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1日星期日

牟传珩:孙文广教授独立参选联想

——"向不可能挑战"


最近,山东大学年逾古稀退休老教授孙文广先生,身体力行,面对现实,践行民主权利,独立参选人大代表被阻拦,受到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在中国民主不彰的现实条件下,独立参选风险极大,而且几乎不可能成功。这一点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已为全国各地大学校院民主竞选失败记录所证实。孙文广教授对此也很清楚,但却明知"不可能"而为之,令人不禁想起,上个世纪60 年代法国巴黎大学生示威游行时喊出的一句口号"面对现实,向不可能挑战!"。这口号响彻全球,至今还在引领人类的伟大壮举。孙文广教授挑战大风车般的独立参选意义正在于此——以行为连结行为,最终"不可能"就将成为可能。


此据美国之音记者申华2007118日香港最新报导:山东大学有关方面试图通过行政干预等手段,阻挠退休教授孙文广竞选区人大代表。孙文广教授说,他以独立参选人身份继续参选,但是校方直接或者间接为他的参选设施障碍。山东大学一名职工家属谈到孙文广教授参选人大代表所陷入的处境时说:"我听说,学校里为这件事情闹得不轻。国内哪有什么民主啊,只要不闹事,平平安安的就行。"《大纪元》记者辛菲也报导:山东大学退休教授孙文广以独立候选人的身分参加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校方通过行政干预等各种手段阻挠。学校公安数次撕毁孙文广的竞选海报、收走他的展板,校方要求学生不要投票支持他,日前更是公开指称他 "政治思想有问题"
孙文广教授称,山东大学于117号召开了党员紧急会议,谈到了学校出现了一个独立参选人。山大下属一个学院在学生干部中也做了类似工作,动员学生不要支持孙文广参选。"他们把学生的班长找去开会,说孙文广怎么样、怎么样,说有的人要以独立候选人。这就是我了,山大就是我一个嘛(他们说)这个人政治思想有问题、这样的人怎么能选呢?你们不要去听,不要听他去演讲。如果有人投他的票,一定能够查出来的。查出来后,对学生要进行处份。这是恫吓了,违反选举法。"据说学校还诬称孙文广"和境外反华势力勾结,反对民主选举"。这种诬陷、摸黑手段令我联想起27年前,湖南师范学院独立参选学生代表陶森(他领导了当时最著名的大学生民主选举团进京请愿活动)于 1217日写给我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谈到学生竞选被诬陷、摸黑,惨遭打压的情况:

返学院后(指大学生民主选举团进京请愿回校),由于省委毛致用、院党委苏明、李秋枫,姚立成等及特工人员的分化瓦解,威逼利诱,招降纳叛,造谣惑众,一部分学生代表投降了叛卖了,添油加醋地说我"借民主选举反毛致用、进而反华国峰、达到个人野心的目的""在京与民刊搞反革命串连""出卖情报、里通外国"、"要发动第二次文化大革命"、"要打倒省、地、市的干部"等等八大罪,把学院搞得一塌胡涂。一部分同学迷惑不解,一部分同学心灰意懒,一部分同学愤怒至极。更为恶毒的是,院方大整我的专案,又派人跟踪、监视我的一言一行,还勾结社会上的流氓企图利用"挑色事件"来对我进行毒打和暗害,幸亏我一贯正派,无隙可钻,但我仍处于重重包围的危险之中。这几天美国之音的播送中国上层消息,形势好转了一些,在同学心目中,我总还算一个坚持到底的战士。

我院选举迟迟不予公布程序,检讨也没有作一个,院方正在摸同学的情绪,总想利用有利时机将我压下去,而选上他们中意的代表。我一面准备下一步选举时站出来竞选,作最后的斗争,一面走访群众征求意见,一面汇总材料,刻印后一定奉上一阅。

