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香港的城中熱話,無疑是「國家發展成就館」。根據文體旅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科學館將遷往沙田香港文化博物館,科學館原址將改建「成就館」。消息傳出,全港沸騰,我在臉書上所分享的帖文,「派嬲」者眾。無他,科學館和文化博物館都是香港人重要的集體回憶;拆除文化博物館,更象徵着消滅香港文化。
為何港府想將成就館放在科學館原址?筆者認為有兩個象徵意義。首先與「一國兩制」有關。科學館旁就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將來一個館介紹香港,另一個館介紹國家成就,就能夠在空間布局上象徵一國兩制;若「成就館」的建築規格高於歷史博物館,更能夠象徵一國高於兩制。第二,「成就館」的選址與當年高鐵總站一樣,不選在新界而選在香港的心臟地帶,象徵中央擁有香港的全面管治權。由於「成就館」的本質是政治工程,因此不惜工本在市中心安插政治圖騰,反而是最符合初衷的做法。
「成就館」早於1939年由前蘇聯創立
在香港搞「國家發展成就館」,一言以蔽之,是將香港納入社會主義政治文化重要的一步。「成就館」是社會主義陣營的招牌產品。社會主義陣營要向資本主義世界彰顯其優越性,興建成就館、舉辦成就展是重要手段。1939年於莫斯科建成的「蘇聯國民經濟成就館」(Выставка достижений народного хозяйства СССР),就含有「成就」(достижений)一詞。在一黨專政下,「成就」一詞具有意識形態意義,它是全黨全軍拼死換來的革命成果,觀眾們就算是社會賢達,觀看時也必須懷着崇敬、虔誠的心,例如1954年北京「蘇聯成就展覽」設有美術館,曾經居港的中國畫家葉淺予興奮地說:「這次展覽會上陳列的蘇聯珍貴的美術作品,給中國畫家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每一幅作品都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的。」
社會賢達如此,平民大眾更必須組織起來進行宗教膜拜。1955年,蘇聯建設成就展覽移師廣州舉行,官方成立「學工會」,全名是「蘇聯展覽會廣州學習蘇聯技術文化工作委員會」,目的是幫助工農業和文教藝術方面的科學技術人員、作家、教授、工程師等「有系統,有實效的學習蘇聯先進科學技術和先進工作經驗」。單是講解員便有四百多名,首日入場人數三萬多,意見簿上寫滿「偉大的友誼,崇高的理想,人類的榜樣,世界的光輝」等洋洋灑灑的觀後感。
戰後共產國家紛紛以「成就館/展」作為宣傳與政治工具
成就館作為一種社會主義文化,大致有四個特點。
第一,由老帶新,將成就逐級傳達,方便複製,擴大影響。社會主義老大哥固然最有資格搞成就館,社會主義陣營內其他兄弟國家例如1955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十年社會主義成就展覽會」,對於中共可能更為驚艷,因為它用了十年時間,機械工業產量已達戰前最高水平的兩倍,一來彰顯了社會主義優越性,二來折影了重要信息:小國成就也可如此,中國一定能夠超英趕美。
第一次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後,終於輪到中國搞自己的成就展覽了。對內的,有例如「潮安縣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成就展覽會」,展示如何連續三年擁有「畝產千斤縣」的光榮稱號,各縣各鄉紛來學習;對外的,中國開始向亞非拉國家展示自己的建設成就。例如1957年在緬甸舉行經濟成就展,香港《大公報》的標題是「展覽經濟巨大成就,展覽館建築材料全由國內運去」。換言之,蘇聯的建設模式和展覽模式已經在中國複製,中國已經由「學習者」變成「策展者」。「社會主義建設」固然重要,但「成就館」某程度上更為重要,這是讓人服膺於社會主義和共產黨的必不可少的政治宣傳工具。
第二,既然「成就」是彰顯黨國之功,策展過程便貫徹了黨國權力的運用,展品、參加者,都經過政權精心挑選,相關的文字紀錄在在編織着「偉大」的故事。再回到上面提及的1954年北京蘇聯成就展覽美術館,香港《大公報》報導齊白石會見的貴賓是蘇聯七十三歲的老畫家、蘇聯藝術研究院的院長、「斯大林獎金四次獲得者」亞·米·格拉西莫夫。後來的蘇聯建設成就廣州展覽,新建成的廣州中蘇友好大廈場地面積比本來最大的嶺南文物宮大了一倍。
第三,既然成就館是一種宣傳工具,當社會主義陣營決裂時,成就館便難免變成政治鬥爭工具。文革時期,中共仍然在古巴、羅馬尼亞、贊比亞等國舉辦中國成就展,作為一種軟實力拉攏第三世界,抗衡蘇聯的影響力。中蘇決裂後,香港左派報紙對蘇聯的成就展覽嗤之以鼻,不予報導,相反只有右派報紙予以報導,頗有揶揄中共的味道。
「成就展」曾用作統戰港、澳人士工具
第四,成就展有明顯的統戰意義。上述1955年蘇聯建設成就廣州展覽,其中一個目標觀眾就是港澳人士。改革開放後,在港統戰機構亦舉辦過例如「中國體育成就展覽會」。不要以為體育成就展覽就沒有政治意味,1983年第五屆全運會期間舉辦的「振興中華」體育成就展覽,就開宗名義要突出建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體育成就。
「成就」一詞,並不中立,「成就館」更是中共擴張政治影響的重要文化工具。將來在香港的成就館建成後,香港人除了繼續會被禁止講「香港曾是殖民地」等客觀史實外,還將進一步被置於文化極權之中,必須採用成就館的角度敘述中國歷史和現狀,思想控制更為嚴峻。
鏡頭去到1965年。大會堂舉辦中國玩具展。某左報說有一位八十五歲的老公公,不管要排除站多久,每天都要去參觀一次。他說:「因為,我終於看到了中國第一!」
將來圍繞着成就館的敘事模式,大體也離不開這個。
- 楊穎宇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