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7日星期一

王德邦:苦难才是良心的祭品——怀念我的老师廖邵群

 王德邦 黑夜问灯 2023-04-14 Posted on 广西

得悉我高一班主任廖邵群老师,五十余岁便英年早逝,我很悲痛,但并不吃惊。

因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看她与时违和,苦苦撑持,便为她生命捏着把汗,最后她熬进了21世纪,已属不易。

廖老师是中国包产到户首倡者、曾被称为"广西纳吉"的大右派廖基豪(后改名王定)的女儿,列身文革后权力集团重点培养的接班对象,逝前任省级党刊主编,却因"不合时宜",而在心身倍受煎熬中过早离世。

初见廖邵群老师是198291日,全州高中新生入学报到。当天廖老师那挂着汗珠白皙如玉的脸盘洋溢的微笑,真是光彩照人,让人惊诧于现实竟有比电影明星更靓的面容,而她轻言细语对学生的嘘寒问暖,可媲美于优美的乐章。 

  全州高中

当廖老师听到我来自白宝公社时,她说:"那可是个艰苦的地方。今年全公社就考上你一个重点高中。不容易啊。今后学习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可随时跟我讲,不要顾虑。"这让我至今难忘。

廖老师时年34岁,是两个上小学孩子的母亲,在教学上不仅担任我们的班主任,而且还兼三个班的化学课,可想而知教学与家务工作的繁重。然而,廖老师每天都神采奕奕,毫无倦怠,晚自习前还常到班里讲励志故事,为我们学习鼓劲加油。只是每每讲到民间疾苦,廖老师常情不自禁地凄然泪下。

廖老师对本班学生发自肺腑的关爱,让别班师生怀疑她心存偏袒,以致有师生误传,若招惹廖老师班的同学,便有麻烦。

有一天早操前集合,因还没喊立正,我便无意间将双臂交叉抱于胸前,结果被学校督促早操的体育老师上来拍了一掌。这恰巧被在远处的廖老师看到,只见她快步赶来,那体育老师不知是看到了廖老师,还是有别事,急忙走开转向别处。

我当时心想,这下我丢了班级的脸,可能得挨批评了,于是硬着头皮,准备挨骂。然而,廖老师近前时,却柔和地问:"那老师拍疼你没有?"竟毫无责怪之意,却满含关切之情,让我当时感动得双眼发涩。

198345日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前往县体育场,给安葬在那里的蒋继璘烈士扫墓。当校长介绍蒋继璘女士参加1948年全州暴动而被杀,我看到廖老师伫立于墓前默默垂泪,最后校长说蒋继璘烈士遇难时留下只有8个月的孩子,就是今天到场的廖邵群老师,全场学生不禁发出了一阵惊呼。只见廖老师含泪上前给扫墓师生深鞠一躬,以为感谢。

直到此时,我们才知道教我们近一年的廖老师,原来有如此惊心的遭致,而这近一年中,她却从来没有给我们提起过自己的身世。要知在文革后,老革命后代,烈士遗孤,可是耀眼的名头,令很多人艳羡。

19835月,文革后第一个重走长征路的国家某报总编,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全州。廖老师因是烈属,被当地政府抽调去参与接待。她回校后跟我们讲述那总编沿途所见民众疾苦,几度哽咽,说中国解放三十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挣扎在饥寒交迫中,社会却不曾正视,媒体也罕有报道,真是愧对先烈!

廖老师深具悲悯情怀,忧心黎众疾苦,关爱社会弱小,直面人生百态,显然与她苦难经历相关,同时也深受其父廖基豪遗传基因与精神传承影响。


  包产到户首倡者——廖基豪

廖基豪1956环江县长与县委书记任上,深入社会调查,尊重民情民意,针对合作社"大跃进"引发产粮下降,进而饥荒显现,而提出了包产到户,并在自治区党代会"针砭时弊,批评昏庸领导,建言加强法制,善改时政"。(参见200301期《炎黄春秋》刊载的《中国包产到户首倡者王定的遭遇》)

起初,宜山地委批示:各县可参考,环江可试点。1957116日,《广西日报》正面报道了环江"包产到户"的消息;同月27日,《浙江日报》也刊登了永嘉县委书记李云河关于"包产到户"的专题报道。

然而,很快风向急转,反右潮起,廖基豪被划定为极右,扣上"广西纳吉"荆冠,成为广西第一大右派。

所谓"纳吉",是匈牙利共产党杰出改革派领袖,两次出任总理,但在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叛国罪和推翻人民共和国制度罪"判处死刑而绞杀由此可见当时有关方面对廖基豪定罪之高。