那年,北京各大院校独立参选活动风起云涌。特别是北京大学也沸腾起来。当时我特意应陈而晋之约前去考察、见证北京大学学生竞选人大代表活动,天天在北大"三角地"看大字报,了解竞选学生的各种观点,并到学生宿舍广泛与代表性较强的学生交谈。我记得当时分别与王军涛、方觉、房志远、费远等交谈,而与房志远接触较多。记得当年王军涛在《竞选宣言》中写道:"中华民族的复兴过程一定要以实现政治民主化为条件。……我的竞选,是为了促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不管是否当选,我将为这一崇高目标奋斗终生。"记得最令人鼓舞的那天,是胡平在该校礼堂发表竞选演讲,进行辩论。那天我与尔晋一起,早早来到北大哲学研究生宿舍,看望、鼓励胡平。因他即将登台亮相,故很不轻松。那天该校礼堂座无虚席,连走道和窗台上都满是人,主席台上下全都是各种录音设备,在京的许多中外媒体记者都在现场

也曾是那次竞选运动领军人物之一的陈子明先生,去年在寄给我的《囹圄文集》大作自序中回忆这段历史时写道:

1980年秋冬,停刊后的《北京之春》、《沃土》等民刊编辑部成员又投入了北京高校的基层人民代表竞选运动,王军涛、陈子华、姜渔等人在八所高校同时参选,李盛平、胡平、陈子明分别在北京大学一分校、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当选为西城区和海淀区人民代表。在竞选运动期间,我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一次有 70多名学生人民代表、正式候选人和竞选人参加的会议上,对于这一运动的目的和作用作了四点归纳:第一,是支持改革路线。当时,留恋"文革"路线的凡是派,怀念十七年传统的还原派,以及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改革派正处于政治僵持状态,高校竞选运动的冲击,使旧的力量均势瓦解,新的政治平衡产生。第二,是锻炼一代政治新秀。当时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年龄在25 岁到40岁之间,是二十年艰难困苦筛选出来的一批先进分子,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掌握了现代的科学知识,在校期间再受到一次民主政治的洗礼和熏陶,本人受益终身,社会也将受其影响。第三,是提高思想解放档次。在竞选运动中,各种"固定模式型"的思想方法均受到批判,不论是斯大林主义传统模式,中国古代封建传统模式,西方文化传统模式还是东欧日本改革模式;出现与前十年截然不同的新的思想走向。第四,是推动人大制度建设。竞选运动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开创了先河。

陈子明先生的上述四点归纳可谓那次运动的一个概括性认识。然而,就是这样一次意义重大、充满希望的运动,最终遭官方打压而失败,中国至今未实现人大代表竞选产生的目标。而今,据报道山东大学已经内定了四个候选人,让大家投他们的票。而孙文广教授作为独立参选人却倍受刁难与阻挠,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大制度的非民主性。孙教授在接受《参与》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参选过程对我来说更重要。我的朋友虽然对我参选的事情很支持,但对是否能当选并不看好。我就是想打破目前选举这种死气沉沉的气氛,我的参选也是对选民只能在名单上划圈这种现状的一种反抗和示威,能选上当然好,选不上在五年后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参选。最近一个月,因为有大量工作要做,我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作为一个公民,要珍惜自己的被选举权与选举权,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作为一个教师,身教重于言教,参选就是一种身教。孙教授表示:"对于一个 73岁的,目前还受着警方监控的老人来说,似乎是不可思议的,我将陆续把这次竞选中的资料发到网上,供人参考,这也是中国走向民主的一项记录。"多么可贵的一位老教授,身先垂范,有胆有识,令人敬佩,让人感动。只可惜今天这样从自己足下开始,以践行宪法权利为起点,推动民主进程的人太少了!

孙文广教授堪称中国不仅有良知,而且勇于民主实践的优秀知识分子代表。孙文广先生的壮举,不在结果,也不在内容,而在过程,更在于它的形式意义和启蒙作用。正如他对选民演讲时所说的那样:"民主宪政之路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中国人的真正站立在于以人权立国!"在此,我禁不住要为孙文广教授的独立参选,"向不可能挑战"精神再喝一声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