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疇:該研擬香港人才沙盒了
2019-11-27
雖然這樣說傷感情,但香港局勢可能是台灣30年來所能遇上的最大轉機。
台灣應主動、大力地迎接香港釋出的人力與財力資源,政府和立委,請即刻擬議相關機制吧!
台灣應主動、大力地迎接香港釋出的人力與財力資源,政府和立委,請即刻擬議相關機制吧!
當前香港與台灣的相對關係,就是「危機」兩字的最好詮釋——香港局勢既給台灣帶來新的危險,也給台灣帶來新的機會。
港人對港府、中共政權的信心,已經跌破了臨界點,再也回不去;港人的安全感,從此只會往下,不會往上。在此趨勢下,未來幾個月至幾年之間,香港將向外部釋放出可能數以百萬計的方方面面人才,以及數以兆(美元)計的流動資金。雖然這樣說有點傷感情,但現實就是現實,這些由香港釋出的人力及財力資源,好像天上下雨,總要流到某個地方去。
大哉問來了:台灣要不要成為這些人力、財力資源的去處之一?
我的看法是:不但要,而且還得主動地、大力地要,因為這是利己又利人之事。事實上,這可能是台灣三十年來所能遇上的最大轉機,理由如下:
一、台灣長於電子產業、精密製造產業,但是短於國際金融產業、跨境服務流程產業,而這正是香港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的長處。
二、台灣年輕世代,除了小留學生歸國的部分,大體上拙於英語能力,因此雖然國際接觸不少,但溝通不深,香港年輕世代正好互補。
三、更重要的,想解決台灣嚴重高齡化問題,靠現有居民的自然生育,無論如何是來不及了,不靠開放移民政策是不可能的。然而,台灣社會對東南亞移民、中國移民又有許多不便言表的顧忌。請讀者冷靜想想,除了香港人,世界上還有更適合台灣的移民來源嗎?難道期待法國人、德國人移民台灣,來改變台灣的高齡化人口結構問題?
那麼,香港高素質人才會想移居台灣嗎?會的。除了文明友善、好山好水,兩地年輕人之間沒有代溝之外,還另有一個因素:台灣並不排斥雙重國籍,這對數量龐大、擁有他國護照的港人來講,無疑是個難得的利多。
至於有人擔心中共藉此滲透?這是多餘的擔心,在擬議中的《反滲透法》或《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等法案下,有嫌疑的港人是不會來申請移民的。若擔心所謂的「勇武派」移民台灣,我倒是覺得,若能讓他們認同台灣的價值理念、生活方式,他們可能比原始台灣人更願意參軍。
在此呼籲政府和立委,以三十萬名額為目標,即刻擬議突破現有法令框架的「香港人才沙盒專案」,制定具體的資格篩選條件,機不可失啊!
台灣助港也自助!范疇呼籲:速訂「香港人才沙盒」
更新時間:2019-12-11
【新唐人亞太台 2019 年 12 月 11 日訊】中華民國外長吳釗燮日前(10日)表示,若中共升級鎮壓香港力道,台灣將與國際合作幫助被迫離鄉的港人。作家范疇建言台灣政府,啟動人才沙盒政策,引進10萬以上香港人才,互補台灣需求;並建議民間各大學,提供港生來台就學緩衝喘息,會有港商支援教育資金。
作家范疇(6日)接受新唐人專訪,建言台灣政府,儘速啟動「香港人才沙盒」援助計畫,接收人才。
跨界思考戰略作家 范疇:「引進香港的人才,或者說替香港的現在沒有出路的年輕人找到一條未來的出路,這是台灣能夠做的。目標就是訂在10萬到30萬香港人。」
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10日)接受美聯社專訪表示,台灣政府支持香港民眾爭取自由和民主,一旦北京加強鎮壓香港抗爭的力道,任何形式的武力介入都將等同「新層級的暴力」;台灣將與國際社會合作,協助被迫離開家鄉的港人。
跨界思考戰略作家 范疇:「香港使台灣的世界地位提高了,大家更關心台灣的自由民主,是因為香港人的犧牲跟勇敢。」
台灣政府強調,不需要制定難民法,現行港澳條例等法律,足以處理相對少數試圖在台灣定居的港生或港人需求。但范疇認為緩不濟急,應該啟動時效性的沙盒機制,突破現有法令框框;這也能互補台灣四方面:第一、港人擅長國際金融業、跨境服務流程產業,第二,港人外語能力較佳,第三,台灣高齡化嚴重,急需補充15到30歲的人口。第四,甚至考慮補充募兵來源。
跨界思考戰略作家 范疇:「因為是沙盒(機制),所以怎麼挑選是你說了算,不用受到現有法律的規定。你可以訂出很嚴格的挑選辦法,但是我是建議,這個條件要盡量放寬。台灣現在至少缺一百萬年輕人。除了香港之外,世界上還有哪一個國家的人才,更適合台灣的?」
范疇表示,參與抗爭的香港年輕人,許多素質相當好,不乏許多優秀中學大學生。,政策人才沙盒應急方案,規模10萬到30萬人,約佔台灣總人口千分之4到12,提供幾年的喘息期,乃至永久居留、移民。此外,更迫切的是5千到1萬人的喘息緩衝方案,不需要透過政府,台灣各所高校民間自己可以做,讓港人來台就學兩到四年;資金,不是問題。
跨界思考戰略作家 范疇:「錢的問題不用擔心,香港有太多的商界有錢人,他們覺得對他們的年輕人有愧、有愧疚,他們願意出這個錢,所以只要台灣伸出雙手。」
香港黃之鋒,10日在臉書感謝台灣外長表態支持。此外,國民黨(前主席)朱立倫11日也呼籲朝野政黨支持援助港人。
新唐人亞太電視 林嘉韋 張東旭 台灣台北報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