湾参加111日至4日在云林举行的国际偶戏节,演出《黄土地之歌》。这个演出,获得电视傀儡节目「芝麻街」人偶设计者吉姆韩森(Jim Henson)基金会赞助。由于这项申请向全美所有傀儡团开放,竞争异常激烈。冯光宇不无自豪地表示,到目前为止,CTW的每一个企划案都申请到经费。

冯光宇强调,《黄土地之歌》对CTW来说,是个特别的戏,因为导演是「面包与傀儡」剧团的彼得舒曼,《纽约时报》去年用显著篇幅图文并茂评论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她与史蒂芬就是1984年在他的剧团认识。彼得舒曼从未为其他剧团导过戏,令冯光宇「备感荣幸」。

贵妃醉酒 引她入门

冯光宇原籍南京,1955年在台湾出生。1976年她考入台湾文化大学中国戏剧系后,首次接触京剧,意外发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她说自己从小害羞内向,但为学会《贵妃醉酒》,不仅每次上课练习都选唱同一剧目,毕业公演时更毛遂自荐要扮演杨贵妃。

「当我学会《贵妃醉酒》后,感觉自己沉睡的部分都苏醒过来了,京剧的声音在我的血管里奔流,我的生命终于有了目标。」她即兴写了一篇题为《贵妃引我进殿堂》的文章。这一「引」,把她引进戏剧艺术之门。

冯光宇在文大四年,不断挑战高难度的京剧技巧。19838月,她获得来美国纽约大学深造的机会,师从美国儿童戏剧和戏剧教育先驱奈莉麦克瑟琳教授。

冯光宇决心投身中国戏剧艺术时,亲友大多不看好,她本着「坚持做自己相信的事」,克服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终在全美表演艺术界闯出名声。早在1986年,她就因演出《办公室的一天》(与伯特韦斯勃合导),获纽约州艺术基金会非主流编舞奖,奖金五千元。

1995年,冯光宇创办纽约「中国戏剧工作坊」,任执行及艺术总监迄今,并担任纽约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语言文化系讲师和北京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2002年当选世界傀儡艺术协会美国中心董事、国际交流事务主席,不但是唯一的华裔,还是唯一亚裔。

史蒂芬凯派林是皮影戏偶专家,擅长制作木偶、掌偶、皮影、表演、场景设计、编剧、导演偶剧教学等,获得七项东尼奖的百老汇秀《狮子王》,其皮影即出自他手。美猴王孙悟空十多个变化万千的造型,均是他的精心杰作。1995年,他和冯光宇共同创办「中国戏剧工作坊」(www.chinesetheatreworks.org ),试图借着融合中西戏剧文化及戏剧教育推广,透过结合京剧、皮影、玩具剧院 (Toy theater)、物品剧场 (Object Theater)的表演方式,将中国戏剧介绍给美国民众,推广京剧艺术。

爱神之剑 美丽误会

2007CTW在明尼苏达州大学「全美傀儡艺术节」首演的《二马》,呈现的是一位台湾艺术工作者移民美国的奋斗历程,其实就是冯光宇25年前只身来美的奋斗故事。

冯光宇1985年获纽约大学戏剧教育研究所硕士,比她小两岁的史蒂芬,1989年获纽约大学表演艺术研究所硕士,两人先后在纽约大学毕业,因经常在「面包与傀儡」剧团同台演出,接着又在美国许多前卫剧场中继续合作,有很多机会碰在一起,但也许未到时候,两人认识很多年后,才擦出爱情火花。

有次史蒂芬演出,他的父母专程从康州来观看,她注意到这对夫妇气质高雅,「一看就知道出身很好的家庭,很有教养。」

演出后史蒂芬介绍父母与她认识。冯光宇说:「您们的儿子很优秀。」史蒂芬母亲当即不无骄傲地表示,「我知道!」她以儿子为荣的那种神情,令冯光宇迄今记忆犹新。她说,若换了是中国父母,可能会谦虚地表示儿子没有别人说的那么好,还会数落儿子如何做得不够。

