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3日星期四

陶傑:馬克龍半途叛美親中的炸彈

BY 陶傑   *CUP媒體    2023年4月13日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訪問北京,引發軒然大波。在結束訪華回國的專機接受採訪時表示:歐洲「必須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及避免被捲入中美兩國在台灣問題上可能發生的對抗。」 

儘管馬克龍的發言,主要是重申長期以來其所提倡,歐洲應發展「戰略自主」的主張,其所謂歐洲或將「發現我們被拖入不屬於我們自己的危機」的發言,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戰後歐洲最大規模陸地戰爭的背景下,引發大西洋兩岸政策精英和輿論的震動。 

馬克龍對美國保持距離,不是新鮮事。他曾經建議歐盟要建立自己的軍隊,但卻似乎不明白歐盟的軍隊就是北約,北約會員國包括法德,按規定應該繳交每年經濟 GDP 2% 定額為經費。正因為德國長期未交足金額,才引發前美國總統杜林普不滿,在布魯塞爾面陳追數,並聲稱美國會退出北約,引起歐洲恐慌。 

如果德國連本身隸屬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軍費義務也未能負擔,又如何能成立另一支歐盟的軍隊?軍費開支又從何來?馬克龍的構想,完全是空中樓閣,只是想效發戴高樂,而不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是納粹德國侵略之下的敗軍之將。而且那時候是戰爭時期,壁壘分明之際,戴高樂流亡在倫敦,向法國的地下游擊隊發出廣播。戴高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並無中立。因為在大是大非之前,並沒有中立。 

戴高樂的所謂獨立軍事外交路線,是在戰後美蘇分裂、雙方擁有核武器,而且在廣島原爆之後,世界和平陷入新的陰影。在那個時機,戴高樂不想捲入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風險,才宣佈不聽從美國,但與紅色中國建交,為的也是制衡蘇聯。 

當然戴高樂獨立外交的背景,與今日完全不同。今日俄中已經是事實上的同盟,北韓與南韓中斷了每日例行的軍事熱線溝通,揚言在展開核試。台海的緊張局勢,蔓延到日本宮古海峽。法國在台灣海峽的形勢當前,也曾經有過代表團訪問台灣。如果馬克龍認為:形勢危急,不想捲入中美的鬥爭,真正的中立,是馬上叫停國會對台灣的交流,並且向中國出售由美國和歐洲與荷蘭等國得到的晶片。 

這才是中國最希望馬克龍能夠負擔的回禮。若馬克龍做不到這一點,所謂獨立於美國之外的中立路線,完全是空談。 

馬克龍治國無方,本國經濟混亂,工會罷工,揚言要發動第二次法國大革命。這一次是病急亂投醫,明知道中國分化歐美,還是接過空中巴士等超過兩百億歐元的訂單。 

聽其言、觀其行,當然馬克龍也未必是省油的燈,他可以拋下兩句空言,回國之後聲稱受到各方壓力,照樣加入北約對台海局勢的「關注」。 

但親中反美的輿論的氣候已經形成,令中國增強信心,更認為美國並非不可戰勝。 

馬克龍一走,中國即刻派出戰艦圍航台灣,並向日本強硬宣示:指日方近期在東海、釣魚島、南海、台海等問題有「消極動向」,闡述「嚴正立場」,要求日方停止一切侵犯中方領土主權、損害中方海洋權益及導致局勢複雜化的言行,不得插手「台灣問題」。 

歐盟本來最關注中國的人權問題,馬克龍一走,中國更將一名維權律師、一名「公知」判處 12 至 14 年監禁,完全不將歐盟放在眼裡。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因馬克龍訪北京打了一支自信的強心針。難怪有美國國會議員警覺:攻打台灣,很可能會提前到未來幾個月。 

中方派船包圍台灣,戰機頻頻越過中線,已經是切香腸的心理壓迫效應,台灣民間對此繼續冷漠,缺乏戰爭意識;另一方面馬英九則帶著「九二共識」的宣示回到台灣,令支持國民黨的人,覺得至少會在下屆總統大選國民黨當選之後,台灣會有長期的和平。這是對敵人的麻痹攻勢,將台灣的民意企圖瓦解為兩半,如對美國和歐洲,也是藉馬克龍之行從中剖入,好像切西瓜一樣分為兩半。 

難怪「華盛頓郵報」引述評論:如果歐洲想遠離美國,自此行獨立路線,美國即刻可以撤銷對烏克蘭的支援,由歐洲獨力抵抗普京。因為烏克蘭在地理上屬於歐洲,不屬於美國。 

「華盛頓郵報」之所以焦慮,是因為拜登即將宣佈競選連任。三年前拜登誇口:杜林普作風驕橫,得罪歐盟,只有自己有能力團結歐洲盟國,對付中國。但現在馬克龍就在拜登的眼皮下叛變出走,只會令選民懷念杜林普。 

馬克龍的天真和自私,連歐盟也看不過眼。中國將一切看在眼裡,認為歐美都是紙老虎。對台灣提早動手,風險在馬克龍訪華之後增加。

原文網址: https://www.cup.com.hk/2023/04/13/macron-visit-china/ | *CUP媒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