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6日星期三

陶傑:盧沙野犯眾怒


中國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在法國和歐洲犯眾怒,因為盧大使以流利清晰的法文,在法國電視台悍然宣示了三點:
1,「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只是一個感覺的問題(une question de perception )。」
2,「在歷史上,克里米亞從一開始就是俄羅斯的。」
3, 「在國際法中,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沒有實質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來實現其主權國家地位。」
盧沙野如何評論毛澤東,反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一旦扯上烏克蘭等,對於法國和歐洲,「盧三條」俱有巨大的爆炸性。
為什麼法國和歐盟震怒?第一,俄國對克里米亞和烏克蘭的侵略如果只是一種「感覺」,感覺可以很虛無——例如你感覺一所房子裏有鬼,是你自己活見鬼,別人見不到——那麼1937年之日本侵華也可以是中國單方面的「感覺」。這正是中共自己批判的「歷史虛無主義」(這個問題其實極有趣味,以後再詳說)。
第二,所謂「從一開始」,用詞較為新頴,歷史是幾時「開始」的?亦即「自古以來」,「自古」從幾多年?由挪亞方舟開始還是女蝸煉石補青天?這是中國人社會「差不多先生」喜歡掛在嘴邊的另一個令人厭煩的詞彙,不必再浪費時間駁斥。
第三,一個國家的主權地位(le statut effectif ),原來必須由「國際協議」(l'accord international pour concrétiser ) 來形成。1644年順治登基開創大清國,有沒有經過國際協議承認? 1911年的中華民國、194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部是叛亂和內戰的結果,又經哪一項「國際協議」批准成立?
反而辛丑條約是八國聯軍後共歐美十一國與清國達成的國際現代協議,符合盧沙野標準;但盧大使所代表的那個國家卻一直認定1901年的辛丑條約是「民族恥辱」或「不平等條約」。
如果「國際協議」指聯合國憲章,則盧沙野更大錯特錯。烏克蘭、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是聯合國會員國,波羅的海三國還是歐盟會員。聯合國和歐盟,俱是國際協議的組織。
何況一個主權國的出現,不一定要「國際協議」批准。英國簽訂南京條約的清國,1644年正式成立時,只經吳三桂投降、滿洲軍隊將崇禎皇帝逼吊死在煤山,現場並無任何「國際機構」批准、驗證、監督。
1945年8月,日治之香港重光,根據年8月15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發佈盟國第一號命令,經美國總統杜魯門電告英國首相邱吉爾確認,並由蔣中正代表中華民國與英國達成協議,授權夏愨少將在香港代表英國政府及蔣介石雙方受降。
因此戰後殖民地香港的英國主權,亦獲得此時的中英美三方國際協議確認。
一個國家的主權地位,可以經由一項國際協議催生,也可以沒有。盧沙野又錯了。
盧沙野混淆了「國家」(Statehood ) 、「政權」(Regime )、「政府」(Government)。以及這三者與「主權」概念的關係。
而中文「國家」,又往往混淆了State、Nation、Country 三者的定義。這一點, 三十年前我就說過,不再重複。
盧沙野可能太急於向西方說明中俄攜手建立的「世界新秩序」,當晚詞不達意,犯了基本錯誤,被法國政府和歐盟逮個正着,趁此將尷尬的「馬克龍問題」,轉移成「盧沙野戰狼問題」掩蓋。
或有人會說這位盧大使可不可以「七少一次當幫忙」,中西文化之間的隔閡,再次證明,是不可踰越的。

(下右為辛丑條約國際協議文本👇

為什麼說「國家」是一筆超級糊塗賬 ?


——作者臉書,标题为转贴所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