因此,她对史蒂芬母亲印象深刻。甚至开玩笑说,自己是先看上婆婆,才看上史蒂芬的。

她第一次注意他,是表演时看到他在点蜡烛,那时她还不知是犹太人的「光明节」,心想,这个人还满有情调的,后来才知是「美丽的误会」。

另一次冯光宇演出《三王》,穿着一件类似降落伞的莲蓬裙,出场时需要好几位工作人员帮忙拿裙襬,史蒂芬是其中之一,他后来开玩笑说早就拜倒在冯光宇的石榴裙下。

史蒂芬对冯光宇说:「妳知道我怎么爱上妳的吗?我第一次在『面包与傀儡剧场』,看妳表演剑舞,妳敏捷的将双剑挥舞得『飕飕飕』的,神气十足,我就警告自己得小心,别让妳的剑削了我的脑袋或刺入心脏」没想到,他还是被爱神之剑击中了。

史蒂芬开始追求冯光宇时,精心制作了一个手工钟送她,一来冯光宇那时身边不乏优秀追求者,没有把史蒂芬放在眼里;二来考虑到手工制作的东西「很珍贵」,不欲轻易接受而「欠人情」,因此,她藉词说华人习俗,「钟」与「终」同音,「送钟」恐让人联想到「送终」,婉拒了他的礼物,让他黯然神伤了许久。

冯光宇与史蒂芬交往后,发现他非常有爱心及善良,无论在地铁还是路上,凡是艺术家或乞讨者,他都慷慨解囊。冯光宇不以为然:「那些年轻力壮的就不必给钱吧!」他摇摇头说:「有些人从小生在破碎、吸毒或犯罪的家庭,根本没有正常生长的机会,在人生长跑的出发点就输了,我们要帮助这些人。」冯光宇闻言,为他博爱的胸襟深为感动。

她第一次到他家,发现除了书就是自己做的各式皮影、木偶及面具,唯独没有电视机。她奇而问之,史蒂芬说:「电视机有什么值得看的?我喜欢听收音机!」

「会不会单调些?」冯光宇问。

「我可以刻橡皮图章啊!」他打开一个个盒子装载的数百个作品给她看,「你愿意看我的作品集吗?在各式傀儡中,我最喜欢的是皮影。我的第一出影戏,题目是中国的唐代。」

冯光宇惊奇发现,他不仅读过唐诗宋词,所有英译的中国古今名著,包括道德经、易经他都念过了。他还跟她说:「我有个梦想,将来可以导演我最喜欢的《西游记》。」

冯光宇听他谈偶戏,提到心仪的艺术家,他总是眉飞色舞的评论其设计风格、创作观点等,最后的结论都是:「他是美国最棒的。」过了几天,提到另一位同行,他兴高采烈的细数其作品,同样带着赞叹的语气说:「真是美国最杰出的!」等到他以同样的口气称赞了七、八个艺术家时,冯光宇忍不住笑他了:「我以为『最』是独一无二。」

婚前,有次史蒂芬告诉冯光宇,他妈妈问他:「你为什么会喜欢一个中国人?」她问他:「你怎么回答?」他把十指交叉合拢说:「我告诉妈妈,我们就是这样的相投契合,我从来没有碰到一个这么像我的人。」

冯光宇大吃一惊:「我怎么会像一个美国犹太人?」她仔细分析,答案连自己都很吃惊:「我们实在是太像了!」两人父母都是在一个工作单位服务一辈子的白领阶层,两人都有个亲戚众多、感情和睦的大家庭。在家排行都是老二,更重要的是,他们误打误撞、胡里胡涂念了最冷门的艺术科系,并都决心投身这一领域。

冯光宇说:「他念的是全美国唯一有傀儡戏的康州州立大学;而我念的台湾文化大学是全台唯一有中国戏剧系的学校。我们又很不自量力的跑到纽约戏剧圈闯荡。」

史蒂芬于1994年开始追求冯光宇,当时她正在编、导、演《张生煮海》一剧,内容是探讨在美华裔下一代对文化认同的问题。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他说:「我希望我的另一半必须跟我合作无间,现在就看我们能否合作愉快演好这出戏。」

