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4日星期六

林培瑞憶師友余英時:異議人士的北極星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台北10日電)史學泰斗余英時1日過世後,許多海內外華人持續發表文章悼念。曾和余英時一起推動普林斯頓中國學社的漢學家林培瑞說,余英時對異議人士而言就像北極星,提供方向而且可靠。

林培瑞(Perry Link)曾是余英時學生,後來成為同事。他今天接受中央社電話採訪,從普林斯頓中國學社(Princeton China Initiative,PCI)的成立談余英時的風範,並認為美國政府在與中共交往上,沒有早點延攬像余英時這樣懂中國的人,是萬分可惜的事。

1970年代,林培瑞還在美國哈佛大學唸研究所時選修過余英時開設的一門課,主題是從三國到北宋的歷史,余英時給他「A-」。他笑著回憶當年的成績:「我很欣賞這個『減』,『減』的意思是林培瑞你還有發展的餘地。」

1989年6月,北京天安門學運演變成軍隊開槍鎮壓。普林斯頓大學的老校友艾略特(John B. Elliott)出於同情捐給東亞系100萬美元,讓余英時可用來幫助逃到國外的中國人,這就是普林斯頓中國學社的啟動資金。

當時林培瑞人在北京,擔任美國科學院中國辦事處主任,上述傳聞並沒有第一手資料,但余英時找上了他幫忙,「他知道我理解六四慘案,所以我們倆合作」。

中國學社早年辦講座、開課程、支持過約25名中國流亡人士的生活,包括劉賓雁、阮銘、蘇紹智、蘇曉康等人。在校友捐贈用罄後,余英時還繼續從台灣方面取得過贊助。

這些異議人士後來發展的道路並不相同,當時他們自身對於下一步該怎麼做也有過爭論,但余英時對這些爭議保持超然。他認為中國學社秉持的是「養士」的傳統,為亂世中的知識分子提供保護和滋養,待時局更好時可有所發揮。

林培瑞說:「余先生對中國學社不下判斷,真的是養士的態度。」學社成員中,劉賓雁等人繼續從事報導文學,張伯笠則往基督教信仰發展,成為一名牧師;余英時認可這些不同道路,相同處是「這些人都是反共、都是獨立思考的,這是他的標準」。

余英時8月1日過世時,他的名字仍在普林斯頓中國學社的董事會成員名單上。林培瑞是現任的董事會會長,陳奎德是社長,近年來中國學社已經沒有甚麼活動,也沒有甚麼經費。

作為理解中國歷史和文學的漢學家,在林培瑞的心目中,余英時、胡適和陳寅恪是20世紀中國學術典範的三大巨擘。

但余英時在學術成就之外,還對許多追求自由民主的異議人士有廣大的影響力,「他對異議人士來說就像北極星,他是不動的,有原則、靠得住,旁邊的人則圍繞著他。」林培瑞說。

余英時曾在演講中說過范仲淹「以天下為己任」的觀念,林培瑞認為,這很好的闡釋了余英時的歷史觀和政治觀,作為學者,余英時以天下為己任,覺得有責任說真話。

1978年返鄉過後,余英時對當代中國的社會氣氛深感失望,決定只要中國共產黨執政就不再回中國;後來著作在中國大陸也被禁,但他在中國的影響力依舊很大。

林培瑞印象中,余英時對自己的著作在大陸被禁沒特別說甚麼,「他對自己有一種宏觀的看法,不管世界怎麼看他、共產黨的潮流如何,就是:我做我的研究,說我的真話。」

林培瑞看待中共的觀點,因為余英時而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1980年代,林培瑞第一次聽到有些中國知識分子說共產黨是「流氓政府」,還只當是受害者夾帶怨氣而說的。但余英時把中共跟明清時代綠林土匪比較,分析中共的幫派政治,說明毛澤東並非如他宣稱的馬、列、史達林的繼承人,而更像中國土生土長的幫派流氓,「讓我真的相信要用這個方面來理解共產黨」。

林培瑞說,美、英、法等國都是正常的政權,沒有看穿中共的幫派甚至土匪性質,像是彼此勾心鬥角、你死我活的鬥爭,無論是在內部或對外都展現此特性。

他一直認為,美國政府在應對中共上,沒有諮詢、傾聽余英時這樣了解中國歷史和政治傳統的學者的見解,非常可惜,這個遺憾一直要到美國前政府重用中國顧問余茂春才打破。「如果早點聽余英時的,可以減少很多不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