与此同时,廖被株连,不仅承受批斗之苦,还被扫地出门,住到四面通风的圩亭,后好心人腾出一间房,方得暂时延喘廖基豪之妻叶葵仙时任财政科副科长,逼离婚,誓死不从,被罚到酒厂服苦力挑水。从此,家沦为"贱民",刚刚10岁的廖老师身心倍受煎熬程度可以想见。

1958年秋,廖基豪被武装转押到榔江县新兴农场"劳动教养",在历经饥饿、劳累、疾病九死一生后,于1961成为"摘帽右派",但此后因不放弃对大饥荒的究讨,"不好好改造""8次向区党委申诉,4次向中央、中组部申诉",而再度被扣上"右派"。

1978文革后,廖基豪持续申诉质问有关方面"假如当时广西区委把平乐饿死人1955年)的事件作为前车之鉴,哪里会酿成1959年再次出现更惨的广西饿死人的事件呢?!"他并指名道姓要求严惩有关责任人。19792月,廖基豪终获平反。至此,长达21年的炼狱生涯才告一段落。

然而,廖基豪此后依旧童心不改穷究人祸之源,著文针砭时弊:"干蠢事的人不受惩罚,每每啃着甜头,不肯罢手;做好事者吃着苦头,难以翻身。""现实告诉我们,与其说要说假话者戒,倒不如说要说真话者戒了。好人受罪、坏人神气的局面什么时候扭转,说假话才会被人引以为戒的。"

1988年"环江事件"30周年,廖基豪再呈《申诉意见书》,坦陈心迹:"大惨案已经30周年了,使我这个曾经任过环江县委书记的党员干部,感到揪心的痛楚。"他对事件"仍处于不了了之的境况"表示不满,并且明确提出了3点要求:1.从速安置受冤和被株连清洗回乡的干部;2.追查主要负责成员的罪责;3.请饬(音:chì)令有关媒体对当年假报道速做公开检讨。最后,他请求:"要对'环江事件'有个了结,向历史做出严正交代。"

1998年,廖基豪冲破重重樊篱,1018日,《南方周末》刊出《狂热及其灾难——环江水稻亩产13万斤"大卫星"是怎么放出来的长文,向世人揭开40年前环江惨剧的真相。

也因此,廖基豪再度得罪了有关权贵,进而在2000年弥留之际,未获准与飘洋在外长子见最后一面。

纵观廖基豪忧民、求真、嫉恶、尚善的多难人生,可知廖老师的高尚情怀、人生志趣,与其一脉相承。

1983年暑假,我与几个同学留校值守。在我回家拿粮票与钱,并带着我弟弟坐车返校路上,遭遇偷窃,所有钱票尽失,使我们生活陷入窘境。我在失窃后激愤之下,想要改学文科,以期将来惩恶除弊,匡正扶义,于是前去跟廖老师申请。

当时廖老师听我慷慨陈词,颇为赞赏,但仍慎重地拿出我高一全年考试成绩,仔细比较分析后,建议我还是学理科,原因是我的成绩不错,学理学文将来皆可有为于社会,而全高历来重理轻文,师资配备理科优先,且理科升学率远高于文科,因此学理更利于我考上好大学。

我听了廖老师的分析,也就没有坚持改科。然而,到了当年8月底,学校最后公布分科名单时,我被列入了文科班。当时我有点急,想去找廖老师帮改过来。可是,廖老师此时已调离学校,去县委宣传部工作了。虽然当时廖老师仍居于学校,但因她工作繁忙,而很难在校看到她身影。

直到几个月后,我偶遇廖老师,她跟我解释说:"开学前学校提出重视文科教学,让班主任动员些成绩不错的学生学文,并计划在师资配备上加强文科。我当时已接调令,但学校迟迟未定谁来接班,而文科班主任我熟识,知他能力很强,当不会误人。又因放假期间,一时找不到你商量,考虑你曾表达改文意愿,于是便将你分去了文科。但愿你能理解,也期望你学文得展宏愿。"

我当时为廖老师对我的关怀大为感动,表示一定努力不负厚望。果然,那一届高考中,全高文科远胜理科,而我考上了北师大。

至今回首,试问若不是当年学文,难道我就能避开苦难而走出另一条人生之路?我想大概率是不会的,因为在那种历史时刻,我不可能因学理而作出别样的选择,所以我从不后悔当年分到文科。对此,多年后廖老师在感叹我人生多难时,也曾问我是否后悔学文?我直言:"对老师有愧!对学文无悔!"