这戏排演了两个月,剧组全体人员包括冯光宇、史蒂芬等,每人只能拿到150元。史蒂芬制作了两件纸扎的火龙,还有螃蟹、海马、八爪鱼等道具,十分耐用,有的还用到今天。

冯光宇感动的是,有天她无意中听到史蒂芬接了个电话,请他去拍电影,每天一百元薪酬。史蒂芬一口拒绝,冯光宇问他为何不考虑?他说既然已答应你,就要守信用,不能见利忘义。于是,史蒂芬通过「考验」。相恋一年多后,双方家长都赞成这对恋人结婚,1995年,他们决定共结连理。

行礼叩头 千元红包

当冯光宇传出婚讯时,最高兴的是她在台湾的父母。两位老人家本来一直担心冯光宇将来的归宿,现在女儿终于「嫁掉了」,两老也不管女婿是什么族裔了,笑得合不拢嘴。

在小两口即将与父母见面前,冯光宇先给史蒂芬「打预防针」,她说根据中国人的规矩,女婿第一次拜见岳父母时,要行礼叩头。史蒂芬一脸认真地问什么叫叩头?冯光宇给他作了示范。待到冯光宇父母从台湾来纽约参加女儿婚礼时,冯光宇请父母双双坐好,随即与史蒂芬双双下跪连叩了三个头。这一来岳父母真是喜出望外,给了他一个一千美元的大红包。

事隔多年,冯光宇还不时跟丈夫开玩笑说,当初追求她时为了「通过考验」,辛劳工作两个月,才拿到150元报酬。现在倒好,一会儿工夫,只叩几个头,就拿了一千元。

她说,史蒂芬出身犹太人大家庭,但结婚这么多年,他家里没有任何人因她不是犹太裔而待她如外人。尤其以中国传统观念来看,她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如她不喜欢烧饭、洗衣,而不少西方人士娶中国妻子,很大程度是为了吃中餐。

史蒂芬说,他的家庭没有因冯光宇的族裔背景而对她「另眼看待」,是因为妻子的专业表现和能力,另外,他真心地对她说:「我真的很感激妳并不是一个只会在家烧饭打扫的太太。」

结婚时,知名剧作家、书法家王静芝赠她墨宝「神仙眷属」,她觉得「言重了」,但现在回顾,则觉得「非常贴切」。在爱情的道路上,她曾受过感情创伤,对婚姻本来没有憧憬。之所以愿意嫁给史蒂芬,是觉得他人品不错,值得一试运气。「但真的没有想到他比我想象中还要好得多。我很幸运。」

自从1995年冯光宇与史蒂芬在纽约创办「中国戏剧工作坊」以来,每年都要为筹措经费大伤脑筋。史蒂芬的家族成员成为该剧团的长期捐款人。

问史蒂芬以前有没有想过娶华人女子为妻?他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娶一个中国妻子,但自从醉心艺术后,他知道自己希望娶一个有共同语言的艺术家,冯光宇最初并不在他择偶的考虑范围。

筹措经费 焦头烂额

在美国传统上,傀儡只是演给孩子看的「玩意儿」,史蒂芬认为应发展为成人表演艺术。而描述中国古代生活的京戏,有人认为已过时,在美国属于少数族裔的艺术。如何突破时空、语言文化的限制,融合现代艺术,则是冯光宇肩负的使命。

婚后,史蒂芬有感而发,看看自己的履历表,与心仪的导演们都合作过了,也做了七出百老汇的戏,其中《狮子王》还得了东尼奖,对自己已有足够信心。

可是,他对冯光宇说:「我想,在美国像我这样做傀儡设计的不多,但像妳一心想发展中国戏曲美学的更十分难得,中国古老的戏剧在西方舞台应有一席之地,所以妳的工作比我更重要,我愿意帮助妳。」

他说到做到。小两口开始认真经营「夫妻店」──中国戏剧工作坊。这个非营利的剧社虽小,但如麻雀一般,五脏俱全:既要符合政府的各项规定设立董事会、健全的财务、保险系统,又要筹措经费、寻找办公、排练工作室、征招演员职员、洽谈演出、新闻稿、演出节目单等,巨细靡遗。

