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連續三年的移民退學潮,特首李家超表示最壞情況已過去,看來人口快由低谷回升,但香港人口下降承受多重壓力,當局需要做實事,不是單憑口部講好香港故事就可以扭轉形勢。
由2019年開始,由幼稚園到中小學都出現學生退學潮,除了反映移民潮持續,更代表今次移民潮會產生跨世代的作用,直接影響香港現時人口供應之餘,更大力拉低下一代的人數。
根據《明報》報道,去年幼稚園高班至中五學生人數,共流失二萬七千多人,是2019年之前十倍有多。每一級別計,學生減幅由3.6%到7.5%不等,以中五學生減幅最大。可見家長的考慮,是認為子女升中五才移民較合適,由此推想,不少香港人未走,不外在等候適合時間才離開,移民潮不會短期內消失。更嚴重是,不要少看每級流失率只是單位數字,因為累積起來,每年流失4%至5%,同一班學生由幼稚園升到中五,可能只剩下半班人。未來十年八載年年如是的話,香港或會出現人口斷層。
尤其是香港生育數字由2016年起年年下降,由一年超過六萬嬰兒誕生,降至2021年不到三萬七千,減少大約四成,比起2011年的高峰數字(95,451),跌了更超過六成。現時新生嬰兒每年不到四萬,若由於移民潮再減去一半,與2010年代每年平均新人類數字六至七萬相比,只及三分之一。
香港是發達地方,生育率低本來並不奇怪。過去三十年,生育率最高年份(1994)也不過是1.355(每千婦女生育1,355名嬰兒),但生育率一旦低於這個低水平,也可以反映社會經濟政治狀況的不堪,如千禧年頭五年,沙士危機、樓市泡沫爆破、23條立法等等危機浮現,生育率只有0.9到0.941。同樣,生育率由2019年的1.064驟降至一年後的0.883,再跌到2021年的0.772,除了與一些常有的社會趨勢有關(遲婚、獨身增、生育少等),原因當然離不開疫情和《國安法》下香港制度的根本改變,與及隨之而來數以十萬計的移民潮。
歷年來,香港女性在香港以外地方所生的嬰兒,一歲前被帶回香港也為數不少(接近二千),但2019年開始大幅減少三分之二,除了疫情之故,2020年中實施《港區國安法》也許是另一阻力,值得繼續留意。至今,香港生育率不但追不上歐美國家,比起亞洲較發達地區,如日本、新加坡、台灣、韓國等等,由2019年仍稍高於台灣及韓國,變成包尾第一,顯然與過去幾年的移民潮有關。
正本清源,要遏止學生退學潮,要香港人口增長恢復動力,就先要香港人回心轉意,放棄移民之念。不過,《國安法》實施後,正如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所批評,香港的人權自由民主法治都出現倒退,正是眼下香港移民浪潮的主要推動力。
根據幾位學者去年一項調查硏究*的發現,隨着香港局勢轉變,三成受訪者打算移民,包括一成對移居中國大陸感興趣,另有二成則有意移民其他地方。該項研究提供多項統計分析,其中一項特別值得留意,就是受訪者有意移居大陸還是外國,與他們對香港法律制度是否信任有關。
該分析指出,受訪者對香港法律制度,包括能否保護市民權利、能否保護所有市民的利益、是否通過合理程序制定法律、法官能否作出合理的判決等等,若欠缺信心,大多有意移民外國,而傾向信任法律制度的受訪者,他們年紀較大,則有意移民大陸。調查於《國安法》實施後10個月左右開始,問卷所提及的法律制度當然包括《國安法》。
對新香港新法制不滿移民外地,相信不難理解,但對於新制度感到滿意者,卻有意移民大陸,未免匪夷所思。幾位學者認為,滿意《國安法》的人士,信任中國政府管治能力比特區政府更多,所以倒不如長居內地。加上生活成本較便宜,空間更大,有此選擇也是順理成章。
換言之,香港基本格局巨變,導致支持反對雙方都見異思遷,只不過遷徙地不同。因此,要扭轉移民走勢簡單不過,大可一箭雙雕,將法治歸回原位,既可重拾移居外地者的信任,也顯示特區政府的自治能力,讓在大陸居留的港人信賴。
當然,即使順利系統還原,不等於走了的便會回來,不過若不還原,要走的肯定將繼續走,到時香港好故事繼續在說,也改變不了人才短缺、人口衰退、年齡斷層的局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