1984年,廖老师上调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全家迁往南宁,自此我与廖老师中断了联系。

19885月的一天,一位全州在北师大的同学忽然找到我,说廖老师到北京出差,欲来校看望全州在京的学生。于是我与他一同前去当年重走长征路的那总编家中,接廖老师到校,并约了几名全州在京学子共聚。

记得当日见到廖老师,我非常吃惊。我们分别四年,虽不说短,但也不算太长,而廖老师当时刚40岁,按理当属风华正茂年月,然而她看上去却是满面沧桑,神情疲惫,与四年前那种光彩照人,竟有云泥之别。

我当时以为廖老师得了什么大病,于是问她身体安否?廖老师说身体一向还好。我疑惑是什么使一个人四年发生如此巨变?莫不碰到了什么难以逾越的心结?但我身为学生,又不好深问。

那天,我们几个学生陪着廖老师在学校及周边观光,廖老师显得很开心,跟我们谈天说地,偶尔重现昔日全高神采。然而,一旦沉默时,廖老师脸上便会掠过一抹忧思。有几次,廖老师似有什么话想跟我们讲,但却每每欲言又止。

当晚席间大家谈起《红楼梦》,廖老师即兴呤出"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红楼梦》中的"护官符"是指官员私底下收藏起来的一张名单,写着金陵最有权势与财富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表明了当地保官升官的攀附关系,暴露着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

Image

红楼梦中的护官符

廖老师呤罢,接着便跟我们说:"书斋与社会差距很大。我曾教你们诚实、守信、正直、良善、去伪、求真等等,但这些到社会可能碰壁,有时甚至寸步难行,所以希望你们能够因时而变,灵活周全。这社会是张弥天关系网,布着各色护官符,做官经商依据的是关系,而非学识品德才干。"末了,廖老师还情不自禁地轻叹一声,似乎幽幽自语:"唉,我不懂说谎,很不适应官场生活。也许当年不离开学校好些。"

听廖老师如此说,我幡然醒悟到四年来老师容颜神情巨变的根由:不适应官场!同时也明白了廖老师当天几次欲言又止的意思:担心学生受自己教育影响,将来走向社会,遭受自己的痛苦,而欲特意寻机提醒。

由此可见,廖老师是多么心柔性善!这也自然决定了她难容身于虎狼G

1998年秋,到南宁打工老师时任区党委宣传部一杂志主编,处级干部。廖老师原本是文革后权力集团选定的红色接班梯队成员,当年与她同队的多已步入厅级,有的还升入了部级,但她却十年原地踏步。其中原由廖老师从未与我言及,但从她言行不难明白究竟。

当年10月的一天,我前去拜访廖老师,看到她皱紧的眉宇间锁着忧虑,憔悴的面容下隐着苍凉,刚刚50岁的人,居然已现暮年景象。这说明廖老师自上次分别10年来依然没有适应那个官场,没有融入那种环境。

我向廖老师简陈自己别后情形:89毕业激愤,急避山东谋生,读研资格被剥,亡命天涯海角,及回到南宁挣食。廖老师静静地听着,渐渐满脸凄然,最后双目噙泪,末了她深叹口气说:"难道坚守良心,就一定要承受苦难?这种历史怪圈,何日才能跳出啊?"

自然,廖老师悲叹的不只是我命运多舛,同时也是对她自己与父辈遭遇的感伤。廖老师十几年官场生涯,放不下良心,无法与谎言同流,不能与腐败合污,守职不废,屡屡将各种弄虚作假粗制滥造的官员文章撤下,得罪了权贵,破坏了潜规,进而遭致下属埋怨,同僚掣肘,上司刁难,使自己日日陷身于风刀霜剑的严逼中。

1999年夏的一天,我再去拜访廖老师,交谈中廖老师一度失声道:"再也无法这样过下去了!心身太受折磨了!那种闭着眼睛说瞎话,昧着良心说假话,不管民众死活说恨话,我致死也学不会,更做不到。"

我唯有在一边陪着落泪,无言以对。

2003年春,我在北京看到《炎黄春秋》介绍廖基豪首倡包产到户文章后,便打电话联系廖老师,在问候老师的同时,表达对廖基豪老前辈的敬意。然而,廖老师听我介绍文章后,不无怆然地说:"现在还有几人记得这些?还有几人认同这些?在这个伪诈盛行,良善凋零的时代,苦难才是良心的祭品!"

Image 

       《炎黄春秋》2003第一期

是啊,"苦难才是良心的祭品!",这是廖家父子,及廖老师与我师生,三代人七十余年的命运结晶。

廖老师深怀悲天悯人,坚守良心道义,拒绝同流合污,以致成为官场另类,遭受百般扼阻,心身倍受煎熬,终于心力憔瘁,五十几岁便溘然辞世。令人扼腕!

廖邵群老师精神不朽,风骨永存!

2023415


资料参考:

1、蒋继璘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2%8B%E7%BB%A7%E7%92%98/10574915?fr=aladdin

2、廖基豪

李昌玉:中国独一无二的右派墓碑

http://www.hybsl.cn/beijingcankao/beijingfenxi/2012-05-15/29702.htmllt

卢蒙坚:中国包产到户首倡者王定的遭遇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HCQ200301008.htm

(图片选自网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