非营利机构经费有四个来源:一是向纽约艺术基金会申请活动经费;二是向民间基金会申请;三是票房收入;四是向社会人士争取捐款。

在海外从事艺术工作非常不容易,「中国戏剧工作坊」一年经费至少要16万元,为了筹措经费时常弄得她焦头烂额,她全心投入艺术,不穿名牌服饰,生活简朴。

有次工作坊租用的辨公室合约到期,房东要大幅加价,工作坊无法负担,冯光宇非常担忧焦虑,史蒂芬安慰她,把妳的忧虑交给上帝吧。结果,竟有人免费提供办公室给CTW使用。

还有一次,冯光宇也是忧心经费没有着落,三天三夜睡不好觉。第四天,一笔预算之外的12500元捐款到位,解决了燃眉之急。

冯光宇是基督徒,史蒂芬信的是犹太教。虽然宗教不同,但史蒂芬认为,他们的婚姻「是神赐的」。

「他就是这么个有安全感的人。我忧心剧社的开支而焦躁,他会悠然的安慰我:『咱们是做神要我们做的工作,一切需要自有安排。』」

冯光宇问:「你怎么认为我们的工作和神有关?」

史蒂芬不慌不忙答道:「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啊!当我们创作时,是和祂同在的。」

她不禁肃然起敬:「有太多的先生们给予太太们舒适的生活及保障,但有多少妻子会因为丈夫而理解生命深层的意义?渐渐的我重估他的灵性生活,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每天早上打坐、默祷读圣经。这看似简单的功课,却是旁观了十年后才开始,而且还做不好呢

!」

史蒂芬是素食主义者,对物质要求的标准非常低。他喜食豆腐干,甚至一般西人敬而远之的臭豆腐,他也百吃不厌。他每天早上都坚持打坐念经,完全进入忘我境界。「他好像进入一个精神世界,每次打坐后,都觉得他好像是从另一个世界回来的。」

随着年龄增长,冯光宇的秀发渐渐由黑转白,当白发越来越多时,冯光宇无法忍受,烦恼的寻找,一根根地拔掉。史蒂芬用忧虑的眼神看着妻子说:「妳这样子会变成秃子的。」

他看着镜子拥着她说:「妳就是老得像酸梅,也会是个很可爱的老太太。」冯光宇听得甜滋滋的直乐。他再补充说:「妳的每根白发都是智慧的象征,妳应该感到骄傲。」

冯光宇一脸满足地说:「每个女人,若都有个这样的男人,衰老就不是那么可怕了!」

爱屋及乌 笑脸相迎

冯光宇形容,日常生活,他们恩爱万分,像是静谧的小湖。但当他们排戏时,则是波涛汹涌的海洋,为了一句话的铺陈,或一个场面的处理各执己见、争个脸红脖粗是常有的事。

有个演员打破多次「观战」的沉默:「唉!我爸妈从不争吵,从小听同学们谈他们在父母吵架时的心惊胆战,无法想象,现在终于懂了。」

冯光宇笑说:「想想两个大人像两只斗鸡似的,真不好意思。不过一排戏,眼看又要摩擦生火了,我撇撇嘴:『咱们到小房间去。』一关上门,又是猫子吼叫的激情交战。几分钟后打开门,耸耸肩对他们说:『吵完了。』」大家都哈哈大笑。

他们争执次数最多的就是《西游记》,最初大家共识是只演前七章,到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为止。「既然是他的心头宝,这盘棋就由他先下,打好草稿,我一看就摇头:『太细了。这么多人物、这么多情节,要做多少皮影、演多长时间啊!』」

她提出删改意见,被点到名的人物,史蒂芬都舍不得「割爱」,甚至哀叫连连:「他很重要!这是美国人知道他的机会啊!」

他们的争执像拉锯战似的,在他的爱心力保下,原作改变不大,七个人做了两个月,才把皮影完成。第一次演出,美国观众反应是:「人物太多、情节太复杂,搞不清楚。」史蒂芬这时才相信「不能太沉溺在自己所爱的作品里」,接受冯光宇的意见,不但把戏删掉一半,而且用倒叙的方法重新架构。

1999年,当冯光宇从中国邀请几位优秀的演员、音乐家加入剧社后,史蒂芬更加忙碌。很多时候,他都得做文书工作,有次打电话,只听他说:「这个嘛……我得问老板。」

事后冯光宇问他:「你怎么能让太太当老板,还如此怡然自得?如果我嫁的是中国人,不太可能做得到。」

有次冯光宇在任教的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举办活动,史蒂芬也来参加。结束后一名学生走过来悄悄对她说:「老师,妳的婚姻好幸福喔!」

冯光宇笑问:「妳怎么知道?」「当妳在台上说话,我注意到他动也不动全神贯注的凝视着妳,眼睛充满爱意!」

史蒂芬不仅对冯光宇好,还爱屋及乌,对中国来的演员合作伙伴也特别帮忙,永远笑脸相迎。

剧社的中国演员李吉岭说:「我们来了那么久,只看过史蒂芬的笑脸。」为了协助他们演出冯光宇编导的、用英文演的京剧《小红帽》,他一字字翻来覆去的教演员们。一天演猎人的任玉成从书房出来说:「史蒂芬好可怜,教我教到累得睡着了。」

剧社的人看着史蒂芬总在冯光宇指挥下默默做事,编了个三句半的顺口溜打趣小两口:「土生土长美国人,三十好几没娶老婆,终于找到个冯光宇折磨。」冯光宇问史蒂芬为什么那么有耐性,他回答:「除了为妳,我很佩服他们在舞台上专业精湛的表现。还有,他们一句英文都不懂,居然敢来美国闯荡,太勇敢了。」

当工作坊的成员都顺利通过移民局的难关拿到合法身分时,其他有同样困难的演员们闻风而来求助取经,大多是下班后深夜来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在皇后区的爱巢简直变相成了移民服务处。有天过了午夜12时,他惊讶的说:「今天晚上怎么没有客人?」冯光宇说没有,他开心得几乎欢呼起来:「咱们可以睡觉了!」

1957年出生的史蒂芬去年做50岁生日,前来家中祝寿的人川流不息,把他们的公寓单位挤得水泄不通,甚至有人担心楼宇结构可能不胜负荷,由此可见他受欢迎的程度。

婚前,婆婆曾嘱托冯光宇:「我的儿子那么有才华,又那么勤奋努力,为什么没有得到他应得的名和利?我把他交给妳,妳要帮助他成功。」

冯光宇安慰她:「做艺术本身就带给我们许多快乐,也是本分。有名利固然好,但不是最重要的。」她一直非常欣赏史蒂芬不求名利、脚踏实地、不但尽本分、甚至超出本分的工作态度。

冯光宇诚恳地对丈夫说:「我需要你的支持,但不希望你为我牺牲太多,更不希望我的成功是站在你的肩膀上。」

相知相惜 夫复何求

令她高兴的是,当初史蒂芬的妈妈要求她帮助儿子成名,她终于不负婆婆所托,帮助丈夫以《来自中国的三个传说》获得代表全美戏剧协会设计最高奖的「修斯最佳设计奖」。另外,他所在的「伟大小工程剧场」还先后获得美国纽约外百老汇及外外百老汇最高奖──

奥比奖,以及世界傀儡联盟美国中心杰出傀儡艺术奖。史蒂芬对妻子也心存感激。

2005年冯光宇带团到中国河北唐山参加第一届国际皮影艺术节,以《三个女人,一台台的戏》一剧获选最佳短剧目奖及最佳编导奖。其他作品如《小红帽》,以京剧形式演绎西方童话故事,或将《牡丹亭》采欧洲玩具剧场模式演出,总是让人眼睛一亮。

演出后冯光宇请同行发问。一位导演问了个私人问题:「你们能否用个最短的句子来赞美对方?」冯光宇脱口而出说:「他像中国人。」接着又补充:「他像古代的中国人。」观众们热烈鼓掌。

「其实,我心里还有句话要补充的,就是『温良恭俭让』。我不知道他读过没有,可是他很自然的都做到了。如果他骨子里是个中国人,我们这还算异族婚姻吗?」

转眼,两人结婚已经13年,冯光宇对史蒂芬不但充满爱意,更是满怀感激,两人充分分享生命深层的意义和心灵的交流。史蒂芬非常能够领会她的意图,无论任何事,只要把要求告诉他,都做得又快又好。她表示,人生道路有此「牵手」,夫复何求。

一路走来 贵人扶持

「芝麻街」电视玩偶创作人吉姆韩森遗孀(Jane Henson)一直对冯光宇夫妇喜爱有加,夫妇俩获吉姆韩森 (Jim Henson)基金会推荐,明年1月起冯光宇将到以表演艺术闻名的马里兰大学担任中国戏剧博士班教授,史蒂芬也将在该校教授傀儡设计。

她说,1997年至2001年她出任纽约「悦龙皮影剧团」的艺术总监,后来悦龙与CTW合并,接收了数百个珍贵皮影。其中一批皮影来自红门皮影剧团创办人Puline Benten。她的继承人Jane Henson一生从事中国皮影艺术,源于12岁时观看Puline Benten主演的中国皮影戏《白蛇传》,自此在幼小心灵播下中国艺术的种子,她希望后继有人,后来物色到冯光宇夫妇创办的「中国戏剧工作坊」,冯光宇现在同样希望有合适人选传承。

冯光宇非常开心中国戏剧能够进入美国主流大学。不过,她惋惜她的恩师、台湾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盷已经看不到这一天的到来。

她回忆,曾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的张其盷,有次听冯光宇跟他谈希望在海外弘扬京剧艺术的理想,「他颤巍巍站起来,非常激动地跟我说,你一定会成功。现在回想,我那时就像一个不知轻重的小女孩在讲述自己的梦想。」

她另一位「要感谢的人」,是台湾师范大学的张起钧教授。他早就预言:「你非常聪明,你将来的成就是国际性的!」冯光宇说:「那时我还未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由于他看重我,令我开始重视自己。」

她果然不负众望。2001年,她与史蒂芬合编、导演的《玩具剧场/牡丹亭》,获国际傀儡戏剧协会美国分会颁发杰出傀儡戏剧艺术奖。

她一路走来,遇到不少「贵人」扶持。如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胡耀恒,由于器重她,表示愿意帮助她获得赴美留学的奖学金。

她说华人父母都十分重视子女教育,她以自身经历奉劝华人家长,有些人可能一辈子找不到自己的兴趣,如果子女一旦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应该鼓励他。若做得好,钱自然会来。她觉得非常幸运,年纪轻轻就找到自已喜欢的事情,没有虚度生命。「因为喜欢才可以做得好。」她说,她幸亏有宗教信仰,「当天使不敢去的地方,傻子一步跨过去了。」

他们夫妻都是「工作狂」,几乎全年无休,中国表演艺术占据他们生活的全部,每年至少要排一个新戏。迄今,冯光宇自导自演的戏曲包括《三个女人,一台台的戏》、《十二生肖》(与郑淑芸合导)、《孙悟空在美国》(与史蒂芬合编、导)、《孙悟空出世》(与史蒂芬合编、导)、《老虎的故事》(与史蒂芬合编、导)、《昆曲皮影/白蛇传》(与史蒂芬合编、导)、《京剧昆曲/小红帽》(编、导、演)及《玩具剧场/牡丹亭》等。

冯光宇说,与其说她以中国戏剧为奋斗目标,不如说是一种享受。她清楚自己的人生价值,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会浪费生命。

她说,在美华裔应该意识到,中国戏剧要想在世界舞台及西方主流社会占一席之地,需要华人小区的支持。有时剧社应邀到一些学校演出,华裔学生看到他们都非常兴奋,引以为荣。她说在美华裔还未意识到资助艺术事业的重要性,她呼吁华人应踊跃捐款,保存自己母国的文化与传统,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能向历史交白卷」。


(北美世界日报《世界周刊》2008